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及时、充分、灵活、高效地利用多媒体,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将学生带入物理空间,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物理爱好,培养观察物理现象的兴趣,分析物理问题的手段,理解物理概念的素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意识;弥补不足;反馈效果;增大课堂容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248-02
物理现象在时空中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些物理现象瞬间即失,有些物理现象要经历漫长的历程;有些物理现象具有无限的空间,有些物理现象表现在微观世界中;有些物理现象形象生动,有些物理现象抽象难懂;各种物理现象之间总是存在着相互关系。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够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能够使缓慢成为瞬间,也能使迅速变为缓慢,也能够是时间延长。所以多媒体为物理教育教学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难以完成的实验,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势分析具体体现在:
1.弥补视觉上的不足。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放大特点,把课堂上大部分学生看不清楚的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仪的放大功能,提高了平时演示实验教学操作过程中的可见度,扩大了视觉范围,增强了可信度,缓解了教学过程中的讲解困难,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解焦耳定律时《探究电热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温度计示数的变化不能让所有的学生观察到,利用多媒体的放大特点,很轻松的就解决这一难题。
2.弥补演示实验不能做的不足。在《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教学中判断哪个物体是运动的,哪个物体是相对静止的,学生难于理解和判断。在课堂上很难演示。这种情况下,可通过计算机模拟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视频,同时播放电影《生死时速》中的乘客在汽车不停的情况下是怎样下车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和规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静态的问题变为动态。在《光的折射》一节的教学中,光在液体中的传播路径很难被学生观察到,因而光的折射规律不容易被学生理解,一些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实例,如池底变浅,硬币复现、海市蜃楼等,学生解释起来困难度很大。又加之学生对生活和生产的实践知识少,缺乏真实的认知。在这样用嘴枯燥无味地去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就使本来很有兴趣的问题变得枯燥。再比如声波的产生,用水波比喻声波,仅仅是平面的感觉,不具有立体感觉。若采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在屏幕上展示更生动、更形象、更真实的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把瞬间的物理现象漫长化。力学中《弹力》一节的教学中,两个刚性物体之间的碰撞过程弹性形是瞬间即失,物体之间的形变过程是看不见的。再有音叉的振动现象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如果在课堂上演示,学生无论怎样认真观察也看不见实验现象。老师只能干巴巴地告诉学生发生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讲得牵强附会,学生听得半信半疑,影响了教学效果,若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屏幕上把实验现象延长和放大,把短暂改为漫长,作静态化处理,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说服力,使问题轻松解决,增强了感性认识。
5.把漫长的物理现象瞬时化。在讲解《分子动理论》的扩散现象时,水和硫酸铜之间、金和铅之间的扩散是相当漫长的过程,进行实验观察需要很长的时间,若采用挂图讲解是枯燥无味的,如果采用视频快放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缓慢成为瞬间,也能使迅速变为缓慢。学生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使教学更为顺利,也使学生对自然界的奥秘产生向往,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对电影和电视中的快慢镜头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
6.把物理教学空间进行放大和缩小。在讲解《宇宙和微观世界》一节中,宇宙是漫无边际的,究竟有多大,有哪些天体组成,天体集团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很难在学生头脑中构成比较清晰的认知。对这些看不清触摸不到的事物,而人们又想极力探索其中的奥秘,如果以多媒体视频形式展现在屏幕上,学生观看时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地认知。宇宙虽然大得难以想象,但它又是由微小的分子和原子组成的。那么,分子和原子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它们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把它们做成多媒体视频模拟在屏幕上,仿佛使学生进入微观世界而窥其奥秘,这有利用于帮助学生去感受学习过程、分析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获得物理知识。
7.采用理想化的方式处理实际问题。在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节中,探究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的运动状态的实验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实现的,教学中教师可在演示伽利略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排除外界因素的影响,抽象出理想化的模型,然后利用多媒体视频进行实验分析,使学生学到了如何采用理想化的方式处理实际问题,实现理想与现实的接轨。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奠定了基础。
多媒体技术可以应用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主要应用有:①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入问题,提高学生兴趣。一个问题的引入很重要,既要简单明了,还要激发出学生的探究、学习热情。多媒体以其丰富的色彩、声光的结合、可以动的效果,会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学习《船闸》时,首先播放三峡水电站的录像,让学生观察上下游巨大的落差,然后提出问题“船是怎样通过水电站的?”学生会很快投入到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中。②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物理学中有许多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概念,这些都是教学的难点,突破这样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直流电动机换向器的作用,自制教具结合多媒体动画的反复播放可以使学生很轻松地知道线圈为什么会连续转下去。③利用多媒体的电子板书功能大大提高课堂实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更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入了课堂,教师也可以像在普通黑板上一样板书、作图,不过更快更准确。教师还可以提前将一些复杂的图画好,例如分析串并联电路时,把电路图提前做成幻灯片,开关的断开、闭合还可以改变,节省很多时间。课上的电子板书可以保存,不会像普通黑板一样写满要擦掉,有利于复习和知识的整合。④利用网络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网络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能更好的把握因材施教原则,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认知,防止学生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标的自定目标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讲授者变成学生的亲密朋友“指路人”。
总之,及时、充分、灵活、高效地利用多媒体,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将学生带入物理空间,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物理爱好,培养观察物理现象的兴趣,分析物理问题的手段,理解物理概念的素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多媒体给物理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提高了物理学科的魅力,既帮助教师的“教”,也帮助了学生的“学”。
关键词: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意识;弥补不足;反馈效果;增大课堂容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248-02
物理现象在时空中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些物理现象瞬间即失,有些物理现象要经历漫长的历程;有些物理现象具有无限的空间,有些物理现象表现在微观世界中;有些物理现象形象生动,有些物理现象抽象难懂;各种物理现象之间总是存在着相互关系。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够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能够使缓慢成为瞬间,也能使迅速变为缓慢,也能够是时间延长。所以多媒体为物理教育教学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难以完成的实验,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势分析具体体现在:
1.弥补视觉上的不足。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放大特点,把课堂上大部分学生看不清楚的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仪的放大功能,提高了平时演示实验教学操作过程中的可见度,扩大了视觉范围,增强了可信度,缓解了教学过程中的讲解困难,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解焦耳定律时《探究电热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温度计示数的变化不能让所有的学生观察到,利用多媒体的放大特点,很轻松的就解决这一难题。
2.弥补演示实验不能做的不足。在《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教学中判断哪个物体是运动的,哪个物体是相对静止的,学生难于理解和判断。在课堂上很难演示。这种情况下,可通过计算机模拟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视频,同时播放电影《生死时速》中的乘客在汽车不停的情况下是怎样下车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和规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静态的问题变为动态。在《光的折射》一节的教学中,光在液体中的传播路径很难被学生观察到,因而光的折射规律不容易被学生理解,一些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实例,如池底变浅,硬币复现、海市蜃楼等,学生解释起来困难度很大。又加之学生对生活和生产的实践知识少,缺乏真实的认知。在这样用嘴枯燥无味地去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就使本来很有兴趣的问题变得枯燥。再比如声波的产生,用水波比喻声波,仅仅是平面的感觉,不具有立体感觉。若采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在屏幕上展示更生动、更形象、更真实的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把瞬间的物理现象漫长化。力学中《弹力》一节的教学中,两个刚性物体之间的碰撞过程弹性形是瞬间即失,物体之间的形变过程是看不见的。再有音叉的振动现象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如果在课堂上演示,学生无论怎样认真观察也看不见实验现象。老师只能干巴巴地告诉学生发生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讲得牵强附会,学生听得半信半疑,影响了教学效果,若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屏幕上把实验现象延长和放大,把短暂改为漫长,作静态化处理,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说服力,使问题轻松解决,增强了感性认识。
5.把漫长的物理现象瞬时化。在讲解《分子动理论》的扩散现象时,水和硫酸铜之间、金和铅之间的扩散是相当漫长的过程,进行实验观察需要很长的时间,若采用挂图讲解是枯燥无味的,如果采用视频快放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缓慢成为瞬间,也能使迅速变为缓慢。学生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使教学更为顺利,也使学生对自然界的奥秘产生向往,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对电影和电视中的快慢镜头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
6.把物理教学空间进行放大和缩小。在讲解《宇宙和微观世界》一节中,宇宙是漫无边际的,究竟有多大,有哪些天体组成,天体集团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很难在学生头脑中构成比较清晰的认知。对这些看不清触摸不到的事物,而人们又想极力探索其中的奥秘,如果以多媒体视频形式展现在屏幕上,学生观看时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地认知。宇宙虽然大得难以想象,但它又是由微小的分子和原子组成的。那么,分子和原子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它们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把它们做成多媒体视频模拟在屏幕上,仿佛使学生进入微观世界而窥其奥秘,这有利用于帮助学生去感受学习过程、分析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获得物理知识。
7.采用理想化的方式处理实际问题。在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节中,探究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的运动状态的实验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实现的,教学中教师可在演示伽利略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排除外界因素的影响,抽象出理想化的模型,然后利用多媒体视频进行实验分析,使学生学到了如何采用理想化的方式处理实际问题,实现理想与现实的接轨。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奠定了基础。
多媒体技术可以应用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主要应用有:①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入问题,提高学生兴趣。一个问题的引入很重要,既要简单明了,还要激发出学生的探究、学习热情。多媒体以其丰富的色彩、声光的结合、可以动的效果,会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学习《船闸》时,首先播放三峡水电站的录像,让学生观察上下游巨大的落差,然后提出问题“船是怎样通过水电站的?”学生会很快投入到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中。②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物理学中有许多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概念,这些都是教学的难点,突破这样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直流电动机换向器的作用,自制教具结合多媒体动画的反复播放可以使学生很轻松地知道线圈为什么会连续转下去。③利用多媒体的电子板书功能大大提高课堂实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更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入了课堂,教师也可以像在普通黑板上一样板书、作图,不过更快更准确。教师还可以提前将一些复杂的图画好,例如分析串并联电路时,把电路图提前做成幻灯片,开关的断开、闭合还可以改变,节省很多时间。课上的电子板书可以保存,不会像普通黑板一样写满要擦掉,有利于复习和知识的整合。④利用网络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网络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能更好的把握因材施教原则,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认知,防止学生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标的自定目标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讲授者变成学生的亲密朋友“指路人”。
总之,及时、充分、灵活、高效地利用多媒体,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将学生带入物理空间,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物理爱好,培养观察物理现象的兴趣,分析物理问题的手段,理解物理概念的素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多媒体给物理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提高了物理学科的魅力,既帮助教师的“教”,也帮助了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