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花源记》本是陶渊明为其《桃花源诗》所写的序文,文中虚构了一处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世外桃源”。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扑朔迷离,如梦似真……从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它更像是一篇小说!纵观全篇,文章具有“奇、美、乐、迷”四大特点。
“奇”,奇在发现桃花源的过程。武陵渔人划着小船,沿着溪流往上游走,忽然遇到一座桃花林。这座桃花林,以前不仅没人发现过,也没听别人说起过,更妙的是土生土长的渔人遇到桃花林时竟然已“忘路之远近”,为下文再寻时“遂迷,不复得路”埋下伏笔,此一奇也。渔人没想到夹岸的桃花林,竟然有几百步之遥,林中竟然一棵杂树也没有,并且“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景色如此之美,更勾起渔人的好奇心:这片桃林究竟何人所植?何人所居?此景只应天上有,莫非瑶池落凡尘?如能见到传说中的仙女,岂不是前生修来的福分?渔人“欲穷其林”,决心一探究竟,此二奇也。走尽桃林,看见一座山,发现一个山洞,山洞里竟然透出光亮来,真是奇妙至极!没想到的是,渔人从洞进去,竟发现了另一番的“洞天福地”,此三奇也。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使文章充满了神奇色彩!
“美”,不仅途中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景色美得令人陶醉,桃花源的环境也美得让人心旷神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里的生活更是美得令人心驰神往:“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今天看来,这种生活也许很平常。但与东晋末年的现实社会(政权更迭、局势动荡,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相比,桃花源里的生活虽不算天上仙境,但已是人间天堂!
“乐”,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生活和平安乐;渔人作客桃花源,乐不思蜀!桃花源人乍见渔人,大吃一惊:多少年没见到桃花源以外的人!外面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竟然还能遇见外人?……“吃惊”并没有减少桃花源人淳朴好客的天性,他们热情地邀请渔人到家做客,“设酒杀鸡做食”“皆出酒食”。通过交谈,既表现了桃花源人的单纯善良,也表现了他们的孤陋寡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他们却自得其乐,不愿为外面的纷繁扰乱这里的宁静,所以临别时告诫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迷”,再寻迷路。临别告诫,渔人一一连连答应,也许还曾赌咒发誓;但出去后却不守承诺,“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这也间接反映外面世界之人的精神面貌:连看似爽直的渔人都如此心怀叵测,其他人更是尔虞我诈、阴险狠辣……不由得让人为桃花源里的人担起心来。好在,最后竟“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为何会迷路?是渔人心慌做乱了标志,还是桃花源里的人故意弄乱了标志?不得而知。反正它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梦一样的谜,谜一样的梦!至于渔人的下场,是被太守以撒谎罪绳之以法,还是不守诺言自食其果?也是一个谜;关于刘子骥,寻访未果,病终收场,仿佛受了诅咒,以致“后遂无问津者”,更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有位哲人说过:“没有谜的艺术品,称不上伟大的作品。”维纳斯的断臂、蒙娜丽莎的微笑、《红楼梦》的结局……正因为有着梦一般的谜,才使它们千古流芳!
世外桃源,人间天堂!一个梦想,触手可及,却一做千年;一个心愿,人们翘首企盼,却总在波光云影里闪现……这就是桃花源的魅力,这就是魅力桃花源!
[作者通联:江苏连云港市新浦区公园新村]
“奇”,奇在发现桃花源的过程。武陵渔人划着小船,沿着溪流往上游走,忽然遇到一座桃花林。这座桃花林,以前不仅没人发现过,也没听别人说起过,更妙的是土生土长的渔人遇到桃花林时竟然已“忘路之远近”,为下文再寻时“遂迷,不复得路”埋下伏笔,此一奇也。渔人没想到夹岸的桃花林,竟然有几百步之遥,林中竟然一棵杂树也没有,并且“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景色如此之美,更勾起渔人的好奇心:这片桃林究竟何人所植?何人所居?此景只应天上有,莫非瑶池落凡尘?如能见到传说中的仙女,岂不是前生修来的福分?渔人“欲穷其林”,决心一探究竟,此二奇也。走尽桃林,看见一座山,发现一个山洞,山洞里竟然透出光亮来,真是奇妙至极!没想到的是,渔人从洞进去,竟发现了另一番的“洞天福地”,此三奇也。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使文章充满了神奇色彩!
“美”,不仅途中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景色美得令人陶醉,桃花源的环境也美得让人心旷神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里的生活更是美得令人心驰神往:“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今天看来,这种生活也许很平常。但与东晋末年的现实社会(政权更迭、局势动荡,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相比,桃花源里的生活虽不算天上仙境,但已是人间天堂!
“乐”,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生活和平安乐;渔人作客桃花源,乐不思蜀!桃花源人乍见渔人,大吃一惊:多少年没见到桃花源以外的人!外面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竟然还能遇见外人?……“吃惊”并没有减少桃花源人淳朴好客的天性,他们热情地邀请渔人到家做客,“设酒杀鸡做食”“皆出酒食”。通过交谈,既表现了桃花源人的单纯善良,也表现了他们的孤陋寡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他们却自得其乐,不愿为外面的纷繁扰乱这里的宁静,所以临别时告诫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迷”,再寻迷路。临别告诫,渔人一一连连答应,也许还曾赌咒发誓;但出去后却不守承诺,“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这也间接反映外面世界之人的精神面貌:连看似爽直的渔人都如此心怀叵测,其他人更是尔虞我诈、阴险狠辣……不由得让人为桃花源里的人担起心来。好在,最后竟“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为何会迷路?是渔人心慌做乱了标志,还是桃花源里的人故意弄乱了标志?不得而知。反正它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梦一样的谜,谜一样的梦!至于渔人的下场,是被太守以撒谎罪绳之以法,还是不守诺言自食其果?也是一个谜;关于刘子骥,寻访未果,病终收场,仿佛受了诅咒,以致“后遂无问津者”,更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有位哲人说过:“没有谜的艺术品,称不上伟大的作品。”维纳斯的断臂、蒙娜丽莎的微笑、《红楼梦》的结局……正因为有着梦一般的谜,才使它们千古流芳!
世外桃源,人间天堂!一个梦想,触手可及,却一做千年;一个心愿,人们翘首企盼,却总在波光云影里闪现……这就是桃花源的魅力,这就是魅力桃花源!
[作者通联:江苏连云港市新浦区公园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