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态度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因子,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它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也是科学教育的目标,新课程期望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到实事求是、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相互合作、严谨认真等科学态度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科学态度对学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对科学态度的理解,对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态度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科学学习;科学态度;培养方式
How to raise elementary student’s scientific attitude way
Gao Shou
【Abstract】The elementary school scientific curriculum take raises student’s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 as an objective, the scientific attitude takes the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 the important factor, is the science study power factor, it changes student’s behavior tendency, stimulates them to the science study interest, is affecting the student to the science study investment, the process and the effect, is also the scientific culture goal, the new curriculum expected that the student experiences and feels, the respect fact in the science learning activity, to dare realistically to question, to insist the truth, cooperates mutually, rigorous earnest and so on scientific attitude significance and the value, thus sets up the correct values, the scientific attitude to student’s life, the work and the study has importantlyThe significance, is carries on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to the student the important content, this article to the scientific attitude understanding, to raises elementary student’s scientific attitude to carry on the simple elaboration.
【Key words】Science study; Scientific attitude; Raise way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科学态度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科学世界观的一种反映,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态度,不仅仅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需要,也是将来工作必备的一种品质。
1 科学态度的概述
态度的概述:所谓态度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在心理学界最早使用“态度”这一术语的是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他认为态度是把判断式思维引导到一定方向的先有倾向和心理定势的概念比较接近,19世纪末,心理学家兰格在进行反应时研究的一项实验中发现,如果一个被试者特别注意自己将要作出的反应的时候,也即被试心理上对需要自己作出的反应有所准备的时候,那么他的反应就会快于其他没有心理准备的被试,兰格这种心理上的准备状态就是态度,后来的学者进一步认为,态度不仅仅是“行为的准备”事实上它包含了认知和情感的因素,我国心理学家卢家楣提出,态度是个体习得的并影响个体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反应倾向,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态度”这一概念:首先,态度是一种反应倾向,而不是反应本身,其次态度与能力不同,能力决定人们是否能够去完成某种任务,解决所谓“能不能”的问题,而态度则决定人们是否愿意去完成某种任务,解决所谓“愿不愿”的问题,另外态度不是天生的,态度形成和转变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是个体通过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改变的,研究发现,态度由三要素组成:
一是认知成分,指个体是态度对象的感知、理解/信念/和评价。
二是情感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如喜爱与厌恶等。
三是行为倾向成分,即意向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 “愿不愿做”、“爱不爱干”等等,也就是行为的准备状态。
一般情况下态度的三要素是互相协调一致的。例如,一个学生认识到“学科学很有用”,甚至一个小学生仅仅因为感觉到“科学老师上课很特别”,他就会对科学课产生兴趣或者偏爱,并且产生一定要努力学好科学的意向。但有时态度的三要素之间出现不协调的现象,此时往往情感成分起主要作用。比如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我知道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可我就是不喜欢、不愿意这么做”,虽然认识到位了,但感情上还是“别”不过来,内心缺少意愿。所以不少学者认为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专门的规定,所谓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也即对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在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时候,如果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就会产生肯定的情感;而人的价值观,可以说是态度的凝炼,个体的有些态度经过时间的冲刷而留存下来,融进了人格,于是就变成了价值观。
2 科学态度的概述
2.1 科学态度的内容及功能:人们对待科学的态度,或者也叫科学相关态度,实际上就是对待自然、对待自然科学、对待科学与个人及社会的关系等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也即个体通过学习和教育而形成的对于学科学、用科学作出选择的内心倾向。
目前教育界还没有一个关于科学态度的权威的具体概念,我个人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即:科学态度是个体对自然界及其科学世界所持有的基本态度。该种观点还认为,科学态度包括三种成分:
□ 个体对自然界及其科学世界的情感成分。如:喜欢、热爱、厌恶等。
□ 个体对自然界及其科学世界的认知成分。如:知觉、理解、信念、评价;
□ 个体在科学学习、科学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事件中的一种内在反应倾向。
正如态度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样,科学态度对学生科学学习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五大社会功能:
△ 对行为方向性和对象选择性的调节作用;
△ 对信息的接受、理解与组织作用;
△ 预定对对象或事物的反应模式;
△ 导致情绪上的不同体验;
△ 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划分到科学态度领域,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和效果;同时也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并逐步形成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我们知道,教学评价具有反馈、导向、激励等功能。小学生科学态度的评价对小学科学教学具有指导、反馈、调整等作用。小学生科学态度的评价使学生、教师双方对小学生当前的态度水平有一个明确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并且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来调节各自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从而有助于达到小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2.2 科学态度的性质。科学态度还具有一下几个重要的性质:
△社会制约性
△针对性
△相对稳定性
△行为双向性
△内隐性
2.3 科学态度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科学态度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衡量科学科学学习是否成功的主要指标之一,就是学生是否形成了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他们对科学的看法对不对?对科学的兴趣和偏好浓不浓厚?对科学活动的意愿强不强烈?学生对待科学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科学学习程度和水平,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科学素养以及在高科技的适应与发展。科学态度可以说是科学知识的生产方式,只有按着科学态度的要求创新知识、创造知识、确证知识、延续知识,知识才具有科学的属性,这类知识才能被科学家。
参考文献
[1] 陈化彬,梁玲编著.《小学科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重印
[2] 喻伯军主编.《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3]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4] 陈小松.从中学物理教育探究科学态度极其评价[J].学科教育,2001,(6):47~49
【关键词】科学学习;科学态度;培养方式
How to raise elementary student’s scientific attitude way
Gao Shou
【Abstract】The elementary school scientific curriculum take raises student’s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 as an objective, the scientific attitude takes the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 the important factor, is the science study power factor, it changes student’s behavior tendency, stimulates them to the science study interest, is affecting the student to the science study investment, the process and the effect, is also the scientific culture goal, the new curriculum expected that the student experiences and feels, the respect fact in the science learning activity, to dare realistically to question, to insist the truth, cooperates mutually, rigorous earnest and so on scientific attitude significance and the value, thus sets up the correct values, the scientific attitude to student’s life, the work and the study has importantlyThe significance, is carries on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to the student the important content, this article to the scientific attitude understanding, to raises elementary student’s scientific attitude to carry on the simple elaboration.
【Key words】Science study; Scientific attitude; Raise way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科学态度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科学世界观的一种反映,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态度,不仅仅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需要,也是将来工作必备的一种品质。
1 科学态度的概述
态度的概述:所谓态度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在心理学界最早使用“态度”这一术语的是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他认为态度是把判断式思维引导到一定方向的先有倾向和心理定势的概念比较接近,19世纪末,心理学家兰格在进行反应时研究的一项实验中发现,如果一个被试者特别注意自己将要作出的反应的时候,也即被试心理上对需要自己作出的反应有所准备的时候,那么他的反应就会快于其他没有心理准备的被试,兰格这种心理上的准备状态就是态度,后来的学者进一步认为,态度不仅仅是“行为的准备”事实上它包含了认知和情感的因素,我国心理学家卢家楣提出,态度是个体习得的并影响个体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反应倾向,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态度”这一概念:首先,态度是一种反应倾向,而不是反应本身,其次态度与能力不同,能力决定人们是否能够去完成某种任务,解决所谓“能不能”的问题,而态度则决定人们是否愿意去完成某种任务,解决所谓“愿不愿”的问题,另外态度不是天生的,态度形成和转变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是个体通过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改变的,研究发现,态度由三要素组成:
一是认知成分,指个体是态度对象的感知、理解/信念/和评价。
二是情感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如喜爱与厌恶等。
三是行为倾向成分,即意向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 “愿不愿做”、“爱不爱干”等等,也就是行为的准备状态。
一般情况下态度的三要素是互相协调一致的。例如,一个学生认识到“学科学很有用”,甚至一个小学生仅仅因为感觉到“科学老师上课很特别”,他就会对科学课产生兴趣或者偏爱,并且产生一定要努力学好科学的意向。但有时态度的三要素之间出现不协调的现象,此时往往情感成分起主要作用。比如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我知道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可我就是不喜欢、不愿意这么做”,虽然认识到位了,但感情上还是“别”不过来,内心缺少意愿。所以不少学者认为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专门的规定,所谓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也即对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在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时候,如果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就会产生肯定的情感;而人的价值观,可以说是态度的凝炼,个体的有些态度经过时间的冲刷而留存下来,融进了人格,于是就变成了价值观。
2 科学态度的概述
2.1 科学态度的内容及功能:人们对待科学的态度,或者也叫科学相关态度,实际上就是对待自然、对待自然科学、对待科学与个人及社会的关系等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也即个体通过学习和教育而形成的对于学科学、用科学作出选择的内心倾向。
目前教育界还没有一个关于科学态度的权威的具体概念,我个人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即:科学态度是个体对自然界及其科学世界所持有的基本态度。该种观点还认为,科学态度包括三种成分:
□ 个体对自然界及其科学世界的情感成分。如:喜欢、热爱、厌恶等。
□ 个体对自然界及其科学世界的认知成分。如:知觉、理解、信念、评价;
□ 个体在科学学习、科学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事件中的一种内在反应倾向。
正如态度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样,科学态度对学生科学学习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五大社会功能:
△ 对行为方向性和对象选择性的调节作用;
△ 对信息的接受、理解与组织作用;
△ 预定对对象或事物的反应模式;
△ 导致情绪上的不同体验;
△ 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划分到科学态度领域,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和效果;同时也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并逐步形成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我们知道,教学评价具有反馈、导向、激励等功能。小学生科学态度的评价对小学科学教学具有指导、反馈、调整等作用。小学生科学态度的评价使学生、教师双方对小学生当前的态度水平有一个明确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并且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来调节各自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从而有助于达到小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2.2 科学态度的性质。科学态度还具有一下几个重要的性质:
△社会制约性
△针对性
△相对稳定性
△行为双向性
△内隐性
2.3 科学态度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科学态度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衡量科学科学学习是否成功的主要指标之一,就是学生是否形成了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他们对科学的看法对不对?对科学的兴趣和偏好浓不浓厚?对科学活动的意愿强不强烈?学生对待科学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科学学习程度和水平,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科学素养以及在高科技的适应与发展。科学态度可以说是科学知识的生产方式,只有按着科学态度的要求创新知识、创造知识、确证知识、延续知识,知识才具有科学的属性,这类知识才能被科学家。
参考文献
[1] 陈化彬,梁玲编著.《小学科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重印
[2] 喻伯军主编.《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3]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4] 陈小松.从中学物理教育探究科学态度极其评价[J].学科教育,2001,(6):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