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谢尼·塔尔科夫斯基诗选

来源 :扬子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30595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谢尼·亚历山大维奇·塔尔科夫斯基(1907—1989),俄国诗人、翻译家。导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的父亲。阿尔谢尼·塔尔科夫斯基的诗纯净质朴,敏感于日常事物,关注生活的永恒性。同时,他的诗中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与时代的疏离感。塔尔科夫斯基的诗表面上与他所生活的时代无关,但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是以一种个人化的姿态审视时代的变革。
  “你总穿着黑色的衣裙……”
  你总穿着黑色的衣裙,
  夜晚到来,等待黎明,
  在空旷的房子里,你不睡,
  仿佛在歌谣中生活。
  钟声的风吹拂在
  夜晚教堂的圆顶,
  软弱的梦飞来,
  经过你的房间。
  空旷的房子很好——
  没有镜子,没有黑暗,
  总穿着黑色的衣裙,
  你已经忘记了我。
  你会为我解开无数个梦,
  只是要呼唤名字。
  你将会回忆我——
  在真实中睁开眼睛。
  如果天使飞翔
  在夜晚教堂的圆顶,
  如果玫瑰盛开
  在你房间的黑暗里。
  昨天我从清晨开始等待
  昨天我从清晨开始等待,
  他们猜,你不会来,
  你记得,曾是怎样的天气?
  像是节日!我没穿外套就出了门。
  今天,你来了。为我们准备了
  特别阴郁的一天,
  这场雨,且天色已晚,
  这沿着冰冷树枝流淌的水滴。
  言语不能抚慰,手帕无法拭去……
  “我与一切告别……”
  我与一切告别,告别我曾是的
  还有蔑视的,厌恶的和爱过的。
  我开始新鲜的生命
  告别昨日的皮肤。
  不再期待来自我的消息,
  我与我彻骨地道别。
  终于,站在了我的上空,
  割绝我厌弃的灵魂,
  我将我留给虚空,
  无情地望着我——望着他。
  你好,你好,我冰冷的盔甲,
  你好,无我的面包和无我的酒。
  黑夜的梦幻和白日的蝶,
  你好,无我的一切和无我的你们!
  我阅读未曾写出的书页,
  倾听完整苹果的完整语言,
  倾听白色云彩的白色话语,
  但无法为你们保留任何词句,
  因为我曾是一只损耗的容器,
  不知为何,我把自己打碎。
  手中不再握有变化的环境,
  我不会再向你们诉说。
  只是人,鱼类和石头,树叶和青草,
  曾经在我中找到过一些词语。
  月亮童话之二:月亮与猫
  在月光的屋顶,如喀迈拉,
  猫哼着鼻音撕叫,
  声音刺穿高空中
  危险的柠檬灰色锥面。
  夜的回音从排水沟
  挤出,向着沥青,
  它靡菲斯特式的笑声
  曲折且沙哑的低音。
  而在这野蛮的艺术中
  置入一位城市居民。
  他让自己的预感和知觉
  带有男性嫉妒的色调。
  他相信,自然中的黑夜
  是暗的碎布,是一口梦。
  這黑夜——是他的仆役。
  他望着月亮的号角,
  那里如焦点汇集着
  猫的埃及式眼眸。
  随后,他饮下一口失眠。
  欧律狄刻
  人只有一个
  身体,形单影只。
  灵魂厌倦
  封闭的皮囊
  长着耳朵
  和五戈比大小的眼睛。
  还有皮肤——伤痕重叠,
  包裹着骨头。
  飞出角膜
  向着天渊
  向着冰冷的辐条,
  向着鸟儿的飞轮。
  透过自己的
  鲜活监牢的铁栏
  听到森林和农田的响板,
  来自大洋的号角。
  离开身体的灵魂是有罪的
  犹如身体未着衣衫——
  没有意愿,没有事业,
  没有构思,没有诗行。
  一道无解的谜语:
  在那无人跳舞的舞池
  跳完舞后,
其他文献
2013年9月~10月,大型视听驻场秀《鸟巢·吸引》2013演出季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共计演出22场,观演人数达到20万人次。本演出季以“万物相互依存,感受爱的吸引”为主题,融合音乐、舞蹈、激光水幕、空中威亚特技等多种表演形式于一体,讲述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故事。  故事有三位主角:象征大自然的女主角“凌”、代表人类的男主角“凡”和反自然、吸食色彩的“色魔”。剧情梗概:在
期刊
暮色般衰微,但被晨光照耀  小嘴乌鸦,奄奄一息  是从一个庞大的黑夜  逃离的、一点小小的黑  在你手上,在太阳下  它几乎睁不开眼睛  早春,風吹着,雪地清凉  这团墨汁,因渐渐凝固  而显得静美,已无法用以书写  春夜  世界尽头只是间空屋  身体和影子逐渐贴近  穿过缝隙的光,仿佛刀  隐约可见。越快越锋利  越薄,薄如一纸  我到过多远,终无所获  疾驰的列车,一行行停下来  我所处的大地
期刊
木匠阿三  五十八岁的阿三,原来是个木匠  會做简单的雕花床和宽口棺材  一个月前,锯掉了两根手指  缺了手指的阿三,在人群里失重  掉进厚重的自责里。而掉进河里  是用斧锯换了渔网,改习捕捞术  村民说:阿三鱼没捕到  却被鱼捕了去;他们说——  三十天前架在刀上,三天前漂在河上  今天之后,挂在了墙上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一块肉体  看着一只甲虫撞在墙上,跌倒在地  就像那天,我在狮子林  用膝
期刊
斧头和镰刀雕刻的塑像  植根于热恋的大地  ——他们是工人、农民、学生、报童  就是身边熟悉的兄弟姐妹  深陷黎明前的黑暗  步履艰难,镣铐锁双脚  目光透出坚毅  脊梁挺直,随时准备砸烂一个旧世界  顺从,华盖自然落到头上  不屈,死亡又算什么  今天在这里倒下,必将  化成黑夜里的一盏明灯  可以穿透恐怖的幕墙  一个文弱书生,甚至满脸稚气的孩子  在血雨腥风中成了钢铁战士  骨骼年轻,赤诚如
期刊
倒立  逻辑主义者的暮春滑道上,收不住脚步。  那么多快乐的人  他们很真诚,不做假,真快乐  他们亢奋的声音此起彼伏地尖叫着。  他们先看到倒立者的双脚、腿、小腹、胸  继而是脖子上的青筋,涨红的脸  继而看到了他奇怪的全貌。  他们不相信夏天会突然提前到来。  逻辑主义者们  拥挤在狭窄的暮春滑道上喧闹。  倒立者,这个反逻辑主义者。  他继续用双脚观察了一会儿这个世界。  桥上  早晨……在
期刊
像鸟儿张开羽翼  聆听天空的回声——  一百年前一个时代的苏醒  从黑暗到黎明,红日  从东方升起  对,中国红  就是嘉兴南湖红船的红  就是红色旗帜的红  就是战火红雪山红七月红的红  和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关系  在中国红里找到光芒  燦烂的今天历经残阳如血的黄昏  “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红色记录下中华儿女的忠诚  鲜血和青春献给真理  中国红就是向上的色彩  饱满而深沉  里面
期刊
1  七月 上海徐家汇公园  蝉鸣也是一种初夏气息  与刺入梧桐树叶间的日光缠绕  百代小楼 通体红色  辉光闪现  建筑只是年月的容器  往来其中的人  才是精魂  1935年5月3日  《义勇军进行曲》在此首次灌制  将这幢小红楼 兴起  燃成星火 缔结曙光  这簇星火 经久不熄  就此燎原 传颂至今  2  1931年 东北地裂  古帝长城之影弃绝夕阳  垛口参差 阻隔阴阳  是绵延跌宕的龙
期刊
当下这一场肆虐全球并还在蔓延的病毒已经从整体上改变了这个世界。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生活在这个地球不同地域的人们都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巨大的变化。吉狄马加的长诗《裂开的星球》,试图回答当下世界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诗人问道:  当东方和西方再一次相遇在命运的出口  是走出绝境,还是自我毁灭?左手对右手的责怪,并不能  制造出一艘新的挪亚方舟,逃离这千年的困境。  诗人接着写道:  哦,人类!这是消
期刊
第一歌 回溯与追寻  一团混沌之火在大铜鼓上留下太阳纹。  第一滴水乃冰川之汗,坠落于  孕育的诱惑:沱沱河奔涌,斑头雁振翅。  七八月间青藏高原雨雪飞红景天绽放,  人的劳作蕴含仪式,信念开阔而厚重,  一滴水就是一条江,一个人,一支族裔。  金沙江拐了七个大弯,峡江奔如迅雷,  扬子江,水之集大成者,如诗之李杜。  山平水阔大城浮①,上海诞生于交汇口;  徒步三角洲,我弹奏起河流的七弦琴:  
期刊
吉狄马加1961年出生于四川一个古老的彝族家庭,这一出身至关重要,当我们阅读他的诗歌,总会听到来自彝族古老民间传统的回声,他是在这些传统中耳濡目染长大的。尽管他后来完成了大学学业,同时从世界其他诗人那里汲取了营养,但是他从来没有摒弃这一神秘的源头,这在他少年时便筑建了他的想象空间,也构成了他诗歌创作的基石,我称之为史诗的基石,这一点与聂鲁达有相似之处。  吉狄马加寻找以其民族的古老信仰为根基的叙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