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阴乳腺癌(TNBC)因浸润性较强是乳腺癌中预后不佳的一种亚型,其治疗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尚无明确的标准。术前新辅助化疗在三阴型乳腺癌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三阴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乳腺肿瘤;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209-01
根据乳腺癌基因组分析结果和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将乳腺癌划分为luminal、HER-2+、basal-like和正常型4大類。三阴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特指ER、PR、HER-2均阴性的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15%左右,好发于40岁以下的妇女,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足15%〔1〕。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理特征,侵袭性强,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预后差,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而新辅助化疗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往往获得较高的病理完全反应率(pCR),而未获得pCR者与非TNBC患者相比总生存期(0s)、无瘤生存期(DFS)均较短。本文主要综述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1 紫衫类与蒽环类细胞毒性药物
蒽环类对存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l)高表达的TNBC理论上具有较高疗效。BRCAl低表达可导致乳腺癌细胞对紫杉类等抗微管药物耐药,而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紫杉类及蒽环类对TNBC均具有较高敏感性。Pierga等报道一项Ⅱ期临床试验中纳入340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应用表阿霉素+环磷酰胺序贯多西紫杉醇方案化疗,其中TNBC组78例,pCR为29.5%。Rouzier等研究表明basal-1ike型(三阴型)乳腺癌及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患者相对于1uminal型及normal-like型乳腺癌对含紫杉醇及蒽环类的新辅助化疗效果更好。该研究中,在接受含紫杉醇及蒽环类的新辅助化疗后,basal-like乳腺癌及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获得最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45%及45%,而luminal型乳腺癌仅获得6%的病理完全缓解率,normal-like型乳腺癌则无一获得病理完全缓解。Carey等研究107名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34名(32%)为basal-like型乳腺癌,11名(10%)为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62名(58%)为1uminal型乳腺癌。在经过AC方案新辅助化疗后,3种肿瘤的临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5%、70%及47%,病理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7%、36%及7%。虽然basal-like型及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对化疗早期疗效好,但其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总生存期均较luminal型乳腺癌差,P值分别为0.04及0.02。而basal-like型及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经治疗后出现高复发、预后差,很大程度上与化疗后肿瘤残留及耐药有关。研究发现以蒽环类为主的化疗药物并不能改善TNBC患者的不良预后,因为TNBC中p53变异多见,而p53变异常导致蒽环类耐药。Chae 等研究表明p53( + ) 的TNBC患者对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预后欠佳, 生存率不高, p53( - ) 的TNBC患者效果较好, 因此, 可以根据p53的表达状态来决定是否用蒽环类药物进行新辅助化疗。
2 抗血管生成因子
近年来,大量研究开始针对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寻找TNBC新的治疗靶点。其中针对BRCA-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EGFR的研究最热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的最强得到促血管生成因子,在肿瘤的形成、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贝伐单抗是针对VEGF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是抗血管生成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
NSABP B40和GBG44临床试验,均报道贝伐单抗能显著提高病理缓解率。NSABP B40和GBG44临床试验初始目的均为贝伐单抗联合不同化疗方案能否显著提高非转移、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结果证实:在病理完全缓解率上,两项研究显示出显著提高。GBG44研究中,1948例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入组,肿瘤中位直径为40mm,随机入组接受表阿霉素和环磷酰胺,序贯多西紫杉醇,伴或不伴随贝伐单抗新辅助化疗。结果显示,表阿霉素、环磷酰胺和多西紫杉醇组病理完全缓解率为14.9%,表阿霉素、环磷酰胺和多西紫杉醇联合贝伐单抗病理完全缓解率为18.4%(0R=1.29,95% CI:1.02~1.65,P=0.040);贝伐单抗组总病理完全缓解率比无贝伐单抗组高3.5%。
3 总结
综上所述,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除了临床试验之外,葸环类和(或)紫杉类为基础的化疗是新辅助化疗的标准选择。病理完全缓解对患者来说是预后好的预测因子,三阴乳腺癌患者在接受蒽环和紫杉类方案新辅助化疗后能获得更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其中p53(-)的TNBC患者化疗效果较好;贝伐单抗联合细胞毒药物的新辅助化疗在GBG44研究中表现出病理完全缓解显著增加,在NSABP B40试验中仅表现出一种增加趋势。
随着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希望出现对TNBC更为有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及靶向药物,以提高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获得更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Bauer KR Brown M,Cress RD,etal.Descriptive analysis of estrogen receptor(ER)-negative,progesterone receptor(PR) –negative,and HER2 negative invasive breast cancer,the so-called triple-negative phenotype:a population-based study from the California cancer registry[J].cancer,2007,109(9):1721一1728.
【关键词】乳腺肿瘤;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209-01
根据乳腺癌基因组分析结果和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将乳腺癌划分为luminal、HER-2+、basal-like和正常型4大類。三阴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特指ER、PR、HER-2均阴性的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15%左右,好发于40岁以下的妇女,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足15%〔1〕。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理特征,侵袭性强,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预后差,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而新辅助化疗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往往获得较高的病理完全反应率(pCR),而未获得pCR者与非TNBC患者相比总生存期(0s)、无瘤生存期(DFS)均较短。本文主要综述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1 紫衫类与蒽环类细胞毒性药物
蒽环类对存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l)高表达的TNBC理论上具有较高疗效。BRCAl低表达可导致乳腺癌细胞对紫杉类等抗微管药物耐药,而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紫杉类及蒽环类对TNBC均具有较高敏感性。Pierga等报道一项Ⅱ期临床试验中纳入340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应用表阿霉素+环磷酰胺序贯多西紫杉醇方案化疗,其中TNBC组78例,pCR为29.5%。Rouzier等研究表明basal-1ike型(三阴型)乳腺癌及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患者相对于1uminal型及normal-like型乳腺癌对含紫杉醇及蒽环类的新辅助化疗效果更好。该研究中,在接受含紫杉醇及蒽环类的新辅助化疗后,basal-like乳腺癌及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获得最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45%及45%,而luminal型乳腺癌仅获得6%的病理完全缓解率,normal-like型乳腺癌则无一获得病理完全缓解。Carey等研究107名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34名(32%)为basal-like型乳腺癌,11名(10%)为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62名(58%)为1uminal型乳腺癌。在经过AC方案新辅助化疗后,3种肿瘤的临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5%、70%及47%,病理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7%、36%及7%。虽然basal-like型及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对化疗早期疗效好,但其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总生存期均较luminal型乳腺癌差,P值分别为0.04及0.02。而basal-like型及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经治疗后出现高复发、预后差,很大程度上与化疗后肿瘤残留及耐药有关。研究发现以蒽环类为主的化疗药物并不能改善TNBC患者的不良预后,因为TNBC中p53变异多见,而p53变异常导致蒽环类耐药。Chae 等研究表明p53( + ) 的TNBC患者对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预后欠佳, 生存率不高, p53( - ) 的TNBC患者效果较好, 因此, 可以根据p53的表达状态来决定是否用蒽环类药物进行新辅助化疗。
2 抗血管生成因子
近年来,大量研究开始针对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寻找TNBC新的治疗靶点。其中针对BRCA-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EGFR的研究最热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的最强得到促血管生成因子,在肿瘤的形成、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贝伐单抗是针对VEGF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是抗血管生成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
NSABP B40和GBG44临床试验,均报道贝伐单抗能显著提高病理缓解率。NSABP B40和GBG44临床试验初始目的均为贝伐单抗联合不同化疗方案能否显著提高非转移、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结果证实:在病理完全缓解率上,两项研究显示出显著提高。GBG44研究中,1948例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入组,肿瘤中位直径为40mm,随机入组接受表阿霉素和环磷酰胺,序贯多西紫杉醇,伴或不伴随贝伐单抗新辅助化疗。结果显示,表阿霉素、环磷酰胺和多西紫杉醇组病理完全缓解率为14.9%,表阿霉素、环磷酰胺和多西紫杉醇联合贝伐单抗病理完全缓解率为18.4%(0R=1.29,95% CI:1.02~1.65,P=0.040);贝伐单抗组总病理完全缓解率比无贝伐单抗组高3.5%。
3 总结
综上所述,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除了临床试验之外,葸环类和(或)紫杉类为基础的化疗是新辅助化疗的标准选择。病理完全缓解对患者来说是预后好的预测因子,三阴乳腺癌患者在接受蒽环和紫杉类方案新辅助化疗后能获得更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其中p53(-)的TNBC患者化疗效果较好;贝伐单抗联合细胞毒药物的新辅助化疗在GBG44研究中表现出病理完全缓解显著增加,在NSABP B40试验中仅表现出一种增加趋势。
随着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希望出现对TNBC更为有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及靶向药物,以提高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获得更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Bauer KR Brown M,Cress RD,etal.Descriptive analysis of estrogen receptor(ER)-negative,progesterone receptor(PR) –negative,and HER2 negative invasive breast cancer,the so-called triple-negative phenotype:a population-based study from the California cancer registry[J].cancer,2007,109(9):1721一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