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降水量”(也称“降雨量”)是一个常用的气象名词。何谓降水量?降水量是如何测量的?如何依照降水量的大小划分降水级别?这些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明明白白降水量
(1)降水量的含义:
顾名思义,降水量就是降水的大小,它的单位是毫米(mm)。不过,单纯的降水量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还有个时间前提。所以,通常说的某地的降水量,一般专指“在一定时段内,从云中降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在无渗透、蒸发、流失情况下积聚的水层深度。”在汛期里,气象和水利人员在汇报降水多少时,总是有个时间前提。比如,“今天六小时降水量是多少毫米”,“夜间最大降水是每小时多少毫米”,等等。
(2)降水强度的级别划分
在气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强度。最常用的对降雨的分类方法是按24小时或者12小时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雨的等级。根据国家气象部门规定的降水量标准,降雨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六种。
(3)降水量的测量
一般气象台站,都用两种方法测量降水,一种是人工方法,使用的仪器是雨量器,另一种是使用自动雨量计。人工测量的方法比较准确,是降水数据最主要的来源;自动雨量计中的数据,一般都作为补充降水资料.保存于原始的气象档案之中。限于篇幅,这里只介绍一下雨量器及其使用。
雨量器是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水量的仪器。外壳是金属圆筒分上下两节,上节是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盛水漏斗,为防止雨水溅失,保持器口面积和形状,筒口用坚硬铜质做成内直外斜的刀刃状;下节筒内放一个储水瓶用来收集雨水。测量时,将雨水倒入特制的雨量杯内读取降水量毫米数。
“雨日”和“雨时”
雨日,就是通常说的降水日数。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每日(以北京时间20点为日界)降水总量达到0.1毫米,即统计一个雨日。由于雨日是以一天24小时为基本单位,即使和雨量相配合,也无法反映降水的总时间及一天中的分布情况。例如,云南玉溪和湖南岳阳的年平均雨日都是135天,但玉溪的实际降雨时间只有岳阳的一半;又比如,我国新疆喀什冬季平均月雨量只有4毫米,平均月雨日只有2天,但天气实况是:几乎每天都有2小时左右的雨雪天气,只不过一般总量达不到0.1毫米罢了。
针对雨日的缺陷,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某一地区的降水情况,我国的气候工作者通过对降水资料的统计整理,以“雨时”(顾名思义,即降水的小时数)作为基本单位,以“年雨时”作为反映降水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此指标绘制出全国平均年降水总时数的分布图,可供政府和有关部门使用降水资源时参考。通过此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以长江中下游为界,向南或向北,年雨时都逐渐减少,长江流域达1500小时,华南沿海减少到1000小时,淮河秦岭以北,只有750小时。我国两北的大部分地区,年雨时一般不足250小时,其中柴达木、吐鲁番、塔里木等盆地,年雨时只有100小时左右,是我国雨时最少的地方:而峨眉山的年雨时高达4144小时,是我国雨时最多的地区。
必须说明的是,和雨日一样,雨时与雨量也并非一定成正比例关系。像华南地区,受热带对流和台风的影响,平均年降水总量达到2000毫米,远比长江流域多,但年雨时却比长江流域少500小时。此外,峨眉山地区和柴达木等盆地,也并非是我国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两个地方。
雨日和雨时都是某一地区雨量的定性反映:雨日可以反映某个时期下了多少天不小于0.1毫米的降水,但不能表达降水时间;雨时则表达了某一时期真实的降水总时间,但却不能说明这些降水下在多少天里。两者互有利弊.互相补充。在我国,所有的气象台站都要观测雨量、统计雨日;但受客观条件限制,雨时的统计还不可能具体到每个气象台站。例如,夜间不守班的气象观测站,冬季又不使用雨量自动仪器,就无法统计雨时。伴随着气象观测自动化、遥测化的到来,雨时的记录、统计将变得非常简单,运用也会更加广泛。
责任编辑 张田勘
明明白白降水量
(1)降水量的含义:
顾名思义,降水量就是降水的大小,它的单位是毫米(mm)。不过,单纯的降水量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还有个时间前提。所以,通常说的某地的降水量,一般专指“在一定时段内,从云中降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在无渗透、蒸发、流失情况下积聚的水层深度。”在汛期里,气象和水利人员在汇报降水多少时,总是有个时间前提。比如,“今天六小时降水量是多少毫米”,“夜间最大降水是每小时多少毫米”,等等。
(2)降水强度的级别划分
在气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强度。最常用的对降雨的分类方法是按24小时或者12小时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雨的等级。根据国家气象部门规定的降水量标准,降雨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六种。
(3)降水量的测量
一般气象台站,都用两种方法测量降水,一种是人工方法,使用的仪器是雨量器,另一种是使用自动雨量计。人工测量的方法比较准确,是降水数据最主要的来源;自动雨量计中的数据,一般都作为补充降水资料.保存于原始的气象档案之中。限于篇幅,这里只介绍一下雨量器及其使用。
雨量器是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水量的仪器。外壳是金属圆筒分上下两节,上节是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盛水漏斗,为防止雨水溅失,保持器口面积和形状,筒口用坚硬铜质做成内直外斜的刀刃状;下节筒内放一个储水瓶用来收集雨水。测量时,将雨水倒入特制的雨量杯内读取降水量毫米数。
“雨日”和“雨时”
雨日,就是通常说的降水日数。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每日(以北京时间20点为日界)降水总量达到0.1毫米,即统计一个雨日。由于雨日是以一天24小时为基本单位,即使和雨量相配合,也无法反映降水的总时间及一天中的分布情况。例如,云南玉溪和湖南岳阳的年平均雨日都是135天,但玉溪的实际降雨时间只有岳阳的一半;又比如,我国新疆喀什冬季平均月雨量只有4毫米,平均月雨日只有2天,但天气实况是:几乎每天都有2小时左右的雨雪天气,只不过一般总量达不到0.1毫米罢了。
针对雨日的缺陷,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某一地区的降水情况,我国的气候工作者通过对降水资料的统计整理,以“雨时”(顾名思义,即降水的小时数)作为基本单位,以“年雨时”作为反映降水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此指标绘制出全国平均年降水总时数的分布图,可供政府和有关部门使用降水资源时参考。通过此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以长江中下游为界,向南或向北,年雨时都逐渐减少,长江流域达1500小时,华南沿海减少到1000小时,淮河秦岭以北,只有750小时。我国两北的大部分地区,年雨时一般不足250小时,其中柴达木、吐鲁番、塔里木等盆地,年雨时只有100小时左右,是我国雨时最少的地方:而峨眉山的年雨时高达4144小时,是我国雨时最多的地区。
必须说明的是,和雨日一样,雨时与雨量也并非一定成正比例关系。像华南地区,受热带对流和台风的影响,平均年降水总量达到2000毫米,远比长江流域多,但年雨时却比长江流域少500小时。此外,峨眉山地区和柴达木等盆地,也并非是我国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两个地方。
雨日和雨时都是某一地区雨量的定性反映:雨日可以反映某个时期下了多少天不小于0.1毫米的降水,但不能表达降水时间;雨时则表达了某一时期真实的降水总时间,但却不能说明这些降水下在多少天里。两者互有利弊.互相补充。在我国,所有的气象台站都要观测雨量、统计雨日;但受客观条件限制,雨时的统计还不可能具体到每个气象台站。例如,夜间不守班的气象观测站,冬季又不使用雨量自动仪器,就无法统计雨时。伴随着气象观测自动化、遥测化的到来,雨时的记录、统计将变得非常简单,运用也会更加广泛。
责任编辑 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