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减税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iyuxin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税是以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拉弗为代表的供给学派学者的政策主张。该学派认为税收既是国家组织收入的工具,也是激励个人和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必要手段。通过减税的方式,能够刺激供给,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在经济趋向衰退的时候,推行减税政策意义重大。首先,能够增加民众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并扩大内需;其次,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有利于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再次,在外贸部门实行退税政策,能够提高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出口;最后,减税政策能够调动民众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就业者的劳动热情,进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虽然减税在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但是从长期看,如果减税的政策效应得到充分发挥,随着居民消费的扩大和企业投资的增加,财政收入必然会持续地增长,最终构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因此,减税政策一直被世界各国作为摆脱衰退、拉动经济增长的“灵丹妙药”。
  一、当前结构性减税政策实施的背景
  从国际看,自2008年以来,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问题引发了美国的金融危机,并以空前的规模迅速扩展,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经济危机先从美国逐步蔓延到西方发达国家,然后进一步蔓延到全球。
  欧美经济的持续震荡,对处于缓慢复苏中的全球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我国也不例外。最近三年,我国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经济增速减缓。虽然近期CPI(消费物价指数)涨幅逐步回落,但中长期的通胀压力依然不小。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央对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作出了重大调整:把2008年确定的“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政策转变为重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于此,中央把“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个背景下,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
  二、我国小微企业在世界经济危机中举步维艰
  我国小型微利企业(以下简称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在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和增进社会稳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小微企业规模小,利润微薄,抗风险能力也较弱。在此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较之于大型企业,我国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大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小微企业开工率过低。开工率是指盈亏平衡点上的开工率,当开工率不足40%时,就出现了企业经营危急的预警信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2011年沿海三地区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地小微企业开工率不足五成,在小微企业比较集中的浙江省,开工率在90%以上的小微企业占40%,开工率在51%~89%之间的占39%,开工率在50%以下的占21%。在外贸型小微企业比较集中的珠三角地区,形势更加严峻。开工率在90%以上的小微企业占34%,开工率在51%~89%之间的占45%,开工率在50%以下的占21%。
  二是小微企业利润直线下降。持续发展的全球经济危机,导致我国小微企业国际、国内订单大幅减少。2011年,在珠三角、环渤海两个地区,近50%的受访小微企业都反映国内外订单减少。在浙江省,小微企业订单减少的幅度稍低于2010年,但仍然有超过30%的受访小微企业认为订单还在减少,日益减少的订单加剧了企业生存的难度。此外,过高的经营成本也使各地小微企业利润大幅缩水。报告显示:在导致企业利润缩水各因素中,认为原材料上涨的均超过50%,认为员工工资上涨的也超过50%,认为受人民币升值影响经营的达到30%左右。珠三角小微企业在对2012上半年的赢利预测中,45%的小微企业认为企业利润能够维持不变,31%的小微企业认为利润将继续下降。在订单减少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三、我国针对小微企业结构性减税的主要内容
  综观世界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措施,不同国家的具体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可以发现减税政策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工具,各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是我国在经济转型尤其是遭遇全球经济危机后的重要举措,新财税政策在鼓励投资、促进就业、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10年10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的具体财税措施,核心内容是减轻税收负担。政策出台当期的减税额上千亿,后期年度潜在减税额至少5000亿。具体内容包括:
  1.减轻小微企业负担的减税政策。一是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由工业6%、商业4%,统一降至3%,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值税给予一定免税优惠;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税前扣除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税收减免的力度,提高了金融企业涉农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税前扣除比例;三是对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四是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五是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对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宁夏等6省(自治区、直辖市)汶川地震灾区农村信用社继续免征企业所得税。
  2.改善小微企业投资环境的减税政策。经国务院批准,为鼓励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对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该优惠政策自2011年11月1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止。借款合同印花税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包括融资租赁合同但不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向合同订立人按借款金额的万分之0.5征收。经过测算,小微企业借款100万的话,能少缴合同印花税50元。
  3.支持小微企业研发创新的减税政策。结构性减税注重发挥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强企业研发创新和引导产业结构升级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减轻小微企业税负的政策已经实施。《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10年1月1日起,小型微利企业将获得一年期所得税优惠,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未来还要进一步实施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政策,完善鼓励企业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措施。
  4.促进小微企业吸收劳动力的减税政策。对原定于2008年12月31日执行到期的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延长一年执行期限,对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和企业吸收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分别给予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所得税方面的税收优惠。
  四、结语
  21世纪以来,我国全部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1年的13.8%快速上升至2011年的22%。不断增长的宏观税负导致我国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较重,适当降低税负水平,对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给予“免税、抵税、退税”等税收减免政策乃是大势所趋。
  目前,结构性减税政策对促进我国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已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结构性减税所实行的是小幅度、小剂量的税负水平的削减,也就是说,我国结构性减税的总量是有限度的。因此,我国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还不够大,期限还不够长。在未来税收结构的调整中,还应该继续重视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
  作者单位: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
  (责编/赵哲)
其他文献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也包括社会创新。在创新和转型的大趋势下,如何以创新的制度环境扶持公益性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组织又如何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加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和创新,已成为政府、社会和社会组织多方共同关注和重视的任务。近年来,社会组织的发展日益具有鲜明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特征,尤其是新型公益性社会组织(以提供“智力型”服务为主要特征)更是异军突起,脱
住房保障是由政府和社会负担起给所有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居住条件的责任而举办的社会保障项目,是由政府作为责任主体,以解决国民住房困难和改善住房条件为目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居住保障系统。   新中国成立后,保障公民享有一定的住房条件就成了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在城镇住房领域主要实行的是福利制度,由国家(单位)保障职工享有基本的居住条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住房政策改革的不断
张庆黎书记在河北省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程主题报告会上,对县委书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县委书记,要认真学习张庆黎书记讲话,面对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既要发挥好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作用,又要通过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带动盘活全局。  一、谋划全局,把握方向,统筹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打开解放思想的“总开关”,确立敢为人先的新思维,从故步自封、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中
史载,东汉时期,冀州剌史苏章奉命查处清河太守贪赃案。苏章和这位太守私交笃深。到达清河后,苏章以老朋友的身份设宴款待太守,对饮叙旧。在畅叙友情之后,苏章对清河太守直言道:“今晚我们饮酒话旧,叙的是私情,明天我要审理你的案件,办的是公事。你我都是朝廷命官,在国法面前,我应该怎么做,仁兄是知道的,敬请理解。”第二天,苏章就太守的贪赃案展开了调查审理,在查清太守犯罪事实的基础上,公事公办,对太守依律治罪。
贫困问题是一种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相伴生的社会现象,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此消彼长,不论是在比较富裕的发达国家,还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都没有真正解决贫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近10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的阶段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