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铃现象影响抓举成功率的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deyang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8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1
  摘 要 针对少年举重运动员普遍存在的抛铃现象这一错误技术动作,为使少年举重运动员更清晰的认识到抛铃现象所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实验中采用了运动学摄影的方法以两名运动员的数据与图片作为对比(抓举路线中抛铃现象与标准技术路线的分析比较)。实验结果中表明:抓举中抛铃的现象是主要关节角度在技术程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在实验对比分析里剖析了抛铃现象所形成的内在因素。为少年举重运动员如何避免和有效的改进抓举中的抛铃现象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膝角 髋角 杠铃 身体VY 杠铃VY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山东枣庄市体育运动学校少年组举重运动员(13—15岁)。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图书馆利用网络查阅了中国知网、学术论文等学科和术科的专业书籍以及最新的国内各知名人士对举重抓举技术的研究成果。
  2.实验法。试验是采用一台M—9000摄像机在测试现场按照最佳角度进行定点拍摄,曝光时间1/250S,录像分析采用国产爱捷运动影片分析系统解析频率50fps。
  3.数据统计法。运用解析对所获数据进行了运算,并对图片进行了调整处理。
  4.比较分析法。通过图片和数据对两名举重运动员标准技术与抛铃现象进行比较分析。
  二、结果与研究
  本研究应用了摄像分析的方法对举重项目少年组运动员抓举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解,并结合数据和图片分析抓举抛铃技术环节的主要问题。
  抓举技术分析:举重项目作为力量素质训练中的体能训练项目,要求运动员能灵活的运用力量、速度和柔韧性的综合动作技能。在抓举技能中则要求运动员以迅速连贯的动作将杠铃从举重台上举起,直至杠铃越过头顶,两臂完全伸直结束。
  (一)抓举预备阶段。抓举动作的预备阶段是为下一步动作做好准备,使身体各个关节角度多都处于最有利于提铃发力的姿势和角度。从力学角度来看,抓举技术中采用的宽握距能够缩短杠铃上举的距离,有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伸臂锁肩支撑,宽握距的两臂夹角一般应大于90?,可适当增大上体前倾度,同时上体伸展的幅度也会增大,从而延长了上体的运动路线。
  (二)提铃阶段。提铃是由蹬地、伸膝动作组成。两名运动员均利用膝关节的蹬伸和角度加大使杠铃离开举重台,髋关节有小幅度的伸展、躯干保持前倾。
  李国栋在提铃阶段数据显示从膝角和髋角可以看出重心后移人体重心面积缩小。李国政在提铃前杠铃与人体中心线约有5厘米左右的距离,提铃过程中由地面到膝关节的时间是0-0.4S。使杠铃接近沿垂直线的方向上升就要利用伸髋力量和伸膝力量,髋关节与膝关节同时伸展(数据表明杠铃前后移动小)。从杠铃运动轨迹来看:杠铃过膝后有一个向身体方向靠近的很小的横向运动(此动作为引膝),膝关节一直伸到127?:即达到本阶段最大值时迅速进入下一阶段。
  (三)下蹲支撑阶段。伸髋发力后,杠铃随惯性贴身瞬间向上移动,同时两腿回屈、身体重心降至最低位置,两臂快速伸至头顶积极支撑杠铃,肩关节内旋锁肩重心在腰部,臀部及大腿“坐”在小腿上。
  在李国栋支撑的杠铃轨迹线中发现:矢状面的VY前后移动,并不能在短时间内稳稳支撑杠铃。对比李国政的杠铃轨迹线可见:李国政可在短时间内稳稳下蹲支撑住杠铃,当下蹲完成后利用下蹲的反弹力迅速起立。李国政在这一阶段充分利用杠铃上升的惯性同时人体VY再降至最低点、杠铃速度为0时,再借杠铃的惯性与身体的反弹力对杠铃产生垂直向上的惯性力量。分析在这个阶段的各个关节的技术得知:上举时为增强稳定的支撑,必须使上体和臀部起静力支撑作用,上体挺直腰背肌肉收紧使杠铃重心和身体重心接近垂直。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对比测试成绩,李国栋最终以66.6%的成功率完成3次试举,李国政最终以100%的成功率完成了3次试举。2.引膝发力阶段杠铃过膝后有一个向内的横向移动,使杠铃垂直重心贴近身体垂直重心,形成发力的最佳角度。
  (二)建议
  1.在训练中注重技术动作强化与试举成功率意识的练习。在训练中不能只追求运动成绩的最大化,作为少年运动员要扎实的打好基础、把技术动作的细节要求到位,严把技术关、为将来做好铺垫追求可持续发展。2.科学制订训练计划。在平时的技术训练计划中通过师范与讲解让队员充分认识到技术的关键环节和肌肉关节发力程序,科学安排训练计划。
  参考文献:
  [1] 胡振浩.女子抓举技术的生物力学特征[J].浙江体育科技.2003(8).
  [2] 胡望.2003年全国女子少年举重锦标赛调研报告[J].辽宁体育科技.2004(4).
  [3] 张贵敏,张绍礼,张萍.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技术监测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7).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2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有关理论知识对影响标枪出手速度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寻求能够更好加大标枪的出手速度、提高标枪成绩的途径,以求对标枪的教学和训练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掷标枪 出手速度  一、前言  掷标枪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项目,是投掷者以手持器械,经直线助跑和
中图分类号:G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4  摘 要 采用录像和文献资料法,以施教经验对新的体操发展及新的国际评分规则来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当今世界女子体操高低杠动作的发展呈现集中特点。女子高低杠技术发展呈现出难度的递增性,主要集中在空翻接空翻,换杠接换杠的多动作连接,类型多样相结合具有很大的发展。运动员追求动作的姿态美、连接难、动作新、落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1  摘 要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属于我国重点开展的体育项目,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乒乓球有很多种类型的打法,但是各种打法都离不开正手攻球,它是所有打法的基础。在乒乓球教学过程中,同学们也非常喜欢正手攻球技术,需要将其作为乒乓球教学的重点。本文简要分析了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的动作和教学方法,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
中图分类号:G86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1  摘 要 速滑运动是我国体育运动的强项,为了更好的培养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我们都付出很大的努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对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力量、柔韧性和灵活性的训练原则和相应的一些训练手段。  关键词 少年速滑运动员 身体素质训练 训练原则手段  “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是少年训练的基本原则。少年速滑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