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观今察古,把历史教学与现实相联系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注意联系现实,可以使学生获得现实的启迪,使他们切身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今天的青少年一代,思想解放,关心现实,如果历史教学只是"为历史而历史",远离现实,他们就会感到无趣,长此以往,还有可能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
所以,在讲述历史知识时,一定要联系现实。例如,在讲必修三《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在和平年代,青年学生如何实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和对比,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一些历史人物更加尊敬,同时也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再如,在讲必修二《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搜集了很多80后的小孩从小吃到大的零食的图片,比如大白兔奶糖、大大泡泡糖、街头爆米花等图片展示给大家,学生们看到这些图片都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在不知不觉中感觉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巨变,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恰到好处的联系现实,不能牵强附会。只有那些和教材内容存在有机联系的重大事件和现实问题,才可以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联系。
因此,不必要求每节历史课都要联系现实。如果为追求形式而联系现实,在课堂上拉扯一些与教材内容并无密切联系的事件和现实问题,就是画蛇添足,这样做,反而把历史教学庸俗化了,也难以收到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基础知识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课堂设问,引发学生思考,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学习变得越来越轻松,就需要我们巧妙构思每一堂课的设问,用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的情绪悄悄被点燃。例如,在讲必修三《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思想和实践》一课时,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中国发挥了与西方不一样的作用?"如果直接把问题抛出,学生们肯定不感兴趣。
于是我这样设计这一问题,"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你能从鲁迅的这段话来分析一下,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中国发挥了与西方不一样作用的原因是什么吗?"学生对这样的设问特别感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再如,在讲必修三《孔子和老子》一课关于孔子的思想主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要了解孔子,假如派你去帮助他,你将向他介绍有关孔子的哪些事情呢?"
还有,在讲必修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课时,为了讲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这样设问,"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也就是说,经济的全球化在加速世界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你是如何理解的?"通过这样设问,把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把遥远的问题变得实际,学生们思考的空间被打开,很多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活跃,同时,很多的探究问题在课堂上、书本中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学生们一生去寻找与探索。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在无形之中吸引学生去积极主动的学习历史,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声像结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教材中可以挖掘的,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的史实很多,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本身的素材创设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经历历史、感受历史,从而进入历史的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其不自觉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在讲必修一《五四爱国运动》一课时,为了再现时代背景,我给学生放了电影《我的1919》的片段,影片把学生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弥漫硝烟的战争年代。电影以1919年巴黎和会为背景,通过中国外交使团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现出80多年前中国外交风云,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情绪,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道理。
影片表现了一个弱国在列强的国际社会中讨回正义、讨回平等是何等的艰难。看过电影,学生们个个义愤填膺,对当时爱国学生的游行示威活动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学生们的爱国情绪受到感染。在这样的情绪下,我进一步问学生,"当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被无理拒绝后,你作何感想?"同学们各抒己见,从而认识到什么是五四精神。
又如,在讲必修二《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课时,我给学生播放了香港回归时的影音资料,学生们听着激昂奋进的国歌,看着人民解放军的英姿,情绪受到感染,切身的体会到旧中国的耻辱和新中国的强大。
电影剪辑、电视录像、历史革命歌曲等有着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乐,加上教师的解说,学生在正确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激发了对真善美的爱,对假丑恶的恨,思想感情受到极大的感染和熏陶。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会产生积极作用,其作用一定优于教师的口述,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总之,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使一些原本枯燥、抽象的原理变得亲切、生动、直观、形象,为历史教学带来了众多好处。但是,多媒体教学毕竟是辅助性教学,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仍是教师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应适时、适量的加以运用,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五中学)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注意联系现实,可以使学生获得现实的启迪,使他们切身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今天的青少年一代,思想解放,关心现实,如果历史教学只是"为历史而历史",远离现实,他们就会感到无趣,长此以往,还有可能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
所以,在讲述历史知识时,一定要联系现实。例如,在讲必修三《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在和平年代,青年学生如何实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和对比,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一些历史人物更加尊敬,同时也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再如,在讲必修二《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搜集了很多80后的小孩从小吃到大的零食的图片,比如大白兔奶糖、大大泡泡糖、街头爆米花等图片展示给大家,学生们看到这些图片都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在不知不觉中感觉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巨变,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恰到好处的联系现实,不能牵强附会。只有那些和教材内容存在有机联系的重大事件和现实问题,才可以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联系。
因此,不必要求每节历史课都要联系现实。如果为追求形式而联系现实,在课堂上拉扯一些与教材内容并无密切联系的事件和现实问题,就是画蛇添足,这样做,反而把历史教学庸俗化了,也难以收到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基础知识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课堂设问,引发学生思考,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学习变得越来越轻松,就需要我们巧妙构思每一堂课的设问,用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的情绪悄悄被点燃。例如,在讲必修三《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思想和实践》一课时,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中国发挥了与西方不一样的作用?"如果直接把问题抛出,学生们肯定不感兴趣。
于是我这样设计这一问题,"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你能从鲁迅的这段话来分析一下,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中国发挥了与西方不一样作用的原因是什么吗?"学生对这样的设问特别感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再如,在讲必修三《孔子和老子》一课关于孔子的思想主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要了解孔子,假如派你去帮助他,你将向他介绍有关孔子的哪些事情呢?"
还有,在讲必修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课时,为了讲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这样设问,"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也就是说,经济的全球化在加速世界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你是如何理解的?"通过这样设问,把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把遥远的问题变得实际,学生们思考的空间被打开,很多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活跃,同时,很多的探究问题在课堂上、书本中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学生们一生去寻找与探索。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在无形之中吸引学生去积极主动的学习历史,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声像结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教材中可以挖掘的,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的史实很多,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本身的素材创设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经历历史、感受历史,从而进入历史的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其不自觉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在讲必修一《五四爱国运动》一课时,为了再现时代背景,我给学生放了电影《我的1919》的片段,影片把学生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弥漫硝烟的战争年代。电影以1919年巴黎和会为背景,通过中国外交使团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现出80多年前中国外交风云,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情绪,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道理。
影片表现了一个弱国在列强的国际社会中讨回正义、讨回平等是何等的艰难。看过电影,学生们个个义愤填膺,对当时爱国学生的游行示威活动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学生们的爱国情绪受到感染。在这样的情绪下,我进一步问学生,"当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被无理拒绝后,你作何感想?"同学们各抒己见,从而认识到什么是五四精神。
又如,在讲必修二《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课时,我给学生播放了香港回归时的影音资料,学生们听着激昂奋进的国歌,看着人民解放军的英姿,情绪受到感染,切身的体会到旧中国的耻辱和新中国的强大。
电影剪辑、电视录像、历史革命歌曲等有着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乐,加上教师的解说,学生在正确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激发了对真善美的爱,对假丑恶的恨,思想感情受到极大的感染和熏陶。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会产生积极作用,其作用一定优于教师的口述,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总之,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使一些原本枯燥、抽象的原理变得亲切、生动、直观、形象,为历史教学带来了众多好处。但是,多媒体教学毕竟是辅助性教学,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仍是教师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应适时、适量的加以运用,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