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专业课程建设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基于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文章从高职金融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出发,对新时期高职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进行了实践探究。
关键词:金融专业;课程思政;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金融专业教育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中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天然使命,树立以金融视角服务行业发展、企业发展的意识,做敬业、诚信的中国金融践行者。金融专业课程思政从专业课程角度出发,在专业技能培养中融入思政教育,通过培育学科素养实现三全育人,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学习的同向同行。
一、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
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离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并且要将其作为学习和实践的指南。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坚持“一课双责”,即各门课程既要讲授专业知识,又要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领,通过对学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形成的引导、对理想信念的教育,把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进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实现金融课程教学效果与思政育人效果的同步提升。
二、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深刻变革的经济社会,利益格局在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深刻变化,各种思想多样杂陈,各种力量竞相发声,不良思想干扰着高职学生的成长。主流意识形态与多样化社会思潮长期并存,社会的负面信息正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渗透到高职校园,对高职学生的思想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甚至导致部分学生的“三观”扭曲,行为不端。而金融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原因,尤其容易被不良思想倾向所影响,如错误的金钱观、成就观等,这些都会给他们未来的发展埋下祸患。
(二)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
强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是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举措,然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教学方法失当,课程与思政两张皮,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代入感、体验感不足,因而教学效果不佳。正是由于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以致于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自己的专业学习关联不大,对自己未来就业帮助也不大,甚至有些学生更没有在专业课课堂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与思想准备。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如盐在水,对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如果不能润物无声,那么,金融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
一些金融专业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实现方式等理解并不到位,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尚存差距。一些教师由于自身学习状况的局限,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理论存在模糊认识。教学中,他们错误地认为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无关,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认知方面存在的偏差,使某些教师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政内容与专业课内容脱节,为表现思政而讲思政,金融专业的课程思政,“水课”替代了“金课”。
三、课程思政融入金融专业教学的路径
(一)找准高职金融专业课程“思政入课堂”的切入点
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找准高职金融专业课程“思政入课堂”的切入点,用案例分析、小型辩论、课堂讨论、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效的思政课程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学会用理论诠释现实金融市场的变化,做好理论与实践的平衡。“遵循‘参与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要义,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积极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何通过金融课程教学突出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真正有效地实现思政教育从专人向全员的创造性转化,有效引导广大师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
(二)引领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坚定大国金融梦想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中国金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金融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教师要适时、适机地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坚定大国金融梦想。如通过介绍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在讲授债券、优先股等专业知识时,我们为学生融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过“讲话”内容的讲解分析,引导学生不忘初心,树立四个自信,坚定学生大国金融的梦想。而项目教学、实践教学等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和进取意识。探索实践中,我们以“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方式将家国情怀等内容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激发了学生报效祖国金融发展的理想和梦想。
(三)创新教学形式,传道授业解惑
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进行浸润式的教学,帮助学生服务意识以及服务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共同的形成、发展、成型。叠加专业化思政课程,体系化的思政教育,使学生得到系统的教育和指导,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程的接受度,强化教学效果。”。我们的教育目的是立德树人,通过课程思政这种教育形式,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创新教学形式,通过“案例警示”、话题讨论等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传道授業解惑”,用教师自己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感。
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最终必将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基于此,它需要所有教育教学参与者的共同努力。“结合学生实际,提炼出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对照、借鉴、警戒,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廉洁奉公、文明竞争’的职业道德观,使道德培育制度化、规范化。”通过深入挖掘金融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找准“思政”切入点和融合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金融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为我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美佳,罗禧,杨子桦。地方高校民族文化传承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7):125-126。
作者简介:李彤(1964-),男,汉族,天津市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副教授,主要从事金融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
关键词:金融专业;课程思政;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金融专业教育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中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天然使命,树立以金融视角服务行业发展、企业发展的意识,做敬业、诚信的中国金融践行者。金融专业课程思政从专业课程角度出发,在专业技能培养中融入思政教育,通过培育学科素养实现三全育人,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学习的同向同行。
一、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
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离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并且要将其作为学习和实践的指南。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坚持“一课双责”,即各门课程既要讲授专业知识,又要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领,通过对学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形成的引导、对理想信念的教育,把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进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实现金融课程教学效果与思政育人效果的同步提升。
二、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深刻变革的经济社会,利益格局在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深刻变化,各种思想多样杂陈,各种力量竞相发声,不良思想干扰着高职学生的成长。主流意识形态与多样化社会思潮长期并存,社会的负面信息正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渗透到高职校园,对高职学生的思想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甚至导致部分学生的“三观”扭曲,行为不端。而金融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原因,尤其容易被不良思想倾向所影响,如错误的金钱观、成就观等,这些都会给他们未来的发展埋下祸患。
(二)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
强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是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举措,然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教学方法失当,课程与思政两张皮,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代入感、体验感不足,因而教学效果不佳。正是由于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以致于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自己的专业学习关联不大,对自己未来就业帮助也不大,甚至有些学生更没有在专业课课堂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与思想准备。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如盐在水,对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如果不能润物无声,那么,金融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
一些金融专业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实现方式等理解并不到位,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尚存差距。一些教师由于自身学习状况的局限,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理论存在模糊认识。教学中,他们错误地认为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无关,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认知方面存在的偏差,使某些教师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政内容与专业课内容脱节,为表现思政而讲思政,金融专业的课程思政,“水课”替代了“金课”。
三、课程思政融入金融专业教学的路径
(一)找准高职金融专业课程“思政入课堂”的切入点
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找准高职金融专业课程“思政入课堂”的切入点,用案例分析、小型辩论、课堂讨论、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效的思政课程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学会用理论诠释现实金融市场的变化,做好理论与实践的平衡。“遵循‘参与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要义,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积极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何通过金融课程教学突出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真正有效地实现思政教育从专人向全员的创造性转化,有效引导广大师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
(二)引领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坚定大国金融梦想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中国金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金融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教师要适时、适机地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坚定大国金融梦想。如通过介绍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在讲授债券、优先股等专业知识时,我们为学生融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过“讲话”内容的讲解分析,引导学生不忘初心,树立四个自信,坚定学生大国金融的梦想。而项目教学、实践教学等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和进取意识。探索实践中,我们以“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方式将家国情怀等内容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激发了学生报效祖国金融发展的理想和梦想。
(三)创新教学形式,传道授业解惑
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进行浸润式的教学,帮助学生服务意识以及服务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共同的形成、发展、成型。叠加专业化思政课程,体系化的思政教育,使学生得到系统的教育和指导,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程的接受度,强化教学效果。”。我们的教育目的是立德树人,通过课程思政这种教育形式,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创新教学形式,通过“案例警示”、话题讨论等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传道授業解惑”,用教师自己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感。
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最终必将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基于此,它需要所有教育教学参与者的共同努力。“结合学生实际,提炼出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对照、借鉴、警戒,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廉洁奉公、文明竞争’的职业道德观,使道德培育制度化、规范化。”通过深入挖掘金融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找准“思政”切入点和融合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金融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为我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美佳,罗禧,杨子桦。地方高校民族文化传承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7):125-126。
作者简介:李彤(1964-),男,汉族,天津市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副教授,主要从事金融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