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建模过程 理解加法意义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123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法起始课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运算意义的起点,作为后续学习数的运算的发展基础和延伸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以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加与减(一)》的第一课《一共有多少》为例,谈谈如何上好数学加法起始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初步感知合并
  一年级的学生对加法有着丰富的经验,但他们不知道这类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教学中,教师创设充满童趣而又有数学含量的动态化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用数学思维理解情境,进而初步体验加法的意义。
  师(示范):老师今天带来一些铅笔。仔细观察,说说老师是怎么做的。
  生1:老师一只手拿了3只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只铅笔,然后把两只手里的铅笔合在了一起。
  师:根据刚才的动作,你们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一只手拿3支鉛笔,另一只手拿2支铅笔,合起来有5支铅笔。
  师:你用“合起来”来描述,很棒,但提问题是不能把答案提前告诉大家的哦。
  生1:一只手拿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2支铅笔,合起来有多少支铅笔?
  师:你能正确提出数学问题了!
  生2:一只手拿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2支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师:你也会提数学问题了,你刚才把这个动作(双手合在一起)用“一共”来表示,对吗?
  生2:因为“一共”就是“合起来”。
  师:请大家用“一共”这个词再把这个数学问题说一说。
  “有多少支铅笔”这个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加法原型支撑,情境的动态呈现为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搭建桥梁,把抽象的加法问题具体化,丰富了学生对加法意义的感性认识,为构建加法模型奠定了基础。
  二、直观操作、探究算法,形成加法表象
  学生对数的认识是在数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数数是学生学习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也是探索计算方法的起始。充分利用学生数数的经验将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体会计算方法,体验加法运算的意义,形成加法的表象。
  师:老师一只手拿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2支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数一数。
  生1:5支。
  师:怎么数出来的?
  生1:一支一支地数出来的。
  师:有不一样的数法吗?
  生2:我是从3开始数的。(一只手指着教师手中的3支铅笔,数出3,接着数另一支手中的4、5)
  师:你为什么要从3数起呢?
  生2:因为我已经知道这边有3支,我就接着从3数起。
  师:和前面那位同学从1数到5相比,大家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生(齐):喜欢第2种数法,从3往后数更快些。
  这个片段,教师重视学生对加法意义的体验与感知,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数的运算的直观操作过程,渗透了计算的策略——数。教师借助铅笔实物数给大家看,学生知道了可以一支一支地数,也有了对“从3往后数”的初次体验,而“从3往后数”也让学生认识到要把后面的2个合并到前3个中。这既是对情境的理解,也是对加法意义的进一步认识。
  三、抽象算式、揭示本质,建立加法模型
  小学生形成数学概念一般要经过“直观感知—建立表象—揭示本质属性”三个阶段。直观感知和建立表象是建立概念的基础,概念本质属性的揭示是概念教学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引出加法概念,建构加法模型就可以水到渠成。
  师:一共有多少只铅笔,是把3和2合起来得到5,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生(齐):3 2=5。
  师(板书):谁能说一说,这里的3、2、5分别表示什么?
  生1:3表示一只手里有3支铅笔,2表示另一只手里有2支铅笔,合起来一共有5支铅笔。
  师: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你还能找到一些用“3 2=5”来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1:桌子上有3块橡皮,又拿来2块橡皮,一共有多少块橡皮?
  生2:停车场里有3辆汽车,又开来2辆汽车,一共有多少辆汽车?
  生3:教室左边墙上有3幅画,右边有2幅画,一共有多少幅画?
  生4:我有2本课外书,妈妈又买回来3本,一共有多少本课外书?
  ……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有的是求一共拿了几块橡皮,有的是问一共来了几辆汽车,有的是问一共有多少幅画,还有的是说一共有几本课外书,为什么它们都可以用“3 2”来解决?
  生5:虽然说的事情不一样,但都是把3个和2个合起来,所以都可以用“3 2=5”来表示。
  “一共有多少块橡皮”“一共有多少辆车”“一共有多少本课外书”等,学生寻找到这些生活原型,说明他们已经将身边的事物与加法概念联系在一起,意识到了“3 2=5”是对许多生活事例的提炼。此时教师的有效追问:“为什么它们都可以用3 2来解决?”促进学生提升了思维,内化了合并的含义,建构了加法模型。
  (作者单位:枝江市仙女镇仙女小学)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果戈理   夹克破旧,像一群饿狼   脸,像一块大理石片   坐在信堆里,坐在   嘲笑和过失喧嚣的林中  哦,心脏似一頁纸吹过冷漠的过道   此刻,落日像狐狸悄悄走过这片土地   瞬息点燃荒草   天空充满了蹄角,天空下   影子般的马车   穿过父亲灯火辉煌的庄园   彼得堡和毁灭位于同一纬度   (你从斜塔上看见)   这身穿大衣的可怜虫   像海蜇在冰冻的街巷漂游  这里,像往日被笑声的兽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雪山飞狐》等 。  地位  華人武侠小说家泰山北斗。
我认识一位发明家,他曾将自己的发明专利无偿的赠送他人,他曾开办免费医院。因为他曾拒绝盈利,他认为盈利不是自己的目的。可是最后他自己却一贫如洗,连生存都成了问题,他的多项发明也因缺乏资金而无法真正造福社会。他的故事令我嗟叹不已,,追求财富是否“不仁”?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又该如何面对“财富”二字。  谈到这个问题,不能不追溯我们古老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传统是重文轻商,知识分子素以清贫为荣,故有君子不
有段时间,我和你都喜欢张韶涵,喜欢她的《隐形的翅膀》,只记得这首歌伴着我学会默默地坚忍。每当我给你唱起这首歌时,你总会很安静地听,陪我快乐地笑,陪我一起唱,然后你扯开话题,我们开始异想天开,然后在只有我们两个孤单的身影的路上笑,很幸福很温暖很美丽。有时候,你故意引我笑,即使佯装不笑最后我还是要笑。谢谢你,我的开心果!是你给了我快乐和幸福,让我享受了那段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  曾记得,你说Jay的
认识老金已经是很早很早以前了,那时候我还小,上小学二年级左右吧。老金也很小,大概十几岁的样子。记得他当时个子不是很高,一个中学生的模样。他是邻居家的亲戚,邻居家是他姐姐。旁边的人都说,老金是邻居家的“小舅子”,我当时不知道“小舅子”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这个称呼很有意思,于是,就很想接近他。他人很和气,哄着我玩,给我逮蝉、摘树上的蝉蜕玩。不到两天,我们就很熟识了。  后来老金虽然到邻居家来走亲戚的时
不说寒冷,也不说雪  许多时间和事物被岁月带走  就连发黄的过往似乎也空荡荡  诗人用凝练的语言,一句话就道出了冬天的全貌,真地拍案叫绝。接下来诗句进行了大的跳跃,直接跨越到岁月如歌,过往发黄。留足了空间,给予读者去想象。试着诠释一下,也可能偏离了诗人的初衷。  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果,冬天的雪,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不用提起也不会忘记,就象冬天的寒冷一样,它就在那里。谁能不记得穿上冬装。天地
我从冰箱拿出啤酒来喝。玲子叉点了一支烟,猫儿在她的腿上呼呼入睡了。  "她从一开始就全部决定好了。所以显得如此精神奕奕。笑容满面的。快定了。心情就轻松了。然后她把房里的东西一一整理好,不要的东西就放进院子的汽油桶烧掉,包括当日记用的笔记,信件等等,连你的信也烧了。我觉得奇怪,问她为何烧掉。因她向来十分珍惜地保管你的信,时常重读。她说:"我把过去的东西全部处理掉,以后重新做人了。"我也不怀疑,反而单
当地时间10月8日,瑞典文学院宣布,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LouiseGlück)获得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露易丝·格丽克,美国当代女诗人,美国桂冠诗人(2003-2004)。格丽克1968年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至今著有10余本诗集和一本诗随笔集。曾获普利策奖、全国书评界奖、美国诗人学院华莱士·斯蒂文斯奖、
周日午后,天气晴好,蓝蓝的天空散落着几朵白云,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难得的冬日好天气,我带着9岁的女儿来到附近的超市,准备采购点东西。   与往日的冷清相比,今天超市里的人格外的多。我们开心地往购物车里放着自己喜欢的东西,忽然,我和女儿被一阵低低的责骂声所吸引,循声望去,只见在散装货品区,一位年轻的妈妈正在责骂孩子。   “你个傻子,让你吃你就吃,磨叽什么呀!”那位妈妈打扮新潮,穿着讲究,但是语
当代著名作家阎连科,被誉为苦难大师,现实主义写作者。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对文学现实的一次冲击,在其新著《一个人的三条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中,阎连科用真情抒发了对父辈、土地、乡人乡事的深切回忆,让人体会到了久违的、发自心灵深处的感动。  这本《一个人的三条河》,是一部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沉重之书。阎连科以自己出生的村落为基点,通过描写父亲的病逝、母亲的衰老、朋友的离别、乡亲们