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月2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结束对俄罗斯为期两天的访问。安倍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3个多小时会谈后对媒体宣布,双方确认有意愿签署和平条约,推动双边关系长期、全面和高质量发展,并就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的经济开发展开合作。
事实表明,安倍此次莫斯科之行成果有限,未能在解决北方四岛争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领土问题也是历史观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吕耀东主任对本刊记者表示,回顾2018年,日俄首脑达成以1956年《日苏共同宣言》为基础加速和平条约缔结谈判的意愿,但两国在如何对待二战结果及领土问题上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已成为影响日俄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二战后的历史原因及领土问题,日本与俄罗斯在签署和平条约问题上各执一词。日本以1855年签订的《日俄友好条约》为依据,要求归还择捉岛(伊图鲁普岛)、国后岛(库纳施尔岛)、色丹岛(施科坦岛)、齿舞群岛(赫巴马伊群岛)的所谓“北方四岛”,并将归还上述四个岛屿作为与俄方签订和平条约的先决条件。俄罗斯则认为“南千岛群岛已根据二战结果并入苏联版图,俄方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双方领土主权分歧形成“死结”,导致二战结束以来的日俄(苏)和平条约谈判一拖再拖。如何破解领土问题困境,尽快签署和平条约,需要日俄两国领导人直面“世纪难题”,找到突破口和“切入点”。
据相关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2月7日,在日本政府及相关团体主办的“要求归还北方领土全国大会”上,安倍就包括领土问题在内的日俄和平条约谈判表示:“战争结束已72年,但还没有和平条约,这是异常状态。必须想方设法打破这一局面”。安倍强调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的20余次首脑会谈已有一定共识:“双方都有为战后遗留至今的课题画上句号的强烈决心”,展现出其推动日俄和平条约谈判和解决领土等双边实质性问题的积极态度和信念。
面对日俄和平条约谈判因领土问题久拖不决的困局,在2018年11月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上,普京向安倍提议,俄日双方可不设先决条件,在年内签署和平条约。
普京表示:“70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让我们在今年年底前签署和平条约,但不设置任何先决条件”,“然后依据这份和平条约,我们作为友邦继续解决所有争端问题”,“这将为解决其他问题开创条件,可把俄日解决领土争端的意愿写入文件内容”。
吕耀东主任指出,日俄即便以1956年《日苏共同宣言》为基础达成缔结和平条约谈判意向,也依然绕不开“领土问题”对于日俄关系的困扰。因为日方认定“北方领土”归属是两国和平条约谈判的先决条件,而俄方则认为两国应在缔结和平条约后再谈双方领土问题。
“可以说,日俄两国关于领土问题的分歧依旧,只是不愿因此恶化两国关系而已。况且,领土问题不仅是日俄两国缔结和平条约谈判的现实障碍,也涉及两国如何看待‘战后安排’‘战后体制’的历史观分歧。
安倍的“战后外交总决算”算盘
吕耀东主任指出,安倍再次上台执政后将解决“北方领土问题”和进一步改善日俄关系作为日本外交的重点。
在他看来,“北方领土问题”是二战形成的历史事实,日俄关系的改善将对日本的领土诉求有利,发展两国关系对日本摆脱“战后安排”或“战后体制”具有特殊意义。
为此,安倍在2018年连任首相后提出“战后外交总决算”的对外关系方针,其中表明与俄罗斯解决“北方领土问题”后缔结和平条约是重中之重。
在安倍看来,只有继续坚持日俄领土谈判,确定“北方领土”的主权归属认定,在解决日俄领土问题的基础上签订和平条约,日本才能改变二战战败国形象,摆脱“战后安排”“战后体制”的束缚,成为与经济大国相称的政治军事大国。
公开资料显示,尽管俄方基于政治经济利益的对日策略调整,并不意味其放弃“俄日领土问题”的既往立场和原则,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千岛群岛划归苏联版图,俄罗斯是它的合法继承者,所以根据相关国际法规定,俄罗斯拥有这四个岛的主权。
长期以来,俄日关系因争议岛屿主权之争而蒙上阴影。俄罗斯外交部曾表示:“日本要求‘归还’南千岛群岛从本质上动摇了战后格局的基础,完全可以被理解为企图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有鉴于此,俄罗斯重申,“根据二战后盟国达成的相关协议,南千岛群岛是俄罗斯联邦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
可见,俄罗斯与日本在领土问题上的分歧巨大,不仅涉及“战后安排”“战后体制”问题,而且关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世界反法西斯性质问题。
对于日俄两国难以解决的领土困境,通过经济合作为最终解决领土问题创造条件就成为权宜之计。
合作与争议将长期并存
吕耀东主任表示,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对日奉行“双轮并进”政策,即同时分别讨论领土问题和经济合作,这似乎为维持日俄关系前进提供了一种方式。
吕耀东主任分析,据相关资料显示,在俄罗斯看来,经济合作可以不受领土问题的影响,可以让时间愈合历史伤口。而日本则力图让俄罗斯同意在一定条件下归还“北方领土”,归还后俄罗斯可以继续管理若干年,俄日双方可进行共同开发。
在2017年9月第三届东方经济论坛上,普京和安倍讨论了包括双边经济合作在內的五个领域进行联合活动的可能性。
日方“改变之前在领土问题上要求经济合作与领土问题挂钩的‘扩大均衡’模式,同意优先发展对俄经济合作”,日本商务使团已数次到访南千岛群岛与俄方探讨经济合作意向。
尽管日俄两国领土问题暂时难以解决,但安倍有意通过激活经济交流来推动领土谈判的意图,对于力求加强俄日经济合作的普京来说仍具吸引力。
吕耀东主任指出,关于在争议岛屿开展共同经济活动的议题,双方就以不损害两国法律立场的形式推进早日启动活动的作业达成共识。然而有关新的法律框架的分歧并未消除。
日本国会2018年7月19日通过的《促进解决北方领土问题特别措施法》修正案,表面是“助力日俄共同经济活动”,实为规定“北方四岛”是日本固有领土并要求“早日归还”。
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谴责该法案违反日俄关于在南千岛群岛开展共同经济活动的共识,成为推进该计划的“严重阻碍”,认定这是日方试图在和平条约缔结问题的谈判中,强行加入俄方无法接受的选项。
该声明还指出,“无法理解为何有必要在日俄关系迅猛发展的当下修改法律”,同时重申了南千岛群岛作为二战结果已成为俄罗斯领土的主张。
事实上,在俄罗斯看来,并未同意与日本进行领土谈判。若日方一味在所谓“北方领土”上制造话题,恐怕就连为在南千岛群岛上开展共同经济活动的日俄磋商也难以持续下去。
据此,吕耀东主任推测,尽管未来的日俄首脑会谈将变得更为频繁,但领土问题仍将长期影响日俄关系的发展进程。
事实表明,安倍此次莫斯科之行成果有限,未能在解决北方四岛争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领土问题也是历史观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吕耀东主任对本刊记者表示,回顾2018年,日俄首脑达成以1956年《日苏共同宣言》为基础加速和平条约缔结谈判的意愿,但两国在如何对待二战结果及领土问题上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已成为影响日俄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二战后的历史原因及领土问题,日本与俄罗斯在签署和平条约问题上各执一词。日本以1855年签订的《日俄友好条约》为依据,要求归还择捉岛(伊图鲁普岛)、国后岛(库纳施尔岛)、色丹岛(施科坦岛)、齿舞群岛(赫巴马伊群岛)的所谓“北方四岛”,并将归还上述四个岛屿作为与俄方签订和平条约的先决条件。俄罗斯则认为“南千岛群岛已根据二战结果并入苏联版图,俄方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双方领土主权分歧形成“死结”,导致二战结束以来的日俄(苏)和平条约谈判一拖再拖。如何破解领土问题困境,尽快签署和平条约,需要日俄两国领导人直面“世纪难题”,找到突破口和“切入点”。
据相关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2月7日,在日本政府及相关团体主办的“要求归还北方领土全国大会”上,安倍就包括领土问题在内的日俄和平条约谈判表示:“战争结束已72年,但还没有和平条约,这是异常状态。必须想方设法打破这一局面”。安倍强调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的20余次首脑会谈已有一定共识:“双方都有为战后遗留至今的课题画上句号的强烈决心”,展现出其推动日俄和平条约谈判和解决领土等双边实质性问题的积极态度和信念。
面对日俄和平条约谈判因领土问题久拖不决的困局,在2018年11月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上,普京向安倍提议,俄日双方可不设先决条件,在年内签署和平条约。
普京表示:“70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让我们在今年年底前签署和平条约,但不设置任何先决条件”,“然后依据这份和平条约,我们作为友邦继续解决所有争端问题”,“这将为解决其他问题开创条件,可把俄日解决领土争端的意愿写入文件内容”。
吕耀东主任指出,日俄即便以1956年《日苏共同宣言》为基础达成缔结和平条约谈判意向,也依然绕不开“领土问题”对于日俄关系的困扰。因为日方认定“北方领土”归属是两国和平条约谈判的先决条件,而俄方则认为两国应在缔结和平条约后再谈双方领土问题。
“可以说,日俄两国关于领土问题的分歧依旧,只是不愿因此恶化两国关系而已。况且,领土问题不仅是日俄两国缔结和平条约谈判的现实障碍,也涉及两国如何看待‘战后安排’‘战后体制’的历史观分歧。
安倍的“战后外交总决算”算盘
吕耀东主任指出,安倍再次上台执政后将解决“北方领土问题”和进一步改善日俄关系作为日本外交的重点。
在他看来,“北方领土问题”是二战形成的历史事实,日俄关系的改善将对日本的领土诉求有利,发展两国关系对日本摆脱“战后安排”或“战后体制”具有特殊意义。
为此,安倍在2018年连任首相后提出“战后外交总决算”的对外关系方针,其中表明与俄罗斯解决“北方领土问题”后缔结和平条约是重中之重。
在安倍看来,只有继续坚持日俄领土谈判,确定“北方领土”的主权归属认定,在解决日俄领土问题的基础上签订和平条约,日本才能改变二战战败国形象,摆脱“战后安排”“战后体制”的束缚,成为与经济大国相称的政治军事大国。
公开资料显示,尽管俄方基于政治经济利益的对日策略调整,并不意味其放弃“俄日领土问题”的既往立场和原则,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千岛群岛划归苏联版图,俄罗斯是它的合法继承者,所以根据相关国际法规定,俄罗斯拥有这四个岛的主权。
长期以来,俄日关系因争议岛屿主权之争而蒙上阴影。俄罗斯外交部曾表示:“日本要求‘归还’南千岛群岛从本质上动摇了战后格局的基础,完全可以被理解为企图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有鉴于此,俄罗斯重申,“根据二战后盟国达成的相关协议,南千岛群岛是俄罗斯联邦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
可见,俄罗斯与日本在领土问题上的分歧巨大,不仅涉及“战后安排”“战后体制”问题,而且关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世界反法西斯性质问题。
对于日俄两国难以解决的领土困境,通过经济合作为最终解决领土问题创造条件就成为权宜之计。
合作与争议将长期并存
吕耀东主任表示,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对日奉行“双轮并进”政策,即同时分别讨论领土问题和经济合作,这似乎为维持日俄关系前进提供了一种方式。
吕耀东主任分析,据相关资料显示,在俄罗斯看来,经济合作可以不受领土问题的影响,可以让时间愈合历史伤口。而日本则力图让俄罗斯同意在一定条件下归还“北方领土”,归还后俄罗斯可以继续管理若干年,俄日双方可进行共同开发。
在2017年9月第三届东方经济论坛上,普京和安倍讨论了包括双边经济合作在內的五个领域进行联合活动的可能性。
日方“改变之前在领土问题上要求经济合作与领土问题挂钩的‘扩大均衡’模式,同意优先发展对俄经济合作”,日本商务使团已数次到访南千岛群岛与俄方探讨经济合作意向。
尽管日俄两国领土问题暂时难以解决,但安倍有意通过激活经济交流来推动领土谈判的意图,对于力求加强俄日经济合作的普京来说仍具吸引力。
吕耀东主任指出,关于在争议岛屿开展共同经济活动的议题,双方就以不损害两国法律立场的形式推进早日启动活动的作业达成共识。然而有关新的法律框架的分歧并未消除。
日本国会2018年7月19日通过的《促进解决北方领土问题特别措施法》修正案,表面是“助力日俄共同经济活动”,实为规定“北方四岛”是日本固有领土并要求“早日归还”。
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谴责该法案违反日俄关于在南千岛群岛开展共同经济活动的共识,成为推进该计划的“严重阻碍”,认定这是日方试图在和平条约缔结问题的谈判中,强行加入俄方无法接受的选项。
该声明还指出,“无法理解为何有必要在日俄关系迅猛发展的当下修改法律”,同时重申了南千岛群岛作为二战结果已成为俄罗斯领土的主张。
事实上,在俄罗斯看来,并未同意与日本进行领土谈判。若日方一味在所谓“北方领土”上制造话题,恐怕就连为在南千岛群岛上开展共同经济活动的日俄磋商也难以持续下去。
据此,吕耀东主任推测,尽管未来的日俄首脑会谈将变得更为频繁,但领土问题仍将长期影响日俄关系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