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照的故事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s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8年7月,我们富强中学第二届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学,就要离校返乡了。同学们向老师提出建议:“我们照个毕业相吧,师生合影,留作纪念。”那时整个乡没有一个照相馆,怎么办呢?老师说:“我领你们去他拉哈镇,那里有照相馆。”同学们一窝蜂地齐声叫:“好!”
  我们富强中学所在地是腰地房子村,腰地房子在肇源县西北部,距县城130公里,距北部泰康县140公里,距我们要去照相的他拉哈镇40公里。他拉哈镇是泰康县的一个小镇,交通很不方便,腰地房子到他拉哈不通汽车,我们只有步行。老师布置:“回家准备,明天带点粮票带点钱,早上七点出发。”
  第二天早晨,我们在学校集合,14名同学(入学时36人,坚持到毕业只有14人)到齐,然后出发。鲜红的太阳正冉冉升起,霞光映照师生的笑脸,师生们兴高采烈,班长起头背诵《毛主席语录》:“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主席的话给了我们前进的力量,我们迈开大步,向北部的他拉哈镇进军。
  大路两旁苍翠的树林就像仪仗队接受我们检阅似的,依次向我们致意,绿油油的苞米地,红艳艳的高粱地,黄澄澄的大豆地,参差不齐,高低相间,颜色各异,天然搭配,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我们爬上小山岗,又走过坑屯。我们路过泰康县的前心村、腰心村、后心村。大约走了十多公里路了,实在有些累了,文艺委员金枝起了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铿锵的节奏、磅礴的气势鼓起了我们前进的风帆,我们振奋精神,继续前行,下午两点多钟,我们到了石人沟渔场。又饥又渴又累,实在走不动了,我们就找了一个宽敞的农家大院,大伯大娘见我们是革命青年,热烈欢迎,给我们做的小米饭,炖菜园里的新鲜蔬菜。饭前我们给毛主席像敬礼,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然后吃饭。我们吃得很香,吃得很饱,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临走时我们每人留下半斤粮票两角钱。我们补足了营养,有了能量,添了精神,还有近二十公里路在等着我们呢。男生甩开大步,女生就是小跑,我们边走边背诵毛主席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就这样,迈开铁脚板,接受了长征的考验。在傍晚时我们终于到达了他拉哈镇,照相馆已经关门,我们在附近一家住下了,盼望天亮,好去照相。
  天亮了,我们吃了早餐,就去了照相馆。摄影师听说我们是从腰地房子走来的,又惊讶又赞叹。他非常热情,让我们排成三排,前排就座的有:从左数,少芝,张老师,金芝,维俊。中排有玉学、德成、殿文、洪山、云清。后排有国军、玉芳、国友、树奇、德才、德显。我们的张老师那时才23岁,梳了两条短辫,和我们几乎同龄,又年轻又大方。我们胸前都佩戴着毛主席像章,手捧着红彤彤的“毛主席语录本”,有的男生上衣口袋上还别着钢笔,真是英姿飒爽,神采飞扬。摄影师喊:“注意,别眨眼。”只听“咔嚓”一声,我们青春年少的英俊姿容就定格在精彩的瞬间,也聚焦了时代的特色,彰显了社会风貌。我们站起来欢呼雀跃,经过一路艰难跋涉,一个美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老师说:“谢谢摄影师!”然后留下地址,摄影师爽快地答应一定寄到。
  这就是我们的初中毕业合影。
  带着满足和喜悦,我们从他拉哈返回腰地房子。这回我们知道了近路,走小道不路过村庄,大约只有30公里。我们走过大片的杜尔伯特草原。微风吹来,绿浪翻滚,绿浪中托起红色粉色黄色的各种野花,像蝴蝶在飞舞。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我们也像小鸟一样飞出了草地。没走多远,我们又进了一片茂密的芦苇荡。芦苇长势很高,没过头顶。我们走了很长时间也走不到尽头,这时小魏同学出了一个主意,“我们搭人梯瞭望一下吧!”于是,男生就演起了杂技,像空中飞人似的,一个踩着一个的肩膀,最底下的是五个男生,然后上面三个,再上面二个,还有一个做保护。人梯搭好了,尖端的造型,就像一座山峰,同学们豪迈地唱:“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上面的男生惊呼:“我看见天边了,大约有一公里远!”他蹦下来为给我们带路。我们头上沾着芦花,身上贴着苇叶,终于走到了芦苇荡的边缘。走出绿色,我们一下子看到两个白亮亮的水泡子,有个男生喊了一句:“我们去洗澡吧!”还没等老师同意,他们就跑开了。
  男生在北面的水泡子里洗,女生在南面的水泡子里洗,芦苇就是天然屏障。水很清,还能看见里面的蛤蜊和贝壳,我看老师在岸边坐着,就使劲撩起水花,溅到她脸上身上……正当女生这边嬉戏热闹时,男生喊:“我们不洗了,快点赶路吧!”大家赶紧穿好衣服,洗完澡轻松多了。男生都不说话,一个劲地向前走,十多公里路,一个多小时就走到了。下午四点多,我们回到了学校。在教室里,我们都累得趴在桌子上,埋头不作声,教室里静悄悄的,连喘气声都听得到。突然有个男生猛地站起来,激动地说:“谢谢同学们,是你们救了我,不然,我就没命了!”
  原来在水泡洗澡时,陈奇同学掉进了深水里,他向上蹿了两蹿,就没影子了,眼疾手快的玉芳同学发现了赶快游过去,在水里摸到了他,使劲地往上拽,这时还有一个人在后面推,好不容易才把陈奇拖上岸。他脸色蜡黄,躺在地上,大家七手八脚,有的揉肚子,有的捶后背,有的搓头部,有的揪耳朵,忙活了一阵子,陈奇张开嘴,吐出许多浊水。看他呼吸比较正常了,脸上也有了血色,大家这才松了口气,陈奇缓过神来睁大眼睛说:“我没淹死啊,淹死就回不了家了,是同学们救了我,谢谢你们!求你们现在千万别告诉老师!”他站起来,一切都正常了。班长说:“咱们快点赶路吧!”就这样受了惊恐之后,谁也不说话,竟能一路沉默,竟能瞒天过海。
  老师沉下脸来,不无后怕地说: “你们真让人操心,让人哭笑不得,好歹如数返回了,不然我肠子都悔青了。”
  离校前夕,我们15个同学都获得了一张七寸大的毕业合影照片……
  责任编辑:子非
其他文献
北纬N40°47′  东经E110°18′  海拔1523M  2016年5月1日,万里无云。  这一刻,我正沿着高德地图的语音提示,开着汽车颠簸在去往位于包头石拐区阴山山脉深处的五当沟。这里有一座阔别许久的召庙,名字叫五当召,又名广觉寺。这是我第二次走进山里,再次去瞻仰记忆中它的容貌。  我非常享受开着汽车驰骋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你是知道的,内蒙古地广人稀,只要走出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区,那广袤的漫
期刊
这是湘西大山深处的一个瑶族聚居区。五个瑶族乡远离辰溪县城,分布在沅水中游的两岸,这里山水幽美,民风淳朴,就像瑶家自酿的竹筒米酒,天然清醇,也容易醉人。仙人湾就是其中的一个瑶族乡。  我的老家就在仙人湾瑶族乡集镇的古街上。仙人湾原名先人湾,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人在此繁衍生息。1986年全国文物普查时考古专家发现,仙人湾境内沅水岸边的潭坎大地断面上有大量的螺壳文化堆积分布。2006年湖
期刊
我不知道老家那台缝纫机是不是比我年长,反正从我有记忆起,西窗下就有它。  闲时,缝纫机总是被一块藏蓝色土布从头到脚罩着,即使罩着布,姆妈也不允许我在缝纫机上放碗、茶杯,更不能写字、画画、做东西。等要派用场了,姆妈掀开罩布,解开绑在车头的布绳,揭去裹着的塑料膜,露出它零件复杂的机头,黑色的画着金色蝴蝶和鲜花的机膛,浅黄色的木台板,棕红色的铁架。机头最上面盖一块棕色呢布,呢布按照突起的零件的样子剪出窟
期刊
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  洱海月,苍山雪,洱海月照苍山雪。  一直以来,大理就是众人心中风花雪月的理想国。  想要去大理有N个理由。年少时迷恋金庸笔下的《天龙八部》里的段誉,因为他,对陌生的大理国充满遐思。后来因《还珠格格》第三部里,以小燕子为首的一大帮年轻人欲逃离皇宫,一路艰辛,只为奔向那遥远而自由的大理;再后来,孔雀舞后杨丽萍在大理洱海的玉矶岛上修了私宅月亮宫,搞得心痒痒地直想奔一次
期刊
老廖伯长得胖胖的,是我父亲所在学校的一名校工。他到那所学校工作的时间比父亲还早。当时,母亲在外地工作,父亲在学校做教务主任,工作繁忙,基本顾不了我。所以,我绕膝撒娇的人就是老廖伯。  老廖伯的工作是敲钟,那时学校上课、下课没有电铃,只能听老廖伯的钟声。他的房间里有一只闹钟,他看着那闹钟,一到时间,就到操场旁边的那棵大樟树底下,握着那根粗粗的绳子,一下一下有力地拉动,悠扬的钟声就“当!当!当!”地响
期刊
小雯刚出生时,我在医院产房门外颤颤巍巍从医生手中接过她的那一刹那,觉着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看着小雯一天天地长大,一天一个变化,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表情的变化,都能让我兴奋不已。  一个周日,妻出了差,沙发上,床头床尾,甚至书桌上到处都是小雯脏兮兮的衣服、袜子,尤其是校服、书包最脏,最为要命的是下星期一早上小雯要着校服参加升国旗仪式,不洗不行。我把小雯的脏衣服浸泡在盆中,而后掇弄洗衣机。以往妻把洗衣服的
期刊
在格宜沽沽塘,我看到那一片唯美的紫色的薰衣草,那些微小的紫花,拖着静静的长蔓,亲吻着白云,渴望着爱情……  恍惚之间,我回到了高二时那个周末的早上——  那个早上,母亲赶着马车来城里进货,我们照例在贸易大楼底下会合。母亲一边把麦乳精和补脑汁塞进我的书包,一边指着一对擦肩而过的年轻夫妇对我说:“那条紫色的头巾真好看!”手眼还在书包上的我手忙眼乱地顺着母亲视线停留的方向打探:朝阳中,那个女孩子头上戴着
期刊
《诗经》是从野菜开始的。第一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正是当时人们采摘野菜的场景。“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的荇菜,就是乡间常见的水浮萍,形似睡莲,开黄色的小花,是河塘、沟渠的一道风景。  荇菜所居,清水环绕。真没想到,它也是一种古老的野菜,而且还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意的“古代玫瑰”。据统计,《诗经》里提到的可食用野菜多达25种。从农耕时代到现在,这些先民们行吟的诗歌,传递着
期刊
前些年,老家大街改造,为了一棵垂老得只留下近两米身子的樟树而令道路稍稍弯曲。本以为,有人会说三道四,可想不到,市民竟一片叫好。  于是乎,奇迹出现了。无论车子抑或行人临近这棵老樟树,都会有意无意地慢下来并深深地瞥上一眼,似乎只有这样才足以表达对老樟树的一份挂念。我也不例外,每天晚餐后散步经过这里,我总是驻足其前,眼望之,手抚之,爱怜有加。我知道,自己对这棵老樟树的挚爱里还叠加了对另一棵已经逝去的老
期刊
我在家里办了个中小学的作文班,每星期四节课。其实,不应该叫作文班,因为根本就不怎么教写作文,而是讲些唐诗、宋词、元曲、古典散文、现代散文,甚至还有《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毛泽东诗词》,科普小说,杂七杂八的,也从来不考试,决不横向对比,只要孩子自己觉得比从前有提升就可以了。  去年暑假,小学班学生刚下课走了,我正在炒菜准备吃饭,然后好给初中班上课。忽然,门口有人高喊了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