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纯属偶然,发现先生的书桌上躺着一本借来的书——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顺手翻开,导言里的两个段落扑入眼帘——
“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喜欢。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对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师就像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无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认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些赖此业谋身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了。”
哦,上帝!帕尔默难道拥有非凡的洞察力?不然,他如何知晓我的心灵?这两个段落似乎写的就是我——一个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又时常困惑甚至痛苦的我!
于是,感觉帕尔默就在我的面前,他娓娓地阐述着。而我,静静地聆听着,默默地开始了心灵之旅……
帕尔默觉得,我们中的很多人,是出于心灵的原因,再加上热衷某些学科、乐于帮助人们学习等愿望的激励而成为教师的。但年复一年,随着教学生涯的延续,我们中的很多人失去了这种心灵的力量。帕尔默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带着理解、怀着宽容,对教师的内心进行了充分地剖析。
在充分剖析教师失落的心灵的同时,帕尔默反复充满激情地指点——“心灵才是干好所有工作的源泉!”“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那些我们服务的对象”,这位睿智的“心灵之师”,激励、引领我们勇敢地在教学中把我们的心灵找回。
帕尔默给予我们勇气。“不要害怕”,可以有恐惧,但“不必置身心于恐惧之中,可以在好奇、希望、同感或诚实这些与我心的恐惧一样真实的感受中教学。”我们与学生是“共舞舞伴”,应该“亲切地款待”学生。我们要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不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不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这样,当我们体谅学生恐惧的心灵而倾心教学时,学生就会把我们看成是能够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学生也就会“亲切地款待”我们,我们也就会因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不断成长、不断提升。
帕尔默给予我们信心。外部强制力量的工具偶尔可以在教学中发挥作用,但是并不能取代威信。从“威信”这个词本身的词义来看,原创是其核心内涵。权威、威信是来自教师的内在生命。权威、威信赋予给那些被认为是原创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行动和自己的生活的原创者,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扮演远远疏离于自己心灵的角色。
帕尔默给予我们忠告。教学改革仅仅依靠增加拨款额、重组学校结构、重新编制课程以及修改教科书,是永远不能够成功的,如果缺失了作为优秀教学之源泉的人的心灵,提供上述所有一切都不能改变教育。教学仅仅靠技巧是不够的,当我们不了解自我时,就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个人的、深层的意义上吃透学科,就会廉价地模仿,那样只能是东施效颦。
帕尔默引导我们探索。每一位教师应该在教学方式和自身之间找到一致性,面对学科、学生,面对方法、技巧,面对制度、指令,我们不能忘记与自我对话:“我有这样的天分去做吗?我内心呼唤我这样做吗?这是我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交汇中特别倾心的天地,还是别人对我生活的应然设想?”我们应找到并理解作为一个教师的自己所拥有的个性,并顺着本性去学习可能有帮助的策略。我们不需要像专业文化鼓励我们去做的那样,用教学技巧来掩盖我们主观本来的面目,相反,我们可以利用教学方法、技巧使自我天资更好地表现出来,把自己的灵魂状态、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从而产生最优秀的教学。
读《教学勇气》,心灵一次又一次与之共振。既然教学是我真正倾心的工作,那么就让教学牵动我的心,打开我的心,哪怕是伤了我的心!因为有帕尔默的叮咛——“越是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不要害怕!”我要勇敢地保持心灵的开放,把自己、学生、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不管辛劳,不管困难,一路坚持真我,一路吸纳成长,一路乐此不倦!
最后,我想把帕尔默与他的《教学勇气》推荐给这样的一些老师——
“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帕尔默语)
(作者单位:通州市实验小学)
“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喜欢。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对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师就像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无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认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些赖此业谋身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了。”
哦,上帝!帕尔默难道拥有非凡的洞察力?不然,他如何知晓我的心灵?这两个段落似乎写的就是我——一个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又时常困惑甚至痛苦的我!
于是,感觉帕尔默就在我的面前,他娓娓地阐述着。而我,静静地聆听着,默默地开始了心灵之旅……
帕尔默觉得,我们中的很多人,是出于心灵的原因,再加上热衷某些学科、乐于帮助人们学习等愿望的激励而成为教师的。但年复一年,随着教学生涯的延续,我们中的很多人失去了这种心灵的力量。帕尔默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带着理解、怀着宽容,对教师的内心进行了充分地剖析。
在充分剖析教师失落的心灵的同时,帕尔默反复充满激情地指点——“心灵才是干好所有工作的源泉!”“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那些我们服务的对象”,这位睿智的“心灵之师”,激励、引领我们勇敢地在教学中把我们的心灵找回。
帕尔默给予我们勇气。“不要害怕”,可以有恐惧,但“不必置身心于恐惧之中,可以在好奇、希望、同感或诚实这些与我心的恐惧一样真实的感受中教学。”我们与学生是“共舞舞伴”,应该“亲切地款待”学生。我们要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不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不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这样,当我们体谅学生恐惧的心灵而倾心教学时,学生就会把我们看成是能够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学生也就会“亲切地款待”我们,我们也就会因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不断成长、不断提升。
帕尔默给予我们信心。外部强制力量的工具偶尔可以在教学中发挥作用,但是并不能取代威信。从“威信”这个词本身的词义来看,原创是其核心内涵。权威、威信是来自教师的内在生命。权威、威信赋予给那些被认为是原创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行动和自己的生活的原创者,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扮演远远疏离于自己心灵的角色。
帕尔默给予我们忠告。教学改革仅仅依靠增加拨款额、重组学校结构、重新编制课程以及修改教科书,是永远不能够成功的,如果缺失了作为优秀教学之源泉的人的心灵,提供上述所有一切都不能改变教育。教学仅仅靠技巧是不够的,当我们不了解自我时,就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个人的、深层的意义上吃透学科,就会廉价地模仿,那样只能是东施效颦。
帕尔默引导我们探索。每一位教师应该在教学方式和自身之间找到一致性,面对学科、学生,面对方法、技巧,面对制度、指令,我们不能忘记与自我对话:“我有这样的天分去做吗?我内心呼唤我这样做吗?这是我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交汇中特别倾心的天地,还是别人对我生活的应然设想?”我们应找到并理解作为一个教师的自己所拥有的个性,并顺着本性去学习可能有帮助的策略。我们不需要像专业文化鼓励我们去做的那样,用教学技巧来掩盖我们主观本来的面目,相反,我们可以利用教学方法、技巧使自我天资更好地表现出来,把自己的灵魂状态、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从而产生最优秀的教学。
读《教学勇气》,心灵一次又一次与之共振。既然教学是我真正倾心的工作,那么就让教学牵动我的心,打开我的心,哪怕是伤了我的心!因为有帕尔默的叮咛——“越是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不要害怕!”我要勇敢地保持心灵的开放,把自己、学生、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不管辛劳,不管困难,一路坚持真我,一路吸纳成长,一路乐此不倦!
最后,我想把帕尔默与他的《教学勇气》推荐给这样的一些老师——
“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帕尔默语)
(作者单位:通州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