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来说,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本文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新课标为依据,以课本教材为依托,以课堂为实践的平台,提出以下四点教学体会和建议,以期能够对广大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有所帮助和借鉴。
一、以实验促兴趣,以操作练能力
学习知识不能只靠强记,老师不能总是包揽甚至剥夺学生观察思考的权利,要多为学生的学习铺设台阶,激励学生主动探究,组织学生去探索,引导学生去亲自实验,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学化学不像其他理科如数学和物理那样理论性比较强,在很多方面,它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化学和实际生活联系就比较紧密,高中化学教材中所介绍的各种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气体、液体、固体等很多物质都是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要清楚记住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以及生成物等,都需要学生对它们有很强地感性认识,如果老师们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做些演示实验,同时一边做演示一边像讲故事那样介绍每一步需要的器材以及会发生的现象,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假设、积极发言,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很容易地接受教材上对某种物质某种现象的描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而且还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减少了学生课后死记硬背的负担。同时,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也为培养了学生课后或者未来继续探究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舞台和理论基础。
二、注重学科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对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不同的两种物体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对比不但可以使之加深记忆和了解事物的不同性质及其特点。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不少概念,在开始学习时,学生接受并不难,但时间久了,则容易混淆,进而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就有所减退,更不要说学生课外去继续探究和观察化学物质的反应和与化学反应有关的事物了。例如同一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既有相似点又有区别,由此导致的同一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也存在着相同点和差异。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张冠李戴,产生逆反心理,然而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对比、归纳、演绎、推理、图例、实验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去传授概念和物质的性质,不但使化学概念更加清晰,使学生更易掌握物质的重要化学性质,而且使学生也会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愿意去探究,因为他们认为化学很好学,而且也很有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促使他们会从一味地听老师念教材到和老师共同认识探索化学的世界。
三、以题催兴趣,积极引导
在中学化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物质推断题,这类题型更是考试的必考题型,同时也是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那么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在做题的过程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呢?
我们都知道,推断题不仅仅是在考查学生对物质化学性质的熟悉程度,而且更重要的事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那么我们老师就可以给学生多出一些推断题,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去分析研究,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具备了综合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在推断的同时,老师还可以尽可能的做配套实验,让学生看到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在感官上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四、关注学生,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实践地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已经关注到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启发,有所收获,成果得到认可,那么他才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断的实践和检验成果,进而产出成果。目前,各个学校都在进行新课改的实验,有“四步导学法”、“三三教学法”、“4+2教学法”等,只要方法运用恰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化学教学的特点为切入点,那么都会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总之,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只要教师能积极地构思,不断地优化自己的课堂,注重化学课教学的特点,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行释疑、解难、猜想、尝试,,学生就会慢慢喜欢上化学这门课,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王村职业中学
责任编辑:张晓楠
一、以实验促兴趣,以操作练能力
学习知识不能只靠强记,老师不能总是包揽甚至剥夺学生观察思考的权利,要多为学生的学习铺设台阶,激励学生主动探究,组织学生去探索,引导学生去亲自实验,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学化学不像其他理科如数学和物理那样理论性比较强,在很多方面,它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化学和实际生活联系就比较紧密,高中化学教材中所介绍的各种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气体、液体、固体等很多物质都是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要清楚记住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以及生成物等,都需要学生对它们有很强地感性认识,如果老师们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做些演示实验,同时一边做演示一边像讲故事那样介绍每一步需要的器材以及会发生的现象,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假设、积极发言,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很容易地接受教材上对某种物质某种现象的描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而且还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减少了学生课后死记硬背的负担。同时,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也为培养了学生课后或者未来继续探究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舞台和理论基础。
二、注重学科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对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不同的两种物体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对比不但可以使之加深记忆和了解事物的不同性质及其特点。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不少概念,在开始学习时,学生接受并不难,但时间久了,则容易混淆,进而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就有所减退,更不要说学生课外去继续探究和观察化学物质的反应和与化学反应有关的事物了。例如同一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既有相似点又有区别,由此导致的同一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也存在着相同点和差异。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张冠李戴,产生逆反心理,然而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对比、归纳、演绎、推理、图例、实验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去传授概念和物质的性质,不但使化学概念更加清晰,使学生更易掌握物质的重要化学性质,而且使学生也会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愿意去探究,因为他们认为化学很好学,而且也很有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促使他们会从一味地听老师念教材到和老师共同认识探索化学的世界。
三、以题催兴趣,积极引导
在中学化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物质推断题,这类题型更是考试的必考题型,同时也是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那么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在做题的过程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呢?
我们都知道,推断题不仅仅是在考查学生对物质化学性质的熟悉程度,而且更重要的事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那么我们老师就可以给学生多出一些推断题,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去分析研究,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具备了综合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在推断的同时,老师还可以尽可能的做配套实验,让学生看到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在感官上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四、关注学生,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实践地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已经关注到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启发,有所收获,成果得到认可,那么他才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断的实践和检验成果,进而产出成果。目前,各个学校都在进行新课改的实验,有“四步导学法”、“三三教学法”、“4+2教学法”等,只要方法运用恰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化学教学的特点为切入点,那么都会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总之,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只要教师能积极地构思,不断地优化自己的课堂,注重化学课教学的特点,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行释疑、解难、猜想、尝试,,学生就会慢慢喜欢上化学这门课,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王村职业中学
责任编辑: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