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输进步是城市产生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逐渐产生了一系列运输经济问题。文章通过对交通运输在城市化进程中作用的论述和分析,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化的现状对其中的运输经济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并得出了初步结论。
【关键词】城市化;运输;人口迁移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0041-01
城市化作为一种经济过程,在聚集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下,人口和经济活动逐渐向城市集中。因此,城市化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就是人口由农村大量迁移至城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显示,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率总体上保持了逐年增长。2011年底,我国城镇人口达到6.9079亿,城市化率达到51.27%,较1986年的24.52%提高了26.75个百分点(变化情况见图1)。
图1近几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化速度更是保持了高速增长。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的人口迁移和流动速度的加快对运输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一系列的运输经济问题随之产生;同时,交通运输作为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也更加重要。
一、交通运输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
城市化是国家或区域空间系统中一种复杂的社会过程,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各类城市环境中集中的过程,包括非城市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的过程,还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扩散过程等其他重要内容。
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革新,是城市产生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提出城市和居民点分布“中心地理论”的著名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指出,交通运输是独立的经济因素,它起着“中间介质”作用,必须通过运输去克服一定的距离障碍,这要付出高低不等的消耗,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心地市到达的范围,进而影响到中心地的规模、居民点之间的距离空间分布。
交通工具的革命与城市化发展关系非常密切。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前后出现的“运河高潮”、“铁路高潮”和轮船的普及,彻底革新了旧的运输体系,加速把人口、资本和工商业集中到城市,造成了一大批近代城市,也大规模地改变了各国的城市布局;汽车的普及再一次引起了城市结构的变化,随着公路系统在交通密度高和交通密度低的情况下都能有效地发挥作用,道路网可以有放射状、环状或棋盘状等各种形式,这种更大的灵活性也使得城市的发展模式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运输经济问题分析
城市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对交通的需求: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交通频次的相应增长;城市区域的扩展使得道路网进一步扩大;机动车数量的大幅增加,则需要道路有更高的通行能力。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促使运输需求量急剧增加,给交通运输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城市化进程中的运输经济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
(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问题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保障,对城市体系的发展和产业布局等起着引导作用,同时促进着运输经济的发展。交通网络体系的发达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城市内部的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就交通运输业而言,对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能力的刚性需求急剧增加。但是,和不断增加的运输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落后,在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道路系统规划当中,环形放射式系统居多,这就给道路的通行能力的设计增加了难度,现实情况是,往往还没到预测的年份,道路通行能力就已经饱和了,这也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二) 人口迁移问题
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就是大量的农村人口将进入城市,人口迁移过程中给运输带来的压力和迁移费用等问题就不得不考虑。
一方面,大量的人口迁移需求在现有的城市道路系统下无法得到满足。人口的迅速增加,使得在有限的可供给空间范围内的道路系统趋于饱和,导致运输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不利于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
另一方面,交通费用影响人群的出行选择,进而影响着人口的空间性迁移。交通费用的变化对于低收入人群和农村居民的影响较大。2011年底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已经达到51.27%,由于城市人口过多,许多地区纷纷建设高速公路,将城市新区、卫星城等与老城联系起来,希望通过外部城区的种种优惠条件来吸引更多的居民迁徙居住,以缓解老城区的人口、交通压力,同时拓展城市空间。但是,由于城市市区人口迁徙发展的交通成本过大,交通费用高昂,反而强化了居住市区的生活成本优势,这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人们出行的动机,使人们更加倾向于呆在城市内。
三、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运输经济问题的对策
(1)在城市化进程中,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社会基础性决定了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的必要性。政府应该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给予政策支持,这包括城市内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城乡间交通设施的建设,以高质量的交通设施为保障,促进城市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2)把交通运输的发展同城市化进程联系起来,研究新型的交通方式,将城市内交通建设和城市间、城乡间交通建设相联系,发挥大城市对中小城市、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拉动作用,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
(3)要处理好运输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在满足当前需求的情况下尽量符合长远发展的要求。注意城市间、城乡间的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结构。
四、主要结论
城市化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物质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快速进行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交通运输对城乡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基础服务性作用决定了其充分发展的必要性,而分析和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运输经济问题,合理选择运输经济的体系结构和模式,正确处理好运输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有利于城市交通运输的健康发展。全面加强交通设施的基础性建设,使其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相协调;重视城市和农村交通运输的协调发展,借助于“城市反哺农村”的机制,加强城市和农村的联系;在城市规模、人口、数量增加和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提高道路客运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道路客运的快速发展,发挥道路客运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庆斌,荣朝和,马运等.运输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127-138
[2] 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J].北京:社会学研究,2006,(5)
[3]张国伍.论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协调与发展 [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5)
作者简介:吴鹏超,(1991——),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付振茹,(1989——),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关键词】城市化;运输;人口迁移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0041-01
城市化作为一种经济过程,在聚集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下,人口和经济活动逐渐向城市集中。因此,城市化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就是人口由农村大量迁移至城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显示,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率总体上保持了逐年增长。2011年底,我国城镇人口达到6.9079亿,城市化率达到51.27%,较1986年的24.52%提高了26.75个百分点(变化情况见图1)。
图1近几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化速度更是保持了高速增长。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的人口迁移和流动速度的加快对运输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一系列的运输经济问题随之产生;同时,交通运输作为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也更加重要。
一、交通运输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
城市化是国家或区域空间系统中一种复杂的社会过程,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各类城市环境中集中的过程,包括非城市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的过程,还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扩散过程等其他重要内容。
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革新,是城市产生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提出城市和居民点分布“中心地理论”的著名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指出,交通运输是独立的经济因素,它起着“中间介质”作用,必须通过运输去克服一定的距离障碍,这要付出高低不等的消耗,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心地市到达的范围,进而影响到中心地的规模、居民点之间的距离空间分布。
交通工具的革命与城市化发展关系非常密切。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前后出现的“运河高潮”、“铁路高潮”和轮船的普及,彻底革新了旧的运输体系,加速把人口、资本和工商业集中到城市,造成了一大批近代城市,也大规模地改变了各国的城市布局;汽车的普及再一次引起了城市结构的变化,随着公路系统在交通密度高和交通密度低的情况下都能有效地发挥作用,道路网可以有放射状、环状或棋盘状等各种形式,这种更大的灵活性也使得城市的发展模式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运输经济问题分析
城市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对交通的需求: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交通频次的相应增长;城市区域的扩展使得道路网进一步扩大;机动车数量的大幅增加,则需要道路有更高的通行能力。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促使运输需求量急剧增加,给交通运输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城市化进程中的运输经济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
(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问题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保障,对城市体系的发展和产业布局等起着引导作用,同时促进着运输经济的发展。交通网络体系的发达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城市内部的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就交通运输业而言,对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能力的刚性需求急剧增加。但是,和不断增加的运输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落后,在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道路系统规划当中,环形放射式系统居多,这就给道路的通行能力的设计增加了难度,现实情况是,往往还没到预测的年份,道路通行能力就已经饱和了,这也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二) 人口迁移问题
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就是大量的农村人口将进入城市,人口迁移过程中给运输带来的压力和迁移费用等问题就不得不考虑。
一方面,大量的人口迁移需求在现有的城市道路系统下无法得到满足。人口的迅速增加,使得在有限的可供给空间范围内的道路系统趋于饱和,导致运输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不利于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
另一方面,交通费用影响人群的出行选择,进而影响着人口的空间性迁移。交通费用的变化对于低收入人群和农村居民的影响较大。2011年底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已经达到51.27%,由于城市人口过多,许多地区纷纷建设高速公路,将城市新区、卫星城等与老城联系起来,希望通过外部城区的种种优惠条件来吸引更多的居民迁徙居住,以缓解老城区的人口、交通压力,同时拓展城市空间。但是,由于城市市区人口迁徙发展的交通成本过大,交通费用高昂,反而强化了居住市区的生活成本优势,这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人们出行的动机,使人们更加倾向于呆在城市内。
三、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运输经济问题的对策
(1)在城市化进程中,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社会基础性决定了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的必要性。政府应该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给予政策支持,这包括城市内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城乡间交通设施的建设,以高质量的交通设施为保障,促进城市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2)把交通运输的发展同城市化进程联系起来,研究新型的交通方式,将城市内交通建设和城市间、城乡间交通建设相联系,发挥大城市对中小城市、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拉动作用,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
(3)要处理好运输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在满足当前需求的情况下尽量符合长远发展的要求。注意城市间、城乡间的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结构。
四、主要结论
城市化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物质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快速进行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交通运输对城乡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基础服务性作用决定了其充分发展的必要性,而分析和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运输经济问题,合理选择运输经济的体系结构和模式,正确处理好运输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有利于城市交通运输的健康发展。全面加强交通设施的基础性建设,使其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相协调;重视城市和农村交通运输的协调发展,借助于“城市反哺农村”的机制,加强城市和农村的联系;在城市规模、人口、数量增加和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提高道路客运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道路客运的快速发展,发挥道路客运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庆斌,荣朝和,马运等.运输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127-138
[2] 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J].北京:社会学研究,2006,(5)
[3]张国伍.论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协调与发展 [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5)
作者简介:吴鹏超,(1991——),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付振茹,(1989——),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