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生的追求
11年前初秋,帕塔木汗的丈夫乌拉孜放羊不慎掉入50多米深的废矿井里,造成颅骨、脊椎、大腿等10多处骨折。乌拉孜的妻子帕塔木汗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送到几家医院救治都说没救了。最后,经人介绍才转到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庄仕华院长组织医务人员经过6天6夜抢救手术,把乌拉孜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十几天后,庄仕华又来为乌拉孜检查病情,发现他身体越来越瘦弱。作为医生的庄仕华心里清楚:这样受重伤手术的病人需要加强营养。庄仕华找到当地的畜牧市场,用200元钱买下一头黑底白花的奶牛,牵着送给乌拉孜的妻子说:“你每天给大叔煮些牛奶喝,身体就会好得快一些。”
乌拉孜卧床大小便失禁,一天要换洗数十次尿布。时常尿布换洗不及时,身上起了脓疮。那天,庄仕华为乌拉孜清洗上药后,从商店买了一台雪花牌洗衣机,同医护人员一起送到他的家里。
五年后,乌拉孜的妻子帕塔木汗又患上胆结石病,女儿古丽也得了乳腺纤维瘤……帕塔木汗在病痛中,看着床上不能自理的丈夫,想想女儿得病无钱医治,对生活顿时感到绝望了,含泪给女儿写了一封遗书……
乌拉孜家的生活困难如影随形,庄仕华的赤子真情与日情深。就在帕塔木汗感到无望之时,庄仕华带领医护人员巡诊又来到他家里。几天后,庄仕华先后把帕塔木汗母女接到医院,义务给她们做了手术。乌拉孜全家没有经济来源。去年初,庄仕华和医护人员帮助他想办法,又资助开办了一个小卖部……
11个春秋,天山脚下的草木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昔日庄仕华送给乌拉孜家的那头奶牛,现在生下了5头小牛犊;乌拉孜喝着甘甜的牛奶,身体也奇迹般出现了好转,如今能下地行走干些活了,全家生活一天比一天地好起来了。
乌拉孜说起小纸片、小纸条、烟盒纸上记录的桩桩往事,满眼泪水地说:“我们家有3个民族,我是哈萨克族,妻子是维吾尔族,我们还有个儿子——庄仕华。他是汉族!”
庄仕华的心中总是装着群众的疾苦。早在2003年初,上任伊始的庄仕华就建议医院提出了服务惠及边疆各族患者的46项承诺。
去年底,新疆自治区医保局检查统计显示,庄仕华领导的医院就诊患者的费用,与当地同级医院的费用相比低50%,被自治区评为执行国家医保政策最佳单位,评为“国家A级守信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百姓诚信医院”。“医生是为病人而存在的,患者的病痛就是医生的责任。各族群众找我们看病是对子弟兵的信任,我们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给医治”
“庄医生,求您一定要给我治治病啊……”这是乌鲁木齐市建材陶瓷厂李修竹老人写给庄仕华的求治信。
“你的病我一定帮助治。”庄仕华看完这封信,拨通了李修竹家的电话。
2005年1月,庄仕华带领专家会诊发现,李修竹不仅胆结石病已严重恶化,而且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给这样的病人做胆囊手术,一旦手术发生意外,医生将要承担全部责任。
李修竹患胆结石病多年,去过多家医院都因此拒绝手术。
庄仕华看着李修竹被病魔折磨得骨瘦如柴的神态,想起她写给自己的4封摆脱病痛的求治信,心想:病人这么相信我,不能让病人失望。
从此,庄仕华每天早中晚跟踪检查,详细记录病情变化的数据。李修竹老人身体极度虚弱,庄仕华给她制定出营养食谱。经过半年的调养和观察,李修竹做手术条件仍不成熟。这些年,庄仕华先后做胆囊和肝包虫摘除手术5.8万多例,从没出现过差错。医护人员对庄仕华说:“你做手术从没出现过失误,这个病人观察这么长时间,手术如果失败了,会影响你的名声。”
“遇到困难就不救治,不会有好名声。病人只要有一分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庄仕华态度坚决。
李修竹住在普通病房时常感冒,对身体调养有影响。为防止被病毒感染,庄仕华把她安置在重症监护室,指定两名护士全天护理……
又经过半年的观察调养,庄仕华先后9次召集肝胆科、麻醉科和心内科有关专家会诊,围绕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制定出应急抢救措施。
在确定12月31日进行手术时,庄仕华面临晋升专业技术五级和参加“中国医师奖”评选。同事们劝把这手术干脆往后推一推。庄仕华心想:“现在李修竹的身体状态,是做手术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就少一次希望。”
手术那天,庄仕华把全院技术骨干召集到手术室,将呼吸机、心电图等20多种抢救医疗器械也搬到了手术室。平时,庄仕华一台手术不过10分钟,肝胆剥离取出结石最快时只47秒。这次,庄仕华经过两个多小时紧张手术,才从她辨认不清的腹腔内取出结石。
就在大家稍松一口气的刹那,李修竹左心衰突然发作,顿时出现呼吸骤停、心脏停跳……庄仕华又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救,成功地完成了这台手术。
翻开记录庄仕华手术的档案,经他手术救治的病人上有耄耋之年的老者,下至5岁的幼童,无论手术风险有多大,庄仕华总是挺身相救。
许多患者都说:庄仕华为患者解除病痛,不仅靠的是精湛的技术,更是那颗拳拳为民之心。“每个病人连着家庭的和睦,每个家庭连着社会的和谐。我们为各族患者解除病痛多一分爱心,边疆就增添一分团结稳定,”
“共产党亚克西!你就是我心中的胡达(维吾尔语:上帝)!”
2005年8月26日,78岁的维吾尔族老人阿黑娅颤抖地紧紧抓住庄仕华的双手,用维吾尔族最高贵的礼节亲吻着,滚落的泪水润湿了庄仕华的双手。
多年来,庄仕华经常到缺医少药的地方进行义诊。那次,他到距医院40公里的水西沟镇义诊快要结束时,村长拉着庄仕华说:“后山沟阿黑娅老人家里很穷,多年病卧在床无人照料。”
月光洒在崎岖的山路上,庄仕华带领李健、于晓萍医务人员深一脚浅一脚,一公里多的山路走了半个多小时。
庄仕华走进阿黑娅家用黄泥垒起的两间破旧房屋的门口,一股刺鼻的霉味从屋里迎面而来。屋里唯一的摆设是一个炕头,最值钱的东西是一个热水瓶,老人蜷缩在一张黑乎乎的毛毯里,蓬乱的头发下露出—张蜡黄的脸一……
“大娘,别动!我们是武警医院的医生,给你看病来了。”庄仕华边说边向前一步将阿黑娅扶坐起来,立即对老身体进行检查。老人高烧40°,血压180/130……患有重感冒、哮喘、高血压等病症。庄仕华马上给老人配药打针;医护人员为她梳理着零乱的头发……阿黑娅老人看着这些素不相识、胜似亲人的武警医生,不禁潸然泪下诉说起家中的苦难。
原来,阿黑娅28岁时丈夫就因车祸去世,靠捡破烂把三个孩子拉扯成人。后来,有两个儿子又先后不幸死亡,两个媳妇也都改嫁了。现在,阿黑娅和小儿子艾孜哈领着3个孙子一起生活。因阿黑娅老人常年多病,小儿子艾孜哈抱怨社会不公,经常借酒消愁,对母亲也很少照看……
阿黑娅家的困境让庄仕华心情十分沉重,他想:“这样因疾病给家庭带来的困难,如果我们不去关爱帮助解决,积累起来就会影响边疆的稳定,甚至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
连续7天里,庄仕华组织医护人员轮流上门为老人打针送药……
老人看不起病,根子在贫困。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涌上庄仕华的心头:“没有边疆这些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就不能有边疆社会的和谐。”他给艾孜哈买来《农村实用技术手册》、《绵羊养殖防病知识》等书籍……
如今,艾孜哈承包起后山村里的50多亩的牧场……看着阿黑娅全家开始走出贫困,看着艾孜哈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庄仕华欣慰地笑了。“边疆就增添一分团结稳定。”庄仕华在边疆为各族群众看病治病,始终带着这种责任把温暖送给各族群众。
11年前初秋,帕塔木汗的丈夫乌拉孜放羊不慎掉入50多米深的废矿井里,造成颅骨、脊椎、大腿等10多处骨折。乌拉孜的妻子帕塔木汗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送到几家医院救治都说没救了。最后,经人介绍才转到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庄仕华院长组织医务人员经过6天6夜抢救手术,把乌拉孜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十几天后,庄仕华又来为乌拉孜检查病情,发现他身体越来越瘦弱。作为医生的庄仕华心里清楚:这样受重伤手术的病人需要加强营养。庄仕华找到当地的畜牧市场,用200元钱买下一头黑底白花的奶牛,牵着送给乌拉孜的妻子说:“你每天给大叔煮些牛奶喝,身体就会好得快一些。”
乌拉孜卧床大小便失禁,一天要换洗数十次尿布。时常尿布换洗不及时,身上起了脓疮。那天,庄仕华为乌拉孜清洗上药后,从商店买了一台雪花牌洗衣机,同医护人员一起送到他的家里。
五年后,乌拉孜的妻子帕塔木汗又患上胆结石病,女儿古丽也得了乳腺纤维瘤……帕塔木汗在病痛中,看着床上不能自理的丈夫,想想女儿得病无钱医治,对生活顿时感到绝望了,含泪给女儿写了一封遗书……
乌拉孜家的生活困难如影随形,庄仕华的赤子真情与日情深。就在帕塔木汗感到无望之时,庄仕华带领医护人员巡诊又来到他家里。几天后,庄仕华先后把帕塔木汗母女接到医院,义务给她们做了手术。乌拉孜全家没有经济来源。去年初,庄仕华和医护人员帮助他想办法,又资助开办了一个小卖部……
11个春秋,天山脚下的草木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昔日庄仕华送给乌拉孜家的那头奶牛,现在生下了5头小牛犊;乌拉孜喝着甘甜的牛奶,身体也奇迹般出现了好转,如今能下地行走干些活了,全家生活一天比一天地好起来了。
乌拉孜说起小纸片、小纸条、烟盒纸上记录的桩桩往事,满眼泪水地说:“我们家有3个民族,我是哈萨克族,妻子是维吾尔族,我们还有个儿子——庄仕华。他是汉族!”
庄仕华的心中总是装着群众的疾苦。早在2003年初,上任伊始的庄仕华就建议医院提出了服务惠及边疆各族患者的46项承诺。
去年底,新疆自治区医保局检查统计显示,庄仕华领导的医院就诊患者的费用,与当地同级医院的费用相比低50%,被自治区评为执行国家医保政策最佳单位,评为“国家A级守信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百姓诚信医院”。“医生是为病人而存在的,患者的病痛就是医生的责任。各族群众找我们看病是对子弟兵的信任,我们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给医治”
“庄医生,求您一定要给我治治病啊……”这是乌鲁木齐市建材陶瓷厂李修竹老人写给庄仕华的求治信。
“你的病我一定帮助治。”庄仕华看完这封信,拨通了李修竹家的电话。
2005年1月,庄仕华带领专家会诊发现,李修竹不仅胆结石病已严重恶化,而且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给这样的病人做胆囊手术,一旦手术发生意外,医生将要承担全部责任。
李修竹患胆结石病多年,去过多家医院都因此拒绝手术。
庄仕华看着李修竹被病魔折磨得骨瘦如柴的神态,想起她写给自己的4封摆脱病痛的求治信,心想:病人这么相信我,不能让病人失望。
从此,庄仕华每天早中晚跟踪检查,详细记录病情变化的数据。李修竹老人身体极度虚弱,庄仕华给她制定出营养食谱。经过半年的调养和观察,李修竹做手术条件仍不成熟。这些年,庄仕华先后做胆囊和肝包虫摘除手术5.8万多例,从没出现过差错。医护人员对庄仕华说:“你做手术从没出现过失误,这个病人观察这么长时间,手术如果失败了,会影响你的名声。”
“遇到困难就不救治,不会有好名声。病人只要有一分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庄仕华态度坚决。
李修竹住在普通病房时常感冒,对身体调养有影响。为防止被病毒感染,庄仕华把她安置在重症监护室,指定两名护士全天护理……
又经过半年的观察调养,庄仕华先后9次召集肝胆科、麻醉科和心内科有关专家会诊,围绕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制定出应急抢救措施。
在确定12月31日进行手术时,庄仕华面临晋升专业技术五级和参加“中国医师奖”评选。同事们劝把这手术干脆往后推一推。庄仕华心想:“现在李修竹的身体状态,是做手术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就少一次希望。”
手术那天,庄仕华把全院技术骨干召集到手术室,将呼吸机、心电图等20多种抢救医疗器械也搬到了手术室。平时,庄仕华一台手术不过10分钟,肝胆剥离取出结石最快时只47秒。这次,庄仕华经过两个多小时紧张手术,才从她辨认不清的腹腔内取出结石。
就在大家稍松一口气的刹那,李修竹左心衰突然发作,顿时出现呼吸骤停、心脏停跳……庄仕华又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救,成功地完成了这台手术。
翻开记录庄仕华手术的档案,经他手术救治的病人上有耄耋之年的老者,下至5岁的幼童,无论手术风险有多大,庄仕华总是挺身相救。
许多患者都说:庄仕华为患者解除病痛,不仅靠的是精湛的技术,更是那颗拳拳为民之心。“每个病人连着家庭的和睦,每个家庭连着社会的和谐。我们为各族患者解除病痛多一分爱心,边疆就增添一分团结稳定,”
“共产党亚克西!你就是我心中的胡达(维吾尔语:上帝)!”
2005年8月26日,78岁的维吾尔族老人阿黑娅颤抖地紧紧抓住庄仕华的双手,用维吾尔族最高贵的礼节亲吻着,滚落的泪水润湿了庄仕华的双手。
多年来,庄仕华经常到缺医少药的地方进行义诊。那次,他到距医院40公里的水西沟镇义诊快要结束时,村长拉着庄仕华说:“后山沟阿黑娅老人家里很穷,多年病卧在床无人照料。”
月光洒在崎岖的山路上,庄仕华带领李健、于晓萍医务人员深一脚浅一脚,一公里多的山路走了半个多小时。
庄仕华走进阿黑娅家用黄泥垒起的两间破旧房屋的门口,一股刺鼻的霉味从屋里迎面而来。屋里唯一的摆设是一个炕头,最值钱的东西是一个热水瓶,老人蜷缩在一张黑乎乎的毛毯里,蓬乱的头发下露出—张蜡黄的脸一……
“大娘,别动!我们是武警医院的医生,给你看病来了。”庄仕华边说边向前一步将阿黑娅扶坐起来,立即对老身体进行检查。老人高烧40°,血压180/130……患有重感冒、哮喘、高血压等病症。庄仕华马上给老人配药打针;医护人员为她梳理着零乱的头发……阿黑娅老人看着这些素不相识、胜似亲人的武警医生,不禁潸然泪下诉说起家中的苦难。
原来,阿黑娅28岁时丈夫就因车祸去世,靠捡破烂把三个孩子拉扯成人。后来,有两个儿子又先后不幸死亡,两个媳妇也都改嫁了。现在,阿黑娅和小儿子艾孜哈领着3个孙子一起生活。因阿黑娅老人常年多病,小儿子艾孜哈抱怨社会不公,经常借酒消愁,对母亲也很少照看……
阿黑娅家的困境让庄仕华心情十分沉重,他想:“这样因疾病给家庭带来的困难,如果我们不去关爱帮助解决,积累起来就会影响边疆的稳定,甚至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
连续7天里,庄仕华组织医护人员轮流上门为老人打针送药……
老人看不起病,根子在贫困。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涌上庄仕华的心头:“没有边疆这些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就不能有边疆社会的和谐。”他给艾孜哈买来《农村实用技术手册》、《绵羊养殖防病知识》等书籍……
如今,艾孜哈承包起后山村里的50多亩的牧场……看着阿黑娅全家开始走出贫困,看着艾孜哈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庄仕华欣慰地笑了。“边疆就增添一分团结稳定。”庄仕华在边疆为各族群众看病治病,始终带着这种责任把温暖送给各族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