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基础,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然而,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好坏足以影响其一生的学习生活。为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 小学生 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 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根据大纲和小学语文整改精神,在教学中,应该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以读、背、说、写为主要的活动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逐步具备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能力。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基础,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也才能事半功倍。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呢?
1、推荐适合的、学生喜欢的读物。⑴根据学生实际推荐读物。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鲜明的形象、活泼的内容,可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卡通、动漫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年级的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引人入胜的读物;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如《世界著名童话》、《西游记》等世界名著;⑵根据教学需要推荐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也有助于語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养成了阅读习惯、培养了阅读兴趣。如学习《赤壁之战》,可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
2、营造阅读氛围。首先,在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诗词、名言等,让孩子孕育在浓浓的书香中。其次,我不禁发动学生向班级捐献图书,还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定量的图书,利用节日建议家长带孩子买书,建议家长买书给孩子当生日礼物……把班级的四个角落都设置成图书角,教室墙壁上也挂满了各种课外书、报刊,让学生在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拿到自己喜欢的书,找到自己需要的一切。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知道预习,教方法。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⑴熟读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⑵边读边想 ,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⑶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在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阅读的形式要多样化。⑴读一读、画一画。学生读书后,总有一种想表达的冲动,根据小学生喜欢“涂鸦”的特点,可要求学生画出所读的故事情节,并配有文字说明,然后不定期地举办画展,让学生互相欣赏画作,从而感受阅读的成功和创作的乐趣;⑵读一读、演一演。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演的潜能和表现欲望,这就要求学生把所读改编成课本剧、童话剧等,并且要利用班队会进行课本剧、童话剧等的表演,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⑶读一读、讲一讲。讲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可经常要求学生开“故事会”,给学生提供讲说的机会,为了激励学生,每次还应评出“故事大王”;⑷读一读、比一比。朗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所以要经常开展诗文朗诵会,比一比,谁朗读得最棒,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良好语感。
3、上好精读课。教学法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如,为积累知识为目的,可以精读;为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为搜集资料,可以跳读等。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三、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快乐,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自觉地去学习,去探索。学生只有对读书感兴趣,才会在阅读方面有最好的收获。在学校,教师每天留出一刻钟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读报,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儿童的自觉行为,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寝食难安。在这当中,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抓住重点,精读品味。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读出感情,在此基础上知道背诵。这样既完成了课内的教学任务,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2、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突出主体。新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要求读通、熟读,精读课文还要求读出感情,有些篇目还要求背诵。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充分地读书,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书中有所感悟,在读书中培养语感,在读书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把朗读过程渗透阅读中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不同理解和体会,在朗读中重音、停顿、语气等都会有差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评议过程,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评读的步骤为:指名读—评读—带着理解读。实践证明:评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评议中能抓住关键词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评读能真正做到以读代讲,突出主体。
四、指导学生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多读,发展学生的语言
朗读是学生学习作者的书面语言的一种重要手段;说话是学生自己口头语言的表达。要把话说的好,说的形象生动,合乎逻辑,能准确地表达情意,就得先朗读课文,先学习书面语言,灵活运用书面的语言来表达情意。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读正确、读流利。要学生读正确流利首先就要抓好识字教学,而且要不断巩固识字。其次,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做到多读少讲,甚至做到以读代讲。
五、启发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陶冶学生的情感
如何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我们只有启发思考、想象、查解了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感染,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表达的愿望,才能使他们自然地读出感情来。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加强朗读训练,全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讓孩子尽情徜徉于激情和人文的课外阅读中,孩子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
六、加强读写结合训练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仿写、改写、缩写等训练。实践证明,让学生在读写说的过程中更好的感知了课文,理解了课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教师应结合实际让学习力不从心的学生得到启发,激励学生敢于阅读,敢于发言。学生没有了紧张、畏惧心理自然而然地投入阅读学习中,同事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学习是一件很舒服和愉快的事情,激起了阅读兴趣和阅读愿望,体现了人文精神。还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接受新的教学思想,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再上新台阶。这样,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2 刘毅.语文教改新趋势[M]
3 苏立康.小学学科教学论(语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 小学生 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 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根据大纲和小学语文整改精神,在教学中,应该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以读、背、说、写为主要的活动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逐步具备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能力。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基础,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也才能事半功倍。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呢?
1、推荐适合的、学生喜欢的读物。⑴根据学生实际推荐读物。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鲜明的形象、活泼的内容,可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卡通、动漫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年级的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引人入胜的读物;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如《世界著名童话》、《西游记》等世界名著;⑵根据教学需要推荐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也有助于語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养成了阅读习惯、培养了阅读兴趣。如学习《赤壁之战》,可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
2、营造阅读氛围。首先,在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诗词、名言等,让孩子孕育在浓浓的书香中。其次,我不禁发动学生向班级捐献图书,还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定量的图书,利用节日建议家长带孩子买书,建议家长买书给孩子当生日礼物……把班级的四个角落都设置成图书角,教室墙壁上也挂满了各种课外书、报刊,让学生在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拿到自己喜欢的书,找到自己需要的一切。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知道预习,教方法。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⑴熟读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⑵边读边想 ,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⑶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在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阅读的形式要多样化。⑴读一读、画一画。学生读书后,总有一种想表达的冲动,根据小学生喜欢“涂鸦”的特点,可要求学生画出所读的故事情节,并配有文字说明,然后不定期地举办画展,让学生互相欣赏画作,从而感受阅读的成功和创作的乐趣;⑵读一读、演一演。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演的潜能和表现欲望,这就要求学生把所读改编成课本剧、童话剧等,并且要利用班队会进行课本剧、童话剧等的表演,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⑶读一读、讲一讲。讲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可经常要求学生开“故事会”,给学生提供讲说的机会,为了激励学生,每次还应评出“故事大王”;⑷读一读、比一比。朗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所以要经常开展诗文朗诵会,比一比,谁朗读得最棒,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良好语感。
3、上好精读课。教学法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如,为积累知识为目的,可以精读;为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为搜集资料,可以跳读等。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三、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快乐,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自觉地去学习,去探索。学生只有对读书感兴趣,才会在阅读方面有最好的收获。在学校,教师每天留出一刻钟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读报,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儿童的自觉行为,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寝食难安。在这当中,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抓住重点,精读品味。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读出感情,在此基础上知道背诵。这样既完成了课内的教学任务,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2、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突出主体。新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要求读通、熟读,精读课文还要求读出感情,有些篇目还要求背诵。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充分地读书,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书中有所感悟,在读书中培养语感,在读书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把朗读过程渗透阅读中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不同理解和体会,在朗读中重音、停顿、语气等都会有差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评议过程,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评读的步骤为:指名读—评读—带着理解读。实践证明:评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评议中能抓住关键词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评读能真正做到以读代讲,突出主体。
四、指导学生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多读,发展学生的语言
朗读是学生学习作者的书面语言的一种重要手段;说话是学生自己口头语言的表达。要把话说的好,说的形象生动,合乎逻辑,能准确地表达情意,就得先朗读课文,先学习书面语言,灵活运用书面的语言来表达情意。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读正确、读流利。要学生读正确流利首先就要抓好识字教学,而且要不断巩固识字。其次,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做到多读少讲,甚至做到以读代讲。
五、启发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陶冶学生的情感
如何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我们只有启发思考、想象、查解了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感染,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表达的愿望,才能使他们自然地读出感情来。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加强朗读训练,全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讓孩子尽情徜徉于激情和人文的课外阅读中,孩子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
六、加强读写结合训练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仿写、改写、缩写等训练。实践证明,让学生在读写说的过程中更好的感知了课文,理解了课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教师应结合实际让学习力不从心的学生得到启发,激励学生敢于阅读,敢于发言。学生没有了紧张、畏惧心理自然而然地投入阅读学习中,同事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学习是一件很舒服和愉快的事情,激起了阅读兴趣和阅读愿望,体现了人文精神。还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接受新的教学思想,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再上新台阶。这样,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2 刘毅.语文教改新趋势[M]
3 苏立康.小学学科教学论(语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