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2-000-01
摘 要 分析飞行技术的本质特点、动作特性,摸索一套与飞行接轨的体育技能练习方法,促进技能迁移,提高飞行学员快速掌握飞行技术的能力。
关键词 航空体育训练 运动技能 迁移
技能迁移是指在学习掌握某项技术动作时,利用已掌握的技能去影响新技能的形成的过程,即运动技能存在相互迁移性。迁移可分为良性迁移和不良迁移,良性迁移是指某一种技能的发展对另一种技能的形成起积极促进作用,不良迁移是指某一种技能的提高对另一种技能的形成起到消极作用。
一、促进良性技能迁移的条件
(一)形成技能迁移的过程中,两种技能之间在刺激物与神经反应方面要有一定的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并对人的能力与心理有共同要求;(二)技能迁移的过程中存在相互干扰。由于两种技能之间又存在不同成份,他们之间又有相互干扰的可能;(三)运动技能的迁移和干扰还受其他条件的制约。主要与学习者掌握有关基本知识数量有关,对有关基本技能掌握的越多,就越能发挥迁移作用。
二、实施技能迁移训练的方法
通过多年研究发现,掌握飞行技能对模仿、记忆、注意力分配、情绪控制能力等具有特殊的要求,因此,我们进行了几项超大纲的教学训练内容,在54期学员体育课中选择试点。
(一)学员课外自编模仿操(1-2节);每次课轮流领做准备活动并教会其他学员。培养组织管理、情绪稳定、手足协调能力;(二)花样跳绳:课内外自主训练方式学会5种以上跳法。培养手足协调能力;(三)花式篮球;采取交叉控球,左右手投篮,运球、上篮,转身等十几个动作。培养快速反应和协调能力;(四)端球8字通道观察练习:持乒乓拍端球通过设计好的8字通道,并观察周围设计好的信息牌,并记忆。培养注意分配反应和记忆能力;(五)报数接龙游戏:设计一组电话号码,学员分组快速接龙报数。培养快速反应和记忆能力。
三、对比实验结果
(一)通过“试点班”半年30次的课中伴随训练教学,通过与普通班学员进行了对比实验,观看相同时间、次数的徒手操示范动作录像,然后进行模仿,评审组对学员进行情绪观察和技术动作打分。结果如表1、表2。
表1 2012年1月第一次实验结果
分数
人数 7分 6分 5分 4分 3分 2分
对照班 0分 1分 6分 10分 13分 10分
试点班 0分 4分 9分 7分 10分 10分
表2 2012年3月第二次实验结果
分数
人数 7分 6分 5分 4分 3分 2分
对照班 0分 3分 5分 5分 5分 2分
试点班 1分 11分 6分 1分 1分 0分
两次实验打分均采用9分制。第一次检测,试点班和对照班各随机抽取40人。试点班总分155分,平均3.88分;对照班总分141分,平均3..55分。第二次检测,试点班和队照班各随机抽取20人。试点班总分115.4分,平均5.77分;对照班总分84.2分,平均4.12分。两次检测的分数均显示,试点班学员总分和平均分明显高于普通班学员。
(二)对进入初教机飞行期间“试点班”学员进行跟踪调查,通过与飞行教员座谈,了解学习飞行期间学员的模仿能力、记忆能力、灵敏协调、意志品质、语言表达能力、情都隐定性等信息。结果显示,试点班学员各方面表现优于对照组,其中模仿能力8%、记忆能力13%、灵敏协调9%、情绪稳定性18%。其中以模仿能力、记忆能力、灵敏协调差异尤为显著,在意志品质、敬业精神方面也突出的表现。
四、结论
在航空体育教学中遵循运动技能迁移原理,促进产生良性的迁移效果。“试点班”的“超大钢” 的广泛教学内容具备可行性,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航空体育教学改革方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一)航空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贴飞行技术的特点,强调“天地”接轨。如:技术特点、结构类型等。
(二)制定教学分课计划要选择适宜的时间跨度。飞行教学科-目的特点是时间跨度短、各器官动作数量多、连贯性强。因此在航空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上,要力求培养学员快速掌握动作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良好迁移,对适应飞行教学特点起重要作用。如果技能类一科目(器械体操、专门器械体操、球类等),课时安排分散间断,既不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要求,又不利于飞行教学过程的技能形成正迁移,因此要促进单科教学连续性,课中穿插技能类训练的次数,安排技能课与其他-课的搭配等。
(三)航空体育教学内容要符合多样化的特点。战斗飞行机动性强,空中情况瞬息万变,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复杂而细致的动作,这就要求航空体育训练中设计更多的、广泛的运动技能,建立更多的运动条件反射,以适应时间短,变化多的特点,如模仿操、健美操、技巧游戏等。
摘 要 分析飞行技术的本质特点、动作特性,摸索一套与飞行接轨的体育技能练习方法,促进技能迁移,提高飞行学员快速掌握飞行技术的能力。
关键词 航空体育训练 运动技能 迁移
技能迁移是指在学习掌握某项技术动作时,利用已掌握的技能去影响新技能的形成的过程,即运动技能存在相互迁移性。迁移可分为良性迁移和不良迁移,良性迁移是指某一种技能的发展对另一种技能的形成起积极促进作用,不良迁移是指某一种技能的提高对另一种技能的形成起到消极作用。
一、促进良性技能迁移的条件
(一)形成技能迁移的过程中,两种技能之间在刺激物与神经反应方面要有一定的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并对人的能力与心理有共同要求;(二)技能迁移的过程中存在相互干扰。由于两种技能之间又存在不同成份,他们之间又有相互干扰的可能;(三)运动技能的迁移和干扰还受其他条件的制约。主要与学习者掌握有关基本知识数量有关,对有关基本技能掌握的越多,就越能发挥迁移作用。
二、实施技能迁移训练的方法
通过多年研究发现,掌握飞行技能对模仿、记忆、注意力分配、情绪控制能力等具有特殊的要求,因此,我们进行了几项超大纲的教学训练内容,在54期学员体育课中选择试点。
(一)学员课外自编模仿操(1-2节);每次课轮流领做准备活动并教会其他学员。培养组织管理、情绪稳定、手足协调能力;(二)花样跳绳:课内外自主训练方式学会5种以上跳法。培养手足协调能力;(三)花式篮球;采取交叉控球,左右手投篮,运球、上篮,转身等十几个动作。培养快速反应和协调能力;(四)端球8字通道观察练习:持乒乓拍端球通过设计好的8字通道,并观察周围设计好的信息牌,并记忆。培养注意分配反应和记忆能力;(五)报数接龙游戏:设计一组电话号码,学员分组快速接龙报数。培养快速反应和记忆能力。
三、对比实验结果
(一)通过“试点班”半年30次的课中伴随训练教学,通过与普通班学员进行了对比实验,观看相同时间、次数的徒手操示范动作录像,然后进行模仿,评审组对学员进行情绪观察和技术动作打分。结果如表1、表2。
表1 2012年1月第一次实验结果
分数
人数 7分 6分 5分 4分 3分 2分
对照班 0分 1分 6分 10分 13分 10分
试点班 0分 4分 9分 7分 10分 10分
表2 2012年3月第二次实验结果
分数
人数 7分 6分 5分 4分 3分 2分
对照班 0分 3分 5分 5分 5分 2分
试点班 1分 11分 6分 1分 1分 0分
两次实验打分均采用9分制。第一次检测,试点班和对照班各随机抽取40人。试点班总分155分,平均3.88分;对照班总分141分,平均3..55分。第二次检测,试点班和队照班各随机抽取20人。试点班总分115.4分,平均5.77分;对照班总分84.2分,平均4.12分。两次检测的分数均显示,试点班学员总分和平均分明显高于普通班学员。
(二)对进入初教机飞行期间“试点班”学员进行跟踪调查,通过与飞行教员座谈,了解学习飞行期间学员的模仿能力、记忆能力、灵敏协调、意志品质、语言表达能力、情都隐定性等信息。结果显示,试点班学员各方面表现优于对照组,其中模仿能力8%、记忆能力13%、灵敏协调9%、情绪稳定性18%。其中以模仿能力、记忆能力、灵敏协调差异尤为显著,在意志品质、敬业精神方面也突出的表现。
四、结论
在航空体育教学中遵循运动技能迁移原理,促进产生良性的迁移效果。“试点班”的“超大钢” 的广泛教学内容具备可行性,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航空体育教学改革方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一)航空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贴飞行技术的特点,强调“天地”接轨。如:技术特点、结构类型等。
(二)制定教学分课计划要选择适宜的时间跨度。飞行教学科-目的特点是时间跨度短、各器官动作数量多、连贯性强。因此在航空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上,要力求培养学员快速掌握动作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良好迁移,对适应飞行教学特点起重要作用。如果技能类一科目(器械体操、专门器械体操、球类等),课时安排分散间断,既不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要求,又不利于飞行教学过程的技能形成正迁移,因此要促进单科教学连续性,课中穿插技能类训练的次数,安排技能课与其他-课的搭配等。
(三)航空体育教学内容要符合多样化的特点。战斗飞行机动性强,空中情况瞬息万变,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复杂而细致的动作,这就要求航空体育训练中设计更多的、广泛的运动技能,建立更多的运动条件反射,以适应时间短,变化多的特点,如模仿操、健美操、技巧游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