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乾因“称公称老”一句影射所引发的与郭沫若之间的过节系私人恩怨一说被广泛地接受。而郭沫若不乏夸张的批评实际上都有着必然的过程;萧乾“建构”的私人恩怨只是一种明哲保身的策略,这与他本人的思想特征、精神历程有密切的关系;留英七载的萧乾以观察战后中国的“他者”视角凸显了其“自由主义”的文学观念、政治与社会理想——并因其在《大公报》《新路》的活动而彰显——这是萧乾遭受批评的根源,体现了一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