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师音乐教育担负着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专业师资的重任,新课标下教师的传统作用必须改变,教师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他还将同时成为学习者、协作者、参与者、研究者和指导者。
[关键词] 音乐教师 角色定位 新课标
高师音乐教育担负着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专业师资的重任,新课标下教师的传统作用必须改变,教师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他还将同时成为学习者、协作者、参与者、研究者和指导者。
一、教师作为学习者
在音乐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占有者,也不是学生获得音乐知识的唯一来源,每一堂课要传授什么知识,要放什么音乐,不再完全由教师说了算。因为在学习中,学生有多元的途径吸纳知识,他们所接触到的很多课题也都突破了课堂教材内容的局限,有的问题关注音乐与社会和生活的关系,有的问题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研究。这就大大削弱了教师专业知识的优势,经常会感到自己与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当教师真正开始意识到原来师范院校所储备的音乐知识技能,已不能胜任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时,就会产生继续学习、完善自我、拓展知识面的强烈愿望。我们的教师不但需要去熟悉学习的流程、内容,还要从书本、学生、同行、社会等多方面去涉猎新的知识。
二、教师作为协作者
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封闭在自我的狭小圈子中,教师通常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的所有问题,与其他学科的教师鲜有教学上的交往。而研究性学习打破了这一垄断局面,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往往具有广泛性、迁移性、综合性,涉及到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分析解决问题时,需要运用到音乐本体之外的许多知识。因此仅依靠音乐教师自身所掌握的知识难以有效地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正确的指导。往往需要音乐教师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师沟通,实现共同指导学习。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能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要求教师之间的合作,即要有主次之分,又要相互配合,这样才能有效地正确引导研究性学习的进行。例如“音乐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这一课题,除了对音乐旋律特点的研究外,还辐射到植物学、自然、地理、生态等多种知识,那么在指导该课題研究活动中,音乐教师便需要以主要指导教师的身份对课题涉及到的问题,与生物老师、自然老师等协商讨论,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使课题能够得到充分研究,达到预期效果。
教师也是学生研究的协作者。学生在研究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帮忙协助解决。如学生在研究中碰到的一些技巧问题、学生需要却无法获得的音像资料等。总之,教师要为学生的音乐研究性学习提供一切有利于研究的服务。
三、教师作为参与者
研究性学习虽然强调尊重学生主体,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但他们毕竟还是不成熟的个体,对于学习目标和过程的认识是有限的,无法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和组织学习的全过程及具体的环节。因此,教师的参与是必要的。
教师在参与到研究性学习当中时,首先要把握参与时机。当学生选择合适课题有困难时,当学生的研究偏离课题时,当学生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寻找资料时,教师要及时参与。比如,教师想以中国的民歌比较作为研究素材,让同学们自由发掘其中的研究主题。由于孩子们思维的发散性不够,他们可能会集中于民歌的旋律、节奏、内容的比较,就会出现选题不够的状态。那么教师在这时就要及时参与。创设情境,有意识播放含有比较因素的民歌提供暗示,并用提示性的语言参与讨论中,让学生领悟到还可以从时代分布、风格特点、表演方式、主题倾向等诸多方面来研究。其次,要把握参与的度。对于不同的研究小组,教师参与的度也有大小。有的小组能力较强,组员之间配合默契,能够做出很好的研究成果,那么教师在参与时就不要过多插手学生的研究,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只是在有不同看法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有的小组的选题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或者由于本身缺乏自信,这时,教师就应该多关注他们一些,多提些合理的建议,多给他们鼓励。
教师的参与方式可以是交互式或同步式。交互式是教师共同讨论,亲身参与。比如在实施问题探讨模式的研究性学习时,教师可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但是注意不要以权威的身份加入,而是以平等交流的态度融入,接受学生的质疑,与学生共同探讨。同步式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思考学生课题研究的方向、获得有用资料的途径,以便在他们需要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几种《江河水》不同版本与演奏形式的比较”研究,获得多方面的资料是学生可能遇到的难题,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考虑这些资料的有效获取之处,当学生求教于教师时,以教师的阅历和其音乐素养,教师必能给学生以有效的指导。
四、教师作为研究者
在研究性学习当中,教师自己也必须是一个研究者。这里的研究包括了两方面内容,一个是教师自己的学术研究,另外便是对学生的研究。通过研究,强化学生音乐学习的愿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研究者,一个自身不具备研究能力的教师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很难想象的。我们音乐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研究教学内容、研究教学目的、研究教学过程:及时掌握音乐发展的最新动态,为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要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最好是教师自己有过发现和创造,有了这种经历,教师便可以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与设计,增强教学能力,同时还会因此而对实施创造性教学充满兴趣,投入感情。
五、教师作为指导者
当然这是不言自明的,之所以我们要提山来,是担心教师们对“研究性学习”存有片面的理解。或许有的教师认为,既然“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而音乐又史是需要学生思维自由驰骋的,那么教师完全可以听之任之,何必还要指导呢。其实不然,这里所指的教师指导是一种宏观的指导,这种指导更多的是关于学习本身的指导,而非具体知识内容的指导。
高师音乐教育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使音乐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快速适应基础音乐课堂教学的需要,更好地完成为基础音乐教育输送优质师资的重任。
[关键词] 音乐教师 角色定位 新课标
高师音乐教育担负着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专业师资的重任,新课标下教师的传统作用必须改变,教师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他还将同时成为学习者、协作者、参与者、研究者和指导者。
一、教师作为学习者
在音乐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占有者,也不是学生获得音乐知识的唯一来源,每一堂课要传授什么知识,要放什么音乐,不再完全由教师说了算。因为在学习中,学生有多元的途径吸纳知识,他们所接触到的很多课题也都突破了课堂教材内容的局限,有的问题关注音乐与社会和生活的关系,有的问题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研究。这就大大削弱了教师专业知识的优势,经常会感到自己与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当教师真正开始意识到原来师范院校所储备的音乐知识技能,已不能胜任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时,就会产生继续学习、完善自我、拓展知识面的强烈愿望。我们的教师不但需要去熟悉学习的流程、内容,还要从书本、学生、同行、社会等多方面去涉猎新的知识。
二、教师作为协作者
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封闭在自我的狭小圈子中,教师通常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的所有问题,与其他学科的教师鲜有教学上的交往。而研究性学习打破了这一垄断局面,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往往具有广泛性、迁移性、综合性,涉及到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分析解决问题时,需要运用到音乐本体之外的许多知识。因此仅依靠音乐教师自身所掌握的知识难以有效地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正确的指导。往往需要音乐教师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师沟通,实现共同指导学习。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能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要求教师之间的合作,即要有主次之分,又要相互配合,这样才能有效地正确引导研究性学习的进行。例如“音乐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这一课题,除了对音乐旋律特点的研究外,还辐射到植物学、自然、地理、生态等多种知识,那么在指导该课題研究活动中,音乐教师便需要以主要指导教师的身份对课题涉及到的问题,与生物老师、自然老师等协商讨论,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使课题能够得到充分研究,达到预期效果。
教师也是学生研究的协作者。学生在研究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帮忙协助解决。如学生在研究中碰到的一些技巧问题、学生需要却无法获得的音像资料等。总之,教师要为学生的音乐研究性学习提供一切有利于研究的服务。
三、教师作为参与者
研究性学习虽然强调尊重学生主体,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但他们毕竟还是不成熟的个体,对于学习目标和过程的认识是有限的,无法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和组织学习的全过程及具体的环节。因此,教师的参与是必要的。
教师在参与到研究性学习当中时,首先要把握参与时机。当学生选择合适课题有困难时,当学生的研究偏离课题时,当学生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寻找资料时,教师要及时参与。比如,教师想以中国的民歌比较作为研究素材,让同学们自由发掘其中的研究主题。由于孩子们思维的发散性不够,他们可能会集中于民歌的旋律、节奏、内容的比较,就会出现选题不够的状态。那么教师在这时就要及时参与。创设情境,有意识播放含有比较因素的民歌提供暗示,并用提示性的语言参与讨论中,让学生领悟到还可以从时代分布、风格特点、表演方式、主题倾向等诸多方面来研究。其次,要把握参与的度。对于不同的研究小组,教师参与的度也有大小。有的小组能力较强,组员之间配合默契,能够做出很好的研究成果,那么教师在参与时就不要过多插手学生的研究,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只是在有不同看法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有的小组的选题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或者由于本身缺乏自信,这时,教师就应该多关注他们一些,多提些合理的建议,多给他们鼓励。
教师的参与方式可以是交互式或同步式。交互式是教师共同讨论,亲身参与。比如在实施问题探讨模式的研究性学习时,教师可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但是注意不要以权威的身份加入,而是以平等交流的态度融入,接受学生的质疑,与学生共同探讨。同步式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思考学生课题研究的方向、获得有用资料的途径,以便在他们需要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几种《江河水》不同版本与演奏形式的比较”研究,获得多方面的资料是学生可能遇到的难题,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考虑这些资料的有效获取之处,当学生求教于教师时,以教师的阅历和其音乐素养,教师必能给学生以有效的指导。
四、教师作为研究者
在研究性学习当中,教师自己也必须是一个研究者。这里的研究包括了两方面内容,一个是教师自己的学术研究,另外便是对学生的研究。通过研究,强化学生音乐学习的愿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研究者,一个自身不具备研究能力的教师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很难想象的。我们音乐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研究教学内容、研究教学目的、研究教学过程:及时掌握音乐发展的最新动态,为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要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最好是教师自己有过发现和创造,有了这种经历,教师便可以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与设计,增强教学能力,同时还会因此而对实施创造性教学充满兴趣,投入感情。
五、教师作为指导者
当然这是不言自明的,之所以我们要提山来,是担心教师们对“研究性学习”存有片面的理解。或许有的教师认为,既然“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而音乐又史是需要学生思维自由驰骋的,那么教师完全可以听之任之,何必还要指导呢。其实不然,这里所指的教师指导是一种宏观的指导,这种指导更多的是关于学习本身的指导,而非具体知识内容的指导。
高师音乐教育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使音乐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快速适应基础音乐课堂教学的需要,更好地完成为基础音乐教育输送优质师资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