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huan2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语文学科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高职语文不仅是提高学生阅读、表达和写作的基础课程,还应是一门带有人文特质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课程。高职语文课程的形态是多元化的,并且拥有无限多的课程资源,这就决定了这个理论和实践“学问之路”的领域是个无尽的宝藏。因此,语文教学改革是每一位教育研究者、执行者和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高职语文 语文教学 基础学科 文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120-02
  引言
  目前,语文在高职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存在偏差,亟需加强对语文基础教学的重视,推进教学改革。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高职语文教育在提高语用能力、陶冶情操、传承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职能。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语文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地位不高,学科要求不明确,教学单一,从而影响高职语文课程的完善和发展,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要积极探索一条引领高职语文教学向前发展的道路,是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在高职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研讨中,许多专家学者从语文课程主要任务、培养目标到高职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围绕着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语言沟通、人文素养等核心问题来探讨。笔者归纳教育理论得出:语文教学改革的任务及培养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因此,高职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突出高职语文的人文性
  明确教学目标,转变教学观念。现代语文教育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更要教育学生成为思维敏捷、心胸开阔、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高职语文既是具有基础和工具特质的学科,同时也是带有人文性的学科。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重要意义,并且深刻地意识到高职语文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语文课程是一种把文学、语言、人文、专业等渗透到其他学科中去的“语言桥梁”。我们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能反馈到其他的学科中去。反之亦然,不同专业学科之间是相互渗透和影响的,学生陶冶心灵最大的感染是通过语文课程。因此,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不仅具有语言表达的工具性,而且还具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功效。
  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高语文教学实用性
  教学内容向多元化转变,第一,扩展教学内容的外延,第二,语文教学应该适应当今时代的潮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第三,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开设人文精神的讲座、文学内容的解读,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新鲜事物应运而生。所以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过程中,在选取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注重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内容。只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摒弃那些与学生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得到更加充分的锻炼。所以这就需要教材编写队伍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性,能够编写出更加适合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教材,让学生在学习一些与时俱进的内容,从而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开启情境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尽快懂得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环境,带领学生走进情境中;或者挑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学习,如此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体验,还能够增进学生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境界。语文知识讲究的是融汇贯通、学以致用。针对高等院校的教学特点,既要讲授一些优秀的经典文章,还要根据时代需求添加新的实用型文体,教学生如何运用语文知识,适当进行写作和口语训练,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语文课其实是漫游精神世界,尤其是优秀的经典作品,无论什么时候去读,都会有一种新的感受,并且文学作品的解释也非常多样化,给学生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向学生传授文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流通,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看待身边发生的一切。
  四、丰富语文教学形式,創新语文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这主导作用,教师讲授在课堂中占据了重要的部分。这样就会使学生参与的时间大大减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难以提升。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与学生更多的思考机会,使用“以人为本”的教学技巧,提高学生整体审美,加强正确引导。同时,教师应该丰富教学方式,引入多媒体开展教学,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得到更好的激发,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高职学生特点,课程设计进行“任务驱动项目化改造”,“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改造”就是要把课程从以理论思维为主变成以能力训练为主,从以知识、概念等为载体,变成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把学生被动听讲,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环境条件为主。关注一次课后学生学到了什么,能力有什么提高,因此,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知识、理论、能力训练和实践尽可能“一体化”进行。
  五、改革效果: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学角色发生了转变。传统语文课“教师中心、学生被动”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们课堂热情参与,课后主动寻找班级合作伙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并提交成果。第二,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纪律和学生精神状态良好。本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用人单位普遍比较满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基本素质。第三,将语文教学从课堂向课外延伸拓展。例如学生为了完成一项调查报告写作任务,他就必须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有关信息,还要发放、回收制作好的调查表。而且课程设计的实训项目完全体现“学以致用”,满足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的需求。
  参考文献: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高雅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
  [3]陈嫣嫣.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4]李琦.浅谈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创新的途径[J].语文建设,2016(11).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对于学生的个人逻辑思维和理科研究的作用巨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思维不仅决定未来在数学专业的发展,同时也对于其他理科类专业的研究有着辅助作用。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便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在解题的过程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将数学运算和思维逻辑相结合,本文对于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浅析,总结出一套教学思维方法为一线的数学老师提供教学的参考
[目的]研究覆盖措施对土壤性质及辣木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6—2017年在云南省瑞丽市郊开展不同覆盖措施(黑色地膜覆盖T_1、白色地膜覆盖T_2、稻草覆盖T_3、清耕CK)对土壤性质及辣木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不同覆盖措施的整体保墒作用依次为T_1、T_2、T_3、CK,在旱季地膜覆盖措施表现出优异的保墒作用,在雨季地膜覆盖措施下土壤水分含量低于稻草覆盖和清耕。白色地膜增温效应最显著,20
【摘要】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课程也普遍进入高校教学方案中,以便使学生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将来更好的步入社会。可是计算机课程的引入,势必带来一些网络安全问题。为提高教师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教学质量,文章就高校教学中计算机机房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相应的提出应对策略,从而使老师高质的完成教学,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高校 计算机机房 网络安全 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
通过在混凝土箱梁内部布设温度传感器,建立了现场温度测试系统,实测了混凝土箱采内部温度及环境温度场。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混凝土箱栗内部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规律
基于对全国41所高校452名引进人才的调查结果表明,引进人才面临的资源冲突对其组织认同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职称负向调节其间的关系,而组织工龄正向调节其间的关系。因此,应在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