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科协是北京市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北京地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北京市科协成立于1963年,目前拥有市学会、协会191个,区县科协16个,企事业单位、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科协等基层组织303个,会员达40余万人。2009年,北京市科协被认定为首批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
北京市科协代表大会每5年举办一次,本届北京市科协委员会于2012年1月任期已满,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将于2012年2月9 日至10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
B.A.S.T
北京市科协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支撑企业自主创新50余项
推动成立3家院士专家服务中心、25家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进站两院院士67位,有效促进50余项创新技术的研发运用
10万
联合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国资委,组织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全市上百家企业、近10万科技人员参与
48亿元
实施“金桥工程”,在科技与经济之间、在科技成果与生产应用之间、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生产单位之间架设“金桥”,累计实现合同金额48亿元
学术交流促进创新
53万
五年来举办学术会议5537场,数百名两院院士、53万科技工作者参会
“一十百千工程”
一:建设一个高端综合性学术平台,组织团体参与科技交流学术月活动
十:建立十个学科联盟层面的学术交流平台
百:支持不少于一百个学会建立学术年会制度
千:资助小型化、专业化学术交流,全年累计开展学术交流不少于一千项
科技支农助力城乡统筹发展
3906万
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通过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方式,市级财政累计拨付专项资金3906万元,表彰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基层科普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30万
科技套餐配送工程依托40余家涉农科技团体,组建了1200余人的科技专家志愿者队伍,面向京郊13个区县累计开展科技下乡活动2000余次,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2000多名,推广新技术新成果400余项,直接受益群众超过30万人次
凝聚专家智慧开展决策咨询
3大“龙头”
以“科技专家季谈会”、“北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政协科技论坛”为3大龙头,形成团体特色决策咨询工作格局
70余项
组织开展“北京地区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建设”等70余项重大重点课题调研
160余项
征集报送1100余项科技工作者建议,“北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160余项建议得到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科协领导批示,被相关部门采纳
服务首都科技工作者
深入实施人才专项计划
18部
实施《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计划》,资助青年学者出版学术专著18部,支持举办青年学术活动321场,资助59人次参加境外学术交流
700余位
实施《海外智力为首都建设服务计划》立足畅通渠道,对接需求,建立了6个海外智力工作基地和1个海智服务基地,推介海智项目600余项,凝聚700余位海外高层次专家
建立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制度
25个
北京市科协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等中央和市属单位,设立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25个
服务公众科学素质提高
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5200万
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市级财政累计投入5200万元,奖励优秀科普社区358个、基层科普场馆90个、社区科普宣传员820名
200万
全面推进青少年科学教育,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连续五年蝉联第一,25人荣获“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1000余名学生列入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200万人次参加各类科技活动
10%
北京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比例由2002年的6.6%提升到2010年的10%,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科普资源建设取得进展
12000余件
建成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服务系统,开发41套1000余件互动展品,在北京各区县巡展。广泛征集22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普动漫作品12000余件,并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展示
68项
发挥科普创作出版专项资金作用,资助出版《科学之美》等68项科普图书和音像制品。其中,《潘家铮院士科幻作品集》获得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300多项
“蝌蚪五线谱网站”明确“一个平台、三件精品、五问北京”的建设思路,面向社会征集科普资源300多项,顺利上线试运行,引起广泛关注
打造重点科普品牌活动
200余位
200余位院士专家和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应邀作精彩报告,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3500万
科普活动走进学校、社区、农村和企业,累计举办科普讲座2.2万余次、科技展览5800个,受益群众3500万人次
北京市科协代表大会每5年举办一次,本届北京市科协委员会于2012年1月任期已满,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将于2012年2月9 日至10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
B.A.S.T
北京市科协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支撑企业自主创新50余项
推动成立3家院士专家服务中心、25家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进站两院院士67位,有效促进50余项创新技术的研发运用
10万
联合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国资委,组织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全市上百家企业、近10万科技人员参与
48亿元
实施“金桥工程”,在科技与经济之间、在科技成果与生产应用之间、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生产单位之间架设“金桥”,累计实现合同金额48亿元
学术交流促进创新
53万
五年来举办学术会议5537场,数百名两院院士、53万科技工作者参会
“一十百千工程”
一:建设一个高端综合性学术平台,组织团体参与科技交流学术月活动
十:建立十个学科联盟层面的学术交流平台
百:支持不少于一百个学会建立学术年会制度
千:资助小型化、专业化学术交流,全年累计开展学术交流不少于一千项
科技支农助力城乡统筹发展
3906万
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通过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方式,市级财政累计拨付专项资金3906万元,表彰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基层科普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30万
科技套餐配送工程依托40余家涉农科技团体,组建了1200余人的科技专家志愿者队伍,面向京郊13个区县累计开展科技下乡活动2000余次,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2000多名,推广新技术新成果400余项,直接受益群众超过30万人次
凝聚专家智慧开展决策咨询
3大“龙头”
以“科技专家季谈会”、“北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政协科技论坛”为3大龙头,形成团体特色决策咨询工作格局
70余项
组织开展“北京地区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建设”等70余项重大重点课题调研
160余项
征集报送1100余项科技工作者建议,“北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160余项建议得到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科协领导批示,被相关部门采纳
服务首都科技工作者
深入实施人才专项计划
18部
实施《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计划》,资助青年学者出版学术专著18部,支持举办青年学术活动321场,资助59人次参加境外学术交流
700余位
实施《海外智力为首都建设服务计划》立足畅通渠道,对接需求,建立了6个海外智力工作基地和1个海智服务基地,推介海智项目600余项,凝聚700余位海外高层次专家
建立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制度
25个
北京市科协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等中央和市属单位,设立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25个
服务公众科学素质提高
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5200万
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市级财政累计投入5200万元,奖励优秀科普社区358个、基层科普场馆90个、社区科普宣传员820名
200万
全面推进青少年科学教育,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连续五年蝉联第一,25人荣获“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1000余名学生列入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200万人次参加各类科技活动
10%
北京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比例由2002年的6.6%提升到2010年的10%,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科普资源建设取得进展
12000余件
建成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服务系统,开发41套1000余件互动展品,在北京各区县巡展。广泛征集22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普动漫作品12000余件,并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展示
68项
发挥科普创作出版专项资金作用,资助出版《科学之美》等68项科普图书和音像制品。其中,《潘家铮院士科幻作品集》获得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300多项
“蝌蚪五线谱网站”明确“一个平台、三件精品、五问北京”的建设思路,面向社会征集科普资源300多项,顺利上线试运行,引起广泛关注
打造重点科普品牌活动
200余位
200余位院士专家和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应邀作精彩报告,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3500万
科普活动走进学校、社区、农村和企业,累计举办科普讲座2.2万余次、科技展览5800个,受益群众35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