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白石是个很会过日子的人。他把历年画画挣的金条都装在一个小口袋里,坐卧不离。住在北京铁栅屋时,天明即起,家里人正洒扫庭除。齐老先生到画室把荣宝斋的订件画了,然后再画其他订件,言不二价,按照墙上贴的润格来办事。
世界之大,哪儿没有死皮赖脸的人,比如说:“齐老先生添条虾吧!”“齐老先生您受累!多画条鱼吧,我内人最喜欢鱼了!”齐先生也不说话,只是斜着看来客一眼,又不好当场驳人的面子,慢慢把笔濡墨,沉吟半晌,一笔、两笔……鱼、虾、蟹自画面跃然而出,但都不大精神,看着好像离水好几天,要翻肚子的样子。客人不解,问曰:“这虾怎么看着像死虾?”齐老先生坐在圈椅中说:“活虾子市面上多贵啊!”主客心到神知,一拍两散。
平常在家齐老先生是个“无事忙”。客人带了卤肉来,卤肉外面包着大白菜的叶子。齐先生仔细把白菜叶子抖干净,不舍得扔,吩咐家里人把这片菜叶子切切,用盐“码”上,大不了加点秋油,中午老先生要吃。真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身作则,为儿辈作榜样。
齐白石在街上买东西,那些包鞋、包书、包糖食的纸,分大小都留着,起画稿用。后来这批东西都由家人捐赠给北京画院了。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张包鞋纸上,有“内联升”的红色印记,齐老先生在上面画了一个持弓搭箭的人,旁边注明画时执弓的手要下移一寸还是多少,我忘记了。
有废纸上画着是在哪家古董店看到的一个瓷瓶,上面有双鸳鸯影在荷花红蓼的后面。回来老先生背临出来为小儿辈留作传家画稿,曰:可当水田几亩。
汪增祺先生在《老舍先生》一文中曾提到,齐老先生家里量米的竹升子都是自己保管的,每天吃饭要由他量了米才行。一大家子人,吃米不少,老先生舍不得。量一筒,手抖一下。家里做饭媳妇就说不够:“您再给添一点!”齐老先生就嘀咕着:“你要吃这么多啊!”然后再给量一筒。
周总理后来给老先生换了一处比较大的住所,搬过去没几天,老人住不惯,哭死哭活地要回去。大家都不明白老人的心意,大四合院、花木扶疏不好吗?老舍先生说:“别!他这么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
其实里面还另有一层:老先生喜欢在家藏东西,东藏一处,西藏一处。藏东西的地方只有他知道。这一搬出来,虽说老屋还是家里后辈住着,他也不放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中央电影纪录片厂拍《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时,让他拿点精品出来拍,他怎么也不愿意。后来还是徐悲鸿去做工作,他才勉勉强强从画台的“消息”里掏出几卷画子出来。他是细木匠出身,在画台里做几个暗格或者小抽斗之类的“消息”那还不是驾轻就熟。
这些画被掏出后,一卷一卷放在画台上。徐先生一打开只见宝光四射,全是老先生毕生的精品,呕心之作!有一张画在金纸上的白茶花,上有一蛱蝶翩翩欲下,画得真是精妙绝伦!
徐先生不住地用眼光看坐在对面的老头子,心想:“这太鸡贼呀!”齐老先生坐在大圈椅中,两袖垂下,眼观鼻,鼻观心,不动声色,真是狡黠得可以!
齐老先生对唐代书法家智永很有意见,认为这人太浪费。写废的笔就扔啊,还弄个笔冢,真是多事!他不知道唐代的毛笔,跟我们今天的水笔似的,只换笔头不换笔管的。一只毛笔头写秃了,把笔头一扔,换一只新笔头请人纳入笔管中就行了。齐先生那么节约,在他习惯上来说,没有一支毛笔是可弃的。
黄永玉、李可染他们老问齐白石先生如何把画画好。这个问题真是让人很烦哎!这问题真没办法用语言说明白。齐老先生画了一辈子,就知道怎么把画子画好,因为他画不坏!这问题真是要人命了,他们还死问。又不能直接跟他们说:“我就是天纵之才!”话不能这么说啊!
齐老先生只好把笔举到空中,拿眼睛死盯着看了一会,慢慢说:“笔不要掉下来!”这话如同一偈,你怎么理解都行。于是两人笔不掉下来地死画,各有各造化。
但齐老先生也有齐老先生的委屈。《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宝玉为的是自己有别人没有而委屈,齐老先生是为别人有自己没有而郁闷。
他想山阴羲之爱写《黄庭》换白鹅,李太白醉写蛮书,林和靖梅妻鹤子。他们都有,独我齐璜怎么就没有。这一天正是北平大风扬沙天,齐白石坐在画室里,听到外面有吆喝卖大白菜的,他坐不住了。他灵机一动想:“我何不画一张白菜去换白菜,那也不失为一段文人佳话呀!”
铁栅屋外一个北方蠢汉正守着一车白菜吆喝,脖子青筋抻得老长。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戴一个小圆眼镜,正看着一车白菜出神,十分想吃的样子。这卖菜蠢汉子见来了主顾忙招呼道:“老先生!你要称几斤?秤给得高高的!”齐老先生从后面摸出一卷纸说:“我拿这画的白菜,换你一车白菜,你可肯么?”
这蠢汉子一听,勃然大怒说:“我不看你一大把岁数,窝心脚窝死你。大北风天,有这么消遣人的吗?倒想得美!拿一张画的假白菜,要换我一车白菜!”一顿咆哮,弄得老先生摸不着南北。
齐老先生挟着画的白菜灰溜溜地走了,从铁栅屋的大门侧身钻进去,说了一句话:“嗨!真是有辱斯文!”
摘自黄晓芬新浪博客
世界之大,哪儿没有死皮赖脸的人,比如说:“齐老先生添条虾吧!”“齐老先生您受累!多画条鱼吧,我内人最喜欢鱼了!”齐先生也不说话,只是斜着看来客一眼,又不好当场驳人的面子,慢慢把笔濡墨,沉吟半晌,一笔、两笔……鱼、虾、蟹自画面跃然而出,但都不大精神,看着好像离水好几天,要翻肚子的样子。客人不解,问曰:“这虾怎么看着像死虾?”齐老先生坐在圈椅中说:“活虾子市面上多贵啊!”主客心到神知,一拍两散。
平常在家齐老先生是个“无事忙”。客人带了卤肉来,卤肉外面包着大白菜的叶子。齐先生仔细把白菜叶子抖干净,不舍得扔,吩咐家里人把这片菜叶子切切,用盐“码”上,大不了加点秋油,中午老先生要吃。真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身作则,为儿辈作榜样。
齐白石在街上买东西,那些包鞋、包书、包糖食的纸,分大小都留着,起画稿用。后来这批东西都由家人捐赠给北京画院了。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张包鞋纸上,有“内联升”的红色印记,齐老先生在上面画了一个持弓搭箭的人,旁边注明画时执弓的手要下移一寸还是多少,我忘记了。
有废纸上画着是在哪家古董店看到的一个瓷瓶,上面有双鸳鸯影在荷花红蓼的后面。回来老先生背临出来为小儿辈留作传家画稿,曰:可当水田几亩。
汪增祺先生在《老舍先生》一文中曾提到,齐老先生家里量米的竹升子都是自己保管的,每天吃饭要由他量了米才行。一大家子人,吃米不少,老先生舍不得。量一筒,手抖一下。家里做饭媳妇就说不够:“您再给添一点!”齐老先生就嘀咕着:“你要吃这么多啊!”然后再给量一筒。
周总理后来给老先生换了一处比较大的住所,搬过去没几天,老人住不惯,哭死哭活地要回去。大家都不明白老人的心意,大四合院、花木扶疏不好吗?老舍先生说:“别!他这么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
其实里面还另有一层:老先生喜欢在家藏东西,东藏一处,西藏一处。藏东西的地方只有他知道。这一搬出来,虽说老屋还是家里后辈住着,他也不放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中央电影纪录片厂拍《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时,让他拿点精品出来拍,他怎么也不愿意。后来还是徐悲鸿去做工作,他才勉勉强强从画台的“消息”里掏出几卷画子出来。他是细木匠出身,在画台里做几个暗格或者小抽斗之类的“消息”那还不是驾轻就熟。
这些画被掏出后,一卷一卷放在画台上。徐先生一打开只见宝光四射,全是老先生毕生的精品,呕心之作!有一张画在金纸上的白茶花,上有一蛱蝶翩翩欲下,画得真是精妙绝伦!
徐先生不住地用眼光看坐在对面的老头子,心想:“这太鸡贼呀!”齐老先生坐在大圈椅中,两袖垂下,眼观鼻,鼻观心,不动声色,真是狡黠得可以!
齐老先生对唐代书法家智永很有意见,认为这人太浪费。写废的笔就扔啊,还弄个笔冢,真是多事!他不知道唐代的毛笔,跟我们今天的水笔似的,只换笔头不换笔管的。一只毛笔头写秃了,把笔头一扔,换一只新笔头请人纳入笔管中就行了。齐先生那么节约,在他习惯上来说,没有一支毛笔是可弃的。
黄永玉、李可染他们老问齐白石先生如何把画画好。这个问题真是让人很烦哎!这问题真没办法用语言说明白。齐老先生画了一辈子,就知道怎么把画子画好,因为他画不坏!这问题真是要人命了,他们还死问。又不能直接跟他们说:“我就是天纵之才!”话不能这么说啊!
齐老先生只好把笔举到空中,拿眼睛死盯着看了一会,慢慢说:“笔不要掉下来!”这话如同一偈,你怎么理解都行。于是两人笔不掉下来地死画,各有各造化。
但齐老先生也有齐老先生的委屈。《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宝玉为的是自己有别人没有而委屈,齐老先生是为别人有自己没有而郁闷。
他想山阴羲之爱写《黄庭》换白鹅,李太白醉写蛮书,林和靖梅妻鹤子。他们都有,独我齐璜怎么就没有。这一天正是北平大风扬沙天,齐白石坐在画室里,听到外面有吆喝卖大白菜的,他坐不住了。他灵机一动想:“我何不画一张白菜去换白菜,那也不失为一段文人佳话呀!”
铁栅屋外一个北方蠢汉正守着一车白菜吆喝,脖子青筋抻得老长。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戴一个小圆眼镜,正看着一车白菜出神,十分想吃的样子。这卖菜蠢汉子见来了主顾忙招呼道:“老先生!你要称几斤?秤给得高高的!”齐老先生从后面摸出一卷纸说:“我拿这画的白菜,换你一车白菜,你可肯么?”
这蠢汉子一听,勃然大怒说:“我不看你一大把岁数,窝心脚窝死你。大北风天,有这么消遣人的吗?倒想得美!拿一张画的假白菜,要换我一车白菜!”一顿咆哮,弄得老先生摸不着南北。
齐老先生挟着画的白菜灰溜溜地走了,从铁栅屋的大门侧身钻进去,说了一句话:“嗨!真是有辱斯文!”
摘自黄晓芬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