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增长和企业扩张无疑是中国消费品201 O年的关键词。消费品行业的市场格局和营销模式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同时,通货膨胀愈演愈烈,滞胀山雨欲来,商家对消费品市场时刻保持警惕。在这种行业内部千变万化、外部环境机会与隐患并存的条件下,消费品企业应何去何从呢?
消费品行业快速发展
早在2004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就远高于GDP增速,而近年来,我国消费品市场逐渐呈现人口结构变化,中高收入人群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各层次人群的消费能力都在增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消费人群比例将进一步上升。
在未来的政策导向下,我国经济将会逐步从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转变为消费驱动的经济模式,这也将是一种长期趋势。因此,步入快速发展期的消费品行业前景一片大好(如图1)。
2010消费变化盘点
盘点一:消费品市场向中高端集中
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量自2008年以来连续三年位列全球第一,去年达到65亿美元。目前已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19%,据行业内部预测,在未来5年内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潜在客户将从4000万直升至1.6亿。同时,消费者在本土消费的比重将会显著增加,二三线城市奢侈品市场增长迅速等特点。
在市场高速增长的同时,各大奢侈品牌也争相加快扩张门店的步伐,其中,登喜路、雨果博斯、路易斯威登、卡地亚、范思哲等一系列奢侈品牌,在中国大陆新开门店超过100家,而且新开门店也表现出销售额超过原有门店的趋势。
奢侈品消费大幅增加,是中国消费品行业向中高端品牌集中的缩影,同时也反映出中国消费者对品牌、质量以及购买体验、售后服务的需求增长,中国消费品行业需要加强对销售服务的建设。
盘点二:多业态、差异化经营为蓝海
如今,价格已不再是影响消费者购物的最关键因素,体验消费正在促进零售业改革,多业态经营模式已成为零售企业的主流(如图2)。如百超模式(百货业态中引入超市业态)、1+m的多业态经营模式(零售企业采取优势业态经营的同时进入不同细分市场)、以及购物中心模式(在一个特定的区域集中多种业态,为同样的消费群提供各种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和有店铺+无店铺模式(有店铺业态与无店铺业态嫁接经营)等等。
然而,百货运营商在店铺扩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市多店”的现象,虽在营销和商圈占有率上有优势,但难免千篇一律。于是,差异化经营就成为一个突破点。比如仅在北京就拥有五家门店的新世纪百货,在2010年开始采取差异化经营策略,在商场内增添自有元素或独有品牌,使门店各具特色。
除此之外,零售行业中国外巨头沃尔玛、家乐福早已在超市领域抢占了领先地位。电器连锁领域,苏宁和国美在20lO年也率先步入差异化经营路线。其中,国美又与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50亿销售规模的战略合作协议,差异化定制产品占25%左右,国美也开始了从卖场经营转向商品经营的重要策略。(如图2)
企业的战略选择
在消费品行业众多机遇与挑战交织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应对形势,做出正确的抉择。
重视消费习惯。拓展营销
在未来的几年内,消费品行业将呈现出结构性转变,这也使得传统的广告加渠道的简单扩展模式越来越不适应行业的发展,因此,消费品企业就必须进行新的战略选择,同时,进行消费者研究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识别消费者市场及消费者需求,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和购买决策过程等等,这一切都将对打开消费品市场产生积极效应。中国消费品市场中长期的结构变化,必将对具体产品消费群的消费特征甚至消费群本身产生影响,这也就告诉企业们,准确识别各种变化带来的消费理念、消费趋势的变化是非常必要的。
除此之外,整合企业的产业链,加大直营或可控渠道的比例将是提升品牌价值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以Zara为例,他们以品牌运作为核心的协同供应链模式造就了销量的递增,这也反映出,一旦企业在战略部署中以消费者为中心,缩短前置时间,向供应链的各环节“挤压”时间并清除可能的瓶颈,减少或取消那些不能带来增值的环节,小批量多品种以营造“稀缺”氛围,跨部门沟通、协同快速响应满足市场需求,就能够提升品牌价值和竞争力。
关注电子商务,线上,线下结合
如今,电子商务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电子商务以能够提供消费者购买行为数据作为其独特优势,而对这部分数据的挖掘,也会给企业带来创造新竞争力的机会。例如互联网的B2C渠道,就砍掉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很多流通环节,价格比传统的渠道模式更为低廉,可为企业节省成本,提升获利空间。在当前这种高成本、高价格、高消费的消费形势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将是抵御通货膨胀可能引起的消费衰退的强大力量。
但对于一些传统企业来说,开展电子商务就需注意来自几个方面的挑战:其中,电子商务对技术的要求更强,在营销技术、消费者分析和数据挖掘上需要专业的团队建设,如果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思路,企业从电子商务中获得的利润就可能会有限。同时,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时,一定要注意线上、线下的结合。避免线上线下利益冲突,比如对原有代理商的既得利益如何重新分配之类。除此之外,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之后,如何配合线上,进行线下的转型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直接涉及到如何调整组织结构、人才结构,如何调整营销策略以配合线上的销售,如何进行仓储物流建设等相关问题,所以,企业需要三思而后行。
消费品行业快速发展
早在2004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就远高于GDP增速,而近年来,我国消费品市场逐渐呈现人口结构变化,中高收入人群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各层次人群的消费能力都在增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消费人群比例将进一步上升。
在未来的政策导向下,我国经济将会逐步从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转变为消费驱动的经济模式,这也将是一种长期趋势。因此,步入快速发展期的消费品行业前景一片大好(如图1)。
2010消费变化盘点
盘点一:消费品市场向中高端集中
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量自2008年以来连续三年位列全球第一,去年达到65亿美元。目前已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19%,据行业内部预测,在未来5年内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潜在客户将从4000万直升至1.6亿。同时,消费者在本土消费的比重将会显著增加,二三线城市奢侈品市场增长迅速等特点。
在市场高速增长的同时,各大奢侈品牌也争相加快扩张门店的步伐,其中,登喜路、雨果博斯、路易斯威登、卡地亚、范思哲等一系列奢侈品牌,在中国大陆新开门店超过100家,而且新开门店也表现出销售额超过原有门店的趋势。
奢侈品消费大幅增加,是中国消费品行业向中高端品牌集中的缩影,同时也反映出中国消费者对品牌、质量以及购买体验、售后服务的需求增长,中国消费品行业需要加强对销售服务的建设。
盘点二:多业态、差异化经营为蓝海
如今,价格已不再是影响消费者购物的最关键因素,体验消费正在促进零售业改革,多业态经营模式已成为零售企业的主流(如图2)。如百超模式(百货业态中引入超市业态)、1+m的多业态经营模式(零售企业采取优势业态经营的同时进入不同细分市场)、以及购物中心模式(在一个特定的区域集中多种业态,为同样的消费群提供各种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和有店铺+无店铺模式(有店铺业态与无店铺业态嫁接经营)等等。
然而,百货运营商在店铺扩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市多店”的现象,虽在营销和商圈占有率上有优势,但难免千篇一律。于是,差异化经营就成为一个突破点。比如仅在北京就拥有五家门店的新世纪百货,在2010年开始采取差异化经营策略,在商场内增添自有元素或独有品牌,使门店各具特色。
除此之外,零售行业中国外巨头沃尔玛、家乐福早已在超市领域抢占了领先地位。电器连锁领域,苏宁和国美在20lO年也率先步入差异化经营路线。其中,国美又与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50亿销售规模的战略合作协议,差异化定制产品占25%左右,国美也开始了从卖场经营转向商品经营的重要策略。(如图2)
企业的战略选择
在消费品行业众多机遇与挑战交织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应对形势,做出正确的抉择。
重视消费习惯。拓展营销
在未来的几年内,消费品行业将呈现出结构性转变,这也使得传统的广告加渠道的简单扩展模式越来越不适应行业的发展,因此,消费品企业就必须进行新的战略选择,同时,进行消费者研究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识别消费者市场及消费者需求,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和购买决策过程等等,这一切都将对打开消费品市场产生积极效应。中国消费品市场中长期的结构变化,必将对具体产品消费群的消费特征甚至消费群本身产生影响,这也就告诉企业们,准确识别各种变化带来的消费理念、消费趋势的变化是非常必要的。
除此之外,整合企业的产业链,加大直营或可控渠道的比例将是提升品牌价值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以Zara为例,他们以品牌运作为核心的协同供应链模式造就了销量的递增,这也反映出,一旦企业在战略部署中以消费者为中心,缩短前置时间,向供应链的各环节“挤压”时间并清除可能的瓶颈,减少或取消那些不能带来增值的环节,小批量多品种以营造“稀缺”氛围,跨部门沟通、协同快速响应满足市场需求,就能够提升品牌价值和竞争力。
关注电子商务,线上,线下结合
如今,电子商务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电子商务以能够提供消费者购买行为数据作为其独特优势,而对这部分数据的挖掘,也会给企业带来创造新竞争力的机会。例如互联网的B2C渠道,就砍掉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很多流通环节,价格比传统的渠道模式更为低廉,可为企业节省成本,提升获利空间。在当前这种高成本、高价格、高消费的消费形势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将是抵御通货膨胀可能引起的消费衰退的强大力量。
但对于一些传统企业来说,开展电子商务就需注意来自几个方面的挑战:其中,电子商务对技术的要求更强,在营销技术、消费者分析和数据挖掘上需要专业的团队建设,如果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思路,企业从电子商务中获得的利润就可能会有限。同时,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时,一定要注意线上、线下的结合。避免线上线下利益冲突,比如对原有代理商的既得利益如何重新分配之类。除此之外,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之后,如何配合线上,进行线下的转型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直接涉及到如何调整组织结构、人才结构,如何调整营销策略以配合线上的销售,如何进行仓储物流建设等相关问题,所以,企业需要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