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沙漠的瑰丽世界

来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漠,一个陌生而神秘的世界。在诗人眼中,它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有“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飞扬,还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气……而在科学家眼中,它却蕴藏着一个个科学的真理。让我们一起通过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去揭开沙漠那神秘的面纱吧!
  当我们阅读标题时,脑海里便会自然呈现这些问题:沙漠里有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什么样的?这些奇怪现象是怎么形成的?而课文便从我们的问题出发,用事理说明的方式为我们解答了这些问题。
  课文主要描述了沙漠里的两种奇怪现象,一是“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二是“鸣沙”。作者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的。关于“魔鬼的海”,作者引用了孟奇对士兵的解说,通过光线折光和反射的科学道理,说清楚了“海市蜃楼”这一奇怪现象。关于“鸣沙”,作者既写了自己的亲身见闻,又引述了“一些专家的意见”,说明了“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的原理。
  本文在写作上的显著特点是“示异释疑”,吸引力强;语言准确生动,可读性强。
  文章起笔即描绘了沙漠的“十分可怕”和“令人恐惧”,以此吸引读者。而后,以设问方式步步引导读者探寻其中的奥秘:“沙漠真像法显和玄奘所说的那样可怕吗?”“沙漠里真有魔鬼吗?”既使原有的谜团更加扑朔迷离,又使读者更急于知道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在带领读者思考的过程中,文章由浅入深,由解说小疑问到解说大疑问。如开始时,只是从古今装备条件对比的角度,指出由于法显、玄奘们“单枪匹马”深入大戈壁,连清水和食品都不足,自然“十分困苦”;而后才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解说,进入文章的主体核心部分。“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在这个递进句中,被解说现象愈发奇特,解说愈来愈深。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解说声音作怪的现象时,作者是“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而谈,可见还未达成共识,有待进一步探索,这就进一步激起了读者的兴趣。正是这樣一步步的“示异”,读者的脑海中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问号,激发了读者的探索欲望,不断地去寻找答案。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在解释“为什么”时,语言准确生动,可读性强。在解释“魔鬼的海”和“鸣沙”两种奇怪现象时,作者采用了两种解释方法。首先,引述法国科学家孟奇的故事,解释了“魔鬼的海”即“海市蜃楼”成像的科学原理;接着,通过亲身经历,对沙漠中“声音作怪”的“鸣沙”现象做出简要说明。这种引用真人故事、亲身经历来说明的方法,使文章对现象的解释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更加真实,增强了可信度。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全文的中心观点,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的信念。全文既引述了古人的文章,又讲述了外国科学家的故事,还谈及中国科学家的经历以及当地男女的习俗,将一篇说明沙漠现象的知识小品写得生动活泼、易懂可信。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说,说明、记叙、议论等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既有说明文的朴实准确,又有散文的生动形象。文中不少词语绘声绘色,如“隆隆之声”“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碧蓝的清水”“蔚蓝的天空”等,朗朗上口,富于美感。从修辞的角度来说,文章运用了设问、引用、比喻等多种手法,多姿多彩而富有趣味,值得读者体会。
  走进沙漠,我们便走进了一片瑰丽的世界。让我们用科学的目光去探索沙漠的奥妙,用文学的目光去感受沙漠的神奇。
其他文献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9亿人得不到干净的水。每年因为不洁用水而死亡的人数约为330万人,大多是5岁以下的儿童。拉丁语的“竞争”一词,原本形容的就是那些争夺河流的人。为争夺约旦河,以色列与邻国战斗了数十年,这场“战争”至今没有结束。    埃塞俄比亚·背水的比娜约  25岁的艾莉特奥·比娜约,家住埃塞俄比亚西南部柯恩索地区的弗洛村。弗洛村坐落在高山之巅,用水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  8岁时,比娜约就辍
这是一座外表看上去非常平淡无奇的欧洲小镇,它的房屋和街道与欧洲其他地方的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区别恐怕是几乎每一栋房屋上都挂着一块或几块牌子。如果你停下脚步,静下心来读一下那些牌子上的名字,将会大吃一惊,因为竟然有这么多耳熟能详的名人曾居住在这座小镇中,其中包括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歌德、格林兄弟为代表的大文豪们,还有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社会学家。  这个神奇的小镇就是位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的哥廷
春江花月夜,雨打蕉窗时,焚一缕清香,操一曲瑶琴,世间万事,不过轻尘。那瑶琴的弦歌,在指尖、在七弦、在心上。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高山峨峨,流水洋洋,知音难觅。“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相遇让人无限感慨。岳飞“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忧愁叹息中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剧。  人生而有情,途路漫漫,聚散不可免,忧愁何以释?唯有瑶琴弦歌,诉尽心中意。“劝君
明正德三年(1508),兵部主事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刘瑾,被谪贬到贵州龙场,任驿丞。龙场地处万山丛林,蛇虺魍魉、蛊毒瘴疠横行,随从一一病倒。王阳明觉得自己得失荣辱皆能超脱,唯有生死的意义尚未勘透,于是,除了照顾生病的随从,他便日夜端坐石窟之中,静默沉思。一天深夜,突然心中一片澄明,顿悟格物致知之理。此前,他曾经按照朱子“格物穷理”的思路,连续七天对着竹子苦思冥想,直至病倒却不得其理。此时,他大喜过望,
苏州的先贤们历经了人世的沧桑,厌倦了尘俗的喧嚣,想在繁华的苏州城中寻求灵魂的栖息之所,于是修建了一座座别出心裁、富有自然之趣的私家园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好像故意在避免什么似的。他们究竟要避免什么呢?  避免对称。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的布局避免对称。“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为了说明这一点,文章将苏州园林与我国北方的建筑进行比较;为
【习作巡诊】  一  第一次学情反馈结束后,我的语文考得很糟糕。妈妈让我反思为什么考不好,我本来心情就不好,便和她顶了两句。我赌气地躺在床上,妈妈只叹了口气,说了句:“这孩子,什么时候才会长大。”我哭了,这句话仿佛比打我几下还要痛。那天,妈妈在家校联系卡上写了好多话,她比我反思得还要多呀!我现在才知道,妈妈的爱仿佛变了,变得温柔了,但对我的刺痛却更大了。  二  那天快放学时,忽然下起了大雨,我没
骆冬青: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美学、文艺理论、文化理论。著作有《新闻眼》《文艺之敌》《形而放学:美学新解》《心有天游:明清小说美学》《毒蛇》等,另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2015年12月20日下午,由《初中生世界》编辑部主办的江苏省第十四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决赛在南京举行。骆冬青教授作为大赛评委,也莅临现场。而我有幸作为《初中生世界》杂志的小记者,面对面地采访了
2015年2月27日,央视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让我们认识了“同桌妈妈”陶艳波。一个平凡的中年母亲,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她却让全国人感动落泪。她无私奉献,把所有的爱给了她失去了听说功能的儿子;她始终如一,通过十二年如一日的坚持,终于让儿子考上了大学。晚会主持人给予她的颁奖词是“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中国文学经典》,周啸天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  本文原为《世说新语·任诞》中的一则。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到了门口却直接返回,人们问他原因,他答道:“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大家简介:  丁立梅,笔名梅子,紫色梅子。江苏东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签约作家,在《哲思》等多家报刊开有专栏。出版有散文集《且听风吟》《忽然花开》《每一棵草都会开花》《遇见最纯的自己》《你在,世界就在》等。有多篇文章被设计成各地中考、高考语文阅读题。  第一次,听到丁立梅老师的大名,是在语文课上。  语文老师说,这是一个美女作家,她的作品风格清新、淡雅,经常被各省市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