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父母的离异给子女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经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村小学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逐渐凸显为自卑、孤僻、怯懦和粗暴等特征,对凸显出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农村小学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征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以遏制这些心理问题发展漫延。
【关键词】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原因;教育对策
离异家庭子女是指父母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与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完整家庭子女不一样的特殊的社会现象。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道德观念的更新,以及种种特殊因素,农村离婚率也呈上升的趋势。夫妻离异导致离异家庭子女成为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这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工作。我所在的学校和班级里,不断有离异学生的出现。离异家庭的孩子比一般家庭的孩子更脆弱,更敏感,更需要爱,也最有可能出现心理障碍。因此,如何避免家庭的离异给儿童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要把它作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来攻克。
一、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特征
(一)自卑
自卑是一种自我评价过低而引起的一种消极、不适当的自我否定。离异家庭子女由于在家庭中得不到父母离异前的完整亲情,在学校又会受到同学的轻视,甚至讥笑和嘲弄,社会的传统偏见和舆论又往往使他们抬不起头来,因此与完整家庭子女相比,更容易形成自卑心理。我班的一位学生小梁,父母离异后判给了爸爸,妈妈是外地的,自从离异后,妈妈没来看儿子一眼,平时由奶奶照看,有一次写作文《我的妈妈》,当时我忘了这个特例,结果孩子在文中写道:我是个没妈要的孩子,连妈妈长得啥样都不知道,而你们……。孩子从一年级起就在我班上,三年来,发现孩子上课很少举手,即使叫他发言,他的声音也很轻,有时让他完成一些班级任务时,哪怕是帮老师拿作业本,他总是说:“我不行,我不行。”
(二)孤僻
单亲孩子大多数性格比较孤僻,不像其他学生无忧无虑,容易接近。他们的思想比较封闭,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展示内心世界,心事重,缺少自信。去年刚开学的时候,我发现班上的小男孩小杰,上课时经常走神,情绪低落,对于老师的提问总是一问三不知。我为了让他集中注意力,上课经常叫他回答问题,他总是低下头不愿意看我。以前他可不是这样的,性格比较活泼,怎么会变成现在这副模样呢?经过家访,了解到他父母刚离婚,给他的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创伤。他不愿与同学提起家里的事,课间不与同学们一起玩,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
(三)怯懦
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离异家庭孩子易形成怯懦性格。他们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无反抗精神,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经不住挫折和打击等等。怯懦性格是自小被培养起来的,它来源于恐惧感,而孩子的恐惧感多来源于成人。父母的离异、家庭失和,给孩子带来不能摆脱的情感负担,使孩子心理上的积极因素被抑制,加之同伴的讥笑和轻视,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严重的创伤。因此,离异家庭的孩子多表现为抑郁和退缩。如学生小梁,父母离异后给他的心灵带来严重的创伤,什么事都不敢做,连作业不会做也不敢问老师,平时乖巧听话,但上课不爱发言,当受到别的同学欺负时,他也不敢向老师汇报,以至于同学都叫他“胆小鬼”。
(四)粗暴
易冲动而意志薄弱的孩子易形成暴躁的性格,其核心是冷酷无情。在离异家庭中,父母的争吵、打闹极易使孩子产生冷酷、悲戚的心情,并由此导致惊慌、恐惧、心绪不良的情绪,长此下去,就会形成粗暴的性格。离异家庭中那些父母由于情绪低落,有的父母就拿孩子当出气筒,久而久之,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或看到不顺眼的同学,他也会不加思考就拎起拳头来发泄,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
二、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心理健康障碍通常是由社会生活变故造成的,如工作和学习上不适当的长期紧张,社会交往中的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生活中的重大不幸事件等。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家庭关系的不和谐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一家人能亲密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一家人相互关心、尊重、理解、信任的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而在失和的家庭中,父母的感情趋于破裂,家庭气氛紧张,以及由此而引起社会的歧视,使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当他们渴望父母破镜重圆的梦想最终破灭时,强压的情绪很易爆发,家庭和睦程度越差,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在父母離异后,孩子有可能继续生活在不良的家庭氛围中。离异家庭中,带孩子的一方想为孩子创造好的生活条件,为工作、生活而到处奔波,对孩子的照料、教育不够;有的家长素质低下,对孩子教育方式不良,把离异后自己不良境遇归结为孩子的原因,拿孩子发泄自己的不满;有的溺爱孩子,想以此弥补离异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使这些孩子的心理与行为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环境,产生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倾向,部分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与父母交往的缺乏
在离异家庭中,孩子由于父亲(或母亲)的缺少,他们交谈的对象就少了一人,又由于离婚后父亲(或母亲)通常处于一种悲伤的氛围之中,他们除了工作之外,也懒得再與孩子交流情感,因此只在学习上过问孩子几句,而对于孩子情感的需要则关注不够,像学生小杰自从父母离异后,回家就一个人看电视,去网吧。本来独生子女就容易产生孤僻、不合群的现象,而在离异家庭中,这种行为发生率就可能更高了。
(三)社会舆论的影响
社会上至今仍存在着一些陈腐的偏见,离婚往往不被一些人理解。特别在农村,父母的离异,常常会遭到社会上一些人不加分析的指责、嘲笑,使家庭威信下降,给离异家庭子女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为父母离异而感到羞愧,抬不起头来。在学校里,会受到小伙伴的嘲讽,特别是和小伙伴发生争执时,有些同学总会以“你这个爸爸(妈妈)不要的孩子”来打击他,离异家庭子女为此会感到很大的痛苦。周围人平时也常悄悄议论孩子父母离婚的原因,舆论的压力使他们喘不过气,从而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情绪低落,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像小梁就是其中的一个。 三、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用爱心抚慰创伤
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家庭中难以得到爱,此时,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关爱无异于一剂良药。他们的心灵敏感又脆弱,但是和别的孩子一样心里都有一团火种,也一样渴望上进,不甘心落后,只是特殊的家庭背景造成了他们的心理障碍。所以,我认为对他们的教育要从实际出发,多看到他们的闪光点,捕捉教育时机,及时表扬,多提供条件和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增强自信心,让孩子在冰冷的世界里感到老师的温暖,明白自己没有被抛弃、被遗忘,有人在关心自己,心灵的创痛就会减轻许多。前面提到的小梁在日记里说是个没妈要的孩子,于是,我在她的日记里写道:“把老师当作妈妈,有什么烦恼和心里话尽管和我说。”平日里我会经常找她谈心,问问她学习上、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和他谈理想和未来,激发了他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渐渐地,他的学习进步了,人也活泼开朗了。我让他既感到一片慈母之爱,又体会到一颗严师之心。
(二)用理解剔除顽劣
光有爱心,缺乏理解,心灵的沟通难臻完美。苏霍姆林斯基說过“理解是改变偏执的良药”。动员家庭完整的孩子主动接近离异家庭孩子,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和他们建立真诚的友谊。为他们创设宽松的发展空间,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形成自信、乐观的品质。离异家庭孩子小杰跟爸爸一块住,爸爸白天工作,晚上经常出去打牌,放学后小杰感到无聊,就采取上网吧打游戏的方式打发时间,经常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知道情况后,没有马上批评他,放学时,让邻居同学邀请他一块儿回家,一块儿在家做作业、玩耍。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杰渐渐改掉了玩游戏的恶习,能按时交作业了,更可喜的是有了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关心集体的意识。
(三)用联系促进发展
家庭心理辅导,对于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尤为重要。班主任应定期与离异家庭学生的监护人取得联系,沟通情况,共同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例如平时不歧视离异家庭子女,在生活中尤其在一些日常小事上让他們体会到你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在良好的同学关系中学会正常的为人处事,还一定要与离异家庭孩子的家长保持良好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利于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记得小杰的妈妈有一次到学校来看望孩子,这时已经是中午放学时间,孩子应该在学校用餐,这时,我让他们到学校附近共用餐,跟孩子沟通一下。回来后,小杰的妈妈留下来跟我谈了很久,我又跟她协商,每学期带孩子出去玩一天,孩子真的需要你的关心。后来小杰在我与他母亲地配合下成绩一步一步向前,让他有一个自我发展的机会,从各方面培养他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总之,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历史性的责任。作为班主任,这时就需要在师爱中加入一层母亲般地疼爱,给这类学生以更多的关注,问寒问暖,衣食起居要经常挂在心上。只要我们深入实际,积极思考,不断探索,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这些有过心灵创伤的孩子也能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使他们顺利走向成功的彼岸。
【关键词】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原因;教育对策
离异家庭子女是指父母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与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完整家庭子女不一样的特殊的社会现象。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道德观念的更新,以及种种特殊因素,农村离婚率也呈上升的趋势。夫妻离异导致离异家庭子女成为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这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工作。我所在的学校和班级里,不断有离异学生的出现。离异家庭的孩子比一般家庭的孩子更脆弱,更敏感,更需要爱,也最有可能出现心理障碍。因此,如何避免家庭的离异给儿童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要把它作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来攻克。
一、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特征
(一)自卑
自卑是一种自我评价过低而引起的一种消极、不适当的自我否定。离异家庭子女由于在家庭中得不到父母离异前的完整亲情,在学校又会受到同学的轻视,甚至讥笑和嘲弄,社会的传统偏见和舆论又往往使他们抬不起头来,因此与完整家庭子女相比,更容易形成自卑心理。我班的一位学生小梁,父母离异后判给了爸爸,妈妈是外地的,自从离异后,妈妈没来看儿子一眼,平时由奶奶照看,有一次写作文《我的妈妈》,当时我忘了这个特例,结果孩子在文中写道:我是个没妈要的孩子,连妈妈长得啥样都不知道,而你们……。孩子从一年级起就在我班上,三年来,发现孩子上课很少举手,即使叫他发言,他的声音也很轻,有时让他完成一些班级任务时,哪怕是帮老师拿作业本,他总是说:“我不行,我不行。”
(二)孤僻
单亲孩子大多数性格比较孤僻,不像其他学生无忧无虑,容易接近。他们的思想比较封闭,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展示内心世界,心事重,缺少自信。去年刚开学的时候,我发现班上的小男孩小杰,上课时经常走神,情绪低落,对于老师的提问总是一问三不知。我为了让他集中注意力,上课经常叫他回答问题,他总是低下头不愿意看我。以前他可不是这样的,性格比较活泼,怎么会变成现在这副模样呢?经过家访,了解到他父母刚离婚,给他的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创伤。他不愿与同学提起家里的事,课间不与同学们一起玩,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
(三)怯懦
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离异家庭孩子易形成怯懦性格。他们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无反抗精神,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经不住挫折和打击等等。怯懦性格是自小被培养起来的,它来源于恐惧感,而孩子的恐惧感多来源于成人。父母的离异、家庭失和,给孩子带来不能摆脱的情感负担,使孩子心理上的积极因素被抑制,加之同伴的讥笑和轻视,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严重的创伤。因此,离异家庭的孩子多表现为抑郁和退缩。如学生小梁,父母离异后给他的心灵带来严重的创伤,什么事都不敢做,连作业不会做也不敢问老师,平时乖巧听话,但上课不爱发言,当受到别的同学欺负时,他也不敢向老师汇报,以至于同学都叫他“胆小鬼”。
(四)粗暴
易冲动而意志薄弱的孩子易形成暴躁的性格,其核心是冷酷无情。在离异家庭中,父母的争吵、打闹极易使孩子产生冷酷、悲戚的心情,并由此导致惊慌、恐惧、心绪不良的情绪,长此下去,就会形成粗暴的性格。离异家庭中那些父母由于情绪低落,有的父母就拿孩子当出气筒,久而久之,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或看到不顺眼的同学,他也会不加思考就拎起拳头来发泄,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
二、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心理健康障碍通常是由社会生活变故造成的,如工作和学习上不适当的长期紧张,社会交往中的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生活中的重大不幸事件等。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家庭关系的不和谐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一家人能亲密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一家人相互关心、尊重、理解、信任的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而在失和的家庭中,父母的感情趋于破裂,家庭气氛紧张,以及由此而引起社会的歧视,使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当他们渴望父母破镜重圆的梦想最终破灭时,强压的情绪很易爆发,家庭和睦程度越差,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在父母離异后,孩子有可能继续生活在不良的家庭氛围中。离异家庭中,带孩子的一方想为孩子创造好的生活条件,为工作、生活而到处奔波,对孩子的照料、教育不够;有的家长素质低下,对孩子教育方式不良,把离异后自己不良境遇归结为孩子的原因,拿孩子发泄自己的不满;有的溺爱孩子,想以此弥补离异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使这些孩子的心理与行为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环境,产生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倾向,部分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与父母交往的缺乏
在离异家庭中,孩子由于父亲(或母亲)的缺少,他们交谈的对象就少了一人,又由于离婚后父亲(或母亲)通常处于一种悲伤的氛围之中,他们除了工作之外,也懒得再與孩子交流情感,因此只在学习上过问孩子几句,而对于孩子情感的需要则关注不够,像学生小杰自从父母离异后,回家就一个人看电视,去网吧。本来独生子女就容易产生孤僻、不合群的现象,而在离异家庭中,这种行为发生率就可能更高了。
(三)社会舆论的影响
社会上至今仍存在着一些陈腐的偏见,离婚往往不被一些人理解。特别在农村,父母的离异,常常会遭到社会上一些人不加分析的指责、嘲笑,使家庭威信下降,给离异家庭子女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为父母离异而感到羞愧,抬不起头来。在学校里,会受到小伙伴的嘲讽,特别是和小伙伴发生争执时,有些同学总会以“你这个爸爸(妈妈)不要的孩子”来打击他,离异家庭子女为此会感到很大的痛苦。周围人平时也常悄悄议论孩子父母离婚的原因,舆论的压力使他们喘不过气,从而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情绪低落,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像小梁就是其中的一个。 三、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用爱心抚慰创伤
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家庭中难以得到爱,此时,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关爱无异于一剂良药。他们的心灵敏感又脆弱,但是和别的孩子一样心里都有一团火种,也一样渴望上进,不甘心落后,只是特殊的家庭背景造成了他们的心理障碍。所以,我认为对他们的教育要从实际出发,多看到他们的闪光点,捕捉教育时机,及时表扬,多提供条件和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增强自信心,让孩子在冰冷的世界里感到老师的温暖,明白自己没有被抛弃、被遗忘,有人在关心自己,心灵的创痛就会减轻许多。前面提到的小梁在日记里说是个没妈要的孩子,于是,我在她的日记里写道:“把老师当作妈妈,有什么烦恼和心里话尽管和我说。”平日里我会经常找她谈心,问问她学习上、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和他谈理想和未来,激发了他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渐渐地,他的学习进步了,人也活泼开朗了。我让他既感到一片慈母之爱,又体会到一颗严师之心。
(二)用理解剔除顽劣
光有爱心,缺乏理解,心灵的沟通难臻完美。苏霍姆林斯基說过“理解是改变偏执的良药”。动员家庭完整的孩子主动接近离异家庭孩子,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和他们建立真诚的友谊。为他们创设宽松的发展空间,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形成自信、乐观的品质。离异家庭孩子小杰跟爸爸一块住,爸爸白天工作,晚上经常出去打牌,放学后小杰感到无聊,就采取上网吧打游戏的方式打发时间,经常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知道情况后,没有马上批评他,放学时,让邻居同学邀请他一块儿回家,一块儿在家做作业、玩耍。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杰渐渐改掉了玩游戏的恶习,能按时交作业了,更可喜的是有了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关心集体的意识。
(三)用联系促进发展
家庭心理辅导,对于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尤为重要。班主任应定期与离异家庭学生的监护人取得联系,沟通情况,共同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例如平时不歧视离异家庭子女,在生活中尤其在一些日常小事上让他們体会到你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在良好的同学关系中学会正常的为人处事,还一定要与离异家庭孩子的家长保持良好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利于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记得小杰的妈妈有一次到学校来看望孩子,这时已经是中午放学时间,孩子应该在学校用餐,这时,我让他们到学校附近共用餐,跟孩子沟通一下。回来后,小杰的妈妈留下来跟我谈了很久,我又跟她协商,每学期带孩子出去玩一天,孩子真的需要你的关心。后来小杰在我与他母亲地配合下成绩一步一步向前,让他有一个自我发展的机会,从各方面培养他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总之,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历史性的责任。作为班主任,这时就需要在师爱中加入一层母亲般地疼爱,给这类学生以更多的关注,问寒问暖,衣食起居要经常挂在心上。只要我们深入实际,积极思考,不断探索,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这些有过心灵创伤的孩子也能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使他们顺利走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