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解析的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shen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教学的任务具有综合性,介绍重要史料,讲述基本史实是其中的一个任务。在教学中历史教师要按历史教学大纲或历史课程标准,介绍相关重要史料,引导和启发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再现历史,这是历史教师的职责。
  
  一、教活史料,延伸和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
  
  认知必要的史料,拓宽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对史料解析能力的基础。史料浩如烟海,而现行的中学课本由于受篇幅的限制,十分简略。为了让学生“见多识广”,历史教师应该适当补充一定的史料,延伸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对史料的感知。
  1.联系课本内容,在课堂上直接引用史料原文。对于课本上写得抽象概括的历史事件,可引用史料原文作具体的补充。如讲到“商鞅变法”时,教师可引用“立木取信”的文献资料,作具体的充实;当讲到“汉武帝时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时,教师可补充昭君出塞的史料;当讲到“汉文帝减轻刑罚,废除肉刑”时,教师可补充缇萦上书救父的史料,等等。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可引用史料原文,让学生了解第一手资料的评价。如讲到“魏征”时,可引用唐太宗对魏征的评价原文:“夫以铜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通过这一引证,学生不但能正确评价魏征其人,而且能深刻记住史料。
  2.结合教学内容,可直接向学生引用考古材料和报刊发表的考古报告。这些材料新鲜感强,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教师运用这些材料时,要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同时必须与教学目的和教材的重点、难点相吻合。如讲到“古代文化遗址”时,教师可结合考古发掘资料讲;讲西汉统治阶级豪奢生活时,可引用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葬考古资料和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考古资料加以证明;讲“南宋的造船术和海外贸易”时,可引用泉州湾发现的一艘海船的资料。
  3.结合课文内容,于课前课后给学生印发或在墙报上刊登史料原文,让学生自己阅读。当讲“商鞅变法”时,可油印如下资料分析题:“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未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阅后请回答:①史料叙述的是什么时候的重大历史事件?②以上内容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转变?
  在引用史料时,要注入新的生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的难度,而不是史料的简单再现。学生通过对史料原文的学习,接受了一定的史料信息,就为形成技能、增强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练活史料,增强解析能力和熟练技能
  
  训练是培养史料解析能力的基本途径。让学生认知一定的史料,对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智力技能来说,还不够,必须加强训练,使学生知识系统化,解答史料分析题的技能熟练化,逐渐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个体的心理特征。“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
  1.选编灵活多样的史料解析题进行训练,促进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完成由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在练习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
  第一,可从史料的简单解析入手。如:“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读后请回答:①秦王政二十六年是公元哪一年?②史料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第二,从史料比较分析入手。如甲:“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每年分夏税、秋税两次征收。”乙:“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年需与存留,供乙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半于官……”
  读后比较两段史料,分析两种赋税制度有何主要异同,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找出两段史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指导学生答好史料解析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探索规律。在学习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学生才能尽快地把领会的史料知识转化为解答史料分析题的技能。
  首先要指导学生阅读好史料,增强对史料的理解力。要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和题目的要求,认真阅读,求得正确的理解,不能单凭一词半语就作结论,要克服泛泛而读、不求甚解、随意作答的心理因素。
  其次要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找到突破口。答题时,将所提供的材料先确定范围,放入所学的编、章、节、目中考虑,然后整体回忆作答。考试内容,不论难度有多大,隐秘性有多深,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痕迹和突破口,只要抓住突破口,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再次要抓住关键,理出要点。在答题时,要把有关内容根据题意有所取舍,有所提炼,内容要点化,不要把整段课本内容全盘照抄。还要根据题目要求,透过现象求本质,抓住关键语句,归纳出正确的鲜明的观点作答。
  
  三、用活史料,促使学生形成史料解析的能力
  
  能力是顺利完成学习和其他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要培养学生答好史料解析这一类试题,形成能力,灵活运用是关键。用,是对原有历史知识水平和技能的提高;用,能诱发学生探索心理的产生,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开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形成能力的场所,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答好史料解析题的才干。
  1.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编写史料解析题。自编题目本身,就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教师可通过采用让学生自编自答、互编互答、选优共答、难度大的题目集中解答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自编史料解析题的过程中教师可开展竞赛活动,把编得新颖、有独创、有启发性的题目及答案打印出来,供学生学习或练习。还可诱导学生从语言课本中找出与历史课本有关联的内容,作为史料加以运用,发挥知识迁移的作用。
  2.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广开运用史料的门路,从中学生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心理特征出发,鼓励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指导学生搜集史料,整理史料,运用史料,最终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实践中,有的学生结合自己所学过的语文课本上有关的内容作为史料加以运用,写出较好的小论文。这些小论文虽短,但在分析史料、应用史料、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方面,都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其他文献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强致病性的食源性病原菌,已被WHO列为4种主要的食源性疾病之一,建立对该菌的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是目前亟待解
研究发现氨基肽酶(aminopeptidase, APN)是冠状病毒的细胞感染受体,同属于I群冠状病毒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人冠状病毒229E、猫冠状病毒等都以相应的氨
摘 要: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对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担。为了达到预定的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课程内容,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关键词: 中职 思想政治课 教学实践 思考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其“职业性”。“适应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通过职业学习,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向职业
期刊
本研究采用胶体金颗粒标记实验室已有的针对M蛋白单克隆抗体,以多克隆抗体(禽流感病毒的羊血清)作为检测线捕获抗体,以兔抗鼠二抗为质控线捕获抗体,应用免疫层析原理建立了检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能力发展是其核心内容和主要目标。地理学科能力是在地理活动中直接影响着该活动的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体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地理学科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它只存在于地理活动中,在地理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在认识区域的教学中,我们应当高度关注如下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    1.提高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觉察力    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觉察力,是在观察确定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的空间位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