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天祝藏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天祝县)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运用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采取现代化管理理念,提升农业生产基础实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分析了天祝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优势,探讨了当地发展高原夏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优势条件
天祝县地处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端,海拔2 040~4 874 m,相对无霜期90~145 d,年均日照时数2 500~2 700 h,年均气温-0.2~4 ℃,夏季气候凉爽,最高温不超过30 ℃,适宜喜凉蔬菜的生长。天祝县高原夏菜生产已初具规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凸显,蔬菜适种区农民已掌握了绿色蔬菜生产技术,认识到了发展高原夏菜是调整当地种植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种植积极性逐年提高。
1 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天祝县高原夏菜产业起始于2000年,积极引进荷兰豆、甜脆豆、西兰花等高原夏菜品种进行示范种植,一举获得成功,经济效益显著,极大地帶动了周边村组蔬菜产业的发展。2020年在华藏寺、打柴沟、石门、抓喜秀龙等8个乡镇建成高原夏菜生产基地0.68万hm2,主要种植笋子、娃娃菜、中荚豆、菜用蚕豆、甜脆豆、蒜苗、荷兰豆、西葫芦、小菜、红蒜、白菜花等品种。
1.2 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1.2.1 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天祝县高原夏菜占据优质和填补市场空档上市的优势,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高原夏菜经济效益逐年增加。高原夏菜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县“八大产业”的主导产业。2015—2020年实现总产值6.37亿元,总纯收入5.36亿元,平均产值最低约2 000元/667 m2,最高约8 000元/667 m2。
1.2.2 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通过“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改变了以往的分散种植、布局零乱、品种混乱、管理粗放的种植模式,转变为种植布局合理化、规模化、精细化,进一步提升了组织化程度,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2.3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高原夏菜产业在发展的同时,带动发展二三产业发展,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农民的参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天祝县高原夏菜品质高,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生产者的经济效益高。高品质的原料来源,为从事加工生产的企业同样带来了效益,加工企业从加工产品中获得更高收益。天祝县生产的蔬菜产品安全,质量、品质有保证,很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
1.2.4 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发展高原夏菜,加上近年来天祝县实施的高原夏菜提质增效活动,改变了以往零散的种植模式,通过推行“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种植模式,实现了小田变大田、漫灌改滴灌、分区轮作、统防同治等合理高效的种植方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实现了节水和化肥、农药减量,减少了对大气、土壤、水体的污染,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2 天祝县发展高原夏菜的优势
2.1 气候适宜
天祝县为寒温带大陆性高原气候,日照时数2 571 h,≥10 ℃的有效活动积温912.8~1 740.3 ℃,年均温度-0.2~4 ℃。气候凉爽,7月平均温度16 ℃左右,适宜食荚豌豆、高山娃娃菜、蒜苗、菜用蚕豆等喜凉蔬菜生长,是盛夏生产喜凉蔬菜的理想地带。
2.2 农业资源丰富
天祝县耕地土壤肥沃,耕层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为2.67%,加之天祝县属半农半牧县,畜牧业比重较大,可为发展高原夏蔬菜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料,在蔬菜生产中化肥用量很少。而且农业灌溉用水都是来自祁连山的天然雪水和当地地下水,几乎没有受到化学污染,生产的蔬菜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的要求。
2.3 病虫害发生较少
由于天祝县有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相对封闭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有害生物种类少、病虫害发生轻微,一般很少使用化学农药,土壤中农药残留量很低。生产的蔬菜绿色、无公害、无污染,市场及消费者认可度高。
2.4 交通条件便利
天祝县位于甘肃中部,G30高速、312国道和兰新铁路贯穿县境,距中川机场80 km、省会兰州140 km,县、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农村田间道路配套完善,交通便利为蔬菜及时收购和保鲜运输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5 市场潜力巨大
在天祝县海拔2 500 m以上的水川灌区种植蔬菜,从7月上旬开始收获上市,供应期可一直持续到9月中旬,而这一时期甘肃省乃至全国大多数地区正值高温酷暑期,很难生产喜凉蔬菜。而天祝县生产的荷兰豆、甜脆豆、豌豆苗、高山娃娃菜、菜用蚕豆、蒜苗等喜凉蔬菜上市期正值全国喜凉蔬菜市场断档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 天祝县发展高原夏菜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带动作用弱,产业链条松散,竞争力低
目前,天祝县从事高原夏菜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还不是很多,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企业生产内容单一,有些企业以加工为主,有些企业以外销为主,有些企业以生产为主。企业的带动能力只能在蔬菜产业的某一个环节提供服务,综合带动能力较弱,企业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带动能力发挥不足。企业尚未完全具备开发新品种、精深加工能力,企业知名度不高,自主创新品牌较少,缺乏市场竞争力。 3.2 种植品种结构单一,知名度不高
受气候限制,天祝县高原夏菜种植品种结构单一,以娃娃菜、莴笋、蒜苗、豆类作物为主,名特优产品品种较少。一些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工作进展较慢,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新品种、新技术较少。每年高原夏菜大面积集中上市,市场竞争加剧,种植户又急于出售产品,客商恶意压价,导致生产的产品很难卖上好的价格。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天祝县高原夏菜在“三品一标”等方面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市场宣传跟不上,知名度不高,导致产品竞争优势不明显。
3.3 农村经济组织不健全,订单、保单农业少
“订单+保单”是天祝县保障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推行“两单”模式的目的在于保障种植户的最低收益,但在推广“两单”模式期,因各种原因实际签订的面積仅为栽培面积的一部分,“两单”模式实际取得的成效不高。农户分散种植模式缺乏统一组织管理,农户缺乏对“两单”模式的认知,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的80%以上属分散式经营模式,生产者、市场及消费者相互之间的供需矛盾依旧突出,很难实现供需平衡。
3.4 包装、初加工技术力量薄弱,品牌优势难以凸显
近年来,天祝高原夏菜以“藏乡富盛” “苑美”品牌包装上市广州、虎门等地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包装加工技术以引进或模仿为主,自主创新的包装加工技术较少。与南方蔬菜生产区相比,天祝县生产的农产品在个体、品种、产品包装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亟待加强提升。天祝县生产的蔬菜产品标识还有待规范提升,生产的农产品绿色(有机)优势得不到发挥,在农产品销售价格上,受市场认可度不高、品牌效益不明显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实现产品优质高价。
4 天祝县发展高原夏菜的对策
4.1 优化蔬菜生产品种结构
天祝县坚持“突出重点产品、丰富花色品种”,积极开展蔬菜种植相关试验研究,在金强河、大通河、哈溪河两岸露地上重点开发夏季特色蔬菜和精品蔬菜。通过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带动一批种植大户和加工企业建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优势明显、有规模效益的示范点,辐射带动天祝县蔬菜生产发展。
4.2 加快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全力抓好高原夏菜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高原夏菜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统一化发展。一是做好蔬菜新品种的开发、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改变蔬菜种植品种单一的现状。二是做好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提高高原夏菜生产效率。三是做好育苗移栽、生物统防、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工作,提升蔬菜单产和蔬菜安全质量水平。
4.3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充分发挥天祝县农(畜)产品安全检测站的职能职责,同时联合工商、农业综合执法队等监管部门,加大对市场、产品的检测、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产品可追溯,保障农产品安全质量提升。
4.4 提升蔬菜流通加工能力
充分发挥天祝县气候、地理、交通等优势,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产业链长、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来天祝县从事高原夏菜的生产、加工及销售工作。同时,积极扶持壮大现有的蔬菜企业,鼓励企业转变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延伸企业的产业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销售资源,建立外销窗口,同时积极鼓励发展网络销售,实现线上线下两头销售,盘活市场流通环节,及时将生产的蔬菜运销外地,从而扩大产品销售额及市场份额。
4.5 提高蔬菜生产抗灾能力
针对天祝县夏季暴雨和干旱、冬季寒冷、春雪较多等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蔬菜生产中需要政府、社会、市场和农民的资源聚拢起来,形成合力,有效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一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灌溉方便、排洪畅通。二是提高对蔬菜生产区露地防雹网、防晒网等材料的补助标准。三是建立与气象等相关部门的会商机制,提前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工作。
关键词: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优势条件
天祝县地处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端,海拔2 040~4 874 m,相对无霜期90~145 d,年均日照时数2 500~2 700 h,年均气温-0.2~4 ℃,夏季气候凉爽,最高温不超过30 ℃,适宜喜凉蔬菜的生长。天祝县高原夏菜生产已初具规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凸显,蔬菜适种区农民已掌握了绿色蔬菜生产技术,认识到了发展高原夏菜是调整当地种植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种植积极性逐年提高。
1 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天祝县高原夏菜产业起始于2000年,积极引进荷兰豆、甜脆豆、西兰花等高原夏菜品种进行示范种植,一举获得成功,经济效益显著,极大地帶动了周边村组蔬菜产业的发展。2020年在华藏寺、打柴沟、石门、抓喜秀龙等8个乡镇建成高原夏菜生产基地0.68万hm2,主要种植笋子、娃娃菜、中荚豆、菜用蚕豆、甜脆豆、蒜苗、荷兰豆、西葫芦、小菜、红蒜、白菜花等品种。
1.2 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1.2.1 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天祝县高原夏菜占据优质和填补市场空档上市的优势,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高原夏菜经济效益逐年增加。高原夏菜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县“八大产业”的主导产业。2015—2020年实现总产值6.37亿元,总纯收入5.36亿元,平均产值最低约2 000元/667 m2,最高约8 000元/667 m2。
1.2.2 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通过“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改变了以往的分散种植、布局零乱、品种混乱、管理粗放的种植模式,转变为种植布局合理化、规模化、精细化,进一步提升了组织化程度,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2.3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高原夏菜产业在发展的同时,带动发展二三产业发展,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农民的参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天祝县高原夏菜品质高,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生产者的经济效益高。高品质的原料来源,为从事加工生产的企业同样带来了效益,加工企业从加工产品中获得更高收益。天祝县生产的蔬菜产品安全,质量、品质有保证,很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
1.2.4 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发展高原夏菜,加上近年来天祝县实施的高原夏菜提质增效活动,改变了以往零散的种植模式,通过推行“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种植模式,实现了小田变大田、漫灌改滴灌、分区轮作、统防同治等合理高效的种植方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实现了节水和化肥、农药减量,减少了对大气、土壤、水体的污染,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2 天祝县发展高原夏菜的优势
2.1 气候适宜
天祝县为寒温带大陆性高原气候,日照时数2 571 h,≥10 ℃的有效活动积温912.8~1 740.3 ℃,年均温度-0.2~4 ℃。气候凉爽,7月平均温度16 ℃左右,适宜食荚豌豆、高山娃娃菜、蒜苗、菜用蚕豆等喜凉蔬菜生长,是盛夏生产喜凉蔬菜的理想地带。
2.2 农业资源丰富
天祝县耕地土壤肥沃,耕层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为2.67%,加之天祝县属半农半牧县,畜牧业比重较大,可为发展高原夏蔬菜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料,在蔬菜生产中化肥用量很少。而且农业灌溉用水都是来自祁连山的天然雪水和当地地下水,几乎没有受到化学污染,生产的蔬菜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的要求。
2.3 病虫害发生较少
由于天祝县有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相对封闭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有害生物种类少、病虫害发生轻微,一般很少使用化学农药,土壤中农药残留量很低。生产的蔬菜绿色、无公害、无污染,市场及消费者认可度高。
2.4 交通条件便利
天祝县位于甘肃中部,G30高速、312国道和兰新铁路贯穿县境,距中川机场80 km、省会兰州140 km,县、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农村田间道路配套完善,交通便利为蔬菜及时收购和保鲜运输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5 市场潜力巨大
在天祝县海拔2 500 m以上的水川灌区种植蔬菜,从7月上旬开始收获上市,供应期可一直持续到9月中旬,而这一时期甘肃省乃至全国大多数地区正值高温酷暑期,很难生产喜凉蔬菜。而天祝县生产的荷兰豆、甜脆豆、豌豆苗、高山娃娃菜、菜用蚕豆、蒜苗等喜凉蔬菜上市期正值全国喜凉蔬菜市场断档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 天祝县发展高原夏菜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带动作用弱,产业链条松散,竞争力低
目前,天祝县从事高原夏菜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还不是很多,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企业生产内容单一,有些企业以加工为主,有些企业以外销为主,有些企业以生产为主。企业的带动能力只能在蔬菜产业的某一个环节提供服务,综合带动能力较弱,企业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带动能力发挥不足。企业尚未完全具备开发新品种、精深加工能力,企业知名度不高,自主创新品牌较少,缺乏市场竞争力。 3.2 种植品种结构单一,知名度不高
受气候限制,天祝县高原夏菜种植品种结构单一,以娃娃菜、莴笋、蒜苗、豆类作物为主,名特优产品品种较少。一些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工作进展较慢,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新品种、新技术较少。每年高原夏菜大面积集中上市,市场竞争加剧,种植户又急于出售产品,客商恶意压价,导致生产的产品很难卖上好的价格。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天祝县高原夏菜在“三品一标”等方面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市场宣传跟不上,知名度不高,导致产品竞争优势不明显。
3.3 农村经济组织不健全,订单、保单农业少
“订单+保单”是天祝县保障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推行“两单”模式的目的在于保障种植户的最低收益,但在推广“两单”模式期,因各种原因实际签订的面積仅为栽培面积的一部分,“两单”模式实际取得的成效不高。农户分散种植模式缺乏统一组织管理,农户缺乏对“两单”模式的认知,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的80%以上属分散式经营模式,生产者、市场及消费者相互之间的供需矛盾依旧突出,很难实现供需平衡。
3.4 包装、初加工技术力量薄弱,品牌优势难以凸显
近年来,天祝高原夏菜以“藏乡富盛” “苑美”品牌包装上市广州、虎门等地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包装加工技术以引进或模仿为主,自主创新的包装加工技术较少。与南方蔬菜生产区相比,天祝县生产的农产品在个体、品种、产品包装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亟待加强提升。天祝县生产的蔬菜产品标识还有待规范提升,生产的农产品绿色(有机)优势得不到发挥,在农产品销售价格上,受市场认可度不高、品牌效益不明显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实现产品优质高价。
4 天祝县发展高原夏菜的对策
4.1 优化蔬菜生产品种结构
天祝县坚持“突出重点产品、丰富花色品种”,积极开展蔬菜种植相关试验研究,在金强河、大通河、哈溪河两岸露地上重点开发夏季特色蔬菜和精品蔬菜。通过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带动一批种植大户和加工企业建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优势明显、有规模效益的示范点,辐射带动天祝县蔬菜生产发展。
4.2 加快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全力抓好高原夏菜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高原夏菜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统一化发展。一是做好蔬菜新品种的开发、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改变蔬菜种植品种单一的现状。二是做好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提高高原夏菜生产效率。三是做好育苗移栽、生物统防、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工作,提升蔬菜单产和蔬菜安全质量水平。
4.3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充分发挥天祝县农(畜)产品安全检测站的职能职责,同时联合工商、农业综合执法队等监管部门,加大对市场、产品的检测、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产品可追溯,保障农产品安全质量提升。
4.4 提升蔬菜流通加工能力
充分发挥天祝县气候、地理、交通等优势,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产业链长、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来天祝县从事高原夏菜的生产、加工及销售工作。同时,积极扶持壮大现有的蔬菜企业,鼓励企业转变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延伸企业的产业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销售资源,建立外销窗口,同时积极鼓励发展网络销售,实现线上线下两头销售,盘活市场流通环节,及时将生产的蔬菜运销外地,从而扩大产品销售额及市场份额。
4.5 提高蔬菜生产抗灾能力
针对天祝县夏季暴雨和干旱、冬季寒冷、春雪较多等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蔬菜生产中需要政府、社会、市场和农民的资源聚拢起来,形成合力,有效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一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灌溉方便、排洪畅通。二是提高对蔬菜生产区露地防雹网、防晒网等材料的补助标准。三是建立与气象等相关部门的会商机制,提前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