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想象 感性读诗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ANQING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的翻译有利于学生再现诗歌所描述的画面,理解诗歌所描述的意境;有利于学生对诗歌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把握;能够促进学生把自己移入到诗人所创设的意境当中。做好诗歌的翻译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及答题的得分率。
  【关键词】诗歌鉴赏翻译再现画面表达方式意境
  
  “诗言志”,诗歌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学者用以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最佳方式,诗歌的内容就是那情感的外化,是作者思想的物质化表现,所以鉴赏诗歌、回答问题首先要读诗、读懂诗。经过几年的一线教学的摸索和实验,我发现诗歌的翻译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及答题的得分率。
  
  一、诗歌的翻译有利于学生再现诗歌所描述的画面,理解诗歌所描述的意境
  
  古人写诗大多因时、因事、因景、因情而作,因而总是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寄予眼前所见之景、所做之事,那么,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解读、想象,把诗歌所描述的画面再现出来,这样就能让学生充分地进入到诗歌的境界中。例如:蔡肇的《题李世南画扇》:“野水潺潺平落间,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可以这样翻译:潺潺溪水在山间缓缓流淌,瑟瑟秋风和缓地吹来,山间林木随风摇曳。诗人此刻遇到一个抱着水瓮的村妇,看她不急不缓的样子就知道她离家不远,村庄也不会太远了。隐隐约约的钟声从山林穿入耳中,难道深山里还藏着寺庙吗?经过这样的翻译,诗人笔下那和谐、宁静、祥和的意境就不知不觉地显现出来了,而诗歌所表现的乡野情趣也就一目了然了。又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句诗可译为:独自站在花前看着花瓣在一片一片地凋零,抬头又看见细雨之中两只燕子在轻快地双宿双飞。经过这样一翻译,诗人所要表现的主人公孤独、凄苦的画面如在眼前,主人公内心强烈的思念之情就不言而喻了。
  
  二、有利于学生对诗歌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把握
  
  诗歌的画面是通过一组意象表现出来的,而诗歌中的意象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作者根据写作目的,运用一定的方法組织起来的,如对比、象征、比喻、拟人等。在诗歌的翻译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有意无意地把这些方法表现出来。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对诗歌进行合理化的翻译后,会使这些方法凸显出来。经过翻译就降低了难度。如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学生把它翻译成:春花啊,秋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在我面前出现呢?你我过去那美好的往事你还记得多少呢?这样一翻译,学生就能意识到本句采用了拟人、反问的修辞,表现了作者不想看到春花、秋月的思想情感。为什么不想看到它们呢?因为它们勾起了作者对故乡、故国无限的思念之情。因此这种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也就容易分析了。
  
  三、诗歌的翻译还能够促进学生把自己移入到诗人所创设的意境当中
  
  当学生能感性地读懂诗歌,就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这时再去答题就水到渠成了。例如,读严羽的《江行》:“冥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断雁,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这首诗学生是这样翻译的:远处芦苇丛生,暮色苍茫,我登上甲板极目远眺,心中感慨万千;近处点点残雪陪伴着一只离群的孤雁,一轮明月和潮水一起上升,舟随着桨的拍打向水天相接的尽头行去。离开家已经好多年了,我厌恶听到船公们的号声。经过这样的翻译,学生会自觉地走进诗人所描述的画面,仿佛自己正处于那境界之中,那此刻的心情自然会有所体悟。这时候再去让他回答诗歌的意象以及诗歌的情和景关系自然就不难了,答题的正确率也会大大提高。
  当然,这儿讲的诗歌的翻译与传统的文言文的翻译不一样,它不要求字词句的绝对落实,而是非常宽泛的意译,要求学生调动思维、放飞想象、展开联想,融入自己对画面的理解,领略诗歌的画面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综合运用各种修辞,用自己的语言力所能及地把诗歌内容描述出来。久而久之,也许哪一天他们不需要翻译就能走进诗歌,独立进行诗歌鉴赏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情境熏陶、诵读感悟、辩论讨论、联系现实的方法,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有利资源,寓枯燥的道德教育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真正达到“寓德于文,润物无声”的境界。  【关键词】情感态度 价值观 情境 诵读 辩论    语文新课标确定了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到与知识能力并重的地位。但
【摘 要】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采用音读、意读、情读、美读“四读法”,学生收获的是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享受的是人文诗化的课堂生活,它让诗歌教学更加诗意起来。  【关键词】诗歌鉴赏教学 “四读法” 同构共生 诗化课堂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首先要点燃学生朗读的欲望,探讨有效朗读的策略,把学生带到五彩斑斓的语言世界。采用音读、意读、情读、美读“四读法”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音读 
【摘要】教育是育人工程,作文教学更是育人的工作。进入新世纪,以人为本、以悟为法、以真为准、以新为则的弘扬个性的写作教学在创新教育中正呈现出勃勃生机。在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人的价值获得充分重视的新形势下,在鼓励创新、倡导个性的课堂演练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用真情去感知美、捕捉美、表现美,让极富生命活力的写作课堂充满快乐的信念,从而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他们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要】传统的“以教评学”的课堂评价机制存在着诸多弊端,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文章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以学评教”的课堂评价机制及评价标准。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评价机制    教育评价是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课堂教学评价又是教育评价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在课堂教学评价工作中,我们通用的做法是“以教评教”,即重在考查:教师教了什么、教师怎么教的、教师为何这么教、教师教
【摘 要】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轻视审题、思维保守、盲目分列论点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解决的方案是:审清题意,加强对文题的理解;结合对题目的理解,看议论文材料的选择是否贴切;发表自己的新颖见解。  【关键词】作文教学 议论文写作 审清题意 贴切选    一、审清题意,加强对文题的理解  审题就是仔细地审查研究题目,揣摩命题者意图,从而确定写作要求、主题立意、选材范围、表现手法等。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摘要】勾践的成功之道主要有两点:其一是优秀的精神品质,包括坚强的意志,忍辱负重的精神,勇当责任的精神,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其二是正确的治国方略,包括抚慰百姓、医治创伤,鼓励生育、发展人口,重视人才、礼遇贤士,减轻赋税、关注民生。  【关键词】勾践;人物形象;成功之道;精神品质;治国方略    课文《勾践灭吴》选自于我国历史著作《国语》,具有历史真实性。课文叙述的故事是:越王勾践被吴国战败,困守会
【摘要】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作文决不仅仅是为了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应该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生活。  【关键词】作文;思维局限;反思生活    同学们初入高三,我给他们出了一个作文题:  杨万里有一首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请根据这首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同学们写好作文以后,我收上来一看,几乎千篇一律地写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同
【摘要】语言得体是人际交往中必须积极追求的境界。温家宝总理在地震灾区的言谈,作指令明晰决断、一语千钧,慰百姓温婉亲民、春风化雨,充分展示了新一代领导人的新风采、新风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关键词】语言得体人际交往言为心声    2008年的“5·12”大地震,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都烙下了深深的印记。“5·12”震灾灾区的现场直播牵连着全国人的心,中央领导在灾区的一言一行,格外引人注目。今天,回放
【摘 要】诗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感悟人生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得到提高。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学习和鉴赏现代诗歌作品,准确把握现代诗歌的特点,同时更要有“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举一反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诗歌教学 现代诗歌 鉴赏水平 语文素养    当下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的现代诗歌有限,高考语文
【摘 要】当代文学屡遭炮轰,多个有影响的人竟然用“垃圾”一词来形容当代文学。而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当代文学作品,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中国当代文学,取其精华,剔除糟粕。  【关键词】当代文学作品 语文教学 垃圾 养料    2006年底,德国汉学家顾彬曾炮轰中国文学是垃圾。2007年7月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文坛已经荣升为一个庞大的垃圾厂”。这个被誉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