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型颅脑损伤是外科常见危重症,目前整体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决定治疗效果的因素有多方面,在抢救治疗过程中,特别强调时间对于患者预后的重要性。本文对近年我院处理的重型颅脑损伤在“急救绿色通道”耗费的时间进行分析,并讨论如何在抢救过程中争取时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46例,均为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GCS8分。其中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61例。年龄7-91岁,平均年龄37岁。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损伤69例。接受神经外科手术开颅手术治疗91例。治疗结果:好转出院89例,放弃治疗出院17例,院内死亡31例,转院治疗9例。
1.2 受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117例,高处坠落伤9例,平地摔伤5例,钝物砸伤5例,锐器伤3例,其它损伤7例。从受伤到入院平均时间为2.1小时。根据患者致伤机制分析:单纯加速伤14例,减速伤74例,合并多种致伤机制58例。
1.3 颅脑损伤情况 开放性损伤57例,闭合性损伤83例。急性硬膜下血肿81例次,急性硬膜外血肿67例次,脑挫裂伤124例次,颅骨骨折(包括颅底骨折)49例次,弥漫性轴索损伤32例。
1.4 “急救绿色通道”停留时间计算标准 对于需要外科紧急开颅手术的脑疝病人,计算“急救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以患者进入医院(急诊医学科)开始,到神经外科医生手术切皮时为止。对于不需要外科紧急手术的患者,计算时间从患者来院(急诊医学科)到患者进入专科病房为止。转院患者则计算患者从来院至离院在我院的停留时间。
2 结 果
2.1 “急救绿色通道”停留时间 本组所有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按要求进入“急救绿色通道”,参照本院规定流程进行。患者在“急救绿色通道”平均停留时间为106分钟。其中急诊手术组在“急救绿色通道”的停留时间平均为126分钟,非手术患者在平均停留时间为65分钟,转院患者平均停留时间为125分钟。
2.2 患者在“急救绿色通道”中所进行的主要抢救措施有创面处理、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抽血标本送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行CT检查、紧急降颅压、抗休克等,对于需急诊手术的患者还需术前备皮等。根据实测时间分析,多数措施能在10分钟内完成,需费较长时间的措施(超过25分钟)有:血标本检验包括交叉合血,医患沟通,备头皮,手麻科术前准备。
3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在临床上很常见,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对于重型颅脑损伤而言,特别是针对有颅内高压甚至脑疝的患者,需尽快手术减压保护神经组织是决定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因内外专家均有共识。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抢救治疗过程中,涉及及医疗活动多,参与的医疗部门多,同时因为病情重而复杂,医患沟通内容也较多。这些医疗活动如果不统筹安排,在医院内部不形成大家一致认可的规范流程,会明显拖延抢救进程。我们针对前述四个耗时较长的措施讨论如下。
抽血送检,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不管手术与否,血常规、血型、术(输血)前检查、凝血功能、急诊生化等均为必查项目,交叉合血为准备标本,这些检验项目在30分钟内是能够完成的。应该在患者来院建立静脉通道前就由护士抽取血样本送检。根据回顾分析,部分急诊医师送检项目不全,收住专科后,再次由神经外科医师下医嘱重新抽血送检,这样会明显延长术前准备时间。因此,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抽齐检验所需的所有样本,尽管在理论上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医疗浪费,但是与本组患者可能的获益相比较,是微不足道的。
医患沟通,重型颅脑损伤往往为突发性,病情重,预后较差,死亡率高,存活的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失。在医患沟通环节中,要求医生要全面介绍病情,并有较多的签字手续,这都是必不可少的。患者家属因为医学知识的局限、个人生活背景以及其它社会因素的影响,有时候沟通较为复杂。这就要求医生不但要对本专业危重症非常熟悉,而且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达语言。在平时的科室培训中也增加心理学及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的内容,只有平时的反复训练,才能在抢救病人的危急时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医患沟通。
我院备头皮一般由医院的护工完成,需要相应的专业设备。这里的主要问题是何时开始备头皮,多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与患者家属沟通好后才开始的,而且往往成为了术前准备的控制性工程。因此,在初步判断患者需行手术后,在医患沟通的前期就应与患方说明此问题,征得患方同意后,与其它准备工作同时展开,才可能最大化优化流程。
手麻科的术前准备方面,对时间影响较大的的因素有:神经外科开颅手术需要的设备、物资较多,准备时间长,接手术通知的时间较晚;麻醉科的麻醉同意书在患者已送达手术室后再由麻醉医生沟通签字;手术室部分值班护士对神经外科手术不够熟悉;手麻科工作人员对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这种分秒必争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对此的解决办法有几个方面:设专门神经外科急诊手术室常规备好相应设备物资,专科医生在决定手术后第一时间通知手麻科,麻醉同意书签字时间提前。
在重型颅脑损伤“抢救绿色通道”中,参与医务人员必须要有非常强的时间观念,采取各种医疗抢救措施需要统筹考虑,需要多学科积极参与支持,才能赢得时间和尽可能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46例,均为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GCS8分。其中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61例。年龄7-91岁,平均年龄37岁。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损伤69例。接受神经外科手术开颅手术治疗91例。治疗结果:好转出院89例,放弃治疗出院17例,院内死亡31例,转院治疗9例。
1.2 受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117例,高处坠落伤9例,平地摔伤5例,钝物砸伤5例,锐器伤3例,其它损伤7例。从受伤到入院平均时间为2.1小时。根据患者致伤机制分析:单纯加速伤14例,减速伤74例,合并多种致伤机制58例。
1.3 颅脑损伤情况 开放性损伤57例,闭合性损伤83例。急性硬膜下血肿81例次,急性硬膜外血肿67例次,脑挫裂伤124例次,颅骨骨折(包括颅底骨折)49例次,弥漫性轴索损伤32例。
1.4 “急救绿色通道”停留时间计算标准 对于需要外科紧急开颅手术的脑疝病人,计算“急救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以患者进入医院(急诊医学科)开始,到神经外科医生手术切皮时为止。对于不需要外科紧急手术的患者,计算时间从患者来院(急诊医学科)到患者进入专科病房为止。转院患者则计算患者从来院至离院在我院的停留时间。
2 结 果
2.1 “急救绿色通道”停留时间 本组所有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按要求进入“急救绿色通道”,参照本院规定流程进行。患者在“急救绿色通道”平均停留时间为106分钟。其中急诊手术组在“急救绿色通道”的停留时间平均为126分钟,非手术患者在平均停留时间为65分钟,转院患者平均停留时间为125分钟。
2.2 患者在“急救绿色通道”中所进行的主要抢救措施有创面处理、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抽血标本送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行CT检查、紧急降颅压、抗休克等,对于需急诊手术的患者还需术前备皮等。根据实测时间分析,多数措施能在10分钟内完成,需费较长时间的措施(超过25分钟)有:血标本检验包括交叉合血,医患沟通,备头皮,手麻科术前准备。
3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在临床上很常见,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对于重型颅脑损伤而言,特别是针对有颅内高压甚至脑疝的患者,需尽快手术减压保护神经组织是决定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因内外专家均有共识。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抢救治疗过程中,涉及及医疗活动多,参与的医疗部门多,同时因为病情重而复杂,医患沟通内容也较多。这些医疗活动如果不统筹安排,在医院内部不形成大家一致认可的规范流程,会明显拖延抢救进程。我们针对前述四个耗时较长的措施讨论如下。
抽血送检,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不管手术与否,血常规、血型、术(输血)前检查、凝血功能、急诊生化等均为必查项目,交叉合血为准备标本,这些检验项目在30分钟内是能够完成的。应该在患者来院建立静脉通道前就由护士抽取血样本送检。根据回顾分析,部分急诊医师送检项目不全,收住专科后,再次由神经外科医师下医嘱重新抽血送检,这样会明显延长术前准备时间。因此,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抽齐检验所需的所有样本,尽管在理论上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医疗浪费,但是与本组患者可能的获益相比较,是微不足道的。
医患沟通,重型颅脑损伤往往为突发性,病情重,预后较差,死亡率高,存活的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失。在医患沟通环节中,要求医生要全面介绍病情,并有较多的签字手续,这都是必不可少的。患者家属因为医学知识的局限、个人生活背景以及其它社会因素的影响,有时候沟通较为复杂。这就要求医生不但要对本专业危重症非常熟悉,而且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达语言。在平时的科室培训中也增加心理学及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的内容,只有平时的反复训练,才能在抢救病人的危急时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医患沟通。
我院备头皮一般由医院的护工完成,需要相应的专业设备。这里的主要问题是何时开始备头皮,多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与患者家属沟通好后才开始的,而且往往成为了术前准备的控制性工程。因此,在初步判断患者需行手术后,在医患沟通的前期就应与患方说明此问题,征得患方同意后,与其它准备工作同时展开,才可能最大化优化流程。
手麻科的术前准备方面,对时间影响较大的的因素有:神经外科开颅手术需要的设备、物资较多,准备时间长,接手术通知的时间较晚;麻醉科的麻醉同意书在患者已送达手术室后再由麻醉医生沟通签字;手术室部分值班护士对神经外科手术不够熟悉;手麻科工作人员对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这种分秒必争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对此的解决办法有几个方面:设专门神经外科急诊手术室常规备好相应设备物资,专科医生在决定手术后第一时间通知手麻科,麻醉同意书签字时间提前。
在重型颅脑损伤“抢救绿色通道”中,参与医务人员必须要有非常强的时间观念,采取各种医疗抢救措施需要统筹考虑,需要多学科积极参与支持,才能赢得时间和尽可能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