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A-G基因多态性与高危型HPV18易感的相关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HLA-G 3′非翻译区( UTR)基因多态性与浙江省台州地区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易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 PCR扩增及基因测序检测高危型HPV18感染者及正常对照女性HLA-G 3′UTR基因多态性(包括14 bp插入/缺失和+3142C/G)分布及频率,寻找女性HPV18易感基因型及单倍型。采用SPSS16.0、SHEsis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探讨HLA-G基因多态性与HPV18易感风险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的关系。结果 HPV18感染者中等位基因-14 bp、基因型-14 bp/-14 bp和单倍型-14 bp/+3142C的频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142C/C基因型频率在宫颈病理学正常伴HPV18感染者中显著降低(6.3% vs 21.1%,OR=0.25,P<0.05);而+3142G/G基因型频率在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3级患者中显著升高(68.8% vs 35.1%,OR=4.06,P<0.05)。结论 HLA-G 基因3′UTR多态性与高危型HPV18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进程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探讨IRF3 shRN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枯否细胞(Kupffer cell,KC)TLR4信号下游IRF3-IFN-β、NF-κB/p38 MAPK-TNF-α/IL-1β和IL-10分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灌注分离培养大鼠原代KC,并以IRF3 shRNA腺病毒体外感染KC。细胞分4组:1组:腺病毒(–)LPS(–);2组:腺病毒(–)LPS(+)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