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和子句”纠纷是促成1054年基督教会大分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场纠纷中,查理曼对拜占庭皇帝及君士坦丁堡大牧首采取了强硬的立场,而罗马教宗与拜占庭方面的立场趋于一致.但由于法兰克教会受查理曼及其后裔的掌控和领导,查理曼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得以贯彻推广,从而加深了东西方教会的已有裂痕,为1054年基督教会的大分裂埋下了伏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子句”纠纷是促成1054年基督教会大分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场纠纷中,查理曼对拜占庭皇帝及君士坦丁堡大牧首采取了强硬的立场,而罗马教宗与拜占庭方面的立场趋于一致.但由于法兰克教会受查理曼及其后裔的掌控和领导,查理曼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得以贯彻推广,从而加深了东西方教会的已有裂痕,为1054年基督教会的大分裂埋下了伏笔.
其他文献
本文认为,在两宋之际中国禅宗禅风的演变方向方面,为了克服禅宗祖师禅广泛流行所导致的公案文字禅和默照禅的各种流弊,由强调“直下承当”的机锋棒喝的机用教学法过渡、演变到强调要“起疑情参话头”的看话禅的教学法是中国禅宗教学方法自身内在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大慧宗杲则是促成这种禅风转变的关键人物.宗杲提倡的看话禅具有一种“广大融通法门”的特征,他特别提倡的“无”字话头甚至具有融通禅教的意义.
上章是向三天太上呈送章文的仪式,章文是模仿世俗公文格式书写的仪式文书.上章作为早期正一道主要的祀神仪式,在东汉张陵、张衡、张鲁时期颇为流行.论文详细考察正一上章与道教经法制度的关系,正一上章仪式在社会上的影响,指出早期正一上章为上清派、灵宝派所汲取,正一上章已融入灵宝斋法和正一醮仪之中.传统科仪史认为道教斋醮的灵宝斋法始于三国时期的葛玄,论文从斋醮科仪史的宏观视野考察分析早期正一上章的内涵与功能,认为道教斋醮科仪的源头应追溯至东汉张陵创教时期.
《正道心照》()是一部出土于黑水城遗址的西夏文文献,此文献不见于现存汉、藏文大藏经.从内容和文中具体名相的翻译用词来看,该文献兼有汉、藏两种来源.目前所见到的三个西夏本在正文和注释部分皆有所不同,有的是理解和表述上的差异,有的则是由于通假字的使用而造成的字面迥异.本文将对这三个西夏本进行全面释读,对其中部分经偈的出处加以考证,并根据西夏本中名相的翻译以及兼涉禅密二宗等一些特点,推测西夏本的译出时间大概是在元代.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佛道,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文明的思想智慧.儒家仁爱为本的生态思想,以成人成己、中正和谐、天人合一为追求的目标,“天地人一体同仁”充分体现出儒家“仁民而爱物”的社会伦理与生态伦理相融的人文精神.道家道教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提倡“因天地之自然”,以实现“人与天合”,“神与道合”.“天地人一体同道”表达了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追求,形成了与儒家从人伦推及人与自然不同的思维路径与生态文化特色.中国佛教圆融慈悲的生态精神,以缘起论阐发了心与物、理与事、天地与人之间的圆融互具、相即相融的整体关系
20世纪60年代以来,佛教在西方世界的弘传日益广泛、同时佛教在本土地区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相遇、共生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在多元化世界中如何定位佛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如何看待其他宗教的真理宣称成为当代佛教学界正在探索的一个有意义的问题.随着梵二会议对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对话的推动,基督教学者在此方面已经进行了诸多系统化的理论建构,保罗·尼特将之归类为排他主义、包容主义、多元主义,这几乎成为探讨宗教间关系的经典范式,并且新的包容主义和多元主义理论还在进一步发展并继续接受批评与挑战.相较而言,学界较少注意到
贝拉凸显了《中间考察——宗教拒世阶段与方向》在韦伯著述中的关键地位,将韦伯对拒世之爱及其现代命运的探究上升到了传统的救赎宗教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高度,阐释了“拒世之爱”的宗教底蕴,并为韦伯所勾画的关于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命运的阴郁灰暗图景涂上了斑斓的亮色,而其缺失是对韦伯的拒世之爱未作更全面深入的类型学分梳.但是,这位社会学大家对宗师韦伯的相关文献与思想的解读却是深刻且充满洞见的,是发人深省的.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设想,若能从这类思想遗产中吸收资源,取精用弘,或许能在全世界产生更多的回响与共鸣.
源自于印度的佛教,途经商业发达的西域传入中国,在将含有浓厚因果报应、三世轮回色彩的寺院借贷带到中华大地,助推中国文化前进的同时,也经受了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洗礼,吸纳了中国社会重农业生产、重血缘家庭、强调政府管理、重视制度化建设等传统,由此衍生出不同于印度寺院借贷的新的运行规则,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寺院借贷.中古时期寺院借贷的中国化,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江西玉山东岳庙中的张太保神,原本是唐至北宋时湖南沅州地区的地方神,流传到玉山后,南宋前后,历经了一个由地方神到南岳辅神张抃再到东岳辅神张巡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与五岳国家祭祀礼制的变迁紧密相连.南宋时,其它四岳沦落,南岳独存,南岳受到南宋王朝的尊崇,作为南岳辅神的张抃在张太保的基础上得到建构;蒙元后,五岳归回,成为大一统的象征,南岳独尊无存,东岳辅神张巡被强势认可.南宋前后五岳空间格局先后发生的重大变革使五岳国家祭祀礼制得以不断调整,从而催生了与五岳祭祀礼制紧密相连的岳神信仰的演变.
道教与民间宝卷关系密切.道教的神明信仰、哲学思想、内丹炼养、斋醮仪式都深深渗透到众多宝卷之中,其中道教的内丹术及斋醮仪范对宝卷的影响最大.明清时期,有多种宝卷与太上老君信仰相关联,且流传地域广泛.民间宝卷亦流传太上老君“化身”诸神之说.历史上,道教与闽、赣两省的民间宗教亲密无间,共生共长,诸多道教宫观转化成为民间宗教经堂.
李西月的西派内丹思想在道教内丹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与前人相比,笔者认为,李西月所说“钻杳冥”是属于下手功夫,不属于筑基前的关窍开通功夫.主张李西月西派入手功夫的一个要诀是凝神于虚空是没有根据的.无论从“后天”“先天”内涵来看,还是从“结丹”“还丹”四次第功夫来看,李西月所说“结丹”“还丹”属于炼精化气阶段,没有涉及炼气化神.从结丹功夫来看,李西月的西派丹法不属于双修,是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