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河南日报》在2019—2020年办报实践中,始终以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牢牢坚持党性原则,把稳政治方向;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视角设置议程、构建框架,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引领、价值导向、精神支持、舆论保障。
【关键词】党性;人民性;办报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又一重大突破和重大成果。[1]学者郑保卫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党性人民性相统一”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指导意义。[2]本文以《河南日报》为研究对象,以框架理论分析和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指导党报办报实践中的实际效应。本研究以2019年1月—2020年4月《河南日报》头版版面為总体,以周为单位,抽取年度共9周(分别为2019年第2、5、17、18、19、32、45、48周,2020年第10周),63个头版版面为研究对象,以版面所刊载的391篇新闻文本为样本,通过对头版头条新闻、整体文本内容、专栏设置和系列报道等方面的统计分析,较为客观系统地研究了《河南日报》在办报实践中履行党报职责使命实际及其产生的影响。
一、坚持党性原则,满足人民群众信息需要
“中国政治传播实践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坚持国家立场和人民立场”[3]。党报党刊的一切工作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坚定不移地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畅通人民群众获得信息的权威官方渠道、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闻信息需求。样本中的63个头版的头条新闻(不包括头条标题导读)内容涉及国家层面内容的有29篇;涉及全省层面内容的有34篇。涉及国家层面的有29篇,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国内重大活动16篇,主要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调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参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春节前夕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参加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等,报道框架均为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在活动中对相关工作的指示和讲话精神。第二类为习近平主席参加国际事务10篇,如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等我国承办的世界性会议、重要外交会晤等。
涉及河南省层面的文本有34篇,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河南省委传达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共有17篇。其中7篇为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的消息,10篇为河南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取得发展成就的消息和通讯。第二类为河南省内重大政治事件,共有10篇,如河南省“两会”召开等。第三类为基层调研慰问等其他新闻,共有7篇。
综上,作为河南省委机关报,《河南日报》在办报实践中能够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深入践行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发挥头版头条鲜明的版面语言作用,全面深入宣传党的理论思想方针路线,及时报道党和国家重大消息,注重报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发展建设成就成果,发挥了报纸作为大众媒介在传播中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本质及其文化效应,凸显出党报作为传播文化的政治性,达到体现党的意志、传播党的声音、引导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
二、书写民生故事,讴歌人民情怀
(一)“三农”报道生机勃勃,报纸飘出“土气”香
以“三农”和“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文本共有38篇,约占样本总量的10%,仅次于政治新闻报道的占比。报道多采用民生新闻框架,关注农民幸福生活、聚焦农村新变化、传播农业大发展,使文本显示出勃勃生机,让读者能够闻到一股“土气”香味从报纸中扑面而来,生动反映了人民群众为追求幸福生活的不懈奋斗。
38篇文本体裁涵盖消息、通讯等,其中图片新闻报道有11篇,占样本中图片新闻报道总量的25%左右,颇具典型性。扶贫小果园鲜花盛开、插秧节风清苗绿、水乡采摘莲叶田田玉藕满船、秋日艳阳下的晒柿场一片火红……新闻图片以巧妙的构图、丰满生动的画面展示着四季农耕的美好,展示了农民丰收丰产的喜悦;花博会、乡村美食争霸赛、乡村戏曲大舞台、农民剪纸艺术展示……充分展示了乡土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展现了人民群众享受的美好生活和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本周天气坐上“过山车”专家建议加强小麦赤霉病防治》,一则“刚气十足”的天气变化新闻,通过专家的建议关切到农民的生产、地里的小麦。《争做出彩河南人》栏目共有4个文本,新闻报道对象有3位是农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党报的人民性办报原则,践行“走转改”思想,努力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能够从人民群众的劳动身影中挖掘“出彩”,让读者从群众的视角看见“出彩”。
(二)镜头聚焦民生事,文章书写烟火色
样本《今豫言》《出彩河南人》《逐梦希望田野》《奋斗赢得开门红》等“接地气”的栏目,分别以消息、通讯、评论等多种体裁及时反映人民群众取得的成绩、创造的辉煌,及时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报道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生动鲜活故事。
《群众为啥爱看阅报栏》从微小的生活细节入手,通过生动活泼的“说事辩理”引出“变脸”后的多媒体党报阅报栏在群众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也传达了党报“群众在哪里,我们在哪里”的人民性办报方针。《城市的冬天可以更美更靓》《变“锈带”为“秀带”》为天津、青岛及洛阳、郑州、上海等城市的“生态绿色工程”和老城改造点赞,深层次点出了党和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不懈努力。
(三)聚水揽月映新池,新闻更具带入感
随着郑阜、郑渝、商合杭高铁开通倒计时,河南“米”字形高铁网逐渐成形,对于完善全国路网结构,提升郑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助力河南更加出彩意义重大。这样一件大事儿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远在云端”。编辑拟定了具有带入感的主标题:“游西湖吃火锅,说走就走!”转变视角提醒受众:“米”字形高铁网即将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使“远在云端”的“米”字高铁网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在振奋人心的同时也达到了精准传播信息的效果。 三、開展舆论监督,敢于引导、善于疏导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主流媒体要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要敢于引导、善于疏导,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一点都不能含糊。[4]
《年底要有“清零”意识》《拧紧“严”的螺丝》属于监督类的评论,文章以建设性新闻框架组织文本,较为委婉地点出了问题,在建设性框架下针对相关工作和问题给予指导性意见或提出希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疏导问题。《农业+是一次“变道超车”机遇》《这粒玉米贵如金》两篇监督类评论,以建设性框架针对“科技兴农”相关问题给予建设性意见,较好地引领了舆论导向。勇于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但舆论监督不能被等同于负面报道,它具有积极的建设性正面效果,是对正面宣传的有效补充配合。从样本整体来看,此类批评监督类的文本能够选择建设性新闻叙述框架呈现,有利于团结稳定鼓劲儿,也是目前新闻叙事一种新的尝试和创新;但篇幅和数量所占比率较低,有待进一步强化和充分发挥党报舆论监督功能。
四、结语
综上,《河南日报》在办报实践中,能够始终以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牢牢坚持党性原则,把稳政治方向;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视角设置议程、构建框架;探索性推进了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办报实践,在办报实践中,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引领、价值导向、精神支持、舆论保障。
[本文为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传播话语体系变迁研究(1919—2018)”(批准号:18ZDA315)的阶段性成果;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视域下出彩中原媒介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20-ZZJH-37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尹韵公.论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实践基础和时代关切[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30.
[2]郑保卫.习近平新闻思想的奠基之作:读习近平的《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J].新闻爱好者,2018(3).
[3]刘开华,刘东建.改革开放40年中国政治传播实践探索与理论构建[J].新闻爱好者,2018(6).
[4]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
(崔静为新乡医学院融媒体中心主任;董建矿为河南日报社记者)
编校:王志昭
【关键词】党性;人民性;办报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又一重大突破和重大成果。[1]学者郑保卫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党性人民性相统一”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指导意义。[2]本文以《河南日报》为研究对象,以框架理论分析和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指导党报办报实践中的实际效应。本研究以2019年1月—2020年4月《河南日报》头版版面為总体,以周为单位,抽取年度共9周(分别为2019年第2、5、17、18、19、32、45、48周,2020年第10周),63个头版版面为研究对象,以版面所刊载的391篇新闻文本为样本,通过对头版头条新闻、整体文本内容、专栏设置和系列报道等方面的统计分析,较为客观系统地研究了《河南日报》在办报实践中履行党报职责使命实际及其产生的影响。
一、坚持党性原则,满足人民群众信息需要
“中国政治传播实践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坚持国家立场和人民立场”[3]。党报党刊的一切工作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坚定不移地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畅通人民群众获得信息的权威官方渠道、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闻信息需求。样本中的63个头版的头条新闻(不包括头条标题导读)内容涉及国家层面内容的有29篇;涉及全省层面内容的有34篇。涉及国家层面的有29篇,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国内重大活动16篇,主要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调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参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春节前夕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参加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等,报道框架均为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在活动中对相关工作的指示和讲话精神。第二类为习近平主席参加国际事务10篇,如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等我国承办的世界性会议、重要外交会晤等。
涉及河南省层面的文本有34篇,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河南省委传达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共有17篇。其中7篇为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的消息,10篇为河南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取得发展成就的消息和通讯。第二类为河南省内重大政治事件,共有10篇,如河南省“两会”召开等。第三类为基层调研慰问等其他新闻,共有7篇。
综上,作为河南省委机关报,《河南日报》在办报实践中能够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深入践行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发挥头版头条鲜明的版面语言作用,全面深入宣传党的理论思想方针路线,及时报道党和国家重大消息,注重报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发展建设成就成果,发挥了报纸作为大众媒介在传播中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本质及其文化效应,凸显出党报作为传播文化的政治性,达到体现党的意志、传播党的声音、引导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
二、书写民生故事,讴歌人民情怀
(一)“三农”报道生机勃勃,报纸飘出“土气”香
以“三农”和“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文本共有38篇,约占样本总量的10%,仅次于政治新闻报道的占比。报道多采用民生新闻框架,关注农民幸福生活、聚焦农村新变化、传播农业大发展,使文本显示出勃勃生机,让读者能够闻到一股“土气”香味从报纸中扑面而来,生动反映了人民群众为追求幸福生活的不懈奋斗。
38篇文本体裁涵盖消息、通讯等,其中图片新闻报道有11篇,占样本中图片新闻报道总量的25%左右,颇具典型性。扶贫小果园鲜花盛开、插秧节风清苗绿、水乡采摘莲叶田田玉藕满船、秋日艳阳下的晒柿场一片火红……新闻图片以巧妙的构图、丰满生动的画面展示着四季农耕的美好,展示了农民丰收丰产的喜悦;花博会、乡村美食争霸赛、乡村戏曲大舞台、农民剪纸艺术展示……充分展示了乡土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展现了人民群众享受的美好生活和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本周天气坐上“过山车”专家建议加强小麦赤霉病防治》,一则“刚气十足”的天气变化新闻,通过专家的建议关切到农民的生产、地里的小麦。《争做出彩河南人》栏目共有4个文本,新闻报道对象有3位是农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党报的人民性办报原则,践行“走转改”思想,努力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能够从人民群众的劳动身影中挖掘“出彩”,让读者从群众的视角看见“出彩”。
(二)镜头聚焦民生事,文章书写烟火色
样本《今豫言》《出彩河南人》《逐梦希望田野》《奋斗赢得开门红》等“接地气”的栏目,分别以消息、通讯、评论等多种体裁及时反映人民群众取得的成绩、创造的辉煌,及时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报道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生动鲜活故事。
《群众为啥爱看阅报栏》从微小的生活细节入手,通过生动活泼的“说事辩理”引出“变脸”后的多媒体党报阅报栏在群众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也传达了党报“群众在哪里,我们在哪里”的人民性办报方针。《城市的冬天可以更美更靓》《变“锈带”为“秀带”》为天津、青岛及洛阳、郑州、上海等城市的“生态绿色工程”和老城改造点赞,深层次点出了党和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不懈努力。
(三)聚水揽月映新池,新闻更具带入感
随着郑阜、郑渝、商合杭高铁开通倒计时,河南“米”字形高铁网逐渐成形,对于完善全国路网结构,提升郑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助力河南更加出彩意义重大。这样一件大事儿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远在云端”。编辑拟定了具有带入感的主标题:“游西湖吃火锅,说走就走!”转变视角提醒受众:“米”字形高铁网即将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使“远在云端”的“米”字高铁网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在振奋人心的同时也达到了精准传播信息的效果。 三、開展舆论监督,敢于引导、善于疏导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主流媒体要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要敢于引导、善于疏导,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一点都不能含糊。[4]
《年底要有“清零”意识》《拧紧“严”的螺丝》属于监督类的评论,文章以建设性新闻框架组织文本,较为委婉地点出了问题,在建设性框架下针对相关工作和问题给予指导性意见或提出希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疏导问题。《农业+是一次“变道超车”机遇》《这粒玉米贵如金》两篇监督类评论,以建设性框架针对“科技兴农”相关问题给予建设性意见,较好地引领了舆论导向。勇于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但舆论监督不能被等同于负面报道,它具有积极的建设性正面效果,是对正面宣传的有效补充配合。从样本整体来看,此类批评监督类的文本能够选择建设性新闻叙述框架呈现,有利于团结稳定鼓劲儿,也是目前新闻叙事一种新的尝试和创新;但篇幅和数量所占比率较低,有待进一步强化和充分发挥党报舆论监督功能。
四、结语
综上,《河南日报》在办报实践中,能够始终以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牢牢坚持党性原则,把稳政治方向;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视角设置议程、构建框架;探索性推进了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办报实践,在办报实践中,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引领、价值导向、精神支持、舆论保障。
[本文为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传播话语体系变迁研究(1919—2018)”(批准号:18ZDA315)的阶段性成果;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视域下出彩中原媒介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20-ZZJH-37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尹韵公.论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实践基础和时代关切[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30.
[2]郑保卫.习近平新闻思想的奠基之作:读习近平的《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J].新闻爱好者,2018(3).
[3]刘开华,刘东建.改革开放40年中国政治传播实践探索与理论构建[J].新闻爱好者,2018(6).
[4]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
(崔静为新乡医学院融媒体中心主任;董建矿为河南日报社记者)
编校:王志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