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施《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新理念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美术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面-临的极大挑战。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求“变”才能求“新”,才能切实贯彻新课标的精神。
关键词:改革;求“变”;求“新”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7-140-01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快地发展,人的观念在不断地改变,现代化的时代呼唤素质教育,固有的教育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已在全国遍地开花,面临改革,教师首当其冲。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角色也顿时变了。但是,在近两年实施新课程开始阶段看也看了,听也听了,好多美术教师就是找不到新课程中所说的理念,达不到它的要求。还是那种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思想,造成美术教育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绘画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的普遍认同观点,以至于美术课还是图画(绘画)课。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美术教师永远就只是画画的教师,学生永远就是学习绘画技能技巧的学生。我认为这是没有用心去改变。改变那原有的不良教学,去适应新课程,结合我近几年的探索,我觉得在这三方面应做出调整与改变。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
美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首先是“变”观念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如我小时候美术课上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让你一味的去临摹。但在如今的新课程下能行吗?这不是误人子弟吗?所以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
2、构建生态型知识结构。美术新课程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强调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些要求促使我们美术教师要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美术教师在新课程下的角色变换
角色变换就是要改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班级授课制从西方传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表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主观上重视教学的结果,在教学上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
美术教师在新课程中应努力改变教学模式
改变教学模式并不是要抛弃原有的模式,而是在原有的模式上要变。
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模仿教学模式是美术教学中传统的、必不可少的。教师通过示范,能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感性认识,原有的模式一般都是到此结束,往往忽略在示范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我在讲授《水墨画的笔墨技法》时,对于课中涉及到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然后给学生留下“你还有哪些方法”的创造空间,使学生有思考的过程,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所以单单通过口头表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一定要伴以适当延伸,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避免简单的缺少学生参与的师讲生听和机械模仿,尽量弥补该模式可能造成的认识活动的不完整性。
尝试——指导教学模式。有的教师认为这是数学课中最常用的,美术课不需要这种方法,其实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尝试来学习绘画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有时包含部分的示范)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
另外,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在改革中合格的美术教师,就凭认真上好课,研究教材等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总结每一节课所给自己带来了什么;与同组的教师进行诚恳的交谈。讨论课堂中细节问题,订出一个解决的方案;在网上查阅有关的材料,特别是在教育网上与同仁们来讨论有关美术教学方法等手段来促成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设身处地地投入,最后才能达到求变、求新。
综上所述。只是一些不成熟的经验,要让美术新课程真正能够体现课程的“新”。让美术教学不断的“新”,自己还在求。变”的道路上。
关键词:改革;求“变”;求“新”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7-140-01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快地发展,人的观念在不断地改变,现代化的时代呼唤素质教育,固有的教育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已在全国遍地开花,面临改革,教师首当其冲。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角色也顿时变了。但是,在近两年实施新课程开始阶段看也看了,听也听了,好多美术教师就是找不到新课程中所说的理念,达不到它的要求。还是那种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思想,造成美术教育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绘画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的普遍认同观点,以至于美术课还是图画(绘画)课。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美术教师永远就只是画画的教师,学生永远就是学习绘画技能技巧的学生。我认为这是没有用心去改变。改变那原有的不良教学,去适应新课程,结合我近几年的探索,我觉得在这三方面应做出调整与改变。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
美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首先是“变”观念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如我小时候美术课上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让你一味的去临摹。但在如今的新课程下能行吗?这不是误人子弟吗?所以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
2、构建生态型知识结构。美术新课程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强调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些要求促使我们美术教师要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美术教师在新课程下的角色变换
角色变换就是要改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班级授课制从西方传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表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主观上重视教学的结果,在教学上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
美术教师在新课程中应努力改变教学模式
改变教学模式并不是要抛弃原有的模式,而是在原有的模式上要变。
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模仿教学模式是美术教学中传统的、必不可少的。教师通过示范,能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感性认识,原有的模式一般都是到此结束,往往忽略在示范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我在讲授《水墨画的笔墨技法》时,对于课中涉及到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然后给学生留下“你还有哪些方法”的创造空间,使学生有思考的过程,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所以单单通过口头表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一定要伴以适当延伸,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避免简单的缺少学生参与的师讲生听和机械模仿,尽量弥补该模式可能造成的认识活动的不完整性。
尝试——指导教学模式。有的教师认为这是数学课中最常用的,美术课不需要这种方法,其实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尝试来学习绘画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有时包含部分的示范)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
另外,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在改革中合格的美术教师,就凭认真上好课,研究教材等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总结每一节课所给自己带来了什么;与同组的教师进行诚恳的交谈。讨论课堂中细节问题,订出一个解决的方案;在网上查阅有关的材料,特别是在教育网上与同仁们来讨论有关美术教学方法等手段来促成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设身处地地投入,最后才能达到求变、求新。
综上所述。只是一些不成熟的经验,要让美术新课程真正能够体现课程的“新”。让美术教学不断的“新”,自己还在求。变”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