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教师,新感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和“减负增效”的教育背景下,全校所有教师都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堂上仅有的45分钟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效率,而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虽然是教师队伍里的新成员,但是作为教师就要对学生负责。因此,我努力寻找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经过一个月的摸索,我找到了一些可以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的方法。
  我所任教的班级均为高一年级,对于高一学生而言生物是一门简单、贴近生活的学科,他们都充满了兴趣。当然,这是在没有学习高中生物之前的想法。当学生真正接触到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知识之后,他们就发现原来生物也可以这样高难度。这个时候就会有学生想要放弃,而我的任务就是要重新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兴趣的激发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从一点一滴开始,经过一系列的量变才能引发最终的质变。为了实现“水滴石穿”的质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积累量变。
  1.发掘“记忆小窍门”
  ①大量元素:CHO(三种常见的化学元素)
  NPK(初三学过的三种化肥主要成分)
  MgCaS(谐音、联想记忆法——美该留“美好的记忆应该留下”)
  ②微量元素:Zn、Fe、B、Cu、Mo、Mn(谐音记忆法)
  (新 铁 臂阿童 木 猛)
  ③蛋白质的功能:a.成细胞和生物体机构的重要物质——组成
  b.催化功能——催化
  c.运输载体的功能——运输
  d.免疫功能——免疫
  e.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
  (联想记忆法——组催运免调“组长催着运面条”)
  ④核酸中五种碱基的名称与符号:(联想记忆法)
  a.腺嘌呤——A(把A想象成由三根火柴做成的可伸缩结构,若把它无限拉长则形成了一条直线“腺”)
  b.鸟嘌呤——G(小鸟鸣叫的声音是唧唧唧唧“G”的)
  c.胞嘧啶——C(细胞的英文是cell,或者我们吃的包子竖起来从侧面看就是C的形状)
  d.胸腺嘧啶——T(广播体操的扩胸运动中,大家的手臂和身体形成形状类似字母“T”)
  e.尿嘧啶——U(U的形状像一个尿壶)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记忆小窍门”都比较感兴趣,学生在欢笑声中突破了学习难点、记住了知识,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手段是值得广泛运用的。它的运用不仅能够满足“新课程建设”和“减负增效”背景下的教学要求,而且是对教师素质的又一次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学生也会发明一些比较好的“记忆小窍门”,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师生的进一步发展。
  2.学会知识梳理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了,但是绝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欠缺。一方面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为了帮助学生理清生物学的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我从开学初便开始锻炼学生进行知识小结的能力。我相信只要学生对某一门知识形成了体系,就会激发起继续学习的兴趣。
  在第一章走进细胞的内容全部讲解结束之后,我发现学生对细胞的知识非常混乱。于是我利用一个周末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对第一章的知识进行小结。在作业的批改中,我发现学生能够对部分知识进行清楚地梳理,并写出了自己学习第一章的感受,让我及时收到了教学的反馈,也完成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第一个阶段。
  为了明确小结的模式,在复习课学案上我为学生展示了蛋白质和核酸两节内容的小节,作为日后知识小结的模板。明确梳理知识小结的原则是“版块要全面,内容要具体,重点要突出”。
  接下来,便是模仿梳理小结,写出个性小结。
  3.联系生活
  如果所学的知识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某种现象,那么就会建立起学习这门知识的自信,自然也就激发起了学习的兴趣。生物是比较接近生活的学科,这是“天时”;高一的教学压力不是很重,这是“地利”;把看似无关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是“人和”。“天时、地利、人和”决定了这种教学方法的成功。比如,学习蛋白质时引入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学习脂肪时引入的“KFC”苏丹红事件,学习糖类时引入“糖尿病”、“无糖食品”,等等。实际生活的情境创设使学生不仅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生活相联系,而且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既加深了理解,又巩固了应用。
  4.使用教学用具
  各种教学用具的使用不仅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而且可以让学生眼前一亮,产生一定的新鲜感,也会激发出学习生物的兴趣。如氨基酸结构中球棍模型的使用。
  以上只是我在一个月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作为新教师,我除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反省自己的教学之外,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和越来越聪明的学生。
其他文献
高中生物学主要研究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从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逐一揭示生物的奥秘。而这一切又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生物学各层面的结构相当于“反应器”,其功能往往是相应结构所能完成的“生理生化反应”。当给生物的结构施加某一变量,这一结构在其完成功能后就会出现相应的应变量,即:“自变量→结构→功能→应变量”,生物实验的设计由此而展开。一个生物实验一般由六个部分组成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渗透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这是我国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以至于中学各学科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新课题。几年来,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中培养生物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学习。在这个
摘 要: 本文作者从教学实践入手,针对当前技校学生素质较差的情况,对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一体化教学进行探讨,以期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分析检验工。  关键词: 技校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 一体化教学 分析检验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化工企业的大规模发展,社会上需要更多既懂理论又具备娴熟操作技能的分析检验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并重,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拉近学校与企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