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a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消除畏难情绪
  我想许多语文教师常有这样的感受:老师一宣布写作文,下面就是一片哀叹牢骚之声。纵使“行政干预”,学生完成的仍是强挤硬榨,用以应付老师的“遵命作文”。所以,首先在意识上要改变学生的写作观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写作的信心。
  世上无难事,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所以,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勤练笔,熟能生巧。我通过办手抄报,在班上张贴学生的好文章,指导、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等形式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并且还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哪怕一点一滴也及时予以肯定。我班上有一位同学,一直很自卑,每次作文都是东拼西凑,从来写不够字数。为了帮助他提高学习作文的兴趣,每当他写出了好的句子,我就予以鼓励。慢慢地,他对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他越来越有信心,作文也越写越好。所以,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一步,所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就是这个道理。
  二、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的综合性很强。要想写出美文,光有信心是不够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教师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经常碰到“学生咬笔头,老师皱眉头”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很多学生即使确定了新颖的题目,有了深刻的主题,但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旧瓶装新酒”,内容空洞、语言干瘪,根本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造成这种现象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平时不注重观察生活,感受不到生活中细微的感人的事情,课外阅读面窄,不注重材料的积累。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开源活水”,积累写作素料。
  (一)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好比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溪水才能长流不竭。要达成真情实感、真切动人的目的,要深入生活、认真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才能有感有悟并引起读者共鸣。
  我时常对学生说“世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及时记录下来,写在记事本上,附上自己的观点。学生认真地坚持这样做,日积月累,看的多了,记得多了,作文时就会有物可写,有事可议,有情可抒,还愁什么“无米下锅”呢?
  生活是万花筒,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面对瞬息万变的日常生活,时时睁大一双锐利的眼睛,带着一颗敏感的心灵,生活中自然而然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
  (二)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作文材料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强调“读书破万卷”,潜移默化,日积月累,才能“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三)从电视、网络上积累素材。
  电视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让孩子变得更聪明,也可以让孩子变得更笨。人们常常告诫孩子看电视不好,会令他们学习退步。其实,只要父母引导得当,电视也会使孩子获益匪浅。电视内容丰富,节目繁多,是现实生活的实录,能及时反映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为中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把握时代脉搏,搜集积累材料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平时“两耳博闻天下事,一心活读教科书”,作文时才能接通材料的“活源”,使事例的清流汩汩而来。影视剧的故事深入人心,众多艺术形象令人历久难忘,平时积累起来,作为写作材料,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从写作实践中积累素材。
  作文训练力求规范化、开放化,避免随意性。首先训练的内容要深思熟虑,整体计划,梯度推进。每学期涉及哪些文体,各文体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哪些训练逐步达成,教师要心中有数,最好要有书面计划,以备定期对照检查。其次,作文训练要开放化。第一,内容要开放,鼓励学生看世界,写世界,说真话,抒真情。第二,评价要放开。文章写得好,当然要肯定,要赞赏。写出了一个好句、好段,也要肯定和鼓励。第三,要克服作文教学中的随意性、搞形式主义。作文课无计划,上到哪里算哪里,批改作文“看两头,瞥中间”,仅改几个错别字,讲评肤浅模糊几句了事。这些都会消磨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导致作文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只有积极探索,勤于实践,才能找到更有效的路子,使作文教学充满活力和情趣。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积累,教学实践中,我经常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课余阅读的积累,学写读书笔记和摘抄  多读多写是获得语文能力的唯一途径。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其实也是在积累语言,充实语言仓库。通过阅读,使学生不仅受到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勤劳、诚实、团结友爱等高尚精神和优秀品质的教育,而且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增强认识事物的能力,学习、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丰富词汇,积累语言,
期刊
一、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为了让学生的课外阅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教学生学会使用科学的阅读方法。1.摘录要点法:对于那些分要点阐述而内容又较长的文章,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2.筛选信息法:对于反映科技发展的科技文,教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从文本中选出更多有用的信息。3.品味鉴赏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我认为我们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难题还是被“写什么”和“怎样写”深深地困扰着。只要解决好了这个问题,作文写作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写什么”的有效途径就是让学生贴近生活,写他们自己想写、喜欢写的话题。而在我们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对学生作文
期刊
2010年,笔者参加了盐城中考语文试卷的批改,发现名句默写中,有许多同学因笔误而失分。如:“关关雎鸠”, “雎鸠” 不会写。“芳草萋萋鹦鹉洲”一句中“萋”“鹦鹉”不会写,“洲”常写成“州”。而作文的情况更为严重,错字连篇、书写潦草、格式杂乱无章,这不禁让许多老师感到困惑。学生怎么了?语文教学怎么了?  笔者为此进行了调查,发现现阶段初中语文字词教学存在误区:  1、为了应付考试,师生常常花费大量的
期刊
文言文是语文的渊源,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源泉。目前,文言文教学的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串讲模式,先让学生读通,逐字逐句逐篇翻译,分析主题和写法,虽有可取性,但篇篇如是,单调重复,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压抑,缺乏生机活力,久而久之,学生生厌,教师压抑,以至于学生不喜欢文言文,读不懂文言文。  如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呢? 首要的是还这些古老的文字以鲜活的生命,
期刊
教材、校园取代了生活  长期以来,大多数语文教师的课堂都是围绕着教材进行的,教材在教师心中的地位也是神圣而权威的。尽管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仅靠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是远远不够的,但是相关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的限制,再加上担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受影响,担心学生走出校门安全无保障,种种因素让教师不敢跨出教材的樊篱,不敢脱离校园的保护。于是,学生的天地只在校园,学生的见识只是书本。  然而,学生要提
期刊
一、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主意识  1.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形象,增强自信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工作中,我有意识地去发现学生尤其是品格不良的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优点也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使这个闪光点发扬光大,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学生“我能行”意识的培养,以坚定其信心,逐步树立主人翁意识。  2.给学生以充分信任,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一
期刊
大阅读课是一门教师和学生都很头疼的校本课程。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设计了“主题阅读课”,来一起分享主题阅读的快乐,一起品味书籍的淡淡墨香。  在主题阅读课上,我特别强调要关注倾听,尊重别人。演讲学生自评,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及时在自己的“课堂展示记录本”记录感受。我规定:每天一个小组轮流互评,然后抽签决定两名同学互评。  奖惩分明是主题阅读课走入学生心中的动力。如果演讲或评价精彩,我会奖励
期刊
一、导入灵活多样,酝酿创新氛围  课堂气氛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现代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抓住“导入”这个起始环节,努力酝酿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  现代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类型有:激发型、联系型、定向型三种,包括13种方式,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的需要,采用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伯恩斯坦),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教师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过程,更是教师利用情感培养学生对学科产生心理愉悦——兴趣的过程。  《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所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是非常成功的,他之所以能成功地上了“最后一课”,是因为他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爱国情感,突出“最后一课”的重大意义,韩麦尔运用自己满含悲痛的语言、只在特殊日子才会穿戴的服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