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的创造性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学生完成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黄金时期,而且也是思想品德素质发展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还是学生身心发展急剧变化并充满矛盾的“危险期”。当前,我们很多中学都缺乏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思品教师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投身于学习和生活之中。
下面就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一、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科学研究表明,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来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人生当中最富有特色的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中学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特别是当前成长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来大,致使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前更加显著和突出。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养成,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让学生学习一点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学应学习一点心理学。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一些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让学生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解答学生自己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2.引导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只要我们学生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满意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个性、适度的情绪和充分的理智,我们就认为他们的心理是健康的。所以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不断地加强科学的“三观”教育,让学生能正确对待人生,在实际生活中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面对他人的批评和赞扬,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批评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同时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
3.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据有关方面统计,90%的学生的恐怖症是由于教师的非正常教学行为引起的。所以我们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通过学习、自省、立志和实践等方法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这样教师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才会自觉地去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尊重,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以高度的责任感去热爱我们的学生、理解我们的学生、尊重我们的学生。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心理安全、自由营造良好氛围。
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具体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思品教师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总结,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纲》。
[3]《学校心理学》 。
[4]《新课标与教师心理素质》。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学生完成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黄金时期,而且也是思想品德素质发展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还是学生身心发展急剧变化并充满矛盾的“危险期”。当前,我们很多中学都缺乏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思品教师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投身于学习和生活之中。
下面就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一、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科学研究表明,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来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人生当中最富有特色的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中学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特别是当前成长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来大,致使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前更加显著和突出。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养成,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让学生学习一点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学应学习一点心理学。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一些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让学生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解答学生自己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2.引导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只要我们学生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满意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个性、适度的情绪和充分的理智,我们就认为他们的心理是健康的。所以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不断地加强科学的“三观”教育,让学生能正确对待人生,在实际生活中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面对他人的批评和赞扬,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批评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同时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
3.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据有关方面统计,90%的学生的恐怖症是由于教师的非正常教学行为引起的。所以我们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通过学习、自省、立志和实践等方法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这样教师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才会自觉地去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尊重,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以高度的责任感去热爱我们的学生、理解我们的学生、尊重我们的学生。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心理安全、自由营造良好氛围。
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具体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思品教师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总结,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纲》。
[3]《学校心理学》 。
[4]《新课标与教师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