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循环经济是将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有机组合的现代新型农业,2016年国家发改委牵头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16〕203号),对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作出具体的安排部署。发展循环经济,对于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落实国家绿色环保发展战略都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支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势必成为农村金融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对平凉市各县的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金融支持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显示,金融支持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效果,但存在诸多机制制约因素亟待解决。
一、平凉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优势
平凉市是地处甘肃东部的经济欠发达市,下辖一区六县,至2016年底人口20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比为63.7%。其中贫困人口40.12万人。近年来平凉市农村经济增长迅速,初步形成了以“果品、畜牧、蔬菜”三年大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平凉市具有以下优势:
(一)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速
全市建成标准化养牛小区(场)85个,肉牛饲养量、出栏量达到74.8万头和46.59万头;全市果园总面积、总产量分别达到152.48万亩、132.24万吨;发展蔬菜集中区53个,种植蔬菜96.18万亩,蔬菜产量达到156.57万吨。依靠特色优势产业支撑,特色产业收益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
(二)现代经营方式逐步扩展
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户,农产品加工转化率45.5%;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200个,培育家庭农场累计达到584个,辐射带动33.66万户16.83万人。建成陇东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等大型市场9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8处。建成各类认证基地228.9万亩,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20个,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32%,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8%。
(三)农村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不断健全,完成了77个乡镇、1470个行政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颁证工作。累计流转土地95.1万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权流转5.7万亩,市级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进度加快,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册明、一折统”,各项惠农资金直拨到到户。
二、平凉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
(一)能源循环利用模式
崇信县百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恒盛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陇东宝有机肥厂利用牲畜养殖产生的粪便制作有机肥料,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实现了养殖资源的二次利用。该公司和合作社存栏肉牛1500头,年累计生产有机化肥1500吨,可供100万亩耕地施肥所用。目前,全市采用此类循环模式的企业、合作社共有2家,经济规模5000万元,每年减少化肥使用量2000吨,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二)绿色生产型发展模式
崇信县鑫盛新型建材项目是崇信县为了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促进煤炭资源转化增值招商引进的重点项目,也是市列十大工程之一。该企业利用火力发电厂的燃煤渣生产新型建材,用于周边地区新农村建设。年产值1.2亿元,生产蒸压灰沙砖170万块。蒸气压灰砖代替了农民建房所用传统建材,每年减少对土壤侵害达300万立方米,有效保护了耕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三)生态恢复发展模式
甘肃天蓝再生资源利用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农业废膜集中利用、再生物资回收、秸秆饲料、燃料加工等业务。年回收废旧塑料薄膜580多吨,塑料瓶等370多吨,生产PET材料用于果筐等生产生活塑料用品制作,年产量840多吨。有效减少了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白色污染,并变废为宝,使农村区域生态环境保持在良好状态,增强了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金融支持农业循环经济情况
目前,平凉市共有金融机构19家,营业网点382个,其中农村区域营业网点238家,农村居民每万人金融从业人员占比3%,实现了乡镇金融机构网点的全覆盖,村级便民金融服务点覆盖79%的行政村,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村金融体系。截止2017年3月末,全市贷款563.51亿元,其中涉农贷款379.55亿元,占比67.35%。农村贷款351.03亿元,农业贷款200.11亿元,农户贷款234.4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贷款4.3万元。支持农业循环经济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一)金融机构+农户模式
支持农户在特色种、养殖生产过程中,开展沼气、秸秆青贮等小规模的传统循环模式,主要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为主,目前发放用于果品、蔬菜、养殖类农户贷款10.98亿元,惠及农户14679万户。
(二)金融机构+农村新型经营组织模式
支持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组织利用新兴科技,开展大规模、组织化的循环生产,以“金果宝”、“双联惠农产业贷”等产品为主,目前累计发放此类贷款3.2亿元,支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组织53个,覆盖2.35万户农户。
(三)金融机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模式
主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生产手段,开展有机肥、果筐、新型建材等循环生产,以及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绿色食品、订单农业等,进而带动所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以涉农金融机构各类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为主,目前累计发放此类贷款4.5亿元,支持龙头企业21个,覆盖8.68万户农户。
四、金融支持农业循环经济中存在问题
(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环境不完善
农业循环经济作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从绿色环保的理念要求,需要行业的协调与配合。首先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宏观规划。其次应该坚持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方式。使农村循环经济在各环节联动,才能保护公众利益,实现农村资源合理化的目标。现行的循环经济在优化配置资源上管理、考核等体系还相对滞后,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引领,使循环就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各行其是。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持。 (二)政府扶持资金力度不够
目前循环农业经济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而且缺乏统一严谨的总体规划;亟需大力度的资金支持。如平凉市的农业循环经济与果畜牧等支柱产业的区别很大。循环农业在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信贷支持相对比较薄弱,加之其处在起步阶段,政府对农业循环经济没有政策扶持的财政补贴,效益尚未形成,制约金融部门对其支持的主动性,从而形成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的项目资金紧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信贷支持机制适应性不够
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机制相对滞后,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大额贷款抵押难。农业循环项目贷款人来说,缺乏对大额贷款的抵押担保条件,制约其贷款需求的满足。二是金融机构的审贷效周期长。而农业项目的季节性较强,两者常常出现不相匹配。三是现行的贷款期限结构和循环产业的资金使用周期业不适应。循环经济覆盖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再利用各个环节,资金周转期呈多样化,目前的贷款品种难以满足需要。
五、金融支持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一)完善政府配套服务
循环农业经济作为绿色环保的社会属性产业,建设周期相对较长,效益形成缓慢。要按照“青山绿水”和造福子孙的环保节约等长远理念进行规划和设计。应该规避过去发展产业的教训,从开始就统一规划,高标准设计,规模化发展。从对农民的种植业就给于一定的补偿,引导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推广农业中的有机肥使用,减少农药的使用。倡导农民种植环保的农产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对涉循环环保的的农产品在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给予一定的环保补贴,从源头上做好环境的保护。
(二)加大对循环产业的支持力度
循環经济的发展周期长,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慢。公益性效果明显,在政府补贴优惠的基础上,仅靠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也很难满足其资金需求。针对循环产业的发展多层次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融资方式应该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实现其筹资融资的多元化、多渠道。比如发行配套债券,或引入、借助世行贷款等项目支持。
(三)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引入保险机制
可以考虑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建立农业循环经济保险机构。建立循环农业保险机制,将农业相关保险项目纳入总保险机制中,以防化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在循环经济领域推广商业保险介入,通过政策、和市场相结合,互补充,从而降低在农村推广循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风险,主推农村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平凉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优势
平凉市是地处甘肃东部的经济欠发达市,下辖一区六县,至2016年底人口20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比为63.7%。其中贫困人口40.12万人。近年来平凉市农村经济增长迅速,初步形成了以“果品、畜牧、蔬菜”三年大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平凉市具有以下优势:
(一)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速
全市建成标准化养牛小区(场)85个,肉牛饲养量、出栏量达到74.8万头和46.59万头;全市果园总面积、总产量分别达到152.48万亩、132.24万吨;发展蔬菜集中区53个,种植蔬菜96.18万亩,蔬菜产量达到156.57万吨。依靠特色优势产业支撑,特色产业收益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
(二)现代经营方式逐步扩展
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户,农产品加工转化率45.5%;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200个,培育家庭农场累计达到584个,辐射带动33.66万户16.83万人。建成陇东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等大型市场9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8处。建成各类认证基地228.9万亩,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20个,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32%,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8%。
(三)农村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不断健全,完成了77个乡镇、1470个行政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颁证工作。累计流转土地95.1万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权流转5.7万亩,市级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进度加快,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册明、一折统”,各项惠农资金直拨到到户。
二、平凉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
(一)能源循环利用模式
崇信县百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恒盛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陇东宝有机肥厂利用牲畜养殖产生的粪便制作有机肥料,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实现了养殖资源的二次利用。该公司和合作社存栏肉牛1500头,年累计生产有机化肥1500吨,可供100万亩耕地施肥所用。目前,全市采用此类循环模式的企业、合作社共有2家,经济规模5000万元,每年减少化肥使用量2000吨,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二)绿色生产型发展模式
崇信县鑫盛新型建材项目是崇信县为了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促进煤炭资源转化增值招商引进的重点项目,也是市列十大工程之一。该企业利用火力发电厂的燃煤渣生产新型建材,用于周边地区新农村建设。年产值1.2亿元,生产蒸压灰沙砖170万块。蒸气压灰砖代替了农民建房所用传统建材,每年减少对土壤侵害达300万立方米,有效保护了耕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三)生态恢复发展模式
甘肃天蓝再生资源利用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农业废膜集中利用、再生物资回收、秸秆饲料、燃料加工等业务。年回收废旧塑料薄膜580多吨,塑料瓶等370多吨,生产PET材料用于果筐等生产生活塑料用品制作,年产量840多吨。有效减少了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白色污染,并变废为宝,使农村区域生态环境保持在良好状态,增强了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金融支持农业循环经济情况
目前,平凉市共有金融机构19家,营业网点382个,其中农村区域营业网点238家,农村居民每万人金融从业人员占比3%,实现了乡镇金融机构网点的全覆盖,村级便民金融服务点覆盖79%的行政村,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村金融体系。截止2017年3月末,全市贷款563.51亿元,其中涉农贷款379.55亿元,占比67.35%。农村贷款351.03亿元,农业贷款200.11亿元,农户贷款234.4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贷款4.3万元。支持农业循环经济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一)金融机构+农户模式
支持农户在特色种、养殖生产过程中,开展沼气、秸秆青贮等小规模的传统循环模式,主要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为主,目前发放用于果品、蔬菜、养殖类农户贷款10.98亿元,惠及农户14679万户。
(二)金融机构+农村新型经营组织模式
支持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组织利用新兴科技,开展大规模、组织化的循环生产,以“金果宝”、“双联惠农产业贷”等产品为主,目前累计发放此类贷款3.2亿元,支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组织53个,覆盖2.35万户农户。
(三)金融机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模式
主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生产手段,开展有机肥、果筐、新型建材等循环生产,以及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绿色食品、订单农业等,进而带动所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以涉农金融机构各类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为主,目前累计发放此类贷款4.5亿元,支持龙头企业21个,覆盖8.68万户农户。
四、金融支持农业循环经济中存在问题
(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环境不完善
农业循环经济作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从绿色环保的理念要求,需要行业的协调与配合。首先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宏观规划。其次应该坚持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方式。使农村循环经济在各环节联动,才能保护公众利益,实现农村资源合理化的目标。现行的循环经济在优化配置资源上管理、考核等体系还相对滞后,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引领,使循环就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各行其是。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持。 (二)政府扶持资金力度不够
目前循环农业经济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而且缺乏统一严谨的总体规划;亟需大力度的资金支持。如平凉市的农业循环经济与果畜牧等支柱产业的区别很大。循环农业在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信贷支持相对比较薄弱,加之其处在起步阶段,政府对农业循环经济没有政策扶持的财政补贴,效益尚未形成,制约金融部门对其支持的主动性,从而形成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的项目资金紧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信贷支持机制适应性不够
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机制相对滞后,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大额贷款抵押难。农业循环项目贷款人来说,缺乏对大额贷款的抵押担保条件,制约其贷款需求的满足。二是金融机构的审贷效周期长。而农业项目的季节性较强,两者常常出现不相匹配。三是现行的贷款期限结构和循环产业的资金使用周期业不适应。循环经济覆盖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再利用各个环节,资金周转期呈多样化,目前的贷款品种难以满足需要。
五、金融支持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一)完善政府配套服务
循环农业经济作为绿色环保的社会属性产业,建设周期相对较长,效益形成缓慢。要按照“青山绿水”和造福子孙的环保节约等长远理念进行规划和设计。应该规避过去发展产业的教训,从开始就统一规划,高标准设计,规模化发展。从对农民的种植业就给于一定的补偿,引导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推广农业中的有机肥使用,减少农药的使用。倡导农民种植环保的农产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对涉循环环保的的农产品在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给予一定的环保补贴,从源头上做好环境的保护。
(二)加大对循环产业的支持力度
循環经济的发展周期长,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慢。公益性效果明显,在政府补贴优惠的基础上,仅靠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也很难满足其资金需求。针对循环产业的发展多层次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融资方式应该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实现其筹资融资的多元化、多渠道。比如发行配套债券,或引入、借助世行贷款等项目支持。
(三)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引入保险机制
可以考虑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建立农业循环经济保险机构。建立循环农业保险机制,将农业相关保险项目纳入总保险机制中,以防化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在循环经济领域推广商业保险介入,通过政策、和市场相结合,互补充,从而降低在农村推广循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风险,主推农村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