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真字诀”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t_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担负着让学生在思维发展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责任。为达成这一目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依循“真字诀”推进:一是在“真情境”中解决问题,二是在“真冲突”中作出判断,三是在“真迁移”中形成感悟,四是在“真思辨”中深化认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真情境;真冲突;真迁移;真思辨
  道德与法治学科担负着让学生在思维发展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责任。达成这一目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讲求“真字诀”:通过创设“真情境”,引发学生深度对话,高效解决问题;抛出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问题,形成“真冲突”,让学生在化解冲突的过程中作出理性判断;让学生参与“真迁移”学习活动,在巩固运用中形成属于自己的感悟;组织学生进行“真思辨”,深化认知。
  一、在“真情境”中解决问题
  道德与法治教材选入的内容大多贴近学生生活。真情境,就是立足学生当下的现实生活而创设的情境,带有浓浓的生活气息。立足教学内容,创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真情境,并在此情境中引入教学话题,设置关键问题,启发学生从自己的视角、以自己的思维理解问题,有助于他们轻松解决道德问题。
  教学一年级下册《不做“小马虎”》一课时,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教材中提及的“马虎”情境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的“马虎”情境,让学生先后走进课堂情境、家庭情境,梳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马虎”细节。当教材内容“降维”,与学生越走越近,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学习中,他们提到了考试时忘记在试卷上写姓名、漏做题目,写字时漏写笔画、忘添部首等“马虎”案例;生活场景中,他们提到穿反衣服、忘记关灯、随手乱扔物品等“马虎”案例。这些案例,让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小马虎”确实会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带来不少烦恼。这下,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来了:如何改掉生活中的“马虎”缺点?我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创设两个真情境,帮助学生寻找告别“小马虎”的方法。第一组,进入考试情境,围绕“忘记在试卷上写姓名”“漏做题目”“写字时漏写笔画”等“马虎”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第二组,进入生活情境,围绕“穿反衣服”“忘记关灯”“随手乱扔物品”等“马虎”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让学生的思维在真情境中“多飞一会儿”,学生就能在生活经验和思维互补中明白:要克服“马虎”的缺陷,不仅要与“细心”交朋友,还要坚持做到做事有条理,有计划。
  二、在“真冲突”中作出判断
  能否科学看待世界、看待人生,与每个人的社会阅历、人生经历有关,但源头还在于每个人思维方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全面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学生往往会遇到课堂传递的教育理念与自己现实生活“冲突”的道德两难问题。这种源于生活的冲突,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度反思、理性分析、严谨归纳,帮助学生作出合理的判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直面这样的“真冲突”,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认知积淀作出合情合理、合规合法的判断。
  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提供了“哪些地方要排队”和“怎样排队好”两个话题,让学生讨论。对于这两个话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依据自己的生活經验归纳和认识到排队的三条规则,即“人人都要排队”“先到排前面,后到排后面”“疫情期间排队要保持一米距离”,也能感受到遵守规则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安全、有序、文明、公平等好处。但是,也有学生描述了现实生活存在的“违背”这些规则的现象,如“妈妈会让老大爷先上车”“叔叔让小朋友先接水”“奶奶让孕妇阿姨先做核酸检测”“爸爸让尿急的小朋友先上厕所”等。显然,学生揭示的这些现象与排队的规则有了“真冲突”。那该如何解决呢?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掌握的与规则相关的知识,针对这些现象作出属于自己的判断。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积极碰撞,在不断的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中作出了判断:既然制订了规则,每个人就应该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这是规则意识;但遇到特殊的场合、特殊的人,也要特殊处理,灵活变通,这是涉及伦理道德的基本做法。从学生的思维过程可以看出,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体会他人的情感,理解他人的看法,能够有效避免因主观臆断进入道德误区。需要强调的是,针对一些真冲突,教师无须苛求,也无须把学生引向“必选其一”的道德两难境地,可以允许求同存异,鼓励他们通过学会换位思考,根据个人道德判断作出理性选择。
  三、在“真迁移”中形成感悟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真迁移,就是学生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过程。通过真迁移,学生不管是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还是对真实生活的理解,都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经历深度思维,认清问题中所蕴含的道、理、德,形成深层感悟,进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就以法治教育为例,法治知识一定要迁移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对接学生的现实生活,才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真切地感受到法律对于自己生活的意义,从而自然而然地树立法治观念。
  再以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例,这是极好的道德与法治素材,将其迁移到学生的真实学习场景或真实生活中,必能让他们直接产生真实的道德情感。五年级下册《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中的“活动园”部分,以四幅画面呈现了公共生活中各种类型的不文明行为,意在让学生思考不守秩序的危害。教学这部分内容,我结合疫情主题教学,将疫情期间涉及的公共秩序内容迁移到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统整为“评判疫情期间不戴口罩出入公共场所的行为”。为了迅速搭建知识点与案例之间的关系,我还为学生提供了“法治新闻链接”和“温馨提示”,又将这些相关知识迁移到学生熟知的“扬州疫情”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遵守规则与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懂得美好的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在此基础上,我还为学生准备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让学生通过研读法律条文更直观地了解生活中应该掌握的规则。该条例文件共有54条内容,每一条都与疫情相对应。我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分别研读“总则”“预防与应急准备”“报告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理”“法律责任”,并主动以研读内容指引生活。每个小组研读的内容不同,大组讨论时,思维既会有共鸣,又会有碰撞,对于学生形成深层感悟极有益处。有学生就结合《突发卫生公共事件条例》相关信息分析身边的案例,如拒不出示健康码、瞒报流动家属信息、不配合测量体温等。当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迁移到真实的生活中,当学生主动带着问题研读相关知识,再用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真实、深层的感悟就应运而生了。   四、在“真思辨”中深化认知
  思辨,就是思考辨析。真思辨,就是学生依据自身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结合真实的生活情境进行思考、辨析,隐含着逻辑推理与经验运用。思辨是一种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深化学生认知很有帮助。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适时参与真思辨学习活动,深化认知。
  《红军不怕远征难》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逐梦 复兴中华》的内容之一。该单元以历史为载体,重点培育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英勇奋斗、不怕牺牲为核心的革命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教学进入尾声时,我请学生围绕问题“新时代,我们少先队员还需要发扬长征精神吗?为什么”展开辩论。有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因为新时代不需要自己再去牺牲;有的学生则认为是需要的,因为在生活中仍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应该继续发扬长征精神,像红军战士们一样,不怕苦、不怕难。到底要不要?“长征精神”到底是什么?据此,我让学生就“长征精神”再次思考,让思维“多飞一会儿”。围绕两个问题,学生再次投入探究活动,查阅与“长征精神”相關的资料,阅读与“长征精神”相关的故事,推敲体悟“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深意。经历了这样的思辨过程,学生意识到之前自己对“长征精神”的了解还停留于表层,认知并不完善,认识到新时代还需要继续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中蕴含的直面困难、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等精神。
  同样,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团团圆圆过中秋》时,学生都能根据生活经验认识到,“团圆”和“思念”是中秋的主要味道,能够从中秋节愉悦、和谐的氛围中感受到中秋佳节的魅力。但对于“团圆”和“思念”传递情谊的认知还较为肤浅。为了让他们的认知走向深入,在“中秋送礼、探望长辈”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话题,让学生自己辨析:“是发微信红包以示孝顺还是以自己的陪伴去关心老人呢?”“微信红包能否取代我们的陪伴呢?”通过思辨,学生体会到孝敬长辈是需要付出真心的,没有什么能替代我们的真情陪伴。
  道德与法治教学须以“真字诀”探寻教学思路,真正回归学生真实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和资源,让学生在真情境、真冲突、真迁移、真思辨中解决问题、形成判断、生成感悟、深化认知,潜移默化地锤炼品格,让“德”与“法”真正走进学生心间。
其他文献
摘要:“五育融合”育人理念带来全方位的育人挑战,劳动教育在学科教学“教—学—评”各环节的渗透成为一个重点课题。英语教学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通过挖掘语篇内涵渗透劳动价值观、丰富课堂活动创设劳动实践机会、凸显主题语境展示劳动成果,实现英语学科中的劳育渗透。  关键词:五育融合;高考改革;英语教学;劳动教育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
[摘 要]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迫切需要加强临床医学人才预防医学教育的改革。实验教学是预防医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医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预防医学技能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在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学时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和师资队伍建设、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体系、创新实验考核方式等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我国
[摘 要] 野外实践教学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培养的重要途径,在野外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是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抓手之一。为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培养新时期地质类专业人才,在OBE理念指导下,针对地质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以沉积相野外实习为载体,围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专业自信、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安全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得以全方位提高思想认识,坚定了
摘要:学生的学习具有“历史相似性”。函数周期性概念难学恰恰是因为其经历了从描述性定义、不完善的形式化定义到较完善的形式化定义的演进过程,使得最终的抽象水平较高。因此,在教学中重构数学史,降低教学起点,从西方早期教科书中梳理出体现这一演进过程的周期函数定义,据此设计问题链,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充分经历函数周期性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概念,同时培育数学抽象素养。  关键词:H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