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农历丙申猴年的岁末,这其实是很平常的一天:北方的飘雪,南国的暖阳,还有来来往往人海茫茫,历史并不常常在某个特定的时刻让一切发生改变,只是在我们的心里,习惯找一个开始。 一元复始,时间从此有了某种仪式感般的壮丽,我们是媒体,总有表达的欲望,尤其在这个容易让人百感交集的节点。我们兴许会触摸年轮的粗粝质感,喟叹流金岁月丰美成熟;而今天,我们更愿意赞美初生,因为它是伊始,是祈盼,是借以无限的可能而抵御既定的苟且,它从属于“诗和远方”。
就像刚刚过去的那日,杂志社同事新诞婴儿的粉嫩脸颊,足以击退母体孕期的慵懒,母亲怀抱婴孩的姿态从此有了诗性的光彩。一如感慨这样的初生,我们同样欣慰于一本杂志的孕育、诞生和成长。它叫《精品》,就像为人父母,如此取名成全了我们对杂志品质的想象与期待,也允以了读者一份承担和许诺。
还记得,它诞生于2016年的秋月,孕育的季节正是苦夏。三伏天的赫赫炎炎,正如纸媒生存的大环境一般教人难耐。这样的宿命注定了一本杂志有某种“向死而生”的决绝,当然,不只是悲情,它还有孤胆英雄般的担当,和诗人般玫瑰色的梦。
我们不是狂想家,但我们期待给自己一个见证,见证一群纸媒人能否在数字世界里延续光荣与梦想。我们看到新媒体已成合围之势,听到四面楚歌正在响起,仿佛只待最后一击。但我们始终坚信,原创严肃报道不会死,它只会创新阵地。
赋予我们纸媒信心的还有《精品》的姊妹篇——我们经营了7年之久的《校长》,那些温柔的回忆,如今还有着熨贴的温度。2012 年岁末最后一期的《校长》脱销,读者激涨的订閱热情只因一篇深度特稿——《李镇西这一年》,只因我们将一个知名教育家还原为一个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校长,这种真实的平凡也可成为感动读者的力量,而读者的热情在那个冬天,至少在我们心中,击溃了所谓的“2012 末日传说”……
其实,对于一本纸媒的诞生,哪来的“向死而生”?只是,对其新生和成长的守护,更需要勇气、智慧与决断力,我们有过坎坷、有过挫折,却从未如此需要浴火重生。一元复始,“向生而生”,媒体人参与时代进程的荣誉感依旧充盈。
当我们的孩子将出生,在夜色中发出柔弱却嘹亮的哭泣声,我们会知道,没有任何东西比一个信念更为珍贵,也从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有如此之多的困难,有如此之多的希望。
就像刚刚过去的那日,杂志社同事新诞婴儿的粉嫩脸颊,足以击退母体孕期的慵懒,母亲怀抱婴孩的姿态从此有了诗性的光彩。一如感慨这样的初生,我们同样欣慰于一本杂志的孕育、诞生和成长。它叫《精品》,就像为人父母,如此取名成全了我们对杂志品质的想象与期待,也允以了读者一份承担和许诺。
还记得,它诞生于2016年的秋月,孕育的季节正是苦夏。三伏天的赫赫炎炎,正如纸媒生存的大环境一般教人难耐。这样的宿命注定了一本杂志有某种“向死而生”的决绝,当然,不只是悲情,它还有孤胆英雄般的担当,和诗人般玫瑰色的梦。
我们不是狂想家,但我们期待给自己一个见证,见证一群纸媒人能否在数字世界里延续光荣与梦想。我们看到新媒体已成合围之势,听到四面楚歌正在响起,仿佛只待最后一击。但我们始终坚信,原创严肃报道不会死,它只会创新阵地。
赋予我们纸媒信心的还有《精品》的姊妹篇——我们经营了7年之久的《校长》,那些温柔的回忆,如今还有着熨贴的温度。2012 年岁末最后一期的《校长》脱销,读者激涨的订閱热情只因一篇深度特稿——《李镇西这一年》,只因我们将一个知名教育家还原为一个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校长,这种真实的平凡也可成为感动读者的力量,而读者的热情在那个冬天,至少在我们心中,击溃了所谓的“2012 末日传说”……
其实,对于一本纸媒的诞生,哪来的“向死而生”?只是,对其新生和成长的守护,更需要勇气、智慧与决断力,我们有过坎坷、有过挫折,却从未如此需要浴火重生。一元复始,“向生而生”,媒体人参与时代进程的荣誉感依旧充盈。
当我们的孩子将出生,在夜色中发出柔弱却嘹亮的哭泣声,我们会知道,没有任何东西比一个信念更为珍贵,也从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有如此之多的困难,有如此之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