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此时,发改委以垄断之名罚款几家奶粉企业6.7亿元。如今,一些汽车企业也将重蹈覆辙。据发改委某领导透露的信息,三年前他们就盯上了汽车,到现在算是“人赃并获”了。面对这次“猛于虎”的发改委,车企们还是在用常规那套应对,没想到人家这次是软硬不吃,就算降价表明态度,照样罚你。
于是乎,很多人开始憧憬中国汽车业的美好未来:自反垄断开始,车价降了,保养便宜了,大卖场和电商时代要来了。甚至有人称发改委为中国汽车业的再生父母!不过在笔者看来,截至目前,汽车“反垄断”还并没有真正取得令人激动的成果,至于撼动汽车行业格局的说法就更谈不上。就算点了名,罚了款,降了价,说不定会激发一轮抢购热潮,正如去年洋奶粉降价后所发生的一切。所以,车厂利润是升是降还真不好说。
至于8月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工商总局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与其将此举视为废除《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第一枪,不如将其视为一次“简政放权”行为。只不过此举放在反垄断如火如荼的时间节点,容易让人浮想联翩。
有人担心车价下降会危及自主品牌的传统优势市场,这种担心实在有点多余。就算降点儿价,离自主品牌的主战场还远着呢。再说了,即便未来反垄断战火烧到这一战场,大家依然会面对公平的机会,势均力敌的较量,自主品牌不见得就处于劣势。
而对12家日本零部件企业的调查,才真称得上是这波“反垄断”的大招。如果能藉此打破零部件领域的价格垄断,改变只有“原厂件”能被厂家认可的行规,才是真正能惠及万民的福祉。
这几天又有不少车企宣布下调零部件价格,似乎真是被反垄断打到了“七寸”。但笔者担心的是,这种重压之下的降价,将来是否会反弹?等反垄断风声一过,为补上巨额罚款的亏空,保养价格再度恢复原样甚至上涨也不是危言耸听。毕竟对保养维修这样的“刚需”,谁都不能因为降价了就没事去4S店提前消费,也不可能为等降价憋着不修车。
说到底,如果不能修改《品牌管理办法》,不能从机制上打破汽车保养维修的“潜规则”,对汽车业进行“反垄断”只能是用有形的手搅乱了一池“浑水”,却没有滤掉任何渣滓。与其这样,不如少伸手,少插手,让市场的归市场,消费者的归消费者。
汽车业作为中国加入WTO之后首批开放竞争的行业之一,竞争之充分有目共睹,行业之复杂人所共知。妄图用一次行动一次罚款解决所有问题,不能不说是期待过高了。
于是乎,很多人开始憧憬中国汽车业的美好未来:自反垄断开始,车价降了,保养便宜了,大卖场和电商时代要来了。甚至有人称发改委为中国汽车业的再生父母!不过在笔者看来,截至目前,汽车“反垄断”还并没有真正取得令人激动的成果,至于撼动汽车行业格局的说法就更谈不上。就算点了名,罚了款,降了价,说不定会激发一轮抢购热潮,正如去年洋奶粉降价后所发生的一切。所以,车厂利润是升是降还真不好说。
至于8月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工商总局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与其将此举视为废除《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第一枪,不如将其视为一次“简政放权”行为。只不过此举放在反垄断如火如荼的时间节点,容易让人浮想联翩。
有人担心车价下降会危及自主品牌的传统优势市场,这种担心实在有点多余。就算降点儿价,离自主品牌的主战场还远着呢。再说了,即便未来反垄断战火烧到这一战场,大家依然会面对公平的机会,势均力敌的较量,自主品牌不见得就处于劣势。
而对12家日本零部件企业的调查,才真称得上是这波“反垄断”的大招。如果能藉此打破零部件领域的价格垄断,改变只有“原厂件”能被厂家认可的行规,才是真正能惠及万民的福祉。
这几天又有不少车企宣布下调零部件价格,似乎真是被反垄断打到了“七寸”。但笔者担心的是,这种重压之下的降价,将来是否会反弹?等反垄断风声一过,为补上巨额罚款的亏空,保养价格再度恢复原样甚至上涨也不是危言耸听。毕竟对保养维修这样的“刚需”,谁都不能因为降价了就没事去4S店提前消费,也不可能为等降价憋着不修车。
说到底,如果不能修改《品牌管理办法》,不能从机制上打破汽车保养维修的“潜规则”,对汽车业进行“反垄断”只能是用有形的手搅乱了一池“浑水”,却没有滤掉任何渣滓。与其这样,不如少伸手,少插手,让市场的归市场,消费者的归消费者。
汽车业作为中国加入WTO之后首批开放竞争的行业之一,竞争之充分有目共睹,行业之复杂人所共知。妄图用一次行动一次罚款解决所有问题,不能不说是期待过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