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上下班高峰期,郑州人民路与二七路的交汇处都变为一个巨大的移动停车场,这座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正处在第一条地铁建设所带来的冲动中。这项为期五年的工程,正在迈入攻坚期。而比之更为迫切的是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这正成为郑州缓解“地荒”所打出的下一张牌。
按照河南省分配下来的任务,在接下来的5年中,郑州市将建设超过4000万平方米的各类保障房。而之前的5年中,整个河南省保障房建设总量为4952万平方米。对郑州来说,这张“军令状”绝不轻松。
郑州市“十二五”保障房建设规划(讨论稿)显示,从今年到2015年,保障房用地供应总量为20481亩,其中今年的任务量为3510亩。
郑州市国土局人士表示,以往每年的住宅用地供应量大概在200~300公顷(约3000亩~4500亩)。以此数据看,仅保障房用地就接近这一平均水平。
压力之下,郑州开始瞄准城中村及远郊村的土地;另一方面,着手尝试引入制造企业参与建公租房,缓解土地及资金压力。
严格来讲,此两种对策游走于政策边缘。前者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后者为工业用地。国土资源部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这两类土地能否用于保障房建设,目前尚无明确政策。“是新出现的情况,政策是否允许还需要观察。”
“从省里到市里,落实保障房用地的压力非常之大,从上到下都在找地。” 接近河南省政府的人士说。
地荒压力
53823套房,700万平方米,140公顷土地。无论房管局还是国土局,这一串数字都已背得滚瓜烂熟。
“要说困难,毫无疑问是资金和土地。”郑州市房管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白天说。而郑州市国土局土地利用处更是经历了高速运转的一个月。“整个3月到现在,市本级、各区县、包括开发商,都在找地。无论地块大小,先上报再说。”土地利用处副处长孙春雷说。
按照计划,2011年郑州市将供应702.1万平方米保障房。孙春雷告诉《财经国家周刊》,指标层层下达后,郑州市政府针对供地召开过多次会议,对用地量进行测算,最终这一数字被确定在140公顷左右。“整个3、4月份,我们都在加班加点找地,现在已经全部落实到具体地块。”
孙说,“上面如果有决心,我们就没有问题。”
现实困境依然存在。“保障房计划很可能会落空。”当地一位开发商说,“三方面制约,制度、资金和土地,现在看,前两项都没问题,但郑州太缺地了。”
华创证券曾于3月底赴河南调研,其提供的数据显示,郑州的保障房供地分为四类:
首先,目前“四证齐全”、可以开发的土地53公顷;其次,已经获批、正在征收的土地20公顷;第三,已经审批核准的郑州市航空港区、富士康、格力电器等企业可用于建设公租房的土地47公顷;最后,国土资源局规定2011年出让的每一宗住宅用地的10%必须配建保障房,约为30公顷。
“总体上看,郑州市2011年保障房的土地需求已全部落实。”华创证券分析师华中炜说。
4月17日,在郑州某开发商的办公室里,《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见证了这样一幕:一名当地规划局人士前来游说,他自称手中有330亩工业用地。“已经拿到土地证,要不要?”
开发商当即表示,只拿住宅地块,不做工业地产。该规划局人士颇为不屑。“拿地思路要放宽。”他说,“先盖上标准厂房再说,过半年后,想盖啥就盖啥。”“省里市里不断开会,要落实土地的压力特别大,从上到下都在到处找地,有工业用地就赶紧拿。经适房已经没有地了。政府急了说变性就变。”
该规划局人士走后,当事开发商说,“土地就缺到这种程度。”
就全国而言,每年所供的国有建设用地中,住宅用地比例偏低,郑州也是如此。当地人士做过统计,每年住宅用地量仅占总量的三成左右。
但孙春雷并不认可这一说法。“我们没有厚此薄彼一说,每年用地量多少也比较科学。比如开发区工业化进程快,招商很频繁,而且工业用地地块相对比较大,总量就变大了。”
孙春雷表示,郑州受困于用地指标与实际用地需求的巨大反差。“比如给的指标是10平方公里,而需求却是50平方公里,就得考虑各种地块兼顾到。”
郑州国土、房管系统的多位官员均认为,2011年供地任务完成无忧。但2012年,郑州的保障房建设面积比今年更为庞大。
郑州市“十二五”保障房建设规划(讨论稿)数据显示,2012年郑州将建设808.9万平米保障房,比今年多出100万平米。明年的土地怎么解决,已经摆上台面。
根据郑州国土局方面的说法,其用地处已着手明年工作,开始往省里和国家上报用地指标,各个县市包括区里,开发商等,已经开始做工作。“经适房提的早,前几年就做工作了,该报批报批、该征收征收,今年有一批新增用地已经在征收阶段。”
除了提前进行土地收储征收,郑州市的另一做法是压缩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由于各地用地指标均为自行上报一个总数,工业用地的减少,将可能提供更多住宅用地。
“工业用地也一样缺,有的面积太小就不给批地了,直接盖标准厂房。”孙春雷说。
耕地占补平衡是各地惯常手段,占用耕地后,另觅新地开垦为农田,以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但在郑州,因为缺地,当地耕地占补平衡已经很难,有一些要到驻马店等地方搞异地平衡来置换指标。
“不能再继续摊大饼,国家控制用地量是理性的做法。”孙春雷说。
据《财经国家周刊》调查,目前郑州对于工业用地的标准是,一公顷的投资强度不少于3500万元,以前这一数字是2000万元。这意味着一公顷土地上必须有更大的承载力。“原先开一个工厂的用地,现在要开两个厂。”
河南省最近下发文件,对工业用地的容积率做出新规定,除个别地区外,容积率不得小于1,对工业用地提出了更高要求。
工业用地新尝试
5年,20481亩保障房用地供应,这对每年住宅储备总量4000多亩的郑州而言困难重重,工业用地正在成为新宠。
郑州2011年的160公顷保障房用地中,有47公顷出自企业,其中大部分为工业用地。
郑州国土局人士表示,航空港区有6000多套保障房,“是今年比较特殊的一块”。这部分公租房所有者为富士康公司,再加上西开发区等地的格力电器、海马汽车,制造企业成为郑州公租房建设的主角。
华创证券策略研究员郭艳红表示,郑州目前在做详细规划,随后将上报到住建部和国土部。“到底能不能用工业用地做保障房。我觉得政府还是鼓励的可能性大一些,只靠政府来建公租房是不可能的,这么多资金怎么出?”
郑州在等待审批的过程中,相当体量的公租房已经先行开工。郑州市房管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白天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分别位于两个开发区的海马汽车与富士康,其公租房都已经部分完成。其中海马汽车的一期公租房已经建成,富士康的速度更快,有30多万平米简装修房在配家具,将在上半年交付使用。
白天介绍,海马汽车建设模式为,在划拨工业用地的同时,预留5%~10%规划成职工公寓。“土地等于是政府一次性给它划拨或出让,它建厂房的同时把职工公寓建起来,建设资金主要是按照经适房办法减免税费,尽量降低成本。”
进入郑州较晚的格力电器,也将采用此模式建房,并纳入公租房范围内。此刻正紧锣密鼓地筹建工厂和宿舍。
“用地上保证产业聚居区工人来使用,而且明年根据规模来说,还是有。”孙春雷表示,这是郑州建设公租房的新尝试。
若能控制住宅面积,此举并不违规。2008年初,国土部明文规定,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
富士康则为另一种模式。按规划,其位于航空港区的工厂将有10万~20万人的规模。“我们目前仅掌握它报上来的用地量,具体模式并不了解。”孙春雷说。
他介绍,航空港区的用地情况比较特殊,其原先分别隶属于新郑市和中牟县。即使现在,很多资料也是这两个地方审批,土地供应不归市本级。“是那两个地方发证,土地使用权在县市一级,航空港区不审批土地。这边的土地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
白天对《财经国家周刊》介绍,富士康的公租房建设用地并非划拨,而是企业参与招拍挂后自己建设。政府在土地出让前,把套型结构、租金水平、建设标准等一一明确后,定向出租给用工企业。“要走招标程序。”
在此过程中,富士康享受了诸多优惠政策,比如底商可以允许出售或持有;建设过程中,按照经适房办法减免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税费;此外,企业拿地的价格相对较低,建安成本也不高。
知情人士表示,空港区域的生活区与工厂区完全分离,富士康所获地块全部位于生活区内,公租房建成后,不只解决本公司职工住宿问题。“而其生活区目前是给富士康用,但后期它配套的产业链公司也将进入,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期二期后续建设也不是完全对富士康来供应。”
知情人士表示,空港区域前期的公租房,全部由政府代建后归富士康所有,引发较多争议。“出于招商引资考虑,估计是政府帮它建,之后定向租给它。”而同一区域的其它土地,已经被正常出让,由企业来建设公租房。除享受保障房政策外,政府承诺以后将回购这些房子。
“是否全部由企业自建,还有待考察,企业恐怕也没有太大精力。”当地一位官员在谈及富士康公租房模式时表示,作为河南省的“1号工程”,富士康员工的居住问题相当重要。
但多位当地开发商均表示,“帮企业建房,解决不了市场居住的压力。”
瞄准城郊村
对郑州而言,城中村和城郊村的集体建设用地更值得挖掘。“探讨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建公租房,是一条出路。”郑州国土局人士说。
当地开发商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城中村和城郊村里许多小的地块,都被纳入保障房用地规划中。“比如村里20亩地,以前都不批,现在要盖保障房,都批下来了。”
郑州市国土局方面证实,在之前的紧张找地过程中,下面县市的小地块也都一一被落实。其中不乏零敲碎打的小幅地块。而下一步,郑州打算将大量的城郊村变为土地供给的源头。
国土局人士介绍,在先期规划中,村集体与开发商在达成一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房地产开发。前者有集体用地规划,可以以地入股;后者出资负责建安,因在城郊地带,成本较低。
这一计划是否可行,要看城郊的公租房能不能租出去。当地开发商,以及国土、房管系统的多位官员,均持乐观态度。
其中的一个大背景是,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将郑州纳入中原经济区,郑州看中的是未来的政策支持,以及大量企业投资及务工人员的入驻。
“这么多人,配套设施得有。要靠公租房来解决,这也是我们今年公租房建设量大的原因。”孙春雷说。
对郑州而言,“十一五”期间已经完成不少城中村改造,主要开发成安置房和商品房,剩余开发量不多,“从这块来找保障房用地不大可能”——重点是城郊村。
经过土地整合,撤村并点等一系列举措,已经有不少土地纳入政府视野。“城郊村改造有大量集体用地可以用,当然现在也是探讨研究相关政策。”孙春雷表示。
当地开发商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以往城郊的集体建设用地不少盖成小产权房,成为城市新居民的吸纳地。
“如果以后政策支持,就可以建。”郑州国土局人士认为,当前用地紧张,可以将大量集体用地利用起来。“以前公租房概念还没出来,因此没有政策说不允许建公租房。现在用地这么紧张,百姓愿意以地入股,这样也不违法。”
孙春雷介绍,大多数城郊村原先的规划很乱,土地利用率很低,空心村很多。“通过村庄整治,可以提高容积率重新规划,节约出大量建设用地,宅基地也是建设用地。再有配套政策,是可以做的。”
但郑州的拆迁成本日益高涨,拆后重建可否建成保障房则仍有疑问。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走访了当地最大一个城中村,该村有土地6300亩,居民13500人,整体拆迁规划已经完成,但拆迁工作进展缓慢。其项目负责人表示,村集体要价过高影响了拆迁进度。“回迁房要人均200平方米,而郑州市的文件规定是130平方米。”
另一阻碍在于政府的收益过高。“之前的土地出让金100%返还,现在市政府、区里都留一块,大约30%到40%。”核算下来,一亩地的成本已经超过500万元。
按照规划,该项目除去回迁房,需配建10%的廉租房,这在郑州市所上报的52823套保障房计划之内,但何日完成还是悬念。
按照河南省分配下来的任务,在接下来的5年中,郑州市将建设超过4000万平方米的各类保障房。而之前的5年中,整个河南省保障房建设总量为4952万平方米。对郑州来说,这张“军令状”绝不轻松。
郑州市“十二五”保障房建设规划(讨论稿)显示,从今年到2015年,保障房用地供应总量为20481亩,其中今年的任务量为3510亩。
郑州市国土局人士表示,以往每年的住宅用地供应量大概在200~300公顷(约3000亩~4500亩)。以此数据看,仅保障房用地就接近这一平均水平。
压力之下,郑州开始瞄准城中村及远郊村的土地;另一方面,着手尝试引入制造企业参与建公租房,缓解土地及资金压力。
严格来讲,此两种对策游走于政策边缘。前者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后者为工业用地。国土资源部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这两类土地能否用于保障房建设,目前尚无明确政策。“是新出现的情况,政策是否允许还需要观察。”
“从省里到市里,落实保障房用地的压力非常之大,从上到下都在找地。” 接近河南省政府的人士说。
地荒压力
53823套房,700万平方米,140公顷土地。无论房管局还是国土局,这一串数字都已背得滚瓜烂熟。
“要说困难,毫无疑问是资金和土地。”郑州市房管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白天说。而郑州市国土局土地利用处更是经历了高速运转的一个月。“整个3月到现在,市本级、各区县、包括开发商,都在找地。无论地块大小,先上报再说。”土地利用处副处长孙春雷说。
按照计划,2011年郑州市将供应702.1万平方米保障房。孙春雷告诉《财经国家周刊》,指标层层下达后,郑州市政府针对供地召开过多次会议,对用地量进行测算,最终这一数字被确定在140公顷左右。“整个3、4月份,我们都在加班加点找地,现在已经全部落实到具体地块。”
孙说,“上面如果有决心,我们就没有问题。”
现实困境依然存在。“保障房计划很可能会落空。”当地一位开发商说,“三方面制约,制度、资金和土地,现在看,前两项都没问题,但郑州太缺地了。”
华创证券曾于3月底赴河南调研,其提供的数据显示,郑州的保障房供地分为四类:
首先,目前“四证齐全”、可以开发的土地53公顷;其次,已经获批、正在征收的土地20公顷;第三,已经审批核准的郑州市航空港区、富士康、格力电器等企业可用于建设公租房的土地47公顷;最后,国土资源局规定2011年出让的每一宗住宅用地的10%必须配建保障房,约为30公顷。
“总体上看,郑州市2011年保障房的土地需求已全部落实。”华创证券分析师华中炜说。
4月17日,在郑州某开发商的办公室里,《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见证了这样一幕:一名当地规划局人士前来游说,他自称手中有330亩工业用地。“已经拿到土地证,要不要?”
开发商当即表示,只拿住宅地块,不做工业地产。该规划局人士颇为不屑。“拿地思路要放宽。”他说,“先盖上标准厂房再说,过半年后,想盖啥就盖啥。”“省里市里不断开会,要落实土地的压力特别大,从上到下都在到处找地,有工业用地就赶紧拿。经适房已经没有地了。政府急了说变性就变。”
该规划局人士走后,当事开发商说,“土地就缺到这种程度。”
就全国而言,每年所供的国有建设用地中,住宅用地比例偏低,郑州也是如此。当地人士做过统计,每年住宅用地量仅占总量的三成左右。
但孙春雷并不认可这一说法。“我们没有厚此薄彼一说,每年用地量多少也比较科学。比如开发区工业化进程快,招商很频繁,而且工业用地地块相对比较大,总量就变大了。”
孙春雷表示,郑州受困于用地指标与实际用地需求的巨大反差。“比如给的指标是10平方公里,而需求却是50平方公里,就得考虑各种地块兼顾到。”
郑州国土、房管系统的多位官员均认为,2011年供地任务完成无忧。但2012年,郑州的保障房建设面积比今年更为庞大。
郑州市“十二五”保障房建设规划(讨论稿)数据显示,2012年郑州将建设808.9万平米保障房,比今年多出100万平米。明年的土地怎么解决,已经摆上台面。
根据郑州国土局方面的说法,其用地处已着手明年工作,开始往省里和国家上报用地指标,各个县市包括区里,开发商等,已经开始做工作。“经适房提的早,前几年就做工作了,该报批报批、该征收征收,今年有一批新增用地已经在征收阶段。”
除了提前进行土地收储征收,郑州市的另一做法是压缩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由于各地用地指标均为自行上报一个总数,工业用地的减少,将可能提供更多住宅用地。
“工业用地也一样缺,有的面积太小就不给批地了,直接盖标准厂房。”孙春雷说。
耕地占补平衡是各地惯常手段,占用耕地后,另觅新地开垦为农田,以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但在郑州,因为缺地,当地耕地占补平衡已经很难,有一些要到驻马店等地方搞异地平衡来置换指标。
“不能再继续摊大饼,国家控制用地量是理性的做法。”孙春雷说。
据《财经国家周刊》调查,目前郑州对于工业用地的标准是,一公顷的投资强度不少于3500万元,以前这一数字是2000万元。这意味着一公顷土地上必须有更大的承载力。“原先开一个工厂的用地,现在要开两个厂。”
河南省最近下发文件,对工业用地的容积率做出新规定,除个别地区外,容积率不得小于1,对工业用地提出了更高要求。
工业用地新尝试
5年,20481亩保障房用地供应,这对每年住宅储备总量4000多亩的郑州而言困难重重,工业用地正在成为新宠。
郑州2011年的160公顷保障房用地中,有47公顷出自企业,其中大部分为工业用地。
郑州国土局人士表示,航空港区有6000多套保障房,“是今年比较特殊的一块”。这部分公租房所有者为富士康公司,再加上西开发区等地的格力电器、海马汽车,制造企业成为郑州公租房建设的主角。
华创证券策略研究员郭艳红表示,郑州目前在做详细规划,随后将上报到住建部和国土部。“到底能不能用工业用地做保障房。我觉得政府还是鼓励的可能性大一些,只靠政府来建公租房是不可能的,这么多资金怎么出?”
郑州在等待审批的过程中,相当体量的公租房已经先行开工。郑州市房管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白天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分别位于两个开发区的海马汽车与富士康,其公租房都已经部分完成。其中海马汽车的一期公租房已经建成,富士康的速度更快,有30多万平米简装修房在配家具,将在上半年交付使用。
白天介绍,海马汽车建设模式为,在划拨工业用地的同时,预留5%~10%规划成职工公寓。“土地等于是政府一次性给它划拨或出让,它建厂房的同时把职工公寓建起来,建设资金主要是按照经适房办法减免税费,尽量降低成本。”
进入郑州较晚的格力电器,也将采用此模式建房,并纳入公租房范围内。此刻正紧锣密鼓地筹建工厂和宿舍。
“用地上保证产业聚居区工人来使用,而且明年根据规模来说,还是有。”孙春雷表示,这是郑州建设公租房的新尝试。
若能控制住宅面积,此举并不违规。2008年初,国土部明文规定,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
富士康则为另一种模式。按规划,其位于航空港区的工厂将有10万~20万人的规模。“我们目前仅掌握它报上来的用地量,具体模式并不了解。”孙春雷说。
他介绍,航空港区的用地情况比较特殊,其原先分别隶属于新郑市和中牟县。即使现在,很多资料也是这两个地方审批,土地供应不归市本级。“是那两个地方发证,土地使用权在县市一级,航空港区不审批土地。这边的土地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
白天对《财经国家周刊》介绍,富士康的公租房建设用地并非划拨,而是企业参与招拍挂后自己建设。政府在土地出让前,把套型结构、租金水平、建设标准等一一明确后,定向出租给用工企业。“要走招标程序。”
在此过程中,富士康享受了诸多优惠政策,比如底商可以允许出售或持有;建设过程中,按照经适房办法减免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税费;此外,企业拿地的价格相对较低,建安成本也不高。
知情人士表示,空港区域的生活区与工厂区完全分离,富士康所获地块全部位于生活区内,公租房建成后,不只解决本公司职工住宿问题。“而其生活区目前是给富士康用,但后期它配套的产业链公司也将进入,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期二期后续建设也不是完全对富士康来供应。”
知情人士表示,空港区域前期的公租房,全部由政府代建后归富士康所有,引发较多争议。“出于招商引资考虑,估计是政府帮它建,之后定向租给它。”而同一区域的其它土地,已经被正常出让,由企业来建设公租房。除享受保障房政策外,政府承诺以后将回购这些房子。
“是否全部由企业自建,还有待考察,企业恐怕也没有太大精力。”当地一位官员在谈及富士康公租房模式时表示,作为河南省的“1号工程”,富士康员工的居住问题相当重要。
但多位当地开发商均表示,“帮企业建房,解决不了市场居住的压力。”
瞄准城郊村
对郑州而言,城中村和城郊村的集体建设用地更值得挖掘。“探讨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建公租房,是一条出路。”郑州国土局人士说。
当地开发商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城中村和城郊村里许多小的地块,都被纳入保障房用地规划中。“比如村里20亩地,以前都不批,现在要盖保障房,都批下来了。”
郑州市国土局方面证实,在之前的紧张找地过程中,下面县市的小地块也都一一被落实。其中不乏零敲碎打的小幅地块。而下一步,郑州打算将大量的城郊村变为土地供给的源头。
国土局人士介绍,在先期规划中,村集体与开发商在达成一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房地产开发。前者有集体用地规划,可以以地入股;后者出资负责建安,因在城郊地带,成本较低。
这一计划是否可行,要看城郊的公租房能不能租出去。当地开发商,以及国土、房管系统的多位官员,均持乐观态度。
其中的一个大背景是,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将郑州纳入中原经济区,郑州看中的是未来的政策支持,以及大量企业投资及务工人员的入驻。
“这么多人,配套设施得有。要靠公租房来解决,这也是我们今年公租房建设量大的原因。”孙春雷说。
对郑州而言,“十一五”期间已经完成不少城中村改造,主要开发成安置房和商品房,剩余开发量不多,“从这块来找保障房用地不大可能”——重点是城郊村。
经过土地整合,撤村并点等一系列举措,已经有不少土地纳入政府视野。“城郊村改造有大量集体用地可以用,当然现在也是探讨研究相关政策。”孙春雷表示。
当地开发商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以往城郊的集体建设用地不少盖成小产权房,成为城市新居民的吸纳地。
“如果以后政策支持,就可以建。”郑州国土局人士认为,当前用地紧张,可以将大量集体用地利用起来。“以前公租房概念还没出来,因此没有政策说不允许建公租房。现在用地这么紧张,百姓愿意以地入股,这样也不违法。”
孙春雷介绍,大多数城郊村原先的规划很乱,土地利用率很低,空心村很多。“通过村庄整治,可以提高容积率重新规划,节约出大量建设用地,宅基地也是建设用地。再有配套政策,是可以做的。”
但郑州的拆迁成本日益高涨,拆后重建可否建成保障房则仍有疑问。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走访了当地最大一个城中村,该村有土地6300亩,居民13500人,整体拆迁规划已经完成,但拆迁工作进展缓慢。其项目负责人表示,村集体要价过高影响了拆迁进度。“回迁房要人均200平方米,而郑州市的文件规定是130平方米。”
另一阻碍在于政府的收益过高。“之前的土地出让金100%返还,现在市政府、区里都留一块,大约30%到40%。”核算下来,一亩地的成本已经超过500万元。
按照规划,该项目除去回迁房,需配建10%的廉租房,这在郑州市所上报的52823套保障房计划之内,但何日完成还是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