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金融资本炒作海运和大宗商品价格背景下,中国钢铁企业对国际矿业垄断过度依赖而缺乏上游产业链战略调控能力。” 中华商务网首席分析师马忠普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日前,国内铁矿石期货在大连正式挂牌上市。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铁矿石价格剧烈波动风险,铁矿石期货为中国企业争夺定价话语权提供了平台和筹码。
中国钢铁正逐步实施国际化战略,提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价格话语权。
海外投资之困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主要依靠铁矿石境外供应。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生产铁矿石4.4亿吨,进口7.4亿吨,消费10.5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60%。
铁矿石和海运费轮番上涨在过去几年多次演绎,铁矿石定价权缺失是长期困扰中国钢铁行业的难题。
为了争夺铁矿石的话语权,我国钢铁企业在过去十年进行了一系列海外铁矿石资产收购。由于缺乏相关经验以及有效的监管和制约机制,导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成本偏高。
海外办矿热潮下,是不可忽视的成本、资源以及国外政治和经济环境等多重风险。与此同时,是国内企业互相竞争,各自为战的局面。
据悉,目前中国企业投资国外铁矿石项目资源量达到987.2亿吨,规划规模超过5亿吨,权益矿量达到2.7亿吨。截至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已经投产的矿山项目仅有13个,实际形成的权益成品矿年供应量仅6200万吨,占进口总量的8.3%。这与欧洲等国的50%以上权益矿相比,差距巨大。
“至少,中企海外权益矿还有国内矿山供应的增加,可以对国际矿山巨头的价格制定形成一定制约。”一位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在经历一系列挫折之后,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也变得理性和谨慎。
国际竞争之路
怎样才能为钢铁企业创造宽松的国际矿业投资环境?
“国际矿业投资最大的风险是能否处理好与发展中国家利益格局的关系。”马忠普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投资矿业参与国际资源竞争:
一是国际矿业开发需要组建企业合作的集团军,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是扩大政府间和跨行业的企业间合作,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企业的国际矿业投资创造宽松环境;
三是政府支持企业,本着减少企业投资风险的原则,制定具体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
四是美元债务是经济发展的资本动力,应逐步转变为国际投资;
五是国际投资的高额贷款利息,使中国企业投资国际矿业缺乏资本竞争力,需要减少企业国际矿业投资的贷款利息负担。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表示,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不断优化铁矿资源的全球配置,要突破全球铁矿资源的市场垄断和价格垄断,规范进口铁矿石流通秩序,建立透明公开、公平合理的定价机制,与各方共同构建稳定、有序、共赢的国际铁矿石市场。
“现在的海外铁矿石投资是为未来一二十年钢铁行业的发展创造好的条件。”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副司长王建军提出,如果没有足够的支持,项目开发将会非常困难。企业、国家和银行之间要形成合力,政府和机构应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境外开发能力。
声音
叶檀:是谁在纵容过剩产能?
压缩产能过剩,靠行政手段没用,相反,正是因为地方行政力量的干预、因为银行给予导向型的廉价资金,才导致赔钱的钢铁企业在市场上占主角。要从根本上压缩产能过剩,必须让政府之手退出市场,抑制地方政府公司化。
政府需要做的是建立公平的游戏规则,并持续监管。只要建立环保门槛,让违规企业对环境、民生有所敬畏,市场自然优胜劣汰。
郎咸平:股市低迷背后是产能过剩
当前全球主要股市普遍上涨,唯独中国股市“跌跌不休”,这是为何?他认为,这正是中国经济当前基本面的反映,因为中国制造业目前正遭遇的空前困境就是产能过剩。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转型带来天赐良机,但是错误的“药方”使得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加剧,一些本该淘汰的产能得以苟延残存。
公司
攀钢钒钛神话破灭
受政策支持,汽车、钢铁、水泥等九大重点行业正在加快兼并重组步伐。重组,往往被视为对上市公司业绩最为直接彻底的救赎方式。
攀钢钒钛便是钢铁行业急于转型的一个缩影——早在2010已着手推进与鞍钢集团的重组。
根据攀钢钒钛发布的重组盈利预测,机构甚至一度相信,它将成为中国版“力拓”、中国的“淡水河谷”,并且扎堆重仓。甚至有机构闹出乌龙研报,给出每股188元的最低目标价。
然而在转型为矿产公司后,攀钢钒钛的资源优势似乎并没有得到体现,业绩迟迟未达预期。其股价不但没有达到传说中的188元/股,反而跌去了73.86%,截至10月24日为2.37元/股(未复权)。
机构纷纷选择撤退,并对其后期的盈利能力作出重新考量。
重组似乎并未改写攀钢钒钛的命运。
年初机构对攀钢钒钛2013年业绩谷底反弹的期待,似乎已难以实现。
市场人士曾指出,“由于依然摆脱不了老牌国企桎梏,攀钢钒钛在人事管理、决策运行效率等方面并不顺利,攀钢和鞍钢依旧各自为政,同时还和鞍钢集团、鞍钢股份涉及多重的利益博弈,这都将影响到攀钢钒钛的经营情况,无法发挥出资源产品应有价值。”
早在重组完成之初,已有从攀钢钒钛离职的人士评价,“攀钢钒钛虽已完成重组转型任务,但业绩高增长的可能性仍较小。”
“新鞍钢集团会在处于钢铁行业上游矿产资源的攀钢钒钛和处于下游炼钢等钢铁主营业务的鞍钢股份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既不会让攀钢钒钛吃得太饱,也不会让鞍钢股份饿着。”
攀钢钒钛虽然彻底剥离了此前的钢铁资产,实现了向资源公司转型,但实际上的整合之路还远远没有完成。
在业内人士看来,攀钢钒钛未能取得市场预期结果,除去外部原因还应从内部管理和资源分配来考量。
数据
70%
环保部今年年初对华北地区298家钢铁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发现70%以上的钢铁企业存在超标排放污染物的问题。
468.23点
10月21日至25日,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为468.23点。其中国产铁矿石价格指数为346.71点,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为517.62点。
8亿吨
经综合预测,明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7.4%和17%,明年国内粗钢产量预计将突破8亿吨,占全球产量的近一半。
7458万吨
数据显示,2013年9月,我国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7458万吨,较上月增加557万吨,同比增长14.72%,创下单月历史新高。
11%
今年9月,全球钢铁当月产量为1.33亿吨,比去年同期增6.1%。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产钢国,产量为6450万吨,同比增11%。
日前,国内铁矿石期货在大连正式挂牌上市。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铁矿石价格剧烈波动风险,铁矿石期货为中国企业争夺定价话语权提供了平台和筹码。
中国钢铁正逐步实施国际化战略,提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价格话语权。
海外投资之困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主要依靠铁矿石境外供应。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生产铁矿石4.4亿吨,进口7.4亿吨,消费10.5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60%。
铁矿石和海运费轮番上涨在过去几年多次演绎,铁矿石定价权缺失是长期困扰中国钢铁行业的难题。
为了争夺铁矿石的话语权,我国钢铁企业在过去十年进行了一系列海外铁矿石资产收购。由于缺乏相关经验以及有效的监管和制约机制,导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成本偏高。
海外办矿热潮下,是不可忽视的成本、资源以及国外政治和经济环境等多重风险。与此同时,是国内企业互相竞争,各自为战的局面。
据悉,目前中国企业投资国外铁矿石项目资源量达到987.2亿吨,规划规模超过5亿吨,权益矿量达到2.7亿吨。截至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已经投产的矿山项目仅有13个,实际形成的权益成品矿年供应量仅6200万吨,占进口总量的8.3%。这与欧洲等国的50%以上权益矿相比,差距巨大。
“至少,中企海外权益矿还有国内矿山供应的增加,可以对国际矿山巨头的价格制定形成一定制约。”一位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在经历一系列挫折之后,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也变得理性和谨慎。
国际竞争之路
怎样才能为钢铁企业创造宽松的国际矿业投资环境?
“国际矿业投资最大的风险是能否处理好与发展中国家利益格局的关系。”马忠普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投资矿业参与国际资源竞争:
一是国际矿业开发需要组建企业合作的集团军,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是扩大政府间和跨行业的企业间合作,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企业的国际矿业投资创造宽松环境;
三是政府支持企业,本着减少企业投资风险的原则,制定具体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
四是美元债务是经济发展的资本动力,应逐步转变为国际投资;
五是国际投资的高额贷款利息,使中国企业投资国际矿业缺乏资本竞争力,需要减少企业国际矿业投资的贷款利息负担。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表示,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不断优化铁矿资源的全球配置,要突破全球铁矿资源的市场垄断和价格垄断,规范进口铁矿石流通秩序,建立透明公开、公平合理的定价机制,与各方共同构建稳定、有序、共赢的国际铁矿石市场。
“现在的海外铁矿石投资是为未来一二十年钢铁行业的发展创造好的条件。”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副司长王建军提出,如果没有足够的支持,项目开发将会非常困难。企业、国家和银行之间要形成合力,政府和机构应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境外开发能力。
声音
叶檀:是谁在纵容过剩产能?
压缩产能过剩,靠行政手段没用,相反,正是因为地方行政力量的干预、因为银行给予导向型的廉价资金,才导致赔钱的钢铁企业在市场上占主角。要从根本上压缩产能过剩,必须让政府之手退出市场,抑制地方政府公司化。
政府需要做的是建立公平的游戏规则,并持续监管。只要建立环保门槛,让违规企业对环境、民生有所敬畏,市场自然优胜劣汰。
郎咸平:股市低迷背后是产能过剩
当前全球主要股市普遍上涨,唯独中国股市“跌跌不休”,这是为何?他认为,这正是中国经济当前基本面的反映,因为中国制造业目前正遭遇的空前困境就是产能过剩。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转型带来天赐良机,但是错误的“药方”使得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加剧,一些本该淘汰的产能得以苟延残存。
公司
攀钢钒钛神话破灭
受政策支持,汽车、钢铁、水泥等九大重点行业正在加快兼并重组步伐。重组,往往被视为对上市公司业绩最为直接彻底的救赎方式。
攀钢钒钛便是钢铁行业急于转型的一个缩影——早在2010已着手推进与鞍钢集团的重组。
根据攀钢钒钛发布的重组盈利预测,机构甚至一度相信,它将成为中国版“力拓”、中国的“淡水河谷”,并且扎堆重仓。甚至有机构闹出乌龙研报,给出每股188元的最低目标价。
然而在转型为矿产公司后,攀钢钒钛的资源优势似乎并没有得到体现,业绩迟迟未达预期。其股价不但没有达到传说中的188元/股,反而跌去了73.86%,截至10月24日为2.37元/股(未复权)。
机构纷纷选择撤退,并对其后期的盈利能力作出重新考量。
重组似乎并未改写攀钢钒钛的命运。
年初机构对攀钢钒钛2013年业绩谷底反弹的期待,似乎已难以实现。
市场人士曾指出,“由于依然摆脱不了老牌国企桎梏,攀钢钒钛在人事管理、决策运行效率等方面并不顺利,攀钢和鞍钢依旧各自为政,同时还和鞍钢集团、鞍钢股份涉及多重的利益博弈,这都将影响到攀钢钒钛的经营情况,无法发挥出资源产品应有价值。”
早在重组完成之初,已有从攀钢钒钛离职的人士评价,“攀钢钒钛虽已完成重组转型任务,但业绩高增长的可能性仍较小。”
“新鞍钢集团会在处于钢铁行业上游矿产资源的攀钢钒钛和处于下游炼钢等钢铁主营业务的鞍钢股份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既不会让攀钢钒钛吃得太饱,也不会让鞍钢股份饿着。”
攀钢钒钛虽然彻底剥离了此前的钢铁资产,实现了向资源公司转型,但实际上的整合之路还远远没有完成。
在业内人士看来,攀钢钒钛未能取得市场预期结果,除去外部原因还应从内部管理和资源分配来考量。
数据
70%
环保部今年年初对华北地区298家钢铁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发现70%以上的钢铁企业存在超标排放污染物的问题。
468.23点
10月21日至25日,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为468.23点。其中国产铁矿石价格指数为346.71点,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为517.62点。
8亿吨
经综合预测,明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7.4%和17%,明年国内粗钢产量预计将突破8亿吨,占全球产量的近一半。
7458万吨
数据显示,2013年9月,我国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7458万吨,较上月增加557万吨,同比增长14.72%,创下单月历史新高。
11%
今年9月,全球钢铁当月产量为1.33亿吨,比去年同期增6.1%。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产钢国,产量为6450万吨,同比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