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康复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期的应用分析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zxcv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主要选择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这两年时间段,从我院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进行研究,以患者手术时间对其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随机分配,每组患者的人数均等,其中35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康复期实施常规性护理,另外35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康复期应用阶段性康复护理,比较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后的1~6个月,相比对照组患者的上肢功能(15.34±2.79)分、918.69±6.71)分、(27.62±5.58)分,其观察组患者的上肢功能(20.19±3.11)分、(30.26±9.39)分、(37.59±5.01)分更加优越(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状况(21.51±3.58)分、情感状况(16.62±4.38)分、功能状况(15.88±5.07)分和社会状况(19.83±4.43)分,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的生理状况(18.19±3.77)分、情感状况(13.71±4.09)分、功能状况(12.74±4.56)分和社会状况(16.47±4.88)分更好(P<0.05);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74.28%(26/35)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97.14%(34/35)更高(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期,应用阶段性康复护理的效果更为理想,有利于患者的上肢功能尽快恢复,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阶段性康复护理;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期;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1-0114-02
  乳腺癌,临床上主要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有利于达到根治的目的,但是在术后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肩关节功能的受限,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1]。因此在患者术后康复期的护理是十分关键的,其中阶段性康复护理的应用,能够针对患者的每个阶段变化展开个性化的护理,以便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正常生活状态,尽早回归社会[2]。基于此,本文主要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时间段我院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主要选择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这两年时间段,从我院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进行研究,以患者手术时间对其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随机分配,每组患者的人数均等,其中35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康复期实施常规性护理,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2.19±7.08)岁;另外35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康复期应用阶段性康复护理,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41.77±6.2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并确诊为Ⅰ~Ⅱ期,全部行改良根治术治疗。排除标准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有晚期乳腺癌存在远处转移;术后胸壁存有积液;沟通障碍等患者。经过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本信息,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可以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主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查,并谨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等基础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应用阶段性康复护理,具体的护理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点:①在患者术后,护理人员要举办康复的知识讲座,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身体状况,将相关的康复知识以手册的形式发放给患者,让患者掌握更多的术后自我护理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学会对乳房的自我检查,来增强患者对术后康复训练的认知。同时,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情绪,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疏解消极、焦虑等负性情绪,让患者了解到良好的心情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以便患者维持积极乐观的心态。②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进行分阶段的康复锻炼,其中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在术后第1~3 d,指导患者进行上肢等长收缩,用健侧上肢协助患侧上肢进行屈肘、伸臂等鍛炼,逐渐过渡到肩关节的小范围前屈、后伸运动(前屈<30°,后伸<15°)。第二个阶段,在术后的4~7 d,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用患侧手洗脸、刷牙、进食等,并做以患侧手触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的锻炼。术后一周指导患者患侧肢体做肩关节活动,以肩部为中心,前后摆臂,3~4次/d,每次20~30 min为宜。术后7 d内不得上举。第三阶段术后10 d,护理人员要开始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抬高患侧上肢或手指爬墙等锻炼,10 d内不得外展肩关节,不要以患侧肢体支撑身体。并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适当调整运动的强度及时间,全程陪护患者的训练过程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监督。③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每日康复锻炼情况进行记录与评估,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规则动作。同时在患者出现关于疾病的相关疑问时,护理人员要耐心且详细的解答,让患者能够了解到各个阶段康复的效果。④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电话随访,去掌握患者的恢复情况,并为患者拟定合理的康复计划,鼓励患者去完成。另外,对于患者发放健康手册,包括乳腺癌的病因、病理类型、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康复训练动作及乳房的自我检查等内容[3]。
  1.3观察指标 ①根据上肢功能的自我评定量表,在患者护理后的1~6个月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说明恢复越好;②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和社会状况等方面进行评分,分数与之呈正比;③根据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判定,分别为优:患者已经恢复正常,且非常满意护理工作;良:患者的上肢功能明显改善,且对护理工作不满意;差:患者的病情没有任何的好转,对护理工作不满意。
  1.4观察指标 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学分析,对于组间的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对比,分别以t和c2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差异标准:P<0.05。
  2 结果
  2.1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后1~6个月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 在护理后的1~6个月,相比对照组患者的上肢功能,其观察组患者评分更加优越(P<0.05),详见表1。   2.2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和社会状况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更好(P<0.05),详见表2。
  2.3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康复效果进行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更高(P<0.05),详见表3。


  3 讨论
  乳腺癌阶段性康复护理,是针对患者术后的每一个阶段情况,为其实施的人性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指导,并且为患者拟定阶段性的康复计划,更利于患者的上肢功能的恢复[4]。同时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普及,以便患者更加全面的了解乳腺癌的病理、并发症的预防及乳房的自我检查等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以便患者出院后的良好保健,从而确保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得到有效的康复[5]。基于此,为了进一步证明其护理康复的效果,本文主要选择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这两年时间段,从我院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进行研究,以患者手术时间对其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随机分配,每组患者的人数均等,其中35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康复期实施常规性护理,另外35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康复期应用阶段性康复护理进行调查与分析。
  根据本文中的数据报告显示:在护理后的1~6个月,相比对照组患者的上肢功能分,其观察组患者的上肢功能(20.19±3.11)分、(30.26±9.39)分、(37.59±5.01)分更加优越(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状况(21.51±3.58)分、情感状况(16.62±4.38)分、功能状况(15.88±5.07)分和社会状况(19.83±4.43)分,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的生理状况(18.19±3.77)分、情感状况(13.71±4.09)分、功能状况(12.74±4.56)分和社会状况(16.47±4.88)分更好(P<0.05);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74.28%(26/35)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97.14%(34/35)更高(P<0.05)。由此可见,对于乳腺癌术后康复期患者,应用阶段性康复护理更利于患者的尽快恢复,并且深受患者的认可与接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岩. 阶段性康复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期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 2019, 26(12): 1711-1712.
  [2] 王文珺. 康复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东方药膳, 2019, 25(8): 59-60.
  [3] 李巖.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ERAS)在乳腺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8): 227-228.
  [4] 仇慧敏, 马娟, 侯莉. 全程护理服务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8, 6(21): 97-97.
  [5] 雷会轻.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 39(13): 2472-247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在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工作水平高于对照组(P5 cm,且其距地面高度>20 cm,距天花板高度>50 cm。同时,管理人员应及时对灭菌物品的灭菌时间、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比索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可行性。方法:以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作为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纳入对象为于我院就诊治疗的64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32例常规组患者用药方案为比索洛尔治疗,32例研究组患者用药方案为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统计分析常规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主要指标有6 min行走距离、一氧化氮水平、人内皮素-1
【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在急性重度硫化氢中毒伴心肌损伤患者救治中的积极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64例急性重度硫化氢中毒伴心肌损伤患者,所有患者以救治中是否采取护理干预分为参照组(32例,常规救治)和研究组(32例,常规救治+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及患者对救治效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3.13%、15.63%,研究组显
【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血糖检验过程中应用快速血糖仪的价值。方法:在2021年1~5月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血糖检测,研究组采用罗氏快速血糖仪进行血糖检测,对比两组临床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糖指标测试用时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对于检测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均存在显
【摘要】目的:分析在脑出血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所取得的价值。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中选取15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将常规护理模式在对照组患者中进行实施,同时将临床护理路径在研究组中进行实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加以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医疗知识掌握水平出现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影响更高(P<0.05);护理后,
【摘要】目的:探究镇静镇痛与针对性护理应用在ICU重症脑损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2例ICU重症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组标准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1例。常规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镇静镇痛联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ICU住院时间、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9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对肛肠病人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完成肛肠手术的病人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记录两组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首次排尿时间与平均排尿时间都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为2.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33%,差异
【摘要】目的: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40例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21,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和对照组(n=19,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CM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9月江蘇省中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27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预防跌倒措施,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跌倒发生率(无跌倒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0分;(3)入院评估有跌倒风险的住院患者。  排除标准:(1)心功能四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