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型崛起的根本保障是什么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ong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当代文化要发展出有效支撑国家战略和现实需求的能力,以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支撑中国的文明型崛起。放眼全球,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和话语权,同时提升文化贸易层次,增加对外文化投资,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中捍卫国家文化安全。
  【关键词】文化交流 文化贸易 文明型崛起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越来越靠近世界舞台中心的历史过程中,文明型崛起的中国越发需要文化强有力的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感召,使文化“走出去”成为国家崛起的现实需要。积极加强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文化秩序重构和国家“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方式,而复杂境遇中的文化安全,则是国家崛起的现实保障。
  提升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质量和效益,从而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
  中国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崛起的中国需要彰显世界情怀。在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动能和引擎转换之际,建构更加合理的国际秩序和新的国际战略平衡,需要中国在全球战略格局重构中发挥主导性作用。为此,我们亟需提升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在世界文化秩序和世界共同价值共享中更好地传播中国精神、展示中国形象,在文明互鉴中吸收和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成果,在人类社会的文明跃升中拥有相应的国际话语权和中华文化的全球高位态。
  与中国的国家战略和现实需求相适应,中国当代文化要发展出有效支撑国家战略和现实需求的能力,以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支撑中国的文明型崛起。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方案”的世界供给中,中国应以积极姿态和国际视野加强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以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的提升积极传播中国“和而不同”“和谐世界”的发展理念。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时演讲道,“回首过去100多年的历史,全人类的共同愿望,是和平与发展。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共赢共享”。这种理念需要借助中华文化进行积极传播,需要在国际交流和贸易中给予充分展示。当今世界,全球文化思潮的相互激荡表现为文化精品的同台竞技和文化价值的共享,以及有质量和效益的文化贸易间的竞争博弈。因而不断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提升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的层次,是中国文明型崛起的战略需求,也是捍卫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
  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性,夯实国家文化安全的基础
  世界瞩目中国,中国要回答世界的疑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诉求指明了中国发展的未来形态。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这是中国文化安全的基石。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安全健康肌体的血液和细胞,只有厚植“中国特色”的文化根脉,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全球化语境下,世界文化的激荡越发剧烈,博大精深的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必须在深刻性上对其予以理解。
  今日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优秀传统文化没有远离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它已然显现于当代人的基本价值遵循和举手投足之间。究其根本,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空洞的博物馆式存在,仅供人瞻仰和回忆,而是我们现实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赓续传统文化根脉,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在全球治理的甚嚣尘上中,全球化、逆全球化、地域化、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等不断深入与轮番登场,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有助于增强我们应对现实的定力,有助于浓彩重抹“中国特色”,有助于我们坚定地走适合自己国情和文化传统的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
  中国的文明型崛起不是文化部落式的坐井观天,而是全球开放语境中的勇立潮头和敢于担当,是世界情怀的展示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的当代文化,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色,更有世界文明的斑斓色彩。中国要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音和色彩,就要积极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当代文化创新离不开国际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捍卫国家文化安全更加离不开文明互鉴。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是一个择善而从的复杂过程,需要我们拿出勇气和眼光,有效解读和辨析新兴概念背后的话语标准与价值观,以自身实力和能力抵御文化霸权背后的用心。文化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现实保障,也是提升国家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能力的前提。只有积极吸收和借鉴异质文化的优秀成果,不断丰富自身文化的健康肌体,在相互交流和借鉴中使中华文化强身健体,才能增强中华文化抵御文化霸权的免疫力,夯实国家文化安全的基础。
  提升文化贸易层次,增加对外文化投资,把国家文化安全保障由被动转向主动
  今日崛起的中国正从文化输入性国家转向文化输出性国家,这种转变的影响对自身、对世界都是深远的。我们需要向世界讲清楚支撑中国经济奇迹产生的道路、精神、力量和智慧,即中国模式的文化内涵;向国际社会阐明中国方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的全球治理观,即中国方案的文化价值。在世界文化思潮的激荡中,中国发展道路无疑为世界多元化自主发展和人类文明多样性提供了参照系。
  文明型崛起的中国,要在世界文化秩序的建构中扮演积极角色,不但要有发出声音的能力,还要追求话语权,使中华文化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高势能文化和主导文化形态之一,为全球消费者有效供给主流文化产品。在世界文化思潮的相互激荡中,文化产品“卖出去”比“送出去”效果更好已经成为共识。因此,提升文化贸易层次,增加对外文化投资,是中国在新历史语境和新历史方位下,把国家文化安全保障由被动转向主动的有效手段。提升文化贸易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是创造出能满足多种不同文化需求的国际文化产品,增加消费者对中国文化产品的认可度和亲切感。这要求中国文化生产机构要有两种资源意识:生产出全面反映优秀中国文化、现代国际文化、未来人类先进文化诉求的产品;生产有国际化、时尚化色彩的“中国”文化产品。我们既要能够满足国际市场对中国文化产品的一般性需求,还要能创造出引领世界文化生活发展趋势和审美趣味的“中国”文化产品。   对文化贸易来说,不是追求民族化而是诉诸国际化或者时尚化,才能减少误读、扭曲和文化折扣。我们一方面要关注现实生活题材的各门类产品,旨在使海外消费者更多地了解当下中国人的真实状态;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未来科幻题材的产品,展示文化创新力和艺术想象力,使之能够在国际市场中形成文化产品之间的对等交流原则,相互尊重、相互激发。
  从文化贸易的国际视野和战略意识来看,首先要通过文化产品内容国际化,缩小与世界文化强国在文化产品内容创造上的差距;通过文化产品形式国际化,使文化技術、文化业态紧跟国际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从而在文化产品内容上,从中国特色内容为主向以国际化内容为主转化,完成由满足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产品的特殊需求为主向满足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产品的普遍需求为主转化,这是提升中国文化贸易效益努力的方向。其次,要在积极的文化交流中使中华文化成为全球高势能文化,满足国内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文化精品在国内市场竞争中胜出,发挥大国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使其在全球文化交流中不断为世界各国所模仿,进而引领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这意味着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已处于积极状态,在价值链高端掌握了话语权,中国创造的文化产品在大多数国际文化产业领域中达到领先水平,成为现代化文化强国。
  以文化实力消解世界文化霸权,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和话语权
  要想在世界文化思潮激荡中站稳脚跟,需要中国文化发展出为世界提供文化精品和高质量文化贸易的能力,以文化实力消解世界文化霸权,在根本上立足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价值观自信,构筑起国家文化安全的坚强核心。中华文化要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价值上的有力拱卫,要在迥异于文化殖民的全球化中,具备对新的全球治理理念进行广泛普及的能力。
  开放度的提升使得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渗透、侵蚀日益加剧,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传承在全球化语境下正失去原有的空间,文化边界正在消失,文化主权受到冲击。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需要在学理上区分文化霸权、文化渗透和文化交流、文化互鉴,明晰文化发展的中国立场和现代价值取向,在国家文化实力不断提升中捍卫文化安全,积极应对各种不稳定、不确定以及裹挟于社会热点、网络舆情中的各种非传统文化安全因素的冲击和挑战。
  当前,中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国家“软实力”、文化创新及文化情态等方面,中国的文化活力和文化创造力有待进一步激发,文化的有效供给能力亟待提升。此外,中国文化产业整体规模还不够大,创新、创意能力和竞争力还不够强,政策和市场环境有待完善,中国核心文化产品在庞大的国际市场上仅占很少份额。文化影响力、辐射力和话语权难以得到提升,始终徘徊在世界文化竞争力的第二集团,制约了中国“软实力”的有效提升,束缚了捍卫国家文化安全的能力。在中国文明型崛起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重构全球文化秩序及其交往规则,建构一种非殖民的平等、共存、共享的文化全球化规则,需要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以积极的姿态顺应全球文化发展主潮,不断提升中国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促使文化贸易融入国际主流文化圈,以实力跻身国际文化贸易第一集团。
  面对文化贸易逆差和思想交流落差,我们既要积极扩大文化产品的进口规模、数量和来源国,重视对世界优秀文化的进口和消费,坚持文化多样性和审美差异性,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实现更高水平的创意创新,满足国内大众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也要加强对国家文化安全态势的评估、研判和预警机制研究。同时,还要以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统筹两种资源,使文化贸易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使文化贸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外交诉求。在全球文化的竞争舞台上,以文化贸易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格局和气象,展现大国文化的风采和神韵,使中华文化成为全球高势能、高位态的主导文化形态之一。
  面对全球文化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之势,我们要以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在开放条件下加快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和价值链中高端。中国文化贸易要以后发优势赢得先机,就必须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融入文化全球化浪潮,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协作和要素合作,改变以加工贸易作为文化贸易优势的现状,增强以品质保障、技术先进、理念领先、版权制胜、品牌主导的竞争能力,以生产主导性国际文化产品形成竞争优势,强化对外文化贸易、对外文化投资、对外文化交流的融合,充分认识文化贸易之于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意义,以文化影响力和产业实力参与国际文化秩序重构。
  中国的文明型崛起和“一带一路”倡议已深刻影响世界格局并引发全球瞩目,在新的世界文化格局重构和文化交往规则发生变化的情势下,中国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发展不断驱动着中国经济动能的转换,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成为配合中国崛起和为世界供给“中国方案”的重要一环,愈发需要国家文化安全的有力捍卫。新格局、新形势、新条件要求我们把建设文化强国作为民族复兴伟业的重大战略,并在自觉、自信、自强的基础上,不断将中华文化推向全球。只有拿出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的积极姿态,才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文化的拱卫,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
  【注:本文系中共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项目“文化思潮与国家文化战略研究”2017年度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新华网,2016年11月30日。
  责编/王妍卓 美编/宋扬
其他文献
2004年,44岁的湖北巴东县女工殷顺玉长期患风湿性心脏病已到了四级心力衰竭的地步,死神已悄悄地向她招手。多年连续住院让唯一的儿子不得不退学打工。这些年,因为无力负担高额的医药费,她就在病重时住院治疗、病轻了就回家的煎熬中等待死亡。  2月底,她在当地报上看到,一位叫王飞越的肝癌患者去世时捐出了自己的眼角膜,让4个人重新看到了光明。尤其是王飞越临终前的一番话更让殷顺玉震撼:“其实我没有离开你们,我
有人说,女人对旅游的兴趣很值得怀疑。收藏《Discovery》(《发现》)全套光碟的都是男人,很少见女人对风景名胜津津乐道的。女人旅游,不是拍照就是购物。说这话的,一定是个男人。女人爱上旅游其实有很多原因,有些地方,是专为女人而设的。  No.1 动感夏威夷  什么都不为,只为这里可以让她们展示比基尼。   No.2 古城丽江  一个艳遇最多的地方,怎么可以少了女人?  No.3印象阳朔  阳朔山
贫困群众是脱贫的主体力量,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贫困人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扶贫攻坚才会有不竭的动力,才会真正取得成效,这是东兰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条重要经验。  扶贫攻坚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尽最大努力帮扶,但最根本的力量还是贫困群众本身。在东兰调研走访期间能够看出,当地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很好,努力摆脱贫困的干劲很足,“等、靠、要”现象在东兰县几乎看不到。正如东兰县一位贫
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我们所面临的污染就越大。从上班到回家,不知不觉中我们早已受了很多污染。为了减少辐射、噪声、粉尘和铅、汞、镉等重金属污染,以及食品中添加的色素和农药危害,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特定的食物,来减轻污染的程度。    海帶抗辐射  最新的研究发现,海带的提取物海带多糖可减轻同位素、射线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并抑制免疫细胞的凋亡而具有抗辐射作用。能抗辐射的蔬菜还有:黑木耳、油菜、青菜、芥菜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受到各方的普遍关注,发展势头强劲.面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监管部门需要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建设,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培育健康的互联网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证,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笔者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临床运用自制胃炎清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4例,并与口服奥美拉唑40mg/日、克拉霉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