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特征与传播策略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wa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民族声乐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歌曲唱法受到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喜爱。全球化时代,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往来都日益密切,在此契机下,我国民族声乐的文化特征将会受到哪些影响,对外传播又有哪些新的发展方向,本文着重探究这两个问题。
  【关键词】 民族声乐;文化交流;对外传播;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5-0060-02
  文化全球化是继经济全球化以后另一个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我国是一个民族文化极其繁荣的国家,如此绚丽多彩的多民族文化为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声乐提供了成长的摇篮。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与传播能够使得世界各国更加受到我国灿烂的多民族文化风情的感染[1]。文化全球化时代多元音乐文化的冲击对我国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播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对于我国民族声乐文化的文化特征研究和传播方式探索很有必要。
  一、全球化我国民族声乐传播的影响
  文化全球化時代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对周边国家的传播上,传播主体上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特点,由以往的专业声乐艺术表演家的传播转变成为有大量声乐学院学生以及业余的民族声乐爱好者加入,受众上逐渐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国家,而是面向全球众多国家进行传播。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民群众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文化建设当中来。全球化时代,我国人民在文化传播进程中的主人翁意识日益增强,很多民间演出团体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对外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还有一些类似于玖月奇迹的专业民族声乐组合也在各种各样的舞台上将我国优美婉转的民族声乐传播向世界各地。从传播受众角度来看,以前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播较多的还是面向国内观众。近年来,我国声乐类高校在外国的交流生陆陆续续举办了多场民族声乐音乐会,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播受众业已遍及世界各地。
  二、我国民族声乐文化特征分析
  (一)唱词优美,反映民族文化
  诗词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国民族声乐在唱词上也表现出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的特点,尤其是一些极为经典的民族声乐歌曲,像《茉莉花》《月之故乡》等歌曲,即使没有旋律,仅凭歌词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优美的诗了[2]。这些令人久久回味的优美唱词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活动、经济建设中创作出来的,既贴近现实,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我国人民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
  (二)曲调动人,蕴含当地风俗
  民族声乐区别于其他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还在于它的曲调婉转。现代的民族声乐唱法很大程度上汲取了我国戏曲唱腔的演唱技巧,又融入了各个民族的风格特点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演唱方法。尤其是在真假音的结合方面,我国戏曲旦角在演唱时多使用“小嗓”,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假音,这种唱法使得曲调在变化之间将歌词中所赋予的感情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饱含戏曲元素的民族声乐也因为这种唱法更能展现地方特色。
  (三)字正腔圆,极富感染力
  民族声乐在吐字方面十分讲究字正腔圆,对演唱者普通话标准与否要求极高,不像流行音乐在唱法上很多时候对吐字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很多知名的港台流行音乐歌手在演唱时不那么标准的普通话反而成为他们的舞台特点。而我国知名的民族声乐歌唱家如彭丽媛、阎维文、宋祖英等则都在吐字上十分清晰,演唱的歌曲也很能引起听众的共鸣,比如阎维文演唱的《过雪山草地》极富感染力[3]。
  三、我国民族声乐的对外传播策略
  (一)充分发挥互联网新媒体优势进行线上传播
  2003年,我国互联网网民正式突破一亿大关,代表平均每两户居民当中就有一人每天使用互联网时间在一小时以上。进入2010年以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一系列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移动互联网络的崛起。从此,整个社会的文化传播、信息交流都在进行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革,网络逐渐成为文化传播最有效的途径之一[4]。
  我国民族声乐因其专业性强,理解难度较高导致一直以来对外传播都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首先是对于传播力度难以把控,面对当前多元文化冲击的时代大环境,国外音乐如爵士乐、摇滚乐的涌入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更加丰富的音乐文化对于我国民族声乐如何既能吸收其他音乐优点又能继续保持自身特色是一个巨大挑战。其次由于其地域特征明显,一直以来我国民族声乐对外传播的开放性力度都不够。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往来、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林中的一颗明珠,自然也离不开与其他国家音乐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于是在互联网时代寻求新的传播途径便成了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有效利用好互联网新媒体,加强专业性民族音乐网站的建设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国极具特色的音乐交流与传播网站“落”网的发展历程对于未来民族声乐网站的建设与发展有很强的借鉴作用,“落”网建设的初衷是为了向广大热爱音乐的网友提供国内外优秀独立音乐制作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各式音乐传播、交流的平台。建设富有民族特色的专一化的声乐网站,汇聚世界各地对中国民族声乐文化感兴趣的网友,不仅有利于民族声乐的传承与保护,更能够展现我国悠久的音乐历史与繁荣的音乐文化。
  (二)强化与外国交流,举办民族音乐节活动
  我国与国外众多国家如蒙古、俄罗斯、塞尔维亚、哈萨克斯坦等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多。每年也有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来到我国高校学习、交流,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成为我国与其他国家文化往来的使者。   在此条件下,另一个能够有效地将我国民族声乐对外传播的渠道就是举办缤纷的民族音乐节活动。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每年的留学生数量非常庞大,而北京又有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集多民族音乐文化于一身的高等学府。在一些我国少数民族的纪念日、特色节日,学校负责学生工作的部门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学校优势,组织学生举办民族音乐节活动,吸引校内外人士参加。活动中可以由本校民族声乐专业学生进行表演,传播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四、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方向
  (一)融多元文化入民族声乐
  本身我国的民族声乐的母亲就是民族戏剧,戏曲作为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各个省市都有它独特的曲目,特点著名地向我国五大戏剧剧种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就分布于不同的省市地區。在此基础上,中国民族声乐集众家之长,成为音乐丛林里的一朵奇葩。
  近几年来,我国民族音乐未来的发展也有了新的方向,尤其是在我国周边国家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基础上,更加多元的音乐不断涌入我国,就连戏曲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更遑论民族声乐了。传统民族声乐演唱的基本是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经历,如《草原之夜》,而在时代不断变迁的当下,我们必须意识到吸收其他国家人民文化生活中的有益因素的必要性,尤其是在歌曲内容上,应当创作一些更贴近时代发展趋势的歌曲。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高校在民族声乐创作的教学上进行大幅度的改革与创新,对于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加大投入才能够为我国音乐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二)努力构建多元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
  我国民族唱法扎根于丰富的戏剧唱法的沃土,一直以来,它都是我国民族艺术的有力展示途径,优秀的民族音乐还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此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上,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许多年以来,我国民族声乐曲库日益丰富,高校教学一般都选择那些非常经典的曲目进行教学,如《半个月亮》因其独特的演唱技法一般是我国各个高等院校民族声乐教学必定要选择的入门歌曲。但是由于固定思维,我国高校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体系上一直没有较大的变革。未来,我国高校在民族声乐教学上要努力构建多元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在最大程度上接受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族音乐的特点。尽管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已经十分多样,但却由于传承的都是我国文化而不具有较高的复杂性,我国各个音乐学院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上,要更加积极主动去吸收沿线国家更先进的音乐创作方式和表演手段。只有不断为我国民族声乐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才能够符合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要求。
  五、结语
  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我国民族声乐而言,既是有史以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又是巨大的挑战。但是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不断渗透,只要抓住移动互联这一有力的传播平台,未来我国民族音乐的对外传播还是有非常多的途径。尤其是现在业余的声乐文化爱好者也能通过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传播我国民族声乐文化,人们接触传播媒介的门槛已经变得基本不存在。只要我们在加大对周边国家的传播力度的基础上注意对我国民族声乐的最精髓的特质的保护,伴随着我国高校在声乐教学上的改革与发展,未来我国民族声乐一定能走上可持续发展并稳定上升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汪丽萍.浅析中国民族声乐的现代传承与传播[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06):35-37.
  [2]王旭丽.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文化特征及价值[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7.
  [3]王龋晶.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特征研究[J].芒种:下半月,2013,(10):235-236.
  [4]高宇.我国声乐艺术的民族性审视与世界性传播[J].北方音乐,2014,(14):144.
  作者简介:
  罗娟,女,广西玉林人,硕士,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塑造了众多悲剧英雄英雄形象,他们身上表现出浓厚的悲剧意味和崇高的反抗精神。悲剧和崇高在审美范畴上具有统一性。本文将以俄狄浦斯和夸父为例,分析二者不同的悲剧特征和崇高特征。  【关键词】 俄狄浦斯;夸父;崇高美;悲剧美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5-0032-02  神话是艺术的雏形,是文学发
期刊
【摘要】 近年来,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全球化也不断进行,各国文化互相发展,碰撞,融合,大众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兴趣也已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阅读赏析英美文学作品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代表着文化全球化的正在进行。本文通过探讨英美文学作品的三个语言特点,一是戏剧化,二是引用经典,三是现实化,以及文学作品关联语境的引用,提供给大众一个更容易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依据,也让大众能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学作品与国内文学作品
期刊
【摘要】 魁阁精神来自费孝通主持的魁阁研究室。魁阁研究室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费孝通的指导下进行的调查研究,继而开创了以实地调查为研究方式的魁阁时代。魁阁研究员们展现出来的自由之学风、实地出真知、知识服务于社会的精神品质,正是费孝通先生的治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本文在对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以魁阁时代所体现的魁阁精神为着眼点,尝试分析归纳魁阁研究员的精神品质,以此得出费孝通治学理念的特征。  【关键
期刊
【摘要】 有人说21世纪是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世纪,在人工智能的强大驱动下各行业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毫无疑问这也给艺术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人工智能能否代替人类进行艺术创作,人工智能对于艺术创作究竟是一个机遇还是一场危机?本文尝试就上述问题展开分析,并就人工智能对于包括版画艺术在内的艺术创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进行论述。  【关键词】 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版画;拓展  【中图分类号】J04
期刊
【摘要】 作为网络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玄幻题材小说近年来在创作方面呈现井喷之势。在玄幻小说发展过程中,类型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为同质化现象严重、原创性缺失、作者创作缺乏独立性等一系列问题。“类型化”创作使得玄幻题材小说在很长时期内难以突破发展瓶颈,走向新的创作高度。对此,规避网络文学“类型化”创作弊端应成为更新网络文学创作、提高网络文学质量的一项重点任务。  【关键词】 网络小说;玄幻
期刊
【摘要】 孟菲斯风格从发展至今,一直是新文化、新风格、新创意领域的代名词。无论是在文化精神上,还是在设计的形态、材料、装饰、色彩等方面都衍生出了许多新的观念,极大丰富了后现代设计运动。这种设计风格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开创了无视一切的模式以及突破所有清规戒律的开放性思想,拓展了人的思想与艺术视野,对设计界和理论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此设计风格的典型案例分析,并结合社会背景与更深層次的思想特征
期刊
【摘要】 研究“喜”文化与文创产品结合的现实意义以及设计创新的思路,从“喜”文化的内涵及其构成的内容元素进行导入,以“喜神、喜物、喜事”作为“喜”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相融合的设计原则,并解读“喜”文化视觉元素的表现形式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以此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喜”文化;文创产品设计;传统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相术语言是相术家的“形象符号”。中国古典小说家常常运用相术语言作为审美意象物态化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红楼梦》《金瓶梅词话》等古典小说,引用小说中运用相术语言的具体例子,论证小说家藉“相”生“象”,“象”“意”结合,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怎样来实现审美意象的物态化。  【关键词】 相术语言;审美意象物态化;藉“相”生“象”  【中图分类号】I207
期刊
【摘要】 《东京华梦录》中记载宋代社会,“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八荒争凑,万国咸通。”商品经济的繁盛促进了宋代风俗画的兴盛,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风俗画家,如张择端、李嵩、李唐、王居正、苏汉臣等。  【关键词】 风俗;两宋;婆娑于市;商品经济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
期刊
【摘要】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属于公共艺术,并且成功解决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员流失的问题。这种以艺术节的形式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模式,备受关注。中国在迅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城镇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那么中国乡村是否也可以运用推广公共艺术来振兴衰败的村落呢?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公共艺术;乡村发展  【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