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荣扶贫记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oneer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4月17日,清晨6时,捺山脚下的茶园刚刚苏醒,鸟鸣啁啾。昨夜有雨,茶林酣饮,茶树如洗,叶芽带珠,晶莹动人,整个茶园氤氲着春天的气息。扬州市时会堂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金玉荣来到田头,在袅袅雾气中,将茶树察看一遍,放心回家吃早饭。这个习惯,从开始创业到现在,他已坚持17年。
  创业有波折,贵在坚持
   月塘镇地处仪征丘陵山区,是革命老区,也有山地种茶的传统。金玉荣,仪征茶乡月塘镇丁公村村民,自小生在茶乡,耳濡目染,对茶叶熟悉,对土地有感情。高中毕业后,他在北京酒店打工,端过盘子,当过驾驶员,后来任采购部经理、营销部主任。广泛的人脉资源,使他有机会为家乡亲朋推销茶叶,把茶叶卖到北京。
   2003年,酒店行业受非典重创。在家乡迎凤还巢的召唤声中,金玉荣怀揣5万元现金回乡创业。哪知道,厂房、设施一上,资金链断了,凭着一股激情创业的金玉荣一度焦头烂额。好在有朋友伸出援手,雪中送炭。
   刚开始做茶叶生意,虽然有点效益,慢慢地金玉荣发现好茶卖不出好价钱,主要原因是制茶技术不高,包装不精美,品牌叫不响。2005年,他成立扬州市时会堂茶叶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00多亩,建立自己的茶叶基地,从种茶、采茶、制茶、销茶全程逐步建立“时会堂”品牌。后来采用公司+农户形式,带动周边8000多亩地农户共同发展茶叶生产,每年销售茶叶达万斤,成为扬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10年,周边稻麦秸秆、玉米秸秆堆积成山,无法处理,成为政府、群众负担。金玉荣在茶叶销售给菌业企业客户时,无意中发现商机,创立扬州金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组织秸秆资源再利用项目攻关,成功将秸秆变废为宝,研发由秸秆粉碎加农家肥等其他配方,制成食用菌培养基产品“菌棒”,成为食用菌生产厂家的抢手货,月销售额达30万元,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项目在“2014中国青年涉农产业创业创富大赛”中获创意组优秀奖。
   茶叶生产受气候条件影响大,生产经营常遇不可预测的困难,家人劝金玉荣放弃这个行业改做其它,但骨子里对茶的热爱改变不了,他的心思还在茶上。2018年,他积极响应中央1号文件号召,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己任,与企业家合作,创办扬州茶园生态旅游有限公司,计划租用土地1200亩,投资8000万元,用三到五年时间,打造集高效农业、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苏北地区唯一的茶文化主题公园,并把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现代化上来,力争为仪征的脱贫奔小康添砖加瓦。目前500亩茶园已开园迎客,与邻近的天乐湖游乐园联手,既分担了天乐湖高峰期的游客压力,也让游客体验采茶品茗乐趣。
   20岁开始涉足茶叶生意,金玉荣先后创办了时会堂、金苗和茶园三家农业有限公司,经历做茶生意、品质茶、茶公园三个阶段,实现从提篮小卖到品牌化经营的质的飞跃。
  带动奔小康,贵在初心
   月塘镇丁公村的余仁发,原本家里没有茶园,家境贫困,2010年时他50多岁,外出打工困难,日子过得很艰难。金玉荣上门,指导他将家里两亩地试种茶叶,金玉荣茶苗按成本价给,有机肥免费提供,技术管理免费支持,茶田机器免费使用,茶叶不低于市场价收购。这么多的好处摆到面前,老余半信半疑,试种了一亩龙井43,一亩龙井长叶。
   老余的茶叶种下后,金玉荣经常跑他家的茶园看长势,看老余的田间管理有没有到位,看提供的有机肥有没有全部喂给茶树,这关系到茶树的芽头数,关系产量效益。两年半时间一晃而过,老余的茶叶开园了,一亩茶园,刨去人员工资,收益达5000元。老余两亩茶园,年收入达万元。尝到种茶甜头的老余随后又种了8亩。
   这是一个因茶而变的家庭。还有一个因茶而变的山村。
   捺山脚下捺山村,因常年开矿采石,遍布硕大的矿坑,寸草不长,退耕还林路漫漫,大量裸露的矿坑像大地的伤口,影响周边村民的生活环境。金玉荣想用绿茶扮靓山脚矿坑,得知政府五年免租的信息后,他带头领了50亩种茶。随后走村访户,鼓励村民自发领地,所有加入公司的茶农,由公司提供一条龙服务。村民担心砂砾地不适合种茶树,金玉荣就做给他们看,带着他们干——打土钵,将好土运来当营养钵,在砂砾中一钵一钵栽好茶树苗。吸收有经验的茶农成为公司拿工资的员工,指导新栽农户做田间管理。200多亩荒地焕然一新,捺山村村民的日子也羡煞人,每到采茶季,家家飘香,户户进项,一个个喜气得很。
   金玉荣创办的三家公司,目前,时会堂流转土地1000亩,集中在山北、丁公、尹山村,固定工人30人,临时采茶工100~150人;金苗公司流转土地200亩,固定工人45人;茶园公司流转550亩,固定工人20人,临时用工80人。这些工人和临时用工都是周边村民。“仪征金禾苗茶叶专业合作社”正式户200户,边缘户80户,种茶、制茶、售茶带动800多名农户增收,户均年收入18000元。
   这些年,捐资助学、扶危济困也时见金玉荣的身影。他以宽广的胸怀,担当的精神,尽己所能加入了脱贫攻坚的伟大工程,在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贡献着力量。
  发展重创新,贵在求实
   虽然从小生长在茶乡,受茶文化熏陶,但种茶、制茶知识学无止境。金玉荣虚心向有实践经验的茶农请教,边学边干,一点一点地积累。无论是开沟、播种、培土、锄草、浇水、施肥,还是茶叶病虫害防治、新鲜茶叶的采摘、制作等,都十分用心,在实践中把自己锻炼成行家里手。他还主动到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清华大学和科研单位参加短期培训,开阔眼界,在种茶、制茶方面不断提升。
   给茶园松土,现在都推广旋根机,机械作业,节省人力。金玉荣在实践中得出,0—3岁的新茶园不适合旋根机作业,尤其没有喷淋设备的茶园,茶苗耐不住旱,看起来绿色依旧,事实上夏天缓不过来。除茶园杂草,专家推荐防草布覆盖根部,在一些地区有效,在丘陵地的月塘不适用,土地板结,对茶树是致命伤,另外排水不畅,长时间浸泡,对茶树生长也不利。这些都是经过惨痛教训摸索出的经验。金玉荣在合作社选技术过硬的茶农做片区负责人,吸收善于学习的高级社员,每周开一次生产碰头会,发现、解决、监督茶园管护过程中的问题。他的目标是要对公司基地茶园,包括合作农户茶园做精细化管理,面积细到几亩几分,管理细到有机肥用量、除草次数、采摘时间等等,力争产出的每一包茶都可追溯,做最放心的中国绿茶。
   要发展,必须创新。金玉荣做了四个方面的努力。
   大胆引进新品种。黄金叶、白茶、郁金香等外地茶移种落户,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推广无性扦插,不仅提高存活率和产量,抗旱抗疾病,开采时间也早,价格上可赢得优势。
   生产全程标准化。改良土壤舍得下本钱,新老茶田,定期检测PH值,数值有异,立即配方改良。2019年10月份,一地块酸度达6.5,比合适的5.5偏高,公司购进20吨硫磺粉,2600元一吨,几十万一下子撒到了地里。在烘干、炒制等环节,温度控制、水分含量、一锅炒制斤两等,重老师傅手感经验,更重标准化。小茶叶做成大市场,必须在品质保证的每一步实实在在。
   包装上不断探索。针对市场不同客户群需求,推出精装与简装。高端客户推出精装小罐茶,中端客户推出实用礼盒茶,还有老百姓家用的简装茶。外在的包装,是茶的品质、制茶理念的外露,金玉荣相信每一片茶叶都是有灵魂的。公司销售渠道主要有大集团全球采购、大企业个性化定制,阿里巴巴、淘宝等网络销售。不同渠道,不同包装。
   茶叶衍生品大做文章。在金玉荣的公司,有不少茶的衍生品,尤其抹茶系列,很吸引眼球。目前,本地茶农采摘的都是春季茶,夏茶和秋茶往往弃置,原因是叶形和口感都次于春茶。金玉荣和他的团队琢磨将夏茶、秋茶用于抹茶系列食品加工,变废为宝,健康环保,市场广阔。目前抹茶酥糖、抹茶糕点、抹茶香干等已逐步试产,力争在世园会,让各方游客品尝到本地特色的牛皮糖、京果粉、大京果等八个品種抹茶点心。
   金玉荣先后获得过扬州市新长征突击手、扬州市十大草根创业青年、江苏省最美新型农民和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光荣称号。他坚持认为自己只是一个苦干实干加巧干的新时代茶农,他希望家乡的岗塝坡地栽上越来越多的茶树,希望有跟自己当年一样懂土地、有激情的年轻人,示范带动村民致富,为地方品牌发展壮大穿针引线。
   (本栏目责任编辑 徐良文)
其他文献
1941年3月,新四军独立旅进入淮海地区,旅部驻扎在泗阳县爱园镇条河村。不久应梁兴初旅长要求,八路军淮河大队正式编入独立旅序列。整编后独立旅共有3个团,两个支队,加上特务连、通信连、卫生队、供给部,兵力达5200多人。   1941年4月6日,梁兴初命令该旅一团包围金塘、三马厂,同时令二团进攻姚庄。经一昼夜激战,两个团共歼国民党反共顽固派500余人,首战告捷,给进犯的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顽
期刊
新四军铁军精神是新四军继承和弘扬北伐战争时期老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革命精神,在抗日战争烽火中锻造形成的一种独特精神,这是新四军赖以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精神支柱,也是指导我们在新时期砥砺奋进的精神动力。江苏省已将新四军铁军精神和雨花精神、周恩来精神、淮海战役精神作为全省人民传承发扬的伟大精神。   近年来,各新四军研究会和学术界,对新四军铁军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
期刊
见到马焰,是在中国农业大学清华东路17号院。老人和颜悦色,特亲和。他说,我1958年从部队转业,分配到农大,当时叫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82年离休,时任大学图书馆馆长。   马焰,河南政平县人。家境贫寒,高小没毕业就辍学到店铺当学徒。抗战全面爆发返回家乡在小学任教。其间,加入青年救国团,从事抗日救国活动,开始接触进步思想,1938年在学校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交通员身份,做地下党的联络工作。后
期刊
“两根半油条”   在热闹繁华的南京市长江路中段,辟有“五二○”学生运动纪念广场,当中竖立着一组青年学生高呼口号冲出校门的大红雕塑,记述了1947年发生的那场“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青春壮举。   学生运动的导火索是“两根半油条”。1947年,挑起内战的国民党政府,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国统区的物价飞涨、民怨沸腾。就连江苏这个富庶的省份,也经济衰退一片萧条。中国“四大米市”之一的无锡,就因
期刊
1949年1月21日,江淮明珠合肥迎来了解放,首任市长是郑抱真同志。   郑抱真是一位传奇式人物。在那个风云多变、政局动荡的年代,他从迷茫彷徨到奋起觉醒,从爱国人士转变为中国共产党人,最终成为一名江淮抗日名将。  追求正义,奋起抗日   郑抱真1897年3月出生在合肥北乡吴山庙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贫困的农村生活、艰苦的童年时代,将他们的性格磨炼得嫉恶如仇、正直刚毅,兄弟三人先
期刊
朱履先的名字一直和黄桥战役联系在一起,作为“黄桥首户”,他为黄桥战役的完胜作出了贡献。  当面撕碎汪精卫劝降信   朱履先1884年6月出生于江苏泰兴黄桥,早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在日本认识孙中山和黄兴并参加同盟会,1908年回国后在清朝新军第九镇三十四标任管带。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朱履先在南京响应,在九镇秣陵关起义和江浙联军光复南京战役中分别担任前敌指挥官和前卫司令,两度与驻守南京的清军
期刊
20世纪中叶,江苏镇江句容县先后发生了两件震惊当地的大事:一是1947年句容县参议会议长张雍冲被刺案,二是1955年张雍冲夫人、时任句容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的赵和珪以“反革命罪”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处了死刑。   张雍冲与赵和珪均是句容本地人。张雍冲是抗战时期苏南地区知名的开明爱国人士,虽为国民党句容地方官员,但他同情共产党,支持并配合陈毅领导的新四军抗战。抗战胜利后,张雍冲又回到家乡句容任职
期刊
编者按: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面对恶劣的环境和局势,一边战斗一边积极组建医疗卫生机构。他们建立了战地医院,开展火线救护,解决了伤员的救治问题;他们还开展了卫生防疫工作,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爆发;后方医院的建立,不仅救治了新四军伤病员,还缓解了根据地群众疾病的苦难,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扩大了新四军的影响。下面刊登的,就是一组反映新四军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故事。   “妈妈,快来啊!我看不见了,我什么也看
期刊
4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我们县老促会一行3人驱车前往位于河桥镇幸福村、三元村结合部的盱眙富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访公司的董事长杨群。   轿车在飘带般的山间公路上急驶,两旁秀丽的风景映入眼帘:盱眙山区满目葱茏,蓝天白云下的淮河如碧练般缓缓流入烟波浩瀚的洪泽湖。沿途农家小楼隐现在绿树林中,连绵的山顶上矗立着一个个巨型不停转动的风力发电风叶,给山区带来了光明。   到达目的地,公司董事长杨群早已在院中
期刊
2020年5月28日,生命的辉煌——纪念赖少其诞辰105周年精品项目及文献史料展在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   本次展览由上饶集中营名胜区管委会、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广州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合唱团、上饶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共同承办。展出赖少其中国画、书法、篆刻作品48件,诗文30余篇,各类文献史料50余件,展期一个月。   赖少其(19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