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需要担当责任。学生责任感的形成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与责任情感相关的其他情感的培养,二是协作活动,三是自主选择能力的培养。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能够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研究性学习的科学性和生活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发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主动学习探究,增强情感体验。
常德市第二中学利用学校处于德山经济开发区的地理优势,选择德山的沅水水质情况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明显提升。
一、在精心选题中激发社会责任感
研究性学习选题范围广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在选题过程中,学校教师要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为线索,引导学生选择与社会责任感相关的课题。“沅水德山段水资源污染调查”这一研究课题,就是教师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出发点,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成功案例。
“沅水德山段水资源污染调查”活动的指导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选择易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课题。在进入实地考察之前,老师先让学生搜集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沅水水质问题;进入考察之后,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之下,增加感性认识,进一步地认识该问题。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就近入学的,他们平时在沅江嬉闹,喝着沅江水长大。他们对沅江有着特殊的感情,沅江水质问题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关注的问题。学生对沅江命运的关心生成自然、切实的责任情感。同时,沅江不仅关系到自己和附近居民的利益,还关系到人与自然如何共处的问题。沅江水质这个选题能以小见大,实现从个人责任到社会责任的无缝过渡。
二、在情感体验中生成社会责任感
“沅水德山段水资源污染调查”活动学生全程参与: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调研计划,包括分工,选取调查的对象、方法,确定活动地点、时间等。参与活动的学生要分工负责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咨询专家,采访社区居民,拍照并保存完整的活动记录。利用休息日,老师还带领部分小组的同学们考察了学校所处沅江段环境,比如取水样、拍摄水上漂浮物,一起访问附近居民、商贩,有关专家等,并拍摄了大量的照片,收集了许多第一手资料。
置身于沅江岸边,视觉的冲击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在拍摄沅江照片时,同学们感受到沅江水质被破坏程度之深,感受到居民保护环境意识的淡薄。水面浮油、水的色彩、江面散发的气味等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沅江的现状与学生日常用水这样的一个现实问题发生了情感冲突,从而激发了学生保护沅江的情感需求。他们深感保护沅江水质的重要性,坚定地喊出“我们要保护沅江”的心声,这一心声深含着对水资源的保护之情,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感。
三、在分工协作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沅水德山段水资源污染调查”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合作。合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工让每个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并把荣誉与同组内所有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相互依存感。同时,教师也很关注个体的行动,将总任务分成几个子任务,让每个学生轮流完成一项子任务,并且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予反馈,有效地促使学生个体责任感的形成。
1.学生间合作
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可以分成资料收集组、实地考察组、实验组、采访组等等。以资料收集组为例,收集资料有两个办法,一是“现成”的资料,二是“活着”的资料。有的同学负责上网搜集沅江的资料,包括沅江的由来、沅江的水质变化、沅江的作用等,这个任务可以由计算机水平较好、阅读能力较强的同学来完成;有的同学社交能力好,可以做实地调查。学生在活动感受中这样写道:“研究性学习活动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而集体力量是巨大的,只要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大家团结一心,就能取得成功。”合作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2.师生合作
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在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它要求学生还要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学生不仅需要互相合作,也非常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例如,课题的选择、研究领域的选择、研究时间的把握等等。当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更多的是引导、组织和提供咨询。研究性学习大大增加了师生合作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滋生了师生的依恋情感,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多学科教师合作
多学科教师之间的良好合作有利于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沅江水质调查活动中需要以化学教师和地理教师为核心的多学科教师合作。正如指导教师所说:“探讨沅江水质保护的问题体现出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例如:学生须了解一些国家的政策和法规,需要政治老师的帮助;学生须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需要地理、生物老师的帮助;学生须整编资料、准备发言稿,需要语文老师的帮助;水质的测验需要化学老师的帮助。……老师们对孩子们的请教都非常耐心地进行解答,还给孩子们提出意见。通过跨学科地指导学生完成课题研究,很多老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四、在交流总结中升华社会责任感
完成资料收集后,指导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在互相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各种不同观点的相遇和碰撞,引起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通过交流辩论,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问题。对问题认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设计和采取更加可行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责任选择能力
“沅水德山段水资源污染调查”活动中,学生获取了大量不同立场的、激进的甚至针锋相对的信息。这引起了他们的反思:人们为什么会提出不同的意见?我们该怎样看待这些不同的甚至观点相左的意见呢?到底谁的意见是正确的?经过了三周的研究,各研究小组的同学们在名为“保护沅江模拟听证会”上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大家集中对沅江的污染和保护问题展开研讨。研讨当中,同学们借助自己的角色纷纷发表意见。
实地考察组:附近工厂、餐饮业、石油公司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直接就排放到沅江。
实验组:居民群众对水质监测的方法不清楚。
采访组:部分社区居民认为应该取缔江边的泊船餐饮行业,同时增加排污费;有的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
学生的认识在搜集资料中得到丰富,在矛盾交锋中得到深化。学生学会了综合考虑各方人士的意见和利益,从各个角度来审视“沅江水质”问题。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不再停留于情感层面上,而上升到有理有据的理性认识层面。认识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责任能力,为制定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奠定了基础。
五、在社区服务中践行社会责任
社区服务活动是学生利用前期研究成果,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解决社区问题献策献力。学生的责任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也随之提高。学生的活动成果经过实践的检验得到教师和社区居民的认可,甚至经过媒体报道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促进学生更多的承担社会责任。
研究小组成员以身作则,倡议同学们从自己做起,禁止向沅江乱扔垃圾;倡议居民勿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直接排放到沅江。同学们发出了保护母亲河、爱护环境、爱惜水资源的呼吁。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过程,一个活动不可能就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基于此,学校陆续开展了诸如“对恒安造纸产排放的污水的调查与研究”“废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及改良建议”等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并配合其他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贺百花,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马子恩
常德市第二中学利用学校处于德山经济开发区的地理优势,选择德山的沅水水质情况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明显提升。
一、在精心选题中激发社会责任感
研究性学习选题范围广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在选题过程中,学校教师要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为线索,引导学生选择与社会责任感相关的课题。“沅水德山段水资源污染调查”这一研究课题,就是教师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出发点,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成功案例。
“沅水德山段水资源污染调查”活动的指导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选择易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课题。在进入实地考察之前,老师先让学生搜集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沅水水质问题;进入考察之后,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之下,增加感性认识,进一步地认识该问题。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就近入学的,他们平时在沅江嬉闹,喝着沅江水长大。他们对沅江有着特殊的感情,沅江水质问题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关注的问题。学生对沅江命运的关心生成自然、切实的责任情感。同时,沅江不仅关系到自己和附近居民的利益,还关系到人与自然如何共处的问题。沅江水质这个选题能以小见大,实现从个人责任到社会责任的无缝过渡。
二、在情感体验中生成社会责任感
“沅水德山段水资源污染调查”活动学生全程参与: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调研计划,包括分工,选取调查的对象、方法,确定活动地点、时间等。参与活动的学生要分工负责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咨询专家,采访社区居民,拍照并保存完整的活动记录。利用休息日,老师还带领部分小组的同学们考察了学校所处沅江段环境,比如取水样、拍摄水上漂浮物,一起访问附近居民、商贩,有关专家等,并拍摄了大量的照片,收集了许多第一手资料。
置身于沅江岸边,视觉的冲击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在拍摄沅江照片时,同学们感受到沅江水质被破坏程度之深,感受到居民保护环境意识的淡薄。水面浮油、水的色彩、江面散发的气味等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沅江的现状与学生日常用水这样的一个现实问题发生了情感冲突,从而激发了学生保护沅江的情感需求。他们深感保护沅江水质的重要性,坚定地喊出“我们要保护沅江”的心声,这一心声深含着对水资源的保护之情,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感。
三、在分工协作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沅水德山段水资源污染调查”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合作。合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工让每个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并把荣誉与同组内所有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相互依存感。同时,教师也很关注个体的行动,将总任务分成几个子任务,让每个学生轮流完成一项子任务,并且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予反馈,有效地促使学生个体责任感的形成。
1.学生间合作
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可以分成资料收集组、实地考察组、实验组、采访组等等。以资料收集组为例,收集资料有两个办法,一是“现成”的资料,二是“活着”的资料。有的同学负责上网搜集沅江的资料,包括沅江的由来、沅江的水质变化、沅江的作用等,这个任务可以由计算机水平较好、阅读能力较强的同学来完成;有的同学社交能力好,可以做实地调查。学生在活动感受中这样写道:“研究性学习活动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而集体力量是巨大的,只要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大家团结一心,就能取得成功。”合作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2.师生合作
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在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它要求学生还要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学生不仅需要互相合作,也非常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例如,课题的选择、研究领域的选择、研究时间的把握等等。当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更多的是引导、组织和提供咨询。研究性学习大大增加了师生合作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滋生了师生的依恋情感,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多学科教师合作
多学科教师之间的良好合作有利于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沅江水质调查活动中需要以化学教师和地理教师为核心的多学科教师合作。正如指导教师所说:“探讨沅江水质保护的问题体现出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例如:学生须了解一些国家的政策和法规,需要政治老师的帮助;学生须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需要地理、生物老师的帮助;学生须整编资料、准备发言稿,需要语文老师的帮助;水质的测验需要化学老师的帮助。……老师们对孩子们的请教都非常耐心地进行解答,还给孩子们提出意见。通过跨学科地指导学生完成课题研究,很多老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四、在交流总结中升华社会责任感
完成资料收集后,指导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在互相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各种不同观点的相遇和碰撞,引起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通过交流辩论,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问题。对问题认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设计和采取更加可行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责任选择能力
“沅水德山段水资源污染调查”活动中,学生获取了大量不同立场的、激进的甚至针锋相对的信息。这引起了他们的反思:人们为什么会提出不同的意见?我们该怎样看待这些不同的甚至观点相左的意见呢?到底谁的意见是正确的?经过了三周的研究,各研究小组的同学们在名为“保护沅江模拟听证会”上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大家集中对沅江的污染和保护问题展开研讨。研讨当中,同学们借助自己的角色纷纷发表意见。
实地考察组:附近工厂、餐饮业、石油公司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直接就排放到沅江。
实验组:居民群众对水质监测的方法不清楚。
采访组:部分社区居民认为应该取缔江边的泊船餐饮行业,同时增加排污费;有的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
学生的认识在搜集资料中得到丰富,在矛盾交锋中得到深化。学生学会了综合考虑各方人士的意见和利益,从各个角度来审视“沅江水质”问题。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不再停留于情感层面上,而上升到有理有据的理性认识层面。认识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责任能力,为制定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奠定了基础。
五、在社区服务中践行社会责任
社区服务活动是学生利用前期研究成果,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解决社区问题献策献力。学生的责任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也随之提高。学生的活动成果经过实践的检验得到教师和社区居民的认可,甚至经过媒体报道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促进学生更多的承担社会责任。
研究小组成员以身作则,倡议同学们从自己做起,禁止向沅江乱扔垃圾;倡议居民勿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直接排放到沅江。同学们发出了保护母亲河、爱护环境、爱惜水资源的呼吁。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过程,一个活动不可能就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基于此,学校陆续开展了诸如“对恒安造纸产排放的污水的调查与研究”“废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及改良建议”等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并配合其他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贺百花,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马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