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陷害了中国葡萄酒业?

来源 :今日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中国葡萄酒业的全年产量25.0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0.76亿元。预计2002年全葡萄酒销量将比2001年增加10%-15%左右;但2001年中国内地红葡萄酒的总消费量却突破了40万吨。可见,有将近一半的消费量是属于进口洋酒。对于葡萄酒输界来说,这是一个喜忧参半的结局。它们刚刚迎来黄金岁月,就要面临外资公开挑战。
  “狼正在张狂凶猛地扑进来。狗却先吠了起来。”国内一家葡萄酒企业的老总的话,无疑是当前中国葡萄酒白热化竞争的最性感描述。然而,让大家感到困惑的是,作为狼的外资企业正以各种手段来吞噬葡萄酒这块“大蛋糕”,而本土企业们却像狗一样互相撕咬了起来,也难怪有业界中人口出这样“恶毒”语言。
  葡萄酒企业彼此的竞争本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该用一个什么样的形式来更好地参与竞争,并推动这个行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在与外资狼的对抗中占取主动和优势地位。
  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这无可厚非。但职业道德操守呢?目前葡萄酒界正在扩散的相互不信任,乃至诋毁、毁谤的空气,已经开始阻碍它们共同把蛋糕做了。因为交易成本在无形之中增加了。
  有关媒体所刊登的“洋垃圾”一文的确让整个葡萄酒界措手不及,且不论报道是否客观公正,但正如业界人士所一致指出的那样,该文揭露出了葡萄酒业的内忧,刻画了整个行业竞争的丑陋和混乱,不仅付出的代价是难以估量的,更是一种职业道德的缺失。这无法不让人感到痛心。
  2001年,中国葡萄酒厂家达到了历史性的600多家,虽然葡萄酒市场增长率超过了10%,但大多数企业还处在小、散和乱的阶段,而且标准不一,甚至粗制滥造,令本来就对葡萄酒消费并不感冒的消费者更加戴了一层有色眼镜来看这个行业。
  但随着印象。新天、梁氏集团等新秀纷纷携资本优势杀进葡萄酒业,葡萄酒行业的竞争却正趋向白热化。而伴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表现出了对广告的一种依赖,既包括老手。也包括新手。或许,广告能够达到品牌速成的目的,但谁都难以预料是否会引发新的“广告泡沫”。毕竟有太多的前车之鉴:家电、手机,当然还有前几年曾一度热闹异常的白酒。最后的结果是:白酒更乱了,家电微利了,手机大打价格战了。国内行业整合乱象丛生,葡萄酒能否幸免遇难吗?
  相互作秀。指责。甚至相互拆台,这些都不是葡萄酒业的出路。在笔者看来,倒是标准的建立和品牌的提升,以及国内企业的强强竞合才是行业的真正出路。然而,外资狼能留给我们反省和走上正轨的时间还有多少?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和企业都认识到中国葡萄酒这个行业的真正和唯一出路在哪里。
  到底是谁陷害了中国葡萄酒业?是企业自身的盲目作秀,还是行业协会和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没有真正起到监管的作用?亦或是充满好奇心的媒体在一味地炒作和推波助澜?
  诚然,与啤酒相比,葡萄酒还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正在往成熟的方向一步步地辛苦努力着,其中不免坎坷和跌跌撞撞。我们有理由对这个行业,包括参与这个行业的所有人和企业表示尽可能的尊敬和一种不可避免的宽容。我们同时也有理由相信他们终究会走向成熟。
  但如果中国葡萄酒企业还不正视目前形势的话,我们也许只能寄希望于外资企业来敲打我们苏醒了,那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拿什么拯救你.中国葡萄酒业?这应该是所有人的呼声和期望。
其他文献
中国葡萄酒行业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品牌之惑”,各路好手虽然声誉鹊起,但都缺乏个性品牌、市场主打。  华夏长城干红目前为巩固其领军地位,使出了杀手锏,那就是,树立子品牌,为高档产品的出类拨萃冲出一条血路  当华夏葡园赤霞珠1995干红全面登陆深圳市时,快速在高档酒楼中掀起了销售热潮,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销量就达2万箱。华夏酒业又乘胜追击,推出华夏葡园赤霞珠1992年干红,由于销量惊人,该产品发售不久就
期刊
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一个文件让人们把目光集中在红筹大佬的身上。2002年9月中,中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妥善处理现有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2]43号)文件,“就清理现有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项目”向各地方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此举使在香港上市的大多数红筹公司受到了相当程度的牵连。中信泰富(0276)、北京控股(0392)、天津发展(0882)、上实控股(0363)、
期刊
何为红筹股?香港上市、但在中国内地机构掌握主要股权或持有相当股数的中资企业,其须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满12个月或以上,而且不能为“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成份股。“红筹股”一词的由来,是由于社会主义中国的代表色为红色,而国旗为五星红旗,所以,将具有中资背景的企业在港发行的股票称为红筹股。同时,由于股市称绩优大型股为蓝筹股,红筹股即为其相对的说法。一般泛称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为红筹股。但严格来说,红筹股应是母公
期刊
曾被业界津津乐道的中国最大一起跨国并购案,却在2002年年底遭遇了始料未及的“人事危机”。并购双方不同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的巨大冲突愈演愈烈的结果直接导致了新组建的公司元气大伤,而此时,正是外资并购风生水气之时。  记者彻底调查的结果更是令人费解:当事人已分不清艾默生和华为,到底谁是并购者  艾默生电气公司(纽约证交所股票代码:EMR)首席执行官范大为回想起刚刚过去的这个财年,心情是喜悦的。  他的
期刊
按照中信董事长王军对媒体的说法,中信对非金融资产"无法简单放弃"。因为虽然中信的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90%以上,但从净资产分配看,非金融资产毕竟占了2/3之多,而且很多非金融资产在国内同行业中地位特殊,尤其是荣智健执掌的中信泰富更是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目前的事实是,中信泰富由于政策优势尽失,正陷入喜忧参半的窘境。究竟荣智健能否为中信泰富重新打造起核心的竞争力?这个竞争力是来自分销业、电信
期刊
在经过了2000-2001年的热火朝天之后,一度在我们想象中“无限美丽”的纳米开始由“狂热”慢慢走向“世俗”:纳米洗衣机、纳米电冰箱、纳米空调等产品开始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  其实,在纳米“世俗”化的背后,也意味着纳米将慢慢走出实验室的研究、试验阶段,甚至有学者认为这是纳米产业化的前奏,据专门研究纳米产业的新动力工作室出炉的一份报告显示,“纳米热”在国际上并没有降温,而且包括纳米粉体材料与纳米磁性
期刊
有关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到2002年底,广州合生创展与珠江地产总共已联手在北京地区圈下10个项目的地块,这些地块的规划总建筑面积已远远超过300万平方米。而此前这两家公司在广州地区的土地储备“超过了500万平方米,这是比较保守的计算”,广州合生创展集团总裁谢世东告诉记者。仅2002年,合生珠江在广州开发的项目就近180万平方米。  如果广州的地产市场很好,500万平方米足够合生珠江开发好几年,它为
期刊
谁可以代表国资出资人来进行这个谈判?账面与收益之间的差额如何解决?收益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如何分配?  一切在十六大以后骤然改变,在明确了中央所有、分级行使产权以后,着急的是地方政府而不是中央了。因为十六大报告已经明确了郑永刚们的谈判对手就是上海市下属的区一级政府,由此也松开了出让国资的闸门。于是对上海来说,紧接的问题是一下子放到台面上的这5000亿的盘子如何动手?     郑永刚的雄心    对上海
期刊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华润)1948年成立于香港,1983年改组并注册为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0亿港币,是著名的四大红筹股之一。目前华润集团旗下有三家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华润创业(0291.HK)、华润励致(1193.HK)、北京置地(1109.HK)。 而中国华润总公司成立于1986年,是华润集团在内地的挂牌公司,并于2000年底形成对香港华润的控股地位。  目前,淘金香港市场备感
期刊
传统的身份识别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识别自己的要求,人类必须寻求更为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身份识别新途径。于是,生物识别悄然兴起,并应运而生为一种新的身份识别技术。虹膜识别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据了解,近来虹膜识别技术在我国明显升温,去年只有一两个机构在从事此类开发,时至今日至少已有五家单位先后介入,有强烈意投资兴趣的公司也不断增加。  身份识别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基本问题,生活中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